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張作霖已是大元帥,見到退位的溥儀,為何依然選擇下跪?

蔣麗琴


也許多數讀者在看了題目之後,不免會為之驚訝“堂堂東北王的張作霖竟然會給如今退了位的溥儀下跪?”其實張作霖給溥儀下拜的現象並不是稀奇之事,這要是換作是其他了軍閥頭子,那不見得會像張作霖這樣沒有高高在上、高人一等的花架子,這要是換作是將溥儀趕出紫禁城的馮玉祥,下跪一說更談不上了!



1925年,這一年正是馮玉祥將溥儀趕出紫禁城的第二年,張作霖前來天津拜見這如今落寞的溥儀、昔日的皇帝。當時見面地點是在曹家花園之中,張作霖面見溥儀的那一瞬間,直愣愣地跪地而去,禮貌地說了一句“皇上萬福”。溥儀面對著此時此刻跪倒在自己年前的“東北王”,也甚是激動地趕忙將其扶起……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戰爭拉開序幕,作戰為首的雙方正是直係軍閥吳佩孚部和奉系軍閥張作霖部。但是戰爭持續20天的時候,奉系軍隊便是節節敗退,絲毫不敵直系軍隊。在此不利戰勢情況之下,張作霖便企圖尋求馮玉祥的幫助並且暗地裡與馮玉祥取得了聯繫。當時張作霖為扭轉直奉戰局、尋求馮玉祥幫助,便答應在取得勝利之後將新佔領的土地全權交於他馮玉祥處理。馮玉祥原本中立且重心偏向於吳佩孚,但是現在一聽張作霖的承諾便動心了。隨即在吳佩孚側翼給予其重大攻擊,正面戰場之上的奉系軍隊抓準時機,在張作霖的指揮下,便發動了全面進攻。

10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結束,吳佩孚兵敗,取得勝利後的張作霖如我約將直系的地盤交付於馮玉祥接管。誰曾料到:馮玉祥接管北京之後,就突入紫禁城,將“優待溥儀”的協議書作廢,之後便將溥儀一行人趕出了紫禁城。無依無靠的溥儀為了尋求安全只能去了天津的日本租借前去避難。



當時張作霖在聽到馮玉祥趕走溥儀後,說了兩句話:①馮玉祥沒有顧及大局之心,如此行為絲毫不考慮後果。②溥儀去哪兒不好,非得往日本人的租界鑽。那麼身為“東北王”的張作霖為何面見溥儀之時,仍然選擇下跪呢?

其一:蒙受皇恩,感念清朝

張作霖曾經是北洋水師中的一名普通士兵,在張作霖心目當中,當時要不是在接受了清廷對他的招安的話,張作霖便很難從一名草莽亦或是一名普通士兵上升到東北王的高位之上。(辛亥革命時,張作霖曾經因為鎮壓革命有功,曾被溥儀封為“關外練兵大臣”)由此看來,張作霖本身還是很感謝清王朝的,再加上清朝也並沒有幹出什麼傷害張作霖利益的事情,所以說張作霖才對溥儀一跪的。


其二:馮玉祥破壞形象,張作霖力圖恢復形象

當時溥儀和平退位是離不開袁世凱的努力的,溥儀退位之後,民國政府也曾與之簽訂過“優待皇室成員”的一紙協議,而且這麼多年以來,北洋政府在對待供養皇室上,的確是十分周到的,北洋政府優待溥儀也在很大程度上有利於其籠絡人心,鞏固統治。馮玉祥這麼一鬧,很有可能會讓天下人伺機動亂,很不利於北洋政府得統治。張作霖和馮玉祥不一樣,張作霖對溥儀的“這一跪”,很有可能是想重新塑造軍閥之形象,更為直接的則是塑造了他張作霖的良好形象。

另外,張作霖是個立足民族大義之人,在得知溥儀入駐日本租界後,便隨即入天津面見溥儀,其實從溥儀得這一舉動來看,張作霖下跪還有不想讓溥儀為日本人利用的期望。


小鎮月明


張作霖跪拜前任皇帝溥儀是奴性十足的表現,哪怕他貴為東三省的大元帥,在皇權面前也腿軟。

這事發生在1925年,也就是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把溥儀趕出紫禁城的次年。

當時馮玉祥命令溥儀限時搬出紫禁城,溥儀無奈只好躲進了天津日本人的租界裡。

當消息傳到張作霖的耳朵裡時,他致信溥儀:“你跑到日本租界讓日本人保護你,難道我堂堂的「東北王」張作霖就保護不了你嗎?這樣吧,我去天津拜見你,不過我不去日本人的租界”。



