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方言中的“jia si”倒底是啥意思?

大家知道,在現在漢語中,有許多同音不同義的同音詞,比如:“進攻”、“進宮”與“進貢”三個詞。可大家可能不會想到,在中原方言中,也有這樣的現象,發音都為“jia si”,不同的場合,卻表達著不同的意思,並且寫法也不同。

河南方言中的“jia si”倒底是啥意思?

趙呆子|文


河南方言中的“jia si”倒底是啥意思?


“jia si”的三種寫法都是啥意思?

在中原方言裡,你常會聽人說到“jia si”這個詞。但不同的場合卻表達著不同意思。

比如:當一個人做某件事做的特別好、或在某一方面表現特別有能耐時,我們會說:“這個人真jia si。”

還比如:當一個人做某一件事可能有什麼不良後果,會挨領導或者長輩批評時,我們會說:“你這樣做,小心吃jia si。”

再比如:當一個人特別吝嗇時,我們也會說:“這個人真jia si。”

以上三個例子,說明“jia si”在三個不同場合,有著不同意思,根據不同意思,我認為其寫法應分別為“傢俬”“駕四”和“夾屎”。

河南方言中的“jia si”倒底是啥意思?


別人說你“jia si”時,可要小心了

當“jia si”寫為“傢俬”時,這個詞在現代漢語中與“傢俱”相通,比如如今市場上許多傢俱品牌都叫“××傢俬”。而在古代,它還指家中的日用品。

在中原方言中,它本是指家中日用品的。

但是,在過去,家長教訓孩子時,常常一性急,也會拿起一些家中日用的東西教訓人,比如擀麵杖、燒火棍、鋤頭把什麼的,所以,用家中日常的用具教訓人,就叫“吃傢俬”。

後來,又引申為當一個人做某一件事有什麼不良後果時,會被人教訓。比如不讓一個人做某事,而他偏要做,勸阻的人就會警告他說:“小心吃傢俬!”

當“jia si”寫為“夾屎”時,在方言中表示吝嗇。

這個詞是我根據個人理解寫的,看上去有點不雅。但這正符合了它所表示的貶義。

其本義應是指一個人上茅廁後連片兒擦包紙都不捨得用,引申為吝嗇。

在方言裡多用於借用雙方,一個人向另一個人求借某一樣東西,明知另一個人有,但他就是不借,大家就會評價不借的人說:“這人老夾屎。”

說到“夾屎”,我突然想起小時候聽到的一個笑話。說是一個地主老財,是個十足的吝嗇鬼,不僅總嫌自家僱傭的長工幹活少而吃得多,而且還要求長工拉屎拉尿只能拉到他家地裡。

河南方言中的“jia si”倒底是啥意思?

為此長工恨透了他,可吃人家嘴短,只好忍氣吞聲。

有一天,地主老財派長工到集上買一樣急需的東西,長工終於找到了一個報復的機會,當他快走到集上時,根本就沒買東西就扭頭往回趕,到家門口裝做內急的樣子,捂著肚子便匆匆往茅廁裡跑。

地主老財問他買的東西呢?他懊喪地說:“老爺,我眼看到集上了,可肚子的屎不答應了,您又不讓拉到別人家的地裡,我只好又跑回來了,還差點拉到褲子上呢。”哈哈,這算是“夾屎”的一個典型案例。

在中原方言中,除了“夾屎”表示吝嗇外,還有許多生動形象的詞彙。

一個是“老摳兒”,這個詞用的範圍比較廣。但用法與“夾屎”有別,“夾屎”往往是指一個人對別人的態度,而“老摳”則是指一個人自己在花錢和日常用度上過度節省。

“摳”的本義是指用手指或細小的東西向狹窄的地方挖東西,引申到花錢或者日常用度上,其吝嗇形象呼之欲出。

還有一個是“逼擠”,這個詞有可能是書面語“逼仄”念轉音而成了“逼擠”,也有可能方言說的就是這兩個字。

不管是“仄”還是“擠”,包括“逼”字,其義都是指地方狹窄,在方言中,很容易就引申為一個人心眼小,做事摳索,吝嗇的樣子。

親愛的朋友,弄清了“駕四”、“吃傢俬”和“夾屎”的區別,以後,在我們中原,當你聽到“你這個人真jia si啊!”你可得注意了,或許是誇你水平很高,也可能說你是吝嗇鬼哦。


河南方言中的“jia si”倒底是啥意思?


寫為“駕四”時:表示水平不一般

當“jia si”寫為“駕四”時,這個詞表示的意思是指某個人在某一方面水平不一般。比如說“誰誰誰打乒乓球,駕四著哩!”那就是說這個人乒乓球打得非常好。

開始,對這個方言詞彙,我只會用不會寫,後來看一篇洛陽人寫的文章,才知道應寫作“駕四”,其緣由是我國是個非常講究禮制文化的國家,在交通工具不發達的古代,坐馬車有著嚴格的等級規定。而坐四匹馬拉車的人都是水平不一般的人。

在我國古代,皇帝所坐的車要用六匹馬拉,即所謂的“天子駕六”,諸候與卿相則只能用四匹馬拉,到普通老百姓呢,只能坐一匹馬拉的車子。

河南方言中的“jia si”倒底是啥意思?

這種禮制在逸禮《王度記》上有明確的記述,即“天子駕六,諸侯與卿同駕四,大夫駕三,士駕二,庶人駕一。”

但也有人根據古籍記載,提出不同的看法,比如漢代的大學問家鄭玄就引《周禮》說:“乘馬有四圉,各養一馬也,諸侯亦四馬。”即他認為天子和諸侯坐的車都是四匹馬拉的。

2002年,洛陽市政府在進行河洛文化廣場人防工程建設時,文物部門挖出了許多車馬坑,其中有一個很特別,是六匹馬拉的“御駕”,一下子證明了“天子駕六”的存在,說明它正是古時的禮制所定。

不過,對普通老百姓來說,不管是“駕六”還是“駕四”,都是常人所不能的。所以,在方言中,就引申為所有常人不能達到的能力或者表現,都叫“駕四”。

//////////

趙呆子


原名張國昌,登封人,1970年生,1993年畢業於鄭州大學中文系。文學創作以散文為主,兼及詩歌、小說等。另長期致力嵩山文化研究,主編《嵩山古詩詞》,華夏文明探源工程《大嵩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二十四節氣》撰稿人之一,公開發表有關嵩山文化論文數十篇。

豫記·甄選河南好物

在微信中搜索salome1203,添加小秘書微信

進入“豫記·河南好物群”,獲取更多豫地風物。

(添加時請備註“豫地風物”)

THE END

歡 迎 投 稿

郵箱 [email protected]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salome120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