電影《犯罪現場》|為什麼我們會被一個義薄雲天的反派感動?

作者|我要我的天空1994

提到劫匪你會想到什麼?

泯滅人性?殺人如麻?亡命之徒?

總之在人們的固有印象中,都是一些罪大惡極的代表詞。

可是在今天上映的《犯罪現場》中,導演開闢了一個獨特的視角。從悍匪的角度敘事,完整地展現了一個反派的心路歷程。

電影《犯罪現場》|為什麼我們會被一個義薄雲天的反派感動?

電影《犯罪現場》海報

電影《犯罪現場》|為什麼我們會被一個義薄雲天的反派感動?

氣場兩米八、情義指數爆表的反派

(本段內容涉及部分預告片已有的劇情,不含影片關鍵信息劇透)

演員古天樂飾演悍匪汪新元。雖然古天樂今年被稱為“勞模”,有六部電影上映。但是古天樂在片中的演技還是非常炸裂的。

電影《犯罪現場》|為什麼我們會被一個義薄雲天的反派感動?

古天樂劇照

在古天樂飾演的汪新元身上,有洗不清的罪惡,也有人性的閃光點,是一個複雜又矛盾的立體人物。

“你們快走,我一個人承擔!”

在被警車包圍的時候,匪首汪新元,很講義氣地讓所有的兄弟趁亂先跑,自己留下來槍戰斷後。

在兄弟被害死的時候,他為了保全兄弟懷孕的妻子,不惜冒著被抓的危險救人。

面對手下的背叛和出賣,古天樂飾演的汪新元,大度地理解了手下的怕死和不得已,沒有痛下狠手。

甚至在死前的一天,汪新元為了喜歡的女人,簽了眼角膜無償捐贈合同。

為兄弟,兩肋插刀。為愛人,無償捐獻眼角膜。看了這些,很多觀眾可能會覺得,如果古天樂飾演的悍匪幹的不是搶珠寶店的惡事,完全可以評一個“三好”男人了。

電影《犯罪現場》|為什麼我們會被一個義薄雲天的反派感動?

古天樂和宣萱劇照

可是如果你這麼想的話,那就掉進了心理學上“暈輪效應”的坑裡了。

心理學家戴維·邁爾斯在《社會心理學》一書中提到了“暈輪效應”的概念。

“暈輪效應,又稱光環效應。它是指評價者對一個人的多種特質的評價往往受其某一特質高分印象的影響而普遍偏高。就像一個發光物體對周圍物體有照明作用一樣。”

電影《犯罪現場》|為什麼我們會被一個義薄雲天的反派感動?

暈輪效應

換句話說,

就是我們在生活中,往往會因為一個人的優點而高看他。

電影《犯罪現場》|為什麼我們會被一個義薄雲天的反派感動?

為什麼我們會被“暈輪效應”欺騙,進而對罪犯汪新元產生同情?

邢群麟在《生活中的心理學》這本書中提到了

“暈輪效應”產生的原因。

“心理學家認為這是由於知覺者的情感引起的對人的一種主觀傾向:由於我們在知覺他人時會有一種情感效應,我們對他人的評價就容易出現偏差。”

通俗的解釋就是,人的感情具有主觀性。當我們看到了一個人身上閃著光輝的優點後,很容易就以偏概全、覺得他是一個好人。

在電影《犯罪現場》裡,觀眾看到了反派劫匪的義氣和善良、掙扎和痛苦,就自然而然地對這個人物產生了好感。覺得他也是可以被理解的。

電影《犯罪現場》|為什麼我們會被一個義薄雲天的反派感動?

古天樂飾演的悍匪汪新元

但是大家忽略了一點,古天樂飾演的汪新元之所以被稱為罪犯,那是因為他做出了罪大惡極的事情。

在公正的刑法面前,殺人償命,傷人判刑,這是汪新元無論如何都洗不掉的罪過。

“暈輪效應”帶給人最大的負面危害就是,使人盲目、喪失理性,難以獨立地深入思考。

“暈輪效應”在我們生活中最直接的體現,當數明星立的各種有愛的清流人設。商品的各種華麗外包裝和明星的代言廣告。還有很多網紅也愛立一些悲情人設去割粉絲的韭菜。

電影《犯罪現場》|為什麼我們會被一個義薄雲天的反派感動?

虛假

在選秀節目上,有的選手不去專注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而是感人淚下地賣慘去收割同情。

一些娛樂圈流量明星,哪怕演戲只會“瞪瞪瞪”,依然會有大批狂熱粉絲去刷榜、買單。

如果老戲骨去批評幾句他們演技有問題,就會被粉絲們“你知道我家愛豆有多努力嗎”的言論浪潮淹沒。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當大部分年輕人因為虛假的流量人設,狂熱地追逐潮流消費。不去關注自己的現實生活,不肯吃苦去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

電影《犯罪現場》|為什麼我們會被一個義薄雲天的反派感動?