張作霖前往天津,在曹家花園密見到了溥儀。

當時溥儀正為用什麼儀式對待這個曾經的手下、現是民國大人物犯難的時候。張作霖卻毫不遲疑地走到溥儀的面前,趴在地上磕了一個響頭,畢恭畢敬的地問道,“皇上萬福”。

溥儀做夢也沒想到張作霖會給他磕頭,受寵若驚急忙彎腰扶起張作霖,忙不迭地說道“上將軍好,上將軍萬福”。

這就是張作霖給溥儀磕頭的經過。



張作霖密見溥儀還另有目的,他順道到北京想把故宮的寶物偷著運出一些佔有。

張作霖密見溥儀後,偷偷調動了數百輛軍車,準備把故宮的寶物挑著一些貴重的運往瀋陽。

當時交通銀行的經理葉恭綽往見張作霖,說:“人們一向造馮玉祥的謠,說馮逼宮是為了盜寶,但無確鑿證據,說說而已,如今大帥調用數百輛軍車公然進故宮搬運寶物,將來人們就會說盜寶的是張大帥而非馮玉祥。”

張作霖聽聞恍然大悟,連聲說“我幾乎上了大當,快把軍車撤去。”

張作霖給退位的溥儀下跪除了奴性之外,還有感恩的意思。

民國時期的人身上,都有被奴役留下來的後遺症,說難聽點就是奴性十足,賤骨頭。

溥儀在1912年退位,清朝滅亡,民國建立。

當時民國規定必須剪掉辮子,就連溥儀自己都剪了辮子(如圖)



然而當時有一部分老百姓誓死不剪辮子,比如前清辮子軍首領張勳。他就是標準的保皇派。

不剪辮子不算,還在1917年再次擁立11歲的溥儀復辟。不過到最後溥儀只做了12天的皇帝而再次退位。在段祺瑞護國軍的攻打下,張勳倉皇逃走。

當時雖然溥儀再次退位了,但跪拜溥儀的人不在少數。

1924年,馮玉祥在直奉大戰期間,為防止溥儀再次死灰復燃,在北京發動了北京政變,老百姓稱其為“逼宮”。馮玉祥乾脆把溥儀趕出了紫禁城。

這時出於政治目的,張作霖臭罵馮玉祥,表現出了對溥儀的同情。當時有人提醒張作霖,不要和帝制走太近,對其影響不好。



但老張是個守舊人物,一方面支持民國政府,一方面留戀皇權,說來說去還是千萬年來皇權對人統治的結果。

張作霖向溥儀磕頭有感恩的意思。

張作霖最初是土匪出身,到後來被清廷詔安做了巡防隊長,再後來一步步高昇,直至做了“東北王”。

張作霖上位時,雖然溥儀還很小,主政的都是他父親攝政王載灃,但是簽署任命書的都是皇帝的大印,也就是最後溥儀拍板,儘管是名義上的。

張作霖能有以後的成就也多多少少沾了溥儀的光,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張作霖向溥儀磕頭也沒有什麼可奇怪的。



張作霖是個老狐狸,磕頭歸磕頭,要想讓他像張勳那樣輔佐溥儀是不可能的事,張作霖不過是在溥儀面前做樣子而已,東三省是他張作霖的一畝三分地,張作霖不傻,不可能找個太上皇壓在自己頭上。你覺得不是這個理嗎?


