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哭鬧時應該及時的給予安慰嗎?

JOJO悠


寶寶哭鬧時候是否應該及時給予安慰要看孩子的年齡以及哭鬧的原因。不分情況孩子哭鬧就立刻給予安慰的育兒方法,會把孩子慣壞。那些因為得不到滿足而對父母大打出手的孩子多數屬於這類被慣壞了的孩子。

寶寶3個月齡前哭鬧,應該給予及時安慰。3個月後如果寶寶哭鬧,排除身體不適的因素,應該看情況給予安慰。

3月齡前哭鬧給予及時安慰可以培養寶寶的安全感

十月懷胎,寶寶已經習慣了在媽媽子宮肚子裡的感覺。呱呱墜地以後,身邊的一切都改變了,陌生感會讓寶寶感覺到害怕。這個時候當寶寶以哭鬧來示意大人需要幫助的時候,大人給予及時回應可以幫助寶寶建立對周圍環境的熟悉感和安全感。

3月齡前寶寶的哭鬧有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兩種,生理需求就是餓了拉了或者不舒服了,這個時候寶寶只能通過哭聲通知大人幫助自己解決問題,父母給予及時回應會增加寶寶對大人的信任感。

3月齡以前的寶寶記憶力還沒有很好,家長給予及時安慰不會讓寶寶形成依賴性。

3月齡以後寶寶哭鬧,家長要根據情況給予安慰

3月齡以後寶寶已經有比較好的記憶力了,如果大人對寶寶的哭鬧有求必應,很有可能會慣出一個“臭脾氣”的寶寶。

大月齡寶寶哭鬧不再僅僅是剛需安慰的示意,有些時候寶寶就是想哭一下鬧一下,看看家長的反應;有些時候寶寶還會覺得自己哭鬧以後大人緊張的表情是好玩的;有些時候寶寶還會用哭鬧來希望贏得大人的注意;或者用哭鬧來贏得不屬於他的物品等等。

再大一些時候,為了讓寶寶今後能夠更好地融入集體生活,家長應該要給寶寶立規矩了。這個時候寶寶如果哭鬧就得到滿足,家長就妥協,那麼什麼規矩都是浮雲,在寶寶面前你也將會沒有震懾力,寶寶會認為自己想幹什麼就可以幹什麼。這種品性的寶寶以後出到社會,想要過得好那應該是很艱難的事情。

沒有哪一個出色的孩子是靠父母沒有界限的寵出來的,如果你想自己的寶寶在將來能夠活出精彩,應該既要注重3月齡前寶寶安全感的建立,也要注重3月齡後寶寶性格的培養。


餵奶有學問


應該!並給予及時而溫柔的響應。

心理學家M·安斯沃斯的經典研究發現,0-3個月時能得到父母及時回應的寶寶,在8-12個月的時候反而哭的更少。



在半歲之前,寶寶的每一次哭聲,都是因為有實際的需求,比如:尿尿了、拉臭臭了、肚子餓了、熱了、冷了、身體不舒服了……因此,聽到半歲之前的寶寶哭,應該及時響應。而響應的方式,則需要我們學會觀察寶寶哭鬧的原因,然後根據孩子的哭鬧原因來響應,比如:尿了和拉臭了就換紙尿褲;餓了就餵奶;熱了就減衣服;冷了就加衣服;身體不舒服了就抱抱安撫並判斷是否看醫生……



心理學家埃裡克森曾說過,“0-1歲嬰兒寶寶最重要的人生大事兒,就是建立信任感和安全感”、“安全感並不是天生的,安全感建立在孩子幼年時期,特別是在孩子 3 歲前”。



半歲過後的寶寶,心思多了,哭的內容也豐富了,除了實際的需求,還有心理或精神層次的需求,比如聽到陌生的動靜哭、看到不熟悉的事物哭、生氣了哭、害怕了哭、受挫了哭……因此,針對半歲後的嬰幼兒哭,可以採用抱抱法安慰,等孩子平靜下來了,然後再看孩子是否有實際的需求,若沒有,那就是心理或精神層次的需求了,大人可以繼續抱著寶寶並用語言安慰。



寶寶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在大人的及時響應中得到建立,不用擔心會寵壞孩子。


大穩小鐺


先說答案:必須,一定要及時安慰寶寶,而且是回應的越快越好,能多快就多快。


有很大一部分老一輩的觀點是,寶寶哭時別抱,不哭了才抱,免得慣壞了寶寶老讓抱著。

我實在想說,這可能是原來孩子多了,也沒時間抱,找個藉口來安慰當媽媽的心吧。有哪個媽媽會看著孩子哭了,而不願意去抱起來呢,眼睜睜看著他哭,怎麼會忍心呢。而且,以成人的角度去揣測寶寶的心理,自作聰明,小孩子的心理發展他們知道嗎?


