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唐朝的江山,一半是李秀寧打下來的,一半是李世民打下來的,到底有沒有道理?

歷史公元


李秀寧是誰呢?在歷史上叫平陽公主。為啥會有說法大唐的江山一半是李世民打的,一半是平陽公主打的呢(李秀寧)?一位公主打什麼江山?她不應該在閨房裡繡花嗎?

在中國有無數的巾幗女英雄,但是第一位是誰呢?絕對不是花木蘭,一定是平陽公主。平陽公主可不是嬌滴滴的富家女,她的實力讓很多男人汗顏,即使是凌煙閣的二十四功臣,恐怕也不敢在她的面前居功自傲。

巾幗女英雄

說起平陽公主,頓時感覺一陣傲氣幹雲,想想一位公主鐵馬金戈,馳騁沙場,豈不快哉?多少男兒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這是何等的風姿!遙想公瑾當年,也就不過如此吧。

李淵起兵之時,柴紹和平陽公主在長安定居,一接到李淵的迷信,得知李淵要起兵的時候,柴紹決定先行離開長安,隨同李淵起事。但是有一個顧慮,那就是平陽公主的安危。如果柴紹離開長安,必定會被發現端倪,如果事發之時發現柴紹不在,必然會捉拿平陽公主洩憤。

柴紹不得不走,平陽公主不得不留,她不能一起走,否則事情過早敗露,與大事不利。萬難之時,是平陽公主力勸柴紹安心前去,助李淵起事,平陽公主深陷長安,臨危不懼,義薄雲天。正是平陽公主的毅然決然,才讓柴紹安心去李淵身邊,成為臂膀。

柴紹即去,平陽公主並未隱匿身形,而是就地行事,與亂世之中招兵買馬,成就小股勢力,這起初的幾百人,成了一個旋風的風眼,憑藉自己的人格魅力,平陽公主將附近起義的小股勢力凝聚在身邊,成為了一股不大不小的軍事力量,這股軍事力量的首領正是平陽公主。

娘子軍

平陽公主的義軍,一再擴大,但是還不能成為一方霸主,因為一座大山在她面前,無法超越,這座“山”正是胡商何潘仁的起義軍,這支起義軍不容小視,擁兵3萬,形成了一方勢力。

不收何潘仁,平陽公主的義軍便無法再擴大半步,但是硬打的話,平陽公主又不是何潘仁的對手,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平陽公主選擇讓馬三寶去招降何潘仁,結果是何潘仁來降。究竟何潘仁為何投降平陽公主呢?這個問題恐怕只有馬三寶知道了,令人費解,或許僅僅是何潘仁眼光如炬,看到了李淵未來的發展前景。

總之,平陽公主成為了關中的一大勢力,隨著她的勢力急劇擴大,周邊的一些小型起義軍都紛紛前來投靠。平陽公主的軍隊,是一支能打硬仗的軍隊,軍紀嚴明,深受百姓愛戴。在平陽公主帶領起義軍期間,多次擊敗了隋將屈突通。在平陽公主的率領下,她帶領的軍隊逐漸聞名於各路起義軍,因為她的強硬作風,又是女子為軍隊首領,大家都稱平陽公主的軍隊為“娘子軍”。

等到李淵渡過黃河之後,發現關中的平陽公主此時已經佔據了很大的地盤,心裡自然是美滋滋,對自己的這個三女兒更是喜愛非常。可以說,平陽公主的勢力,對李淵佔據關中支持很大,這是一個貪天之功!

李淵入長安,掃平關中期間,平陽公主回軍山西大本營,坐鎮娘子關,保李淵後方安穩。山西不失,則關中無事,長安無事。娘子關的得名也正是因為平陽公主曾經駐軍於此而得名。

古今奇女子

稱平陽公主為奇女子,除了她戰功蓋天之外,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那就是平陽公主死的時候,採用的是軍式葬禮,身為公主,死後受到這樣的待遇,絕對是古今奇談了,當時也有人提出反對,但是李淵不以為然,他認為平陽公主金戈鐵馬,以這樣的形式入葬沒什麼問題。甚至在平陽公主死後,給了平陽公主一個諡號“昭”,可見李淵對平陽公主的重視。所以,平陽公主也稱平陽昭公主。


平陽公主獨自在關中發展勢力,開闢關中根據地,作為李淵入關中內援,合二為一,迅速攻佔長安,隨後坐鎮大後方,使李淵等人可以安心作戰,最終奪得天下。如果說李唐的江山一半是平陽公主打下來的,其實也並不為過。