秉燭讀春秋


1959年溥儀被特赦,53歲的他剛在北京落戶還沒就業,提親的就上門了,據說還有滿族遺老把自己十幾歲的孫女輩要嫁給皇上,正式相親就七八回。


溥儀1922年大婚,自當時的民國大總統徐世昌起,沒有不隨份子的,東北的張作霖送來了紅包。送禮名單裡還有黎元洪,吳佩孚,馮玉祥,送親進宮時,沿途上千軍警開路護送,還有軍樂隊奏樂。


後來溥儀被馮玉祥趕出紫禁城,跑到天津,住在昔日湖北提督張彪的家裡,張大人每天早上拿個掃把在溥儀院子門口掃地,據說是執古代臣子侍奉天子之禮。而馮玉祥呢?更是被一頓好罵。




1922年紫禁城裝了電話,17歲溥儀為了好玩,打電話叫胡適去宮裡聊聊,胡適當時是十分的激動,甚至還特地打聽了溥儀的喜好,要不要行禮之類的,之後興致沖沖的趕了過去。



溥儀在天津當寓公的時候,張作霖也曾求見。見到立馬就給溥儀跪下,喊皇上萬歲。溥儀連聲說:上將軍請起。這個人是有傳統的忠義孝道在裡的。


溥儀雖然是一個亡國的皇帝。但是清朝之後也沒有再建立一個封建王朝,而皇帝也不曾再有過,尤其是在清王朝還剛滅亡的時候,總有人懷緬前朝,故而對前朝皇帝行大禮,也是不足為奇的,更何況溥儀還是最後一位皇帝。


圍知歷史




上世紀二十年代初,張作霖已是名副其實的東北王,而溥儀卻只是倒臺的清朝皇帝。

即使如此,當張作霖見到溥儀時,依然選擇下跪,很鄭重地行了大禮。面對退位的皇帝,面對小自己30歲左右的年輕人,張作霖為何要這樣?

張作霖不是革命者,對清廷還是有感情



縱觀張作霖的一生,此人注重情義,講究忠孝禮儀,正如他所說:江湖就是人情世故。

張作霖年輕時,就是清政府的人,在他剛成人時,就加入了清軍,受了清朝的薰陶和教育,在一個普通士兵哪裡,清帝就是天子,就是最高長官。當張作霖後來見到溥儀時,內心最深處有見了最高領導的感覺,於是下跪行禮成了很自然的事情。



後來,張作霖退伍回鄉,組織了保險隊,但這並不是官府認可的組織,是和土匪們過招的團隊。上世紀初,張作霖被清政府招安,開始了自己的青雲大道。其中,清政府派來的徐世昌、趙爾巽都非常賞識張作霖,因此張作霖逐漸成長為一方大鱷。

清政府對張作霖有提拔和賞識之恩,因此張作霖出於感恩,對後來的溥儀行了大禮,這完全符合張作霖的做人準則和感恩心態。

張作霖要團結可以團結的力量



溥儀是有一定召力的,而張作霖是東北王,穩定東北需要溥儀和東北滿清遺老的支持,因此,張作霖對溥儀行禮,看似張作霖跪的是溥儀,其實他跪的主要是那個遠去的清政府,跪的是東北的清朝遺留的達官貴人,目的在於取得更多的支持力量。



張作霖見到溥儀時,溥儀還不到二十歲,張作霖看得更遠,如果更尊重溥儀,無疑會取得溥儀和支持他的人更多的認可和支持,因此,張作霖面對溥儀,鄭重地跪了下去。

張作霖的內心中認為清朝還有一絲可能,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其實,張勳復辟等事件讓張作霖面對溥儀時留了一手,萬一溥儀重新上位了,那怎麼辦?與其這樣,不如留個後手。

給已經倒臺的皇帝,私下裡叩個頭,絕對不是什麼大事。但,如果溥儀能重新上位,自己沒有提前疏通好關係,那將會處於被動的。

既然這樣,張作霖給自己多備了一條路,以防有些事情發生讓自己處於被動。於是乎,張作霖給溥儀磕頭的事情發生了。



整體來看,張作霖磕頭給溥儀,原因有三:一是為了感恩,而是為了取得更多支持,三是提防溥儀重新上臺。


藍風破曉


晚年張作霖先生已是大帥,見退位的清宣統皇帝溥儀時,依舊跪拜叩首。其實不單是張大帥如此,很多前清官吏亦是如此。

清末民初,社會上層依然秉承華夏傳統道德,堅守仁義禮智信,為人記人恩德,注重信義。

張大帥是在清朝末年,由清政府授與的官爵。並且由此開啟了張大帥的輝煌人生。張大帥不但沒反清,也沒背叛過袁世凱大總統。張大帥是個記恩德、守信義的人,所以他一生不叛國,不當賣國賊。