寶寶還不會說話的時候,越小的時候他就是通過哭聲來表達自己的需求,他就是願意讓寶寶的,你這個時候不抱,等他大了還讓你抱嗎?


他剛來到這個世界上不久,他就是要通過跟人的連接來建立最初的安全感,所以一定要多撫摸,多親吻,多抱抱,多跟他說說話,別你為他聽不懂就不說了,他會感受到的。要不,怎麼到會說話的時候,嘰裡呱啦都會說了呢。


你要是不抱他,一直不回應他,好了,他對這個世界絕望了,也不哭了,也不鬧了,你看似這個時候省事了。但孩子一生後面還長著呢,他這種安全感的缺失對他一生都影響重大。麻煩事在後面呢。


你要是願意為孩子一生打下溫暖的基調,那麼就一定要及時回應,及時安慰。現在哭聲免疫法仍在一些地方傳播,但是這已經得到證實,這樣做對孩子危害很大。已經有很多人站出來反對這種聲音,有事實有依據。其實,就算沒有這些依據,僅僅從直覺的角度,也應該直接回應啊。


思維模式升級


如果嬰兒哭鬧時間在5到10分鐘之內,而且能明確找到寶寶哭泣的原因,是某些要求沒有得到滿足而引起的哭鬧,家長不必急著安慰,讓孩子哭一哭有好處。

有時候小寶寶可能會哭鬧不休,簡直恨不得把小傢伙塞回肚子裡。就像辣媽正傳裡的經典臺詞所說,“婚結的不好可以離,孩子生出來就塞不回去了”。媽媽們正確的做法是瞭解孩子哭鬧的原因,並且學會應對孩子苦惱的方法,儘快讓寶寶平息下來。

寶寶哭鬧事實上是他的特殊語言,通過哭鬧來表達自己的需求、情感。那麼,寶寶哭鬧的具體原因有哪些呢?

寶寶餓了或者吃太撐都可能哭鬧

寶寶肚子餓了要吃的時候,一般會嘟著嘴巴到處找媽媽的乳頭,並且伴隨大哭,這種哭鬧很容易判斷;吃得太多難以消化,寶寶也會哭。現在最常見的是後者,很多家長給寶寶喂得太多、太頻,只要寶寶吮吸就給他吃,殊不知新生兒有吸吮反射能力,即使不餓,奶嘴放到嘴邊,也會用力吸吮,導致吃得太飽,身體不舒服,大哭 不止。應對方法:一般而言,小寶寶隔2-3個小時就要吃一次奶,母乳餵養的話遵循按需餵養,人工餵養的話不要一下喂得太多、太急。

寶寶紙尿褲溼透了

當寶寶拉臭臭或便便時,小屁屁會很不舒服,也會通過哭鬧來引起家長注意。寶寶一般出生一週後每天小便在6次以上,大便次數也可能較多。如果寶寶尿了或拉了,尿布裹著可能讓他感到不適而啼哭。應對方法:及時幫寶寶更換尿布。6個月前的嬰兒晚上睡覺時,最好選用尿不溼,以柔軟、吸水、透氣的為佳,一晚上至少換兩次,即4小時更換一次。

寶寶受到驚嚇易哭鬧

小寶寶的降臨是件大事,親朋好友免不了要來探訪,抱抱摸摸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是殊不知這樣也會讓寶寶受到驚嚇。白天帶寶寶到人多嘈雜的公共場所、突然改變生活環境、更換帶孩子的人、看成人化的電視節目等,都可能使寶寶受到驚嚇,表現為半夜驚醒,哭鬧不安,表情緊張。應對方法:不要為了“長見識”帶寶寶去過於喧譁的場所,避免寶寶直接接觸使他害怕的事 物。夜裡寶寶驚醒時要及時安慰擁抱,用身體接觸和語言安慰讓寶寶平靜下來。

