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什麼?

宇宙之父


根據人類認識的基本原則,凡是具體的事物,都是有限的。比如,創造我們人類的宇宙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封閉系統。因此,宇宙的壽命和體積以及其所擁有的能量都是有限的。

不僅如此,構成宇宙的粒子也應該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因為,具體的宇宙,是不可能由無限小的粒子構成的。為了方便起見,我們將這一最小粒子命名為量子。

普朗克為了解決連續能量出現的紫外災變,他在其黑體輻射公式中提出了一個量綱為粒子角動量的物理常數h。正是藉助於定義存在著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才使得能量不再是連續的了。

因為,能量的本質是粒子的運動,存在著最小粒子,就意味著能量的不連續性,是一份一份地生成的。

於是,宇宙是由普朗克常數h定義的最小粒子即量子構成的。這些最小粒子構成了宇宙的物理背景,它們的無規運動形成了宇宙的微波背景輻射溫度,約為絕對溫度2.7度。

如果基態的量子受到激發,則該量子具有了有向的運動,可以對外傳播能量,並引起我們人眼👀細胞的反應,即成為了光子。

比如,光電效應,就是原子中的高能電子,藉助於激發空間量子來釋放能量,從而躍遷回穩定的基態。

所以,光子的本質是宇宙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其特殊性在於具有高於量子空間的能量。這就好比是社會名人,其活動的能量高於普通的百姓。

質疑光的本質是粒子的理由,是認為光具有波動性,認為光僅只是電磁波,具有速度的不變性。

實際上,光與電磁波的關係,就好比是水分子與水波的關係。它們的實質都是個體與群體的關係。花粉在水中呈現出的無規運動,就證明了表面上連續的水是由不連續的水分子構成的。

同理,光子的波動性,是因為光子的半徑小於空間量子之間的距離,從而受到了空間量子(物理背景)的不對稱碰撞💥;光子的速度具有不變性,是因為光子的質量太小,以至於光子的能量變化主要是相對於量子空間勢能的增減。

總之,由於存在著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而且我們的宇宙是由這些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構成的,所以作為能量的最小單位,光是該最小粒子的激發態。光的本質是我們宇宙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


淡漠乾坤


光是什麼?

光是凡物體自身能發光者,稱做光源,又稱發光體,如太陽,恆星,燈等以及燃燒著的物質都是。

光是什麼?牛頓曾經認為光是一個一個的粒子,從雙縫干涉的實驗中看到光的干涉(也就是說光是一種波),但愛因斯坦認為光是一個個的光子,光子是帶能夠量的,那麼光到底是什麼一一?

光的科學解釋:

可以激發視網膜產生視覺能力之輻射能,電磁波之可見光譜範圍為380~770nm〈10一9m)

光分為人造光和自然光。我們之所以能夠看到客觀世界中斑駁陸離,瞬息萬變的景象,是因為眼睛接收物體發射,反射或散射的光。光和人類生活和社會實踐有著密切關係。

光源:能自身發光的物體稱為光源。光源分冷光源和熱光源。

冷光源:指發光不發熱(或發很低溫度的熱)。如螢火蟲等。

熱光源:指發光發熱(必須是發高溫的熱)。如太陽等。

嚴格地說,光是人類眼睛所能觀察到的一種輻射。其實驗證光就是電磁輻射,這部分電磁波的波長範圍的在紅光的0,77微米到紫光的0,39微米之間。波長在0,77微米之上到1000微米左右的電磁波稱為"紅外線"。在0,39微米以下到0,04微米左右的稱"紫外線"。紅外線和紫外線不能引起視覺,但可以用光物體的存在。所以在光學中光的概念也可以延伸至紅外線和紫外線領域,甚至X射線均被認是光,而可見的光譜只是電磁光譜中的一部分。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即既可把光看作是一種頻率很高的電磁波,也可把光看成是一個粒子,即光量子,簡稱光子。

光速取代了保存在巴黎國際計量局的鉑制米原器被選作定義"米"的標準,並且約定光速嚴格等於299,792,458米/秒,此數值與當時的定義和秒的定義一致。後來,隨著實驗精度的不斷提高,光速的數值有改變,米被定為1/299,792,458秒內光通過的路程。

光是地球生物的來源之一。

光是人類生活的依據。光是人類認識外部世界的工具,光是信息的理想載體或傳播媒質。

據統計,人類感官收到外部世界的信息中,至少90%以上通過眼睛一一一一

光就基本質而言是一種電磁波,覆蓋著電磁頻譜一個相當寬(從X射線到遠紅外)的範圍,只是波長比普通無線電波更短。人類肉眼所能看到的可見光只是整個電磁波譜的一部分。

當一束光投射到物體上時,會產生反射、折射、平涉以及衍射等現象。

光線在均勻同等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光波,包括紅外線,它們的波長比微波更短,頻率更高,因此,從電通信中的微波通往向光通信方向發展,是一種自然的也是一種必然的趨勢。