張大帥見退位清帝溥儀,行叩拜之禮,是因為他不忘清廷的提攜知遇之恩。這與他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是一致的。

如果世人,口口聲聲只強調個人權益、個人面子丶個人情感、個人尊嚴,但是卻淡化人情世故、不記恩德、不講信義。到頭來為了金錢丶個人慾望…不擇手段,沒有底線。最終會導致世風日下,人心不古。一旦社會風氣變壞,人人都得承擔後果,無人能得已倖免。

回過頭來再看張大帥叩拜前清帝溥儀一事,就可以看出,張大帥不僅是銘記清朝的提攜之恩,而且是以社會上層人士的身份,在堅守社會道德,在給民國初年的民眾作出表率。希望以身作則,希望上行下效,希望安定亂世之中的天下人心。


鬼影147951010


看到這個問題,很多人不解。張作霖是堂堂的東北王,而溥儀只不過是一個被逼退位的過氣皇帝,為什麼大帥見到溥儀還要行跪拜之大禮。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馮玉祥佔領北京城之後,限時讓溥儀搬出紫禁城,無奈之下溥儀只好去了天津的日租界。張作霖聽聞此事,覺得甚是荒唐,他自己一個堂堂的東北王豈不能保護溥儀?於是他便秘密去會見溥儀。兩人見面之時,張作霖奴性展現,畢恭畢敬地給溥儀跪下叩首。溥儀連忙扶起張作霖說到:“大帥萬安”。有些人可能覺得張作霖也太愛給人當奴隸了吧!其實不然,這也是一種手段。



首先,張作霖佔領統治東北廣大地區,這裡大多生活的滿族人。向溥儀下跪,也就是向世人證明了自己懂得君臣之禮,從而籠絡東北地區滿族百姓之心。進而使自己的實力得到進一步鞏固,來抵抗馮玉祥。從而可看出張作霖是一個很有心機的人。

第二,張作霖這樣做,從某些方面來講也算是報恩。通俗點講,也就是清廷當時給張作霖“奶”吃了。張作霖土匪出身,憑藉自己的能力成為了奉系軍閥中的大人物。清廷覺得張作霖勢力大,就將其收為自己麾下重用。正是因為清政府的支持,張作霖才能大張旗鼓,招兵買馬,成為整個東北地區的真正領導者。而他給溥儀下跪,是因為這些都跟溥儀幫助有很大關係。



只可惜最後,兩個人走了不同的道路。一個成了日軍的傀儡皇帝,一個卻被日軍秘密謀殺。


小張天天說


在好多人的意識裡,有一種崇拜強者的心理。在他們的觀念中,強者為尊。不管是什麼人,只要是強者,他的所作所為就全都是對的。在對待張作霖的態度上,他們的表現尤為突出。

評書、電視劇都把張作霖包裝成一個遠籌帷幄的軍事家,一個仁義寬厚的政治家,一個敢跟日本人鬥智鬥勇的愛國者(甚至他一次次背信棄義玩弄日本人於鼓掌之中,出賣民族利益也被當成政績來歌頌。)。 即使是張作霖跟溥儀相互利用的關係,在這些人眼裡也都成可圈可點的忠義佳話了。

張作霖和溥儀,一個曾是威儀四海,貴有天下的天子,一個是默默無聞,拿著皇帝俸祿的小嘍囉。

可是世事無常,滄海桑田。轉眼之間,一個成了兵強馬壯、割據一方的奸雄;一個卻成了惶惶不可終日,終日以淚洗面的亡國之君。

張作霖跪拜溥儀,就發生在溥儀下臺後。

張作霖一代梟雄,為什麼要跪拜一個下臺的皇帝呢?

溥儀是一國之君的時候,張作霖不過是個土匪。都是命運安排,讓兩條本來永不交集的平行線,有了糾纏不清的相逢,留下一段千古“佳話”。    

張作霖既然是個土匪,他是怎麼跟清廷扯上關係的?說到這裡有人會不高興:什麼,你說張作霖是土匪?不錯,那些霖粉們口中的大帥,雖然掛著的是地方保安團的旗號,其實和土匪行徑沒有根本差別。後來人馬多了就有了接受詔安的資格,哪個土匪不想洗白呢。  