寶寶衣服穿太多或者太少

寶寶到底應該穿多少這個問題向來很令家長們糾結,有些家長怕寶寶冷,睡覺前就把他包裹起來,長時間捂著會讓寶寶不舒服;還有些寶寶晚上 睡覺愛踢被子,家長如不及時發現就會凍著他。加上寶寶自身調節體溫的能力還不夠強,因此,寶寶很容易因為溫度過高或過低而啼哭。應對方法:儘量將室內維持 在23℃-25℃,不要給寶寶穿得太厚,可以嘗試使用睡袋。

腸絞痛致寶寶哭鬧

新生兒無故的哭鬧,難以安撫,頻繁吃奶,吃過奶之後仍然哭鬧,哭鬧時小臉漲得通紅、 下肢蜷曲,很可能是腸絞痛造成的。應對方法:在3周-4個月大的寶寶中,腸絞痛很常見,隨著年齡增加會消失。寶寶出現腸絞痛時,家長可以豎抱,輕輕安撫, 也可以順時針按摩寶寶腹部,幫助減輕疼痛。

寶寶困了想睡覺也會哭

嬰兒還不會自己入睡,感到困了或者想睡覺的時候也會哭鬧。應對方法:哄寶寶好好睡一覺。最好的辦法是,給寶寶建立規律的作息,這樣就能在寶寶哭鬧之前就哄他入睡了。

寶寶生病了

感冒、發燒、疝氣等疾病,都可能讓寶寶感到不適而哭鬧不止。應對方法:一旦發現寶寶吃飯、睡覺、體重有所異常,哭鬧不止,要及時帶寶寶就診,查明原因。

寶寶哭鬧時是否應該立即安撫?

對於寶寶哭鬧的反應,一向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應該立即安撫,這樣可以讓孩子獲得安全感,另外一種說法則是應該停一停再安撫,更有利於孩子建立良好的習慣。專家認為,嬰幼兒可以通過哭來鍛鍊肺部、增加肺活量;而且對於稍大的孩子來說,哭還有釋放情緒的作用。

因此,如果孩子哭鬧時間在5到10分鐘之內,而且能明確找到孩子哭泣的原因,如是某些要求沒有得到滿足而引起的哭鬧,家長不必急著安慰,讓孩子哭一哭有好處。不過,哭泣也要適可而止,如果孩子哭泣時間超過10分鐘,就可能導致嗓子嘶啞等後果。

當然,媽媽們千萬別矯枉過正,專家還提醒,如果孩子哭鬧時間比較長,尤其是6個月以下嬰幼兒出現不明原因的哭鬧,而且哭得很突然,甚至哭得“死去活來”,就是不正常的了。出現這種情況,就要懷疑孩子是不是有腸梗阻等疾病了,最好帶孩子就醫。


濰水夜聽


它可能會撕裂你的心絃,引起你無法忍受的內疚感。

但是,當孩子尖叫時,父母不應該自動衝到身邊,而應該睡得很香。

科學家說,讓嬰兒哭一小會兒,而不是立即安慰他們,並沒有壞處。

事實上,嬰兒和父母最終都會睡得更長,壓力也會小得多。

研究人員說,與其總是去安慰嬰兒,母親和父親應該遵循某些技術,教他們如何安頓下來。

其中包括“控制性哭泣”,即父母在安撫孩子之前等待一定時間。

最初,可能是第一天晚上每隔兩分鐘,第二天增加到五分鐘,第三天增加到十分鐘,以此類推,直到嬰兒學會自我調節。

研究人員發現另一種有效的方法是“露營”,即父母坐在孩子的房間裡,同時“教”自己入睡。

儘管聽起來有點冷淡,但最終,父母和嬰兒都會睡得更長。

這意味著父母壓力較小,尤其降低了母親患產後抑鬱症的幾率。

研究人員說,讓嬰兒在短時間內哭泣不會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或行為造成長期損害。