野史日記


簡單來說,沒有道理,李氏最多打了一小半江山,主要還是李世民打的。

李秀寧這個名字是小說裡面的,史書上並沒有記載李氏的名字,我們只知道她被封為平陽公主,諡號為“昭”,史稱平陽昭公主。

平陽昭公主是我國曆史上唯一以軍禮下葬的公主,原因就是她的軍功。

將門虎女

史書是男子的舞臺,即便平陽昭公主軍功卓著,史書對她的記載也非常簡略,成婚前的記載幾無,所有的功業都是婚後才開始的,但通過她的家族成員,我們可以反推一下她這麼強的原因。

先說平陽昭公主的父母,李淵作為唐朝開國皇帝,在隋朝也是赫赫有名的武將,歷任幾州的刺史,又是隋煬帝的表哥,身份尊貴。

平陽昭公主的生母竇氏則是後周武帝宇文邕的外甥女,從小寄養在皇宮中,深得舅舅寵愛。北周被隋文帝篡奪時,竇氏非常生氣,恨自己不是個男子,幫舅舅奪回天下,嚇得父母大驚。

如此女子,出嫁也不是草草了事,而是比武招親,應試者要用箭射中孔雀眼睛,才能娶她。經過一番比試,年輕的唐國公李淵抱得美人歸。

有這樣一對父母,平陽昭公主能普通嗎?雖然她從小就是個貴族小姐,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但她不是扶風弱柳,而是武藝高強,騎馬射箭、兵法韜略,全都門清。

平陽昭公主長大後,李淵將其嫁給了同樣是將門之子的柴紹。柴紹出生貴族之家,時任隋朝千牛備身,在長安上班,所以婚後平陽昭公主就隨丈夫搬到了長安。

分頭行動

在隋煬帝的折騰下,隋王朝大廈將傾,李淵不想當被壓死的螞蚱,而要作重建大廈的王者,為此,他決定造反。

此時,李淵鎮守太原,招兵買馬、聯絡突厥等等都是以太原為中心,女兒女婿卻遠在敵人的老巢長安,為此他提前通知女兒女婿:老爹要造反了,趕緊跑。

兩個人行動目標太大,很容易被隋朝發現,要是被抓住,李淵一起兵,他們可就難逃一死了。為了分散目標,平陽昭公主決定跟丈夫分頭行動,柴紹先去太原,她留下來假裝他還在。

一番商議後,柴紹偷偷離開了長安,平陽昭公主等了一會,確認丈夫走遠後,就喬裝打扮,跑到了五十里開外的鄠縣。

此時天下紛亂、盜賊蜂起,就是長安附近也有很多賊寇,平陽昭公主變賣了鄠縣莊園,拿錢招攬山中的亡命之徒,聚集了一支數百人的部隊。

就這麼點人當然不足以在關中立足,此時隋朝只控制關中的城池,城池以外的山野小鎮,都是山大王的天下,這些流寇部隊有強有弱,強者數萬人,弱者數百人,平陽昭公主顯然是弱者,但她就是要以弱克強。

平陽昭公主派家奴馬三寶前去遊說眾多兵力比她還多的山大王,第一個拿下的就是有眾數萬何潘仁。這傢伙是個“名賊”,原本是商人,後來轉行當了盜賊,專做搶劫行當。

馬三寶怎麼拿下何潘仁的史書沒有,反正平陽昭公主收編這幾支盜賊後,轉身攻下鄠縣,隨即開始軍紀整治。

《舊唐書》:“每申明法令,禁兵士無得侵掠,故遠近奔赴者甚眾。”

這支軍紀嚴明的軍隊很快在關中群盜當中脫穎而出,歸附者日眾,隋朝軍隊也將之當作大敵,數次圍剿,卻均以失敗告終。平陽昭公主乘勝追擊,接連拿下週至、武功、始平等地,擁兵七萬,威震關中。

鎮守老家

這時候,不遠萬里從太原進軍關中的李淵才剛渡過黃河,派出探子一探,他嚇了一大跳,這女兒也太貼心了,給我張羅了幾萬人馬。他立刻派女婿柴紹親赴華陰,讓他們夫妻會面的同時,商議一下進攻長安的部署。

平陽昭公主與丈夫、弟弟在會合商議後,再度分兵,夫妻二人各置幕府,都統領一支軍隊作戰,進逼長安,這大概是最平等的夫妻關係了。

李淵稱帝后,封女兒為平陽公主,每次賞賜都比其他公主要多,這也正常,畢竟其他公主在做女紅的時候,平陽昭公主在砍人啊。

此時李淵只掌握了關中部分地區,周邊還有隴西薛舉、涼州李軌等割據勢力,李淵派李世民出兵征討,李世民用了兩年才將他們全部掃除,奠定了關中的基本盤,這期間平陽昭公主則坐鎮李淵的老巢太原。