土匪搖身一變成了體制中的人,把槍口對準“土匪”,就像梁山的黑老大宋江一樣。因為剿匪有功,張作霖被小皇帝賞賜頂戴花翎,溥儀還御賜張作霖一件戰袍,並把其提升為洮南鎮守使,奴才和主子之間從此開始有了交集。

  辛亥革命爆發,宣統皇帝成了風暴裡的孤舟,岌岌可危。緊要關頭,張作霖下決心投注清廷,槍口對準革命黨。其實張作霖並非真要死心塌地為清廷殉葬,而是要踩著清廷的肩膀實現自己的抱負。張作霖明白自己沒有錦上添花的機會,但對落難清廷的雪中送炭卻能得到高得多的回報。

果然,張作霖的舉動讓小皇帝感激涕零,張作霖的付出得到了回報,從此以“關外練兵大臣”的發號施令。張作霖押寶宣統小皇帝溥儀還真沒錯,不久就賺了個盆滿缽滿。 

可後來的形勢卻出乎張作霖的意料,袁世凱這根滿清棟樑在關鍵時候倒戈,成了壓垮滿清的最後一根稻草。1912年2月滿清溥儀被迫退位,滿清宣告滅亡。    

宣統雖然被迫退位,但滿清不甘心滅亡,大清的忠臣良民不甘心失敗,他們始終沒有放棄復辟的努力。1917年6月,張勳帶著扎著大辮的5千士兵開進北京城。7月1日,宣統再次坐上龍椅,上演了一幕復辟醜劇。張勳復辟,受到千夫所指,陷入討伐浪潮,而一直深受皇恩的張作霖卻選擇了冷眼旁觀,形勢不明朗,他是不會貿然出牌的。

果然,張勳的復辟鬧劇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不到半月就收場了。張作霖一看大勢已去,立即派人到北京城向北洋政府的當家人段祺瑞表忠心。就這樣一個滿清王朝的忠臣良將,搖身一變成了忠實於共和的愛國將領。 

可已經窮途末路的溥儀還念念不忘復辟美夢,他覺得上次復辟所以失敗是因為張勳勢力太小了,要想成功必須找個更大的軍閥。在當時眾多的軍閥中,他想到了張作霖。   

為什麼是張作霖呢?

第一、張作霖勢力大。第二、張作霖對清朝忠心耿耿。第三、張作霖的地盤就在東北,東北是滿清的發祥地,有群眾基礎。

試問,還有比張作霖再合適的人選嗎?張作霖接到皇上的旨意已經沒有半點喜悅,在皇帝被人人喊打的情況下,復辟已經無望。溥儀就像一個病入膏肓的病人,行將就木,他可不做逆勢而為的賠本買賣。可是溥儀不是百無一用,溥儀對大清的龍興之地的臣民還是有影響,有號召力的。而自己的地盤就在這裡,需要利用溥儀的影響為自己服務,穩固自己的統治,何樂不為呢?

就這樣,愛國將軍和末代被廢的皇帝的手又握在一起。 

  

張作霖覺得這種合作也不能一毛不拔,他時常用自己的不義之財接濟一下手頭緊巴的溥儀,把個溥儀感動得眼淚嘩嘩的。張作霖成了溥儀心中的希望,溥儀巴望張作霖能成就大業為自己復辟奠定基礎,機會終於來臨了。    

1920年直皖戰爭爆發,張作霖派人保護危難中小皇帝,充當“保護神”。   

1922年3月,張作霖做壽,溥儀送去厚禮。  1922年12月1日,溥儀與婉容大婚,“大婚”張作霖馬上投桃報李,送去重金“恭賀新禧”。  1923年初,張作霖嫁女,溥儀差送上兩份厚禮。  

到了3月28日張作霖生辰,溥儀又送了一份大禮,並命人在大紅禮單上寫道:張總司令2月12日生辰,宣統皇帝贈 。 

1924年張作霖壽辰之際,溥儀花了血本送了重禮:三鑲玉如意一柄無量壽佛一尊、五彩九桃瓶一對、五彩雙象耳瓶一對、五彩小瓷盤一對、青玉大吉葫蘆小插屏一對、打簧洋鍾一對。以及紅雕漆圓盒一對和綺霞緞衣料八端。儘管如此,溥儀還覺得禮物分量不夠,一星期後溥儀派人又專程補送“去萬古英風”匾額一面,並福壽字及古玩等多件。