儘管有其他證據表明,留下來哭泣的嬰兒會變得有壓力。

然而,重要的是,這項研究只涉及7個月大的嬰兒,因為一些專家認為,非常小的嬰兒不應該讓他們哭泣。

對於那些尋求幫助的父母來說,像控制性安慰和露營這樣的技術是可以安全使用的,因此家庭和健康專家可以真正感到使用它們的舒適。

但她明確表示,父母不應該簡單地關上臥室的門,讓嬰兒徹夜哭泣,只在第二天早上檢查。

這對父母來說很痛苦。很難做到。我們不建議這樣做,這項發表在《兒科學》雜誌上的研究跟蹤了326名7個月至6歲的澳大利亞兒童。

剛剛超過一半的父母接受了控制哭鬧和露營的睡眠技巧。

當孩子們六歲的時候,研究人員進行了一些測試,以觀察他們的行為、睡眠模式以及與父母的關係。

留下來哭泣的人不太可能有行為問題,約12%的人有問題,而得到安慰的人只有16%。

在2010年發表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還比較了兩個孩子時母親的產後抑鬱率。

研究表明,那些讓孩子哭的人患上這種疾病的可能性降低了40%,而且父母雙方的壓力總體上都較小。


1號筆


寶寶哭鬧時應該及時的給予安慰嗎?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

相信每個做媽媽的看見寶寶哭個不停,都會坐立不安,想要抱一抱安慰吧,可有些老人卻說“不能抱,抱習慣了就得總抱著,這樣會讓他變得越來越嬌氣。”可面對寶寶撕心裂肺的哭聲,這對我們做父母的折磨要遠大於寶寶啊。

曾經看過小陶紅在一期節目裡分享自己帶孩子的感觸,她說:

“我看過一本書,書上說要幾個小時喂一次奶,孩子哭的時候不能馬上抱……我就站在門外,偷偷從門縫裡看,我看到她站在那兒哭,我突然覺得,那本書不是我想學的,因為那個不是我本然的對那個事情的態度。”

主持人問她,有一種理論說了,孩子是拿哭在要挾大人。

小陶虹說:“我不這麼想,我覺得在她需要我安慰的時候,我沒有出現……媽媽的最高職責是什麼,就是給孩子安全感。我覺得人生後面的挫折多的是,她可以慢慢長大了再去學。她在媽媽這兒得到的,就應該是港灣,就應該是安慰,就應該是最好的。”

不得不說小陶紅的育兒觀念真的值得我們學習。我們總是會利用生活中的各種事物,去教會孩子堅強獨立勇敢,要讓孩子不掉淚不示弱不怕痛不怕苦,似乎如此才稱得上是一個對娃認真負責的好媽媽。可有些時候父母忽略了孩子畢竟還小,他更需要我們的愛和鼓勵。

我認為寶寶3歲以前的哭鬧都需要父母及時的給予安慰。

0-1歲前是寶寶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期,這個時候的寶寶不會說話,餓了、困了、尿尿、身體不舒服等都是用哭鬧來表達的,所以父母一定要及時的給予回應,給予寶寶足夠的安全感和愛。研究表明,經常被擁抱和安撫的寶寶哭得更少,更信任他人,也更加獨立。

2-3歲的寶寶正是叛逆期階段

,這個時候的寶寶不會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也表達不好自己想要什麼,所以總是用哭鬧來尋求父母的關注。在寶寶的哭鬧時,通常我會鼓勵他發洩負面情緒,等他情緒穩定時再去跟他溝通。這個階段的寶寶最需要父母的理解和關注了,父母要有足夠的耐心引導,陪他一起安穩的度過人生中的第一個叛逆期。

3歲以後的孩子已經明事理了,可以跟大人正常的溝通了,這個時候很多規矩和習慣已經基本養成了,如果這個時候寶寶還動不動哭鬧,那父母就應該正視了,而不是總是哄他了,就可以用成人的思維去溝通教育了。

寶寶哭鬧,父母要及時給予寶寶溫馨的抱抱,對寶寶來說,溫馨的抱抱永遠不嫌多。要知道在家庭中,愛是高於一切原則的原則。


豆樂寶媽育兒


我的故事也許你懂

22小時前 · 育兒領域創作者

寶寶哭鬧是要分年齡段的

1、還是月份小的寶寶哭鬧時,一定要看看是不是尿了該換尿不溼了,還是因為餓了,還是說身體某個部位不舒服,都檢查完了,寶寶還在哭鬧就該抱抱寶寶了,給寶寶足夠的安全感,畢竟小孩在能讓媽媽抱在懷裡的就那幾年。

2、一歲以上的寶寶哭鬧時,家長需要弄明白孩子哭鬧的原因,再對症下藥,但是在寶寶哭鬧時一定不要跟他講道理,這時講道理他是聽不進去的,等他哭鬧結束後,給他熱毛巾擦完臉,再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跟他談,