唐軍駐紮的地方是葦澤關,坐落在出入山西的咽喉——綿山之上,因平陽昭公主駐紮於此,改稱娘子關。

軍禮下葬

攻佔長安之後,平陽昭公主便在史書中失去了蹤跡,再無征戰記錄,直到武德六年(623年),史書突然記載了她的死訊。


之所以會記上一筆,還是因為平陽昭公主的葬禮與眾不同,因為李淵特地加了鼓樂、軍隊送葬等步驟,禮部官員反對說自古沒有女人下葬用鼓樂的,李淵一巴掌拍在桌子上:鼓樂是軍樂,自古以來有帶兵打仗的公主嗎?公主生前征戰天下,葬禮自然要用鼓樂!

下葬後,李淵為女兒定諡號為“昭”,這是對其功業的認可,使得平陽昭公主成為唐朝第一個擁有諡號的公主。


平沙趣說歷史


李世民是中國古代最出名的皇帝之一,也是一位馬上的皇帝,偉大領袖曾經說過:在古代帝王中,李世民的用兵是最厲害的,其次是朱元璋,可見李世民的軍事素養之高。

李世民的名氣如此之大,恐怕很少有人不知道,但我看了李秀寧這個名字,腦子有點沒轉過彎來。


後來才反應過來,歷史上沒有李秀寧這個名字,卻有這個人的原型,她就是大名鼎鼎的平陽公主。

原來,平陽公主的名字,歷史記錄中沒有明確記錄,民間才給她起了一個名字,就叫李秀寧。

善戰的李世民,為李唐打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而且他打的仗,都是一些硬仗

李世民從十六歲的時候,就開始帶兵打仗,曾經參與解救隋煬帝的雁門之戰。

當李淵舉起反隋的大旗之後,李世民的軍事才華再次顯露出來,他率兵先後擊敗宋老生,降伏屈突通,最終雄踞關中。



可見,李世民雖然年輕,卻已經變得異常成熟,也有了足夠的戰鬥經驗,這是李世民驕傲的資本。

驕傲的李世民,終於遇到了自己生命中第一個強悍的敵人,雖然宋老生和屈突通也非常強悍,但這個敵人,顯然比前兩個更加難纏。

李世民揚名的戰役,是對陣薛仁杲的戰役。李世民和盤踞載金州的薛舉父子,結下了很深的樑子。

在武德元年的時候,盤踞在西部的薛舉勢力,突然向唐軍控制的地區發起進攻,這次進攻,從薛舉的進攻方式看,更像是半試探性的進攻。


薛舉雖然也派出了主力,但打的十分小心,他先安排小股的隊伍,騷擾扶風北地兩個地方,不斷的挑戰著唐軍的底線。

這樣的挑戰,很有目的性,讓唐軍很是尷尬。

彪悍自信的唐軍並不害怕這小股敵軍,而是對小股敵軍背後的薛舉主力,產生了畏懼,長期盤踞西部的薛舉勢力,擁有很多上等的好馬,軍隊彪悍,戰鬥力要強於唐軍很多。

更主要的是,薛舉本人也是一個非常厲害的角色,沉穩冷靜,老謀深算。

分析了敵我局勢,李世民並不想以硬碰硬,李世民的軍事思路,更趨向於以逸待勞,尋找戰機,攻擊敵軍弱點,最終,出奇制勝。

這種軍事思想,在初唐時期,影響深遠。無論是後來攻擊東突厥,高昌還是吐谷渾,唐朝精銳的騎兵,總是在意想不到的時候,出現在對手面前,然後以摧枯拉朽的氣勢,擊潰敵軍。


李世民面對謹慎而強大的薛舉,依然保持冷靜,他按兵不動,只是為了尋求戰機。但意外還是發生了,戰機沒有等到,等到的確是一場突如起來的疾病。

李世民病倒了,軍隊的指揮權交給了劉文靜。

劉文靜是一個文官,他是最早跟隨李淵的人,有著極高明的智慧,也有著非常厲害的外交能力,但偏偏軍事指揮能力並不強。

顯然,劉文靜沒有像李世民一樣清晰的判斷,他貿然發起了進攻,於是,李世民迎來了自己生命中第一次慘敗,唐軍死傷大半。李世民被迫回到長安。

薛舉把唐軍的屍體,做成了京觀,來耀武揚威。

驕傲的李世民是不允許出現如此敗仗,於是,唐軍和薛舉的主力開始了第二次戰鬥,但遺憾的是,薛舉病死了。