一次送這麼多禮物,而且這麼貴重,溥儀就是給自己老爸載灃也沒有如此慷慨過,可見張作霖真把他忽悠住了。 

但溥儀的錢也沒有完全打水漂。  

1924年11月,倒戈將軍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把小皇帝趕出紫禁城,並軟禁起來。張作霖聞訊後心急如焚,馬上派人跟馮玉祥通融。讓馮玉祥放鬆了對溥儀的管控。1925年,溥儀離開北京到天津日本租界。  

張作霖不忘溥儀對自己的好,又是給溥儀送錢,又是給溥儀請安,還再三表示要拜見這個小皇帝,當時滿清的皇族都在日租界,覺得一個皇帝不能屈尊去見一個軍閥,但溥儀被張作霖的忠心感動,還是決定去見這個大忠臣。    

溥儀趕到約定的曹家花園,張作霖已恭候多時。溥儀剛踏進門,一身便裝的張作霖便快步迎上前去來。雖然兩人沒見過,但溥儀馬上認出了他。

正在溥儀手足無措不知道該怎樣給張作霖行禮的時候,張作霖卻毫不猶豫地走到小皇帝跟前,撲通跪下,砰地一下在磕了一個響頭,恭恭敬敬地問了聲:“皇上好!”

咱們說,張作霖為什麼給溥儀跪下呢?

其實張作霖不僅僅是作為大清大臣給溥儀下跪的,張作霖拿了溥儀那麼多奇珍異寶,件件都是價值連城。張作霖把這個小皇帝哄的心花怒放,但從沒有真心實意幫人家復辟,自己要有那能耐,自己還做皇帝呢。何必為他人做嫁衣裳呢?

因此,張作霖是收了溥儀那麼多寶貝,卻不是真心幫他復辟,自己覺得那樣做心裡有愧,就給溥儀跪下了!


歷來現實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同曹操跪漢獻帝一樣,形式而已。

曹操那麼牛逼,見到漢獻帝一樣也是要下跪的,所有的禮節都不能少。

為啥?

曹操名義上是漢獻帝的臣子。

張作霖也是同一個意思!

其實,毛主席解放後說過一句話很有意思:給溥儀的待遇可以更好一些,畢竟我們都做過他的臣民嗎!

1901年,土匪頭子張作霖,被滿清盛京將軍增祺收編,任遊擊馬隊管帶,遂升擢而為奉天巡防營前路統領。

這是他成為滿清正規軍軍官的第一步。

到了張作霖1911年,張作霖已經被滿清東三省總督趙爾巽重用,任奉天國民保安會軍事部副部長,成為東北一流軍人,擁兵幾萬!

到了袁世凱上臺,根據實力將張作霖任命為陸軍第二十七師師長。

可以說,沒有滿清的提拔,張作霖也沒有今天的地位。

張作霖是老一代人,從小接受的是忠君的教育,這是根深蒂固的東西。

所以,張作霖見到溥儀就下跪,這並不稀奇。

資料中寫道:1925年,溥儀前往曹家花園密見張作霖,正在溥儀為用什麼樣的儀式對待這個民國大人物而犯難的時候,張作霖卻毫不遲疑地走到小皇帝的面前,趴在地上就磕了一個響頭,畢恭畢敬地問道:“皇上好!”溥儀做夢也沒想到張作霖能給他磕頭,受寵若驚之餘,趕緊彎腰扶起張作霖,連說:“上將軍好!”兩聲不協調的問候,道出了當時的滑稽。

這不是說張作霖怕溥儀,或者就會聽溥儀的命令,只是一種姿態而已。


薩沙


1925年,此時的清朝已經滅亡13年了,溥儀前往天津的曹家花園接見張作霖,當時張作霖已經是民國時期的大人物。

正當溥儀不知用什麼儀式來對待這位大元帥的時候,張作霖毫不遲疑,撲通一聲跪在了溥儀面前磕了一個響頭,並說道:“皇上好”,溥儀有點受寵若驚,不過趕緊彎腰把張作霖扶起來,說道:“上將軍好”。

當時的畫面還是有點滑稽的,不過也讓很多人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晚年的張作霖已經是大元帥,見到已經退位多年的溥儀,為何依然選擇下跪呢?