檸七檬汁


寶寶是爸爸媽媽的心頭肉,看到寶寶哭泣,爸爸媽媽難免會心疼,想要安撫寶寶。

寶寶哭鬧時是否要及時安慰,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一歲以內的寶寶哭鬧,家長要及時給予安慰。 一歲以內的寶寶哭鬧,通常就是因為餓了、困了、大小便了、身體不舒服,或是親近的家人要分別了。

前四種都屬於基本生理需求。如果不及時處理,會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當家長處理後,哭鬧也會隨即停止。

最後一種,在親近的家人分別時,一歲左右的孩子已經懂得不捨和難過了。孩子這時的哭鬧就是表達自己的情緒,家長應該抱抱寶寶,給他安全感。在這個階段的寶寶沒有滿足安全感的需求,等到兩三歲時分離焦慮會比較嚴重,會很害怕家人的離開,不讓父母上班、出門。

一歲以上的寶寶哭鬧,如果是生理原因就要滿足、安慰,如果是亂髮脾氣,就不能馬上滿足。

這個年齡的孩子除了會用哭聲反映自己身體的不適,還懂得用哭聲引起家長關注,用哭鬧要求家長滿足自己的要求。

家長要判斷情況,如果孩子是因為生病不舒服哭鬧不止,要弄清病因,及時就診。家長在孩子哭鬧時,要耐心寬慰,安撫孩子,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幫助孩子緩解不適感。

有時候孩子是用哭鬧來要求家長,以滿足自己的需求。比如經常在超市看到有的孩子想買玩具,父母不給,就坐在地上大哭耍賴。孩子一邊哭還一邊喊:“不買我就不走了!”以哭 “要挾”家長,滿足自己想要玩具的要求。這時如果家長心想“孩子在這裡哭太丟人了,買就買吧,反正沒多少錢。”而妥協安慰、息事寧人,那麼孩子就會得到暗示:哭鬧很有用,能讓我得到想要的東西。 很快,孩子下次還會這麼哭鬧,來向父母討要玩具、零食、所有想要的東西……

這種情況,家長應該拒絕孩子的無理要求,把孩子帶到安靜安全的地方,先讓他哭。(剛開始孩子是不會聽父母的說教的)等到他稍微哭累了,對他說哭是沒有用的,如果願意哭還可以繼續。一般孩子這時候會繼續哭一會兒,再“掙扎”一下。但是哭聲會越來越小,可能只是乾嚎,“光打雷不下雨”了。這時父母就可以跟孩子講道理,說規矩了。


無論是多大的孩子,家長都要認真判斷其哭鬧的原因,滿足孩子生理需求,拒絕孩子無理要求。

作者簡介:媽媽有心事,一線教育者,90後老母親,陪你一起育兒一起成長。

媽媽有心事


寶寶哭鬧是要分年齡段的

1、還是月份小的寶寶哭鬧時,一定要看看是不是尿了該換尿不溼了,還是因為餓了,還是說身體某個部位不舒服,都檢查完了,寶寶還在哭鬧就該抱抱寶寶了,給寶寶足夠的安全感,畢竟小孩在能讓媽媽抱在懷裡的就那幾年。

2、一歲以上的寶寶哭鬧時,家長需要弄明白孩子哭鬧的原因,再對症下藥,但是在寶寶哭鬧時一定不要跟他講道理,這時講道理他是聽不進去的,等他哭鬧結束後,給他熱毛巾擦完臉,再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跟他談,


我的故事也許你懂


問題裡面沒有明確說寶寶的年齡哦,寶寶大小不一樣處理的方式也不一樣。

還是月齡的寶寶,寶寶哭鬧家長一定要及時的給與回應,多給予寶寶安慰,這時如果媽媽不理睬,會使寶寶失去接受大腦刺激的機會。

如果是頭幾周的寶寶,家長應該更快更多的回應寶寶。

在出生頭幾個月裡,媽媽宜適當地回應寶寶的啼哭,寶寶長到18個月時,語言和認知能力發展會更好。

有些長輩認為,不要寶寶一哭就抱,不然會慣壞他的,這其實是很沒有科學依據的。寶寶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缺乏安全感,所以媽媽的擁抱對他來說非常重要。

大一些的寶寶,哭鬧的時候家長可以正面引導教育了,比如告訴他“哭鼻子可是很不勇敢的喲”“哭鬧可是不能解決問題的”......等等,這樣做對寶寶的成長是有好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