而他的兒子薛仁杲,性格偏激急躁,全然沒有他父親的老謀深算。再加上治國無方,做事極為暴戾。很多薛舉的死忠,漸漸疏遠。

這是一個最好的機會,但李世民依然極為冷靜,他再次面對敵軍,依然按兵不動,這一等就是六十多天,李世民終於等到了第二次機會,薛仁杲軍隊斷糧了。

而且,有大批量敵軍投降。於是,機會到了,李世民突然出擊,一舉擊敗悍將宗羅睺。也詮釋了什麼叫做勢如破竹。

李世民把握機會的能力非常強,一旦遇到機會,就不會放棄,於是,薛仁杲全軍覆沒,自己也被押到長安城砍了腦袋,一雪前恥。

因為淺水川之戰是李世民獨立指揮的一場大戰,也因為這場戰鬥的勝利,讓李唐王朝免去了後顧之憂。而讓李世民名動天下的戰役,當屬虎牢關之戰。


這是充滿傳奇色彩的一戰,虎牢之戰讓盤踞在洛陽的王世充,盤踞在河北的竇建德成了李唐王朝的階下囚,北方最強的兩大勢力崩潰,讓李唐的勢力成了北方名副其實老大。

像是淺水川之戰一樣,虎牢之戰也是十分危險,對手是王世充和竇建德兩大勢力,兵力達到到了三十萬,唐軍不過五萬而已。

面對著敵眾我寡的危險形勢,李世民依然採取了出其不意的打法,帶領三千玄甲騎士,屢次進攻對手薄弱環節,這三千人的機動性和戰鬥力堪稱當時的特種部隊。

根本不是竇建德和王世充的軍隊所能抵擋的。而主力唐軍壁壘森嚴,被圍困的王世充無法衝出來,救援的竇建德也無法戰勝唐軍的精銳騎兵。

於是,兩大強悍勢力土崩瓦解,八個月的虎牢之戰結束。虎牢之戰和淺水川之戰都是以弱勝強的戰例,也是李世民用兵風格的集中體現。也讓李唐勢力徹底成為足以問鼎天下的勢力。


所以說,半個江山是李世民打下來的,一點不錯。

那麼,我們再看看李秀寧,也就是歷史上說的平陽公主

她的確是一個巾幗英雄,山西的娘子關,相傳就是平陽公主為了抵禦來自河北和突厥勢力威脅而建造的。

她也是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女將軍,在武德八年去世時,朝廷也是按照軍人的最高規格下葬,可見,平陽公主在軍隊中的地位有多高。


如果論起功績,平陽公主是不能和李世民相提並論的,她最大的功勞就是參與進攻關中的戰鬥,而此後,她主要的功績是防禦後方。

對於打江山來說,她的功勞主要是攻下長安,對於守衛後方而言,功勞就非常的大了,多次直面對手的進攻,可謂女中豪傑。

所以說,李秀寧(平陽公主)和李世民,就打江山而言,平陽公主的功勞無法和李世民相提並論,但就守後方大本營而言,李秀寧未必就輸給了李世民。


小小嬴政


應該說唐朝的江山多半是李世民打下的,少半是平陽公主打下的更準確些。李秀寧只是武俠小說《大唐雙龍傳》裡的角色,就是以這位平陽公主為原型的。

平陽公主是誰

在整個唐朝歷史上,公主這一角色頻頻出現在政壇上,不管是把持朝政還是朝堂鬥爭,都有公主的身影,像太平公主、安樂公主等等,還有這位平陽公主。

根據《舊唐書》記載,平陽公主是李淵的第三女,是李淵和太穆皇后竇氏所生,和李建成、李世民竇氏同一個母親,但是至於她的具體名字和出生年月都有殘缺,但是根據《資治通鑑》記載說李世民說過李淵第五女長廣公主是他姐姐,那平陽公主應該比李世民更早。

我們再說平陽公主的這個“平陽”稱謂,就有褒揚她的意思。當年隋朝剛建立的時候,將“平陽縣”改成“臨汾縣”,原因是“平陽”和“平楊”諧音,所以“惡平陽之名也”。可是等到李淵起兵南下到臨汾的時候又特意改回平陽的稱呼。建立唐朝後,李淵賜其三女封號為“平陽”,就是褒揚她在“平楊”戰爭中所起的作用。