第一:等級觀念根深蒂固

我先給大家說幾個小故事 ,可能就能體會當時張作霖對溥儀態度的原因了:

一直到共和國時期,溥儀特赦回到北京,在溥儀的家裡,還有很多滿清遺老和前清官員以及旗人給溥儀行跪拜大禮,到了溥儀跟前就下跪口稱皇上。

溥儀被馮玉祥趕出紫禁城以後,跑到天津,住在了昔日湖北提督張彪的家裡,這位張大人還每天畢恭畢敬請安,並且這位張大人每天早上拿個大掃把在溥儀院子門口掃地,還美名其曰是執古代臣子侍奉皇帝之禮。

以上說的是清朝遺老,那我們接著說一位領導新文化運動的新派人物胡適,1922年紫禁城裝了電話,17歲的溥儀為了好玩,打電話讓胡適去皇宮聊聊天,當時胡適進宮前很激動,還事前向很多人詢問,見了溥儀要不要磕頭,可見就連新派人物胡適都暫時擺脫不了等級觀念。

以上人物對溥儀的態度雖然誇張了點,不過說明當時即使溥儀退位多年,已經是民國,但很多人對“皇帝”兩千多年的思想文化已經根深蒂固,人的等級觀念仍然存在,張作霖給溥儀下跪也顯得很合情合理了。

第二:溥儀對張作霖有知遇之恩

張作霖跪拜溥儀,其實不僅僅是等級觀念,還因為溥儀對他有知遇提攜之恩,張作霖最初還是個小人物的時候,拉起一幫綠林好漢搞政權,活不下去了選擇投靠朝廷,接受招撫之後,張作霖多次剿匪,得到了清廷的重用。

溥儀升張作霖為洮南鎮守使,才有了後來張作霖的發跡,因此他從內心感念溥儀對他的知遇和提攜之恩,這一跪拜表達了自己的感恩。

第三:收買人心

張作霖當時是“東北王”,東方地區很多滿人和八旗貴族,張作霖這樣做是收買人心,在滿清遺老以及其他人心中留下“忠孝”的名聲,更有利於在東北地區的統治。

綜上所述,已經是大元帥的張作霖不論是從自身原因還是政治因素考慮,都會選擇對這位已經退位的皇帝溥儀下跪,


小聰歷史客棧


晚年張作霖已是大元帥,見到退位的溥儀,為何依然選擇下跪?(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曆史故事!)


大名鼎鼎的張作霖可謂是一代梟雄,他1875年出生於東北一個貧苦人家,後來發跡成為20世紀初中國大地最有權勢的人物之一,可是就是這麼一個一代梟雄,在見到當皇帝時還是個娃娃的溥儀,為什麼普通一下跪倒在地,向無權無勢的溥儀下跪問好,溥儀為何能受得如此大禮,這還要從張作霖的發家史說起。

張作霖早年參加過中日甲午戰爭,後投身綠林,1902年被清政府招撫後任新民府遊擊馬隊管帶,1907 年,他出賣遼西巨匪杜立山“立功”而被任命為奉天省巡防營後路統領,這是張作霖及其奉系軍閥崛起的開端。

坊間傳言,張作霖土匪起家,是靠自己打拼出來的天下,這當然不假,但正所謂,站得高才能看得遠,有了大舞臺才能施展更大的才華,張作霖被清政府招撫後憑著過人的膽識和手腕一步步走上了人生的巔峰。1911 年辛亥革命爆發時,張作霖被任命為“奉天國民保安會”軍事部副部長,因張作霖鎮壓革命有功,又被清廷任命為關外練兵大臣,以總兵記名,併兼任奉天巡防營總辦。

辛亥革命後,清政府雖然滅亡了,溥儀也已經不是張作霖的皇帝了,而張作霖的勢力卻不斷增長,這時他開始極力巴結袁世凱,1921年,袁世凱對東三省軍隊進行整編,張作霖被任命為中將,實力大增。

權力這個東西讓人上癮,人如果有了權力,就會謀求更大權力,這時的張作霖想稱霸整個東北,張作霖曾對日本駐奉天總領事落合謙太郎說:“目前東三省兵馬實權在本人掌握之中 日本國倘若有何指示,鄙人自必奮力效命。”雖然張作霖沒有向自己向日本人吹噓的那麼厲害,但從此,他開始主動向日本人示好,希望得到日本的扶持。