普通光,一般情況下,光由許多光子組成,在熒光(普通的太陽光,燈光,燭光等)中,光子和光子之間,毫無關聯,即波長不一樣,相位不一樣,偏振方向不一樣,傳播方向不一樣,就像是一支無組織,無紀律的光子部隊,各光子都是散兵遊勇,不能做到行動一致。

光反射時,反射角等於入射角,在同一平面,位於法線兩邊,且光路可逆行。

光線是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中,會產生折射。如果射入的介質密度大於原本光線所在介質密度,則入射角小於折射角。反之,若小於,則入射角大於折射角。但入射角為0,則無論如何,折射角為0,不產生折射。但光折射還在同種不均勻介質中產生,理論上可以從一方向射入不產生折射,但因為分不清界線且一般分好幾層次,又不是平面,故無論如何看都會產生折射。如從在岸上看平靜的湖水的底部屬於第一折射,但看見海市蜃樓屬於第二折射。凸透鏡凹透鏡這兩種常見鏡片所產生效果就是因為第一種折射。

激光一一光學的新天地

激光光束中:所有光子都是相互關聯的,即它們的頻率(或波長)一致,相位一致,偏振方向一致,傳播方向一致,激光好像是一支紀律嚴明的部隊,行動一致,因而有著極強的戰鬥力。這就是為什麼許多事情激光能做,而陽光、燈光、燭光不能做的主要原因。


回收特種廢鋼負責人


光能產生明亮,

所以在人們的頭腦中,

光與明、光與亮,

幾乎是同一概念。

光是希望,

光是能量,

光對生物來說,

與空氣、水同樣是不可忽缺的物質。

光無比的美麗和受人喜愛,

春天秀麗叫春光明美,

秀麗景色叫風光無限,

人生空間叫光陰似金,

鮮豔誘人叫光彩奪目,

領導貴賓來了叫光臨,

客戶上帝上門叫光顧,

偉人思想叫光輝燦爛,

參軍當兵叫光榮入伍,

衣錦回鄉叫光宗耀祖,

好人被贊為光明磊落,

人的優秀面叫閃光點。

我們祖先一直非常珍惜和充分利用光,人類歷史就是一部爭取光明史。

盤古開天地時,

一天的黑暗和光明時間各一半,

也就是各十二小時,

先人為了爭取光明避免黑暗,

就把晚上用來睡覺,

這樣就減少了八個小時的黑暗感,

後來又發明了燈,

從柴火燈、香油燈、煤油燈到電燈,

電燈又不斷改進,

燈光越來越接近白天,

使人們實際在黑暗的時間少之又少。

這就是人類的智慧。

現代人不僅用光來照明,

還把光用來發電產能、殺菌消毒、治療疾病和調養身體。

隨著科學的發展,

光必將得到更好的利用,

為人類營造更多的福祉。


馬雲他小弟弟


光從物質層面來說是一種粒子也就是光子,從能量的性質來說是一種波也就是電磁波。

光源發出光的過程中,光源中的電子獲得額外的能量,其能量決定電子能否進行躍遷若能量不足以使電子進行躍遷到更外層的軌道,電子會進行加速運動,並以波的形式釋放能量;假若電子躍遷,若能量足夠,電子躍遷且躍遷後的電子剛好填補了所在軌道的空位,從激發態轉化為穩定態;若填補不了,電子又會躍遷回之前的軌道,並又以波的形式釋放能量!


飯後科普


個人觀點,光是一種能量,是最小的物質形態‘光子,中粒性部分,不斷衝出光子的離散表象。是凝聚的熱能衝出束縛的物質框架分化還原的一種變量奇觀!。


初始的自然


光是一種電磁波,一種概率波,同時具有波動性和粒子性。大量光量子的存在使得光更明顯的顯示出波動性,比如衍射。愛因斯坦的光電效應實驗也證明了光的粒子性。但不是像牛頓那樣所說的彈性小球,它是一份一份的。


小材科研


光是由磁電所產生的,所以說,宇宙三寶磁,電,光,也就是磁子:,電子光子。 所以說,磁生電,電生光,所有的一切都是物質的,


用戶2478617898490


約100多年前,人們又進一步證實了光是一種電磁波,更嚴格地說,在極為寬、闊的電磁波譜大家族中。可見光的光波只佔有很小的空間,其波長範圍處在380nm-770nm 之間,包含了人眼可辯別的紫、靛、藍、綠、橙、紅七種顏色,它的長波方向是波長範圍在微米量級至幾十千米的紅外線、微波及無線電波區域;它的短波端是紫外線、x射線、r射線,其中r射線的波長已小到可與原子直徑相比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