平陽公主到底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隋大業十三年(617)五月,李淵起兵。在此之前,李淵專門派人秘密召回正在長安的平陽公主和她的丈夫柴紹。可是平陽公主卻以兩個人一起離開不可行為由,先讓柴紹離去,自己斷後。

等到柴榮去了太原後,平陽公主就動身跑到了李氏莊園女扮男裝,自稱李公子,將李氏在當地的產品變賣了,用來召集了一支幾百人的災民隊伍。

當李淵開始起兵時,平陽公主又在短短三個多月的時間裡,招納了四五支有相當規模的起義軍,其中,最大的一支是胡商何潘仁,手下有好幾萬人。當時是平陽公主的家僮馬三寶去的,也知不道怎麼說的,勢力遠超平陽公主的何潘仁就成了她的手下。

後來平陽公主又接連收編了向善志、李仲文等義軍,每次朝廷派兵攻打的時候,平陽公主總能打勝仗,並且連續攻佔了多個地方。

由於平陽公主的名聲太響,百姓們都稱她為“李娘子”,她的部隊則成為“娘子軍”。這些五大三粗的男人也不惱,反而成群結隊的前來投奔平陽公主。不久之後,“娘子軍”的規模就超過了七萬人。



到了九月,李淵的主力渡過黃河,和平陽公主成功會師。接下來,平陽公主挑選了一萬多精兵與李世民共同攻打長安,長安很快就被攻克了下來。也就是這個時候,李淵將其封為“平陽公主”。

在李淵穩住關中後,就調頭處理擁據在隴西的薛舉和涼州的李軌,主帥是李世民。而平陽公主也沒有閒著,她的任務則是守住大本營山西,駐守的地方則是葦澤關,後來改名為“娘子關”,就是因為平陽公主在這裡駐守。

之後她的事蹟也不再見於史書。直到六年以後的唐高祖武德六年(623),才突然記了一筆她的死訊,至於為什麼有這記載,還是因為平陽公主的葬禮是以軍禮下葬的,並且按照諡法所謂“明德有功曰昭”,所以封諡號為“昭”。平陽公主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由部隊為她舉行軍葬的女子。


邯鄲醉


平陽昭公主,唐高祖李淵第三女,唐太宗李世民同母姐,母太穆皇后竇氏。她是一個真正的巾幗英雄,也是中國古代第一位統領千軍萬馬為自己父親建立帝業的公主,才識膽略絲毫不遜色於她的兄弟們。中國萬里長城的著名關隘娘子關就是因為她所率領的娘子軍曾經在此駐守而得名。她是唐朝第一位死後有諡號的公主,是中國封建史上,唯一一個由軍隊為她舉殯的女子,真正的生榮死哀。

我覺得大唐江山除了李世民功勞,有平陽昭公主一半功勞是有一定道理的,大家都知道奠定李唐天下的一戰是滅王世充,滅竇建德。這一戰平陽昭公主都參與,負責的是保護大本營的任務,雖無直接上前線,但她的夫君,凌煙閣二十四臣之一的柴紹卻參與前線的戰爭中。包括前期的李淵打天下,平陽昭公主基本都有參與。在古時,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環境下,一個女子能有如此魄力和膽量,是極其不容易的。能統帥千軍萬馬,必須要有過人的指揮才能和強大的人格魅力,她做到了,也成為歷史上第一個死後有諡號的公主。

如果不是英年早逝(雖正史並無出生日期的記載,但推算其年齡應該不大),也許李世民就不會有玄武門之變亦或沒那麼快發動,以她在軍中的威望和人格魅力,李世民會對這個姐有所忌憚。也許她在中國歷史會更加輝煌。但歷史不容假設,而我們所做的,唯有記住,曾經在唐朝也有一位巾幗不讓鬚眉的女英雄。


冰洺墨搖


說這個李唐江山有一半是李世民打下來的肯定沒有異議,甚至可以說李唐大部分的江山都是在李世民的帶領下打下來的,前期擊敗薛舉,宋金剛、劉武周,王世充和竇建德等武裝集團。

玄武門之變後登基稱帝,征服四方,號稱“天可汗”,令唐朝的版圖和實力達到了巔峰,李世民自己又沒有什麼不良嗜好,也沒有濫殺功臣。

可以說近乎是一個完美的君主。

那麼這個李秀寧又是誰呢?