狂熱追逐

有朝一日,“暈輪效應”下的人設崩塌、浪潮退去,只能是自己去收拾作下的一地雞毛。

電影《犯罪現場》|為什麼我們會被一個義薄雲天的反派感動?

在生活中,怎樣做才能防止自己因“暈輪效應”喪失理性?

電影《犯罪現場》裡有一個令人印象很深刻的細節。

犯罪前,匪首汪新元和同夥兄弟對話:

“做完最後一單,你打算做什麼?”

“我想金盆洗手上岸,等我老婆把寶寶生下來。你呢?”

汪新元回答:“我只想好好地睡一覺。”

逃亡的生活讓古天樂飾演的汪新元產生了幻覺,經常聽到各種嘈雜的聲音,惶惶不可終日,只有依靠鎮定劑才能睡著。

電影《犯罪現場》|為什麼我們會被一個義薄雲天的反派感動?

汪新元劇照

直到最後被警察開槍打中,汪新元才覺得自己得到了解脫。

如果大家仔細觀察的話,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份工作不委屈、沒有一段關係不糾結、沒有一個成年人活得不艱難。

不光是反派匪首不容易,每個人都有一肚子的苦衷。

有情皆孽,眾生皆苦。理解了這一點,我們來談一下要怎麼做才能客觀、全面地看待一個人。

第一點,看一個人,不要看他賣慘強調的苦衷,看他具體做了哪些事。

在電影《犯罪現場》中,古天樂飾演的匪首汪新元,會因為自己的兄弟慘遭殺害而痛苦地流淚。賺得了無數人的同情和眼淚。

可是汪新元在搶劫珠寶店的時候,也是殺人不眨眼呀!

他在槍戰中架著機關槍“突突突”地一陣掃射的時候,根本就沒考慮過,會傷及無辜這件事呀!

電影《犯罪現場》|為什麼我們會被一個義薄雲天的反派感動?

汪新元用機關槍掃射

案發現場,四死十二傷,被他殺害的那些人,也是為人子女、為人父母的無辜者。

第二點,在交往新朋友或戀人時,不要過早地對一個人下定論,切忌單線聯繫。多去認識他周圍的一些人,可以聽聽他的領導和同事對他的評價,全面深入地瞭解他。

人是矛盾的集合體,由於在不同的地方扮演著不同的社會角色,一個人是可以有很多個面具的。如果盲目輕信的話,你可能會搞不清哪個才是他的真面目。

說到單線聯繫,在《犯罪現場》中,宣萱飾演的女房東就只認識汪新元一個人,而不認識汪新元周圍的其他人。

在宣萱飾演的女房東眼中,汪新元是一個會在危難時刻拯救自己的英雄,是一個好人。

電影《犯罪現場》|為什麼我們會被一個義薄雲天的反派感動?

女房東眼中的好人

女房東忽略了一點,這一點也是本片的核心重點。人是複雜的多面體。

第三點,從自身做起。如果想真誠地去結交他人,就不要過分地偽裝自己。

再完美的偽裝也有被拆穿的一天。與其違背自己的內心,把自己彆彆扭扭地打扮成別人喜歡的樣子。不如真誠地做自己,適當告訴對方一些自己不好的地方。

電影《犯罪現場》|為什麼我們會被一個義薄雲天的反派感動?

真誠待人

真正好的感情狀態,是對方知道你所有的缺點,卻依然能坦然接納你。不用去機關算盡地處處瞞騙,也不用因為害怕露餡而患得患失。

電影《犯罪現場》|為什麼我們會被一個義薄雲天的反派感動?

好人有壞的一面,壞人也有好的一面

著名小說家馬克·吐溫說過一句話:“人性就像月亮,有光明的一面,也會有黑暗的一面。”

電影《犯罪現場》|為什麼我們會被一個義薄雲天的反派感動?

月亮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黑暗的一面

一念善,可成善人。一念惡,可為惡人。善惡變化間,請萬萬守住自己的底線。

人有情緒化的弱點,但是也有理智的頭腦。大千世界,人潮海海,千種浮華,萬端變化。

我們能做的就是,時刻警醒、時刻反思,不偏聽、不偏信。不要讓自己掉到“暈輪效應”的坑裡。

電影《犯罪現場》|為什麼我們會被一個義薄雲天的反派感動?

謹慎思考

始終留一分謹慎,去迎接浮生千萬變。

你是怎麼看待“暈輪效應”這種現象的?歡迎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