日人本也需要扶持自己利益的代理人,為了進一步擴大在華利益,日本認為欲確保“滿蒙生命線”,須全力扶持張作霖。對此,“滿鐵”首任總裁後藤新平在《日支衝突之真相》中說:“張作霖並無宦途履歷,與中央政府亦無密切因緣,而在滿洲,則有特殊之勢力與地位。張氏心中惟有權勢利慾,別無他種知識。如果利用此特殊之地位,照其心中所認識者而行,則張氏將為滿洲專制之王,而日本亦得利用張氏,在滿洲為所欲為。”由此可見,日本認識到張作霖在東北的特殊地位,把張作霖成為日本的最佳人選。

張作霖一邊拿著日本人的槍炮,不斷增強自己的實力,一邊還哄騙著袁世凱,1915 年袁世凱為了復辟,打算接受中日“二十一條”,並致電大總統袁世凱:“中日交涉不可讓步,倘若交涉破裂,願戰死殉國。”但其真實目的,是為了維護自己在東北的地盤,向袁世凱表達自己的“忠心”。在日本勢力扶持下,在1918 年,張作霖被任命為東三省巡閱使,控制東三省,成為奉系首領。

張作霖這時坐上東北的頭把交椅,可是小鬼子的槍炮哪裡是那樣好拿的,日本支持張作霖目的是讓張成為日本人的走狗,然而張作霖這個土匪出身的東北王可最是會耍無賴,給好處全盤接受,想佔便宜門都沒有,日本人慢慢的失去了對張作霖的耐心,打算扶持新的對象,而後做掉張作霖。

這時的溥儀已經慢慢長大,此時的他已經做了兩次皇帝,一次是晚清廢帝幹了3年,那時候啥都不懂事;一次是張勳復辟帝制,被拉回龍椅當了11天,可以說此時溥儀人人都想利用。

袁世凱死後,溥儀和前清遺老遺少們認為時機已到,想著如何復辟大清,他們覺得張作霖曾經深受“皇恩”,應該知恩投報,何況,張一個草莽,頭腦簡單。可是溥儀錯了,張作霖是個有奶才會叫孃的孩子,才不吃溥儀那一套。

溥儀開始尋求和日本人合作,此時的張作霖已經和日本人徹底決裂了,他知道日本人用心險惡,必須阻止溥儀的投日。在得知溥儀逃往天津日租界後,張作霖想要和溥儀見上一面,讓溥儀來找自己,勸說溥儀別上了日本人當,溥儀也屈尊“龍駕”去找了張作霖,心想自己以後還要靠他的勢力,之前也畢竟有過君臣關係。

兩人見面時,據在場的人記載:溥儀正往裡走之際,身著便裝的張作霖便快步迎了上來, 雖然兩人素未謀面,但溥儀馬上認出了他,正在溥儀為用什麼樣的儀式對待這個大將軍而犯難的時候,張作霖卻小跑到小皇帝的面前,趴在地上就是一個響頭,“皇上好!”溥儀做夢也沒想到張作霖能給他磕頭,受寵若驚之餘, 趕緊彎腰扶起張作霖,連說:“上將軍好!”然而接下來張作霖一句話讓溥儀無地自容“我有足夠力量保護你,你為何要投靠日本人?”

由此看來張作霖給溥儀下跪可以說內含的感情是複雜的,既因為溥儀是自己曾經的老主子,向世人展示自己的“忠心耿耿”,不是個忘恩負義之徒,更是想向溥儀表示,我們才是一家人,日本人可不會這樣待你,更不會給你下跪,千萬不能一失足成千古恨。

1928年6月4日,日本人制造了震驚中外的“皇姑屯事件”,一代梟雄張作霖就此殞命。而張作霖的一跪最終也沒用跪醒溥儀,1934年,溥儀又在日本人扶持下,成了偽滿洲國的傀儡皇帝,這是溥儀第三次坐在“龍椅”上,雖然這次他當了11年,但是,但他卻在後來承認:這肯定是他內心中最煎熬的十一年。不知溥儀在之後的人生中還有沒有受過像張作霖這樣實權派大人物對他的叩拜之禮,也許想到張作霖的這一跪,他心裡也有一些慰藉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