一個比花木蘭更加傳奇的女性,她是唐高祖李淵的第三個女兒,號平陽公主,她有很多個第一。

譬如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帶兵打仗、建功立業的公主;

第一個死後追風諡號的公主,所以她又稱平陽昭公主;

她也是第一個死後由軍隊負責出殯的公主;

我們耳目能詳的娘子關就是平陽公主曾經帶領自己的娘子軍駐紮在那裡而得名。

乃申法誓眾,禁剽奪,遠近鹹附,勒兵七萬,威振關中。帝度河,紹以數百騎並南山來迎,主引精兵萬人與秦王會渭北。紹及主對置幕府,分定京師,號"娘子軍"——《新唐書·諸帝公主》

當初李淵起兵的時候,平陽公主的丈夫柴紹響應李淵,當時他還擔心平陽公主捨不得自己離去,但是平陽公主好嚴撫慰,讓他前去幫助李淵起兵。

柴紹離開後,平陽公主自己也開始招兵買馬,響應父親的起義,沒過多久就在關中地區拉起一支七萬人的兵馬,結果他的丈夫柴紹才拉攏了幾百人而已。

可見平陽公主的能力非比尋常,如果不是女兒身的話,估計和李世民在爭奪皇位上也有得一拼。

不過說李唐的半個江山有一半是李秀寧打下來的則有些誇張,不可否認李秀寧的這支部隊壯大了唐軍的實力,為李唐江山的建立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但後期活躍在戰場上的主要還是李世民,像消滅王世充和竇建德武裝集團就是李世民帶兵出征的功勞,李秀寧自然也有不可抹殺的功績,但顯然還沒有達到開拓半壁江山的程度。

但這一切都並不妨礙這位巾幗女英雄的風姿,她死後也得到了極為隆重的下葬禮儀。

譬如擊鼓吹號、命令羽林軍、虎賁等士兵為她舉殯,這一殊榮觀望歷朝歷代公主中都是前所未有的,當然這也是她功勳的證明。

武德六年薨,葬加前後部羽葆、鼓吹、大路、麾幢、虎賁、甲卒、班劍。太常議:"婦人葬,古無鼓吹。"帝不從,曰:"鼓吹,軍樂也。往者主身執金鼓,參佐命,於古有邪?宜用之。"——上同


圍爐談史


唐朝的一半天下是李世民打下的,這沒問題,關鍵是李秀寧是誰?怎麼能和李世民齊名?看到題目的那一刻我懵逼了。後來查找資料才發現這不就是大名鼎鼎的,巾幗不讓鬚眉的平陽公主嗎?

李世民,眾所周知,16歲開始帶軍打仗,前前後後領導的戰爭沒有一百也有八十場。薛舉父子戰役,王世充和竇建德的戰役,玄武門之變,以為登基後的各種開疆擴土,貞觀之治的盛世,都是他的成功。歷史上對李世民的評價極其的高。



李家兒郎是英勇善戰,但李家女兒更是巾幗不讓鬚眉!

李秀寧是李淵的第三個女兒,就是世人皆知平陽公主,李秀寧這個名字在史書中無記載。李淵決定起兵時通知自己的三女婿柴紹“三女婿啊,你爹我要當皇帝,需要人支持,你來不來?”岳父要幹大事自然是跟隨。但是他擔心妻子的安危。話說這李秀寧也不是一般女人,丈夫,父親,兄弟都征戰沙場,她還很鎮靜,想著自己能幫到什麼。

既然丈夫擔憂自己,父親兄弟們外出打仗,我何不也集結一隊人馬,既保護了自己,還幫助了他們,一舉兩得。說幹就幹,招兵買馬,置辦兵器。沒曾想到,最後跟隨著竟有七萬多人,人稱娘子軍!



姑娘要是“帥”起來真的沒男人什麼事了!

李秀寧先後攻佔了戶縣,周至等地。等李淵渡過黃河後,看到愛女已經為自己在關中地帶打下的一片天地,甚是欣慰,又給她賜了精兵強將,大家一起打天下。等攻下長安後就封了“平陽公主”,論功行賞,從此以後都是軍人級別待遇!

雖說長安攻下了,但誰來守,自然是平陽公主了。李世民負責在外打天下,平陽公主負責守天下,兩人完美的配合使得唐朝的疆域一步步擴大。





此關是我守,此地是我家,要想從此過,來吧,踏著我屍骨過!

娘子關位於今山西省,是中原和關中地區的屏障,無山西則中原和關中不穩,平陽公主率軍就駐紮於此。凡是要進入中原,先從我平陽公主身上過!娘子關也因此得名。

就這樣,平陽公主保證了李家大本營的安穩!既然後方穩定了,那前線的李世民也沒什麼好擔心的了,放開膀子一頓猛如虎的操作,推翻了隋朝的統治!

打天下容易,但是守江山難。新朝的建立不就是因為前朝守不住了嗎?所以,李世民是厲害,江山是他打下來的,但是,沒有平陽公主的守江山,無論多少疆域都不是李家的囊中之物。

所以說,唐朝的江山一半是李世民打下來的,另一半就是平陽公主(李秀寧)守護來的!


斯幽說歷史


沒有道理。

在大唐奪取天下的過程中,論重要性無人可比李世民。平陽公主固然是一位奇女子,但和李世民還是差得很遠。

首先要說明:平陽公主不叫李秀寧。

李秀寧是《大唐雙龍記》的說法,屬於文學創作,豈能當成正史對待?事實上,平陽公主並沒有留下芳名,我們只知道她的封號。


這位傳奇公主主要有兩個軍事功績:

  • 迅速組織起反隋軍隊。

大業十三年(617)李淵起兵時,平陽公主在老家招募士兵,組建成一支7萬人的軍隊。

  • 參與長安之圍。

同年,李淵率軍自龍門渡河進入關中,跟平陽公主的軍隊回合後,共同包圍長安。

如果你和李世民去比較,就會發現平陽公主做的算不上什麼。

李世民都做了什麼?

平定薛舉父子,奪取隴右;

擊敗劉武周,收復太原與河東;

虎牢關之戰,擊破王世充、竇建德;

更不必說在消滅劉黑闥過程中的至關重要的作用了。


平陽公主跟李世民一比,差距還是非常明顯的。

總而言之,大唐江山基本都是李世民打下的。

平陽公主起了輔助性的作用,但不是主要作用。當然,比起李建成來,平陽公主確實要出色不少的。


HuiNanHistory


我是史小二記,我來說一說!

有人說,李秀寧打下一半江山,李世民再打下一半,兩人一合成,便是大唐江山。這種說法有道理嗎?



有道理的……

可能大家對李秀寧不熟悉,該名字出自黃易的《大唐雙龍傳》。歷史上對應的人物是平陽公主。與李世民、李建成乃是同父同母。

平陽公主為人豪爽,勇敢潑辣,而且很大氣。李淵決定太原起兵時,她和丈夫柴紹正待在長安城。柴紹打算響應岳父。但又擔心平陽公主的人身安全。

平陽公主斷然拒絕,催促柴紹趕緊離開,一個婦人,有的是地方躲藏。走到哪,有辦法避開危險。



柴紹直奔太原,平陽公主幹脆變賣家產,散盡家財,招募反隋義軍。很快拉起來了一支隊伍。憑藉其人格魅力,隊伍越來越大。東征西討,攻城略地。發展到了七萬人。世人皆稱之為“娘子軍”。

隨後,和李世民會合,平定京師。長安被攻克後,李淵稱帝。冊封愛女為平陽公主。接下來她的任務是駐守娘子關。娘子關處在河北、山西交接,乃咽喉要地,兵家必爭之地。

公元623年,平陽公主去世。李淵以軍禮下葬。明德有功,諡為昭。所以,後人稱之平陽昭公主。



平陽公主弟弟李世民也是一員猛人。太祖點評歷代帝王道:

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

隋煬帝出急,濫用民力,致使各地紛紛揭竿而起,又經過一番混戰,形成割據的狀態。有:李淵的唐、薛舉的秦、李軌的涼、劉武周的定楊、竇建德的夏、王世充的鄭、李密的魏、劉黑閥的漢、徐圓朗的魯等(如圖)。



李世民除鼓動李淵太原起兵(李淵醉酒,趁機塞晉陽宮的美女,事後來個“仙人跳”。李淵被迫)外,更多的功勞在戰功,常出征,四方征戰。

第一,淺水原之戰,初戰敗,再戰勝,薛舉的繼承人薛仁杲投降。平定隴西,李唐無西顧之憂也;



第二,敗劉武周、宋金剛,得並、汾。李唐北方穩固;

第三,虎牢之戰,破王世充、竇建德。唐關西、鄭河南、夏河北,三足鼎立。李世民一舉平定鄭、夏兩大割據集團,天下局勢瞬間翻天覆地。可想其功勞……李淵沒辦法,只好設立天策府,李世民擔任天策府上將一職。此時,他一躍成李唐的第三把手,隱隱和李建成旗鼓相當。當然,也埋下了禍端,導致發展為玄武門之變。

所以,李世民為大唐打下一半江山,名副其實。對平陽公主來說,打下另一半江山,有道理,但誇大了。置李建成、李元吉等人於何地?不可否認,她為大唐立下赫赫功績。



倒是可惜……縱然她身具男兒豪情,也不過是個女兒身。否則……

參考資料:《新唐書》、《舊唐書》、《資治通鑑》。


史小二記


有人說“唐朝的江山,一半是李秀寧打下來的,一半是李世民打下來的,”這話有點道理,但未免有點兒誇大其詞。

誰是李秀寧呢?

李秀寧是《大唐雙龍記》文學作品中的一個人物,她的原型是李淵的三女兒平陽公主,即李世民的同母姐,唐朝駙馬柴紹的老婆。

首先聲明一點,正史中平陽公主叫什麼史書不詳。為了方便大家的閱讀和理解,姑且稱平陽公主為李秀寧。

李秀寧為大唐的建立做出了什麼貢獻,以至於和李世民平分秋色?





這事還要從李淵太原起兵說起。

李淵和隋煬帝楊廣是表兄弟,即李淵的母親和楊廣的母親是親姐倆。李淵最初是楊廣的手下,大業十三年(617年),李淵升任太原留守。

此時李世民跟隨父親駐守太原,他看到各地反隋義軍風起雲湧,於是鼓動父親乘機奪取大隋江山。

李淵當初不同意,認為和楊廣是親戚下不去手。

李世民認為“機不可失,失不再來”,迫不得已和好朋友,時任太原縣令的劉文靜以及晉陽宮主管(宮監)裴寂,合謀為李淵設了一個局。

三人故意把李淵灌醉,然後把他扶到楊廣留在晉陽宮裡的兩個妃子的床上,造成李淵侵犯楊廣兩個妃子的假象。

實際都是事先買通兩個妃子套好的把戲。

李淵喝高了,稀裡糊塗上了皇妃的床,就在早上醒來時,晉陽宮主管裴寂假裝無意撞破,聲言要上報李淵強姦皇妃,這就是典型的“仙人跳”。

此時劉文靜出現,勸李淵造反,李淵考慮再三:“反正都是一死,如果造反成功了呢!”



李淵要太原起兵造反,這時她的女兒、女婿都還在長安居住,於是李淵派人去長安通知女兒女婿趕緊撤離。

當時柴紹對妻子說:“你爸要造反,讓咱倆趕緊離開長安,否則楊廣非把咱倆砍了不可!”

李秀寧說:“如果咱倆一起走目標明顯,不如你先走投奔太原,我是女人目標小,把家中東西處理掉我隨後就到”。

柴紹說你自己多保重,說完就帶上人馬投奔了太原。

丈夫走後,李秀寧變賣家產,隨後帶上僕人,自己女扮男裝,自稱“李公子”,離長安投奔太原而去。

就在去太原途中,李秀寧發現各地起義軍很多,她突然萌生了組織一支隊伍的想法,於是邊走邊招人馬,很快有了一支上千人的人馬。

隨後李秀寧帶著這支隊伍邊走邊戰。

由於李秀寧所率軍隊紀律嚴明,投奔她的人馬絡繹不絕,不久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到了太原後竟發展成了上萬人的軍隊。




李淵見自己的女婿、女兒都逃出來了,這才起兵攻長安。

隨後李秀寧組織的這支軍隊在李淵征戰關中時立下了汗馬功勞。

李淵經過三個月的戰鬥就佔領了長安。歷史上除了宋朝趙匡胤得天下容易外,第二個就屬於李淵了。

佔領長安後,李秀寧奉父命駐守山西娘子關,這就相當於讓她留守大本營。

有道是:“山西穩則關中穩”,李秀寧圓滿完成了駐守任務。到現在娘子關一代仍流傳著平陽公主的許多傳說。

從上面可以看到,李秀寧確實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總結有兩點:第一,為李淵起兵提供了一支隊伍。第二,父親和兄弟們在外征討的時候,守住了大本營長安,解除了父親和兄弟們的後顧之憂。



但是說她為唐朝打下了一半江山未免言過其辭,只不過李秀寧是女人,巾幗英雄在歷史上本來少之又少,這樣一來,她所取得的成績顯得尤為突出。

李淵的兒子們哪個功勞也不比李秀寧遜色。比如大太子李建成,李淵起兵前他在河東居住,秘密結交了許多有才能的人,他也組織和招募了許多義軍,然後帶著這支隊伍投奔了太原。



李秀寧駐守娘子關,李建成、李元吉也沒閒著,在外征戰哪一個功勞也不小。但是李世民稱帝后抹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一切,李秀寧則不同了,她本來是女人,無論如何也不會對李世民構成威脅,所以史書並沒抹殺她的功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