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孟加拉飛地地圖:“只能直走,不能左右轉”的十字路口

印度孟加拉飛地地圖:“只能直走,不能左右轉”的十字路口

飛地的分佈情形。此圖上方朝東,印度為橙色,孟加拉為青色。

曾經,世界上唯一一個“只允許直走”的十字路口,在這裡,你沒有“轉彎的權力”。肆意左右轉的下場,可不是吃張違規罰單能簡單了事;在這個路口“走偏”的你,可能會被邊境警察追捕。

這個十字路口,位於印度東部的西孟加拉省。這裡有著全世界最大的“飛地”群。

印度孟加拉飛地地圖:“只能直走,不能左右轉”的十字路口

“飛地”是指在一國境內隸屬另一國的領土

曾經是全世界最大的“飛地”群

“飛地”,是一種人文地理學上的少見現象,指的是“一個國家位於別國境內的領土”。根據地區與國家之間的相對關係,飛地又可以分為“外飛地”與“內飛地”兩種概念,其關係如下:

內飛地:指某個國家境內有塊土地,其主權屬於另外一個國家,則該地區稱為此國家的內飛地。

印度孟加拉飛地地圖:“只能直走,不能左右轉”的十字路口

飛地形態一:C地區的主權屬於母國B,因此C地是B國的外飛地,也同時是A國的內飛地。

外飛地:某國家擁有一塊與本國分離的領土,該領土被其他國家包圍,則該領土稱為某國的外飛地。

印度孟加拉飛地地圖:“只能直走,不能左右轉”的十字路口

飛地形態二:C地區的主權屬於母國B,因此C地是B國的外飛地,但並非任何國家的內飛地。

外飛地與內飛地雖然是相對的名詞,但互相之間卻不見得是可以互換的關係。如果與母國分離的孤立飛地是夾在兩個以上國家的邊境之間,那麼它雖然是個外飛地,但卻不是任何國家的內飛地。

印度孟加拉飛地地圖:“只能直走,不能左右轉”的十字路口

飛地形態三:C地區是單獨主權,因此C地是A國的內飛地,但並非任何國家的外飛地。

聽起來有點拗口,但如果你把字面上的意義,放到地圖上來看,就顯得很傳神了——那些和印度不相連的印度領土,還真像是脫胎自印度母體,飛過去之後落在孟加拉境內的。

印度孟加拉飛地地圖:“只能直走,不能左右轉”的十字路口

飛地

雙方在對方領土內都有複雜分佈的飛地,許多飛地中還包含了另一個飛地(二級飛地),甚至二級飛地中還有另一個飛地(三級飛地);印度境內有71個孟加拉國飛地(28個一級飛地),而孟加拉境內則有102個飛地(96個一級飛地);目前居住在這裡的總人口為50000—100000人。飛地大部分沒有圍欄,邊界僅由間隔幾百或幾千米的混凝土標記劃定。

印度孟加拉飛地地圖:“只能直走,不能左右轉”的十字路口

達哈拉·哈格拉巴里(Dahala Khagrabari)的印度超級飛地。在前景中,有一個邊界標記。

印度孟加拉飛地地圖:“只能直走,不能左右轉”的十字路口

達阿拉卡各佈列曾經是全球唯一的三級飛地。

地圖上,視角落在孟加拉與印度的邊境區域,這些一個個像瘤囊一樣的飛地,沿著靜脈一般曲折的國界線蔓生,數量多得難以細數;你幾乎要懷疑這是畫地圖的人刻意留下的惡作劇。

傳說中的形成的原因,聽起來的確是惡作劇般地兒戲:兩個熱衷對弈的國君,將領下的一片片領土、一個個村莊充當籌碼,輸了奉上。照結果看來,兩位君主棋藝旗鼓相當,輸給對方的籌碼數量差不多,但算術可能不太好,不懂記賬之後一次結清,才搞得國界線兩邊像補丁一樣坑坑巴巴。

印度孟加拉飛地地圖:“只能直走,不能左右轉”的十字路口

印度-孟加拉國邊境的標記了飛地的地圖。左下角帶有箭頭的標示(47號飛地中的19,19號中的51)指向

而根據歷史記載,這些領土歸屬的爭議可能來自於庫齊比哈爾王國國王和蒙兀兒帝國皇帝於1713年的協議,當時雙方停止戰爭後並未明確決定一條真正的疆界以決定領土屬於哪方。

二戰結束,英國人離開印度次大陸之後,原本的英屬印度分裂成為印度與巴基斯坦。在政治協商與宗教認同的運作之下,原本屬於蒙兀兒帝國的朗普爾選擇加入巴基斯坦,庫齊比哈王國則併入印度。後來,東巴基斯坦又獨立為孟加拉國,於是這一片飛地群,就這樣陰錯陽差地被保留到了現在。

印度孟加拉飛地地圖:“只能直走,不能左右轉”的十字路口

看醫生還需要申請簽證:飛地居民們的日常

在英屬印度的年代,分屬不同王國還不是太大的問題,畢竟這些領主不論高矮胖瘦,總歸是英國統治的“代理人”;但在印度和孟加拉各自成為主權國家之後,原本沒人在意的國界,突然變成難以跨越。

印度孟加拉飛地地圖:“只能直走,不能左右轉”的十字路口

可以這樣想象:假設你是一個印度人,住在被孟加拉包圍的印度村子裡。有天你想去印度“本土”看醫生,為了離開村子,你必須踏上孟加拉的領土,所以你必須申請孟加拉簽證。可惜的是,這個村子裡並沒有孟加拉的領事館,也沒有人可以發護照或簽證供你“出國”。

你急著辯解:

“沒有要出國啊,我也一點都不想去孟加拉呀。我是印度人耶,我只是想在自己的國家看醫生。”

沒錯,這故事聽起來很荒謬,很超現實。但這就是飛地居民們的日常。

印度孟加拉飛地地圖:“只能直走,不能左右轉”的十字路口

曾經,因為一個廊道,達哈格蘭是最幸運的飛地,至少可以和母國來往溝通;飛地交換之後,恰恰也是因為這個廊道,達哈格蘭成為唯一不在交換名單內的飛地。

由於飛地過於破碎,很難設立具規模的公共設施:比如醫院或學校。飛地內的基礎建設,也因為雙方政府不願對方的電力、自來水管線經過自己領土,所以大多付之闕如。離孟加拉稍遠的幾十個飛地村莊甚至沒水沒電,想上學還得假冒身份、賄賂邊境警察乞求開恩;有些飛地居民的手機,甚至得“走私出境”去印度充電。

印度孟加拉飛地地圖:“只能直走,不能左右轉”的十字路口

距離邊境不到30公里的大城加派谷裡。

用德里社會學家的話來說,對於印度和孟加拉國來說,飛地人民是,“ 無人之地的無國籍人。”

由於生活在該系列飛地裡的居民長期存在教育、水電、醫療、交通、犯罪等困境,兩國一直謀求在領土問題上達成交換協議。

印孟交換飛地

不過,所有的荒謬種種,都已經在2015年7月31日,正式成為了歷史。

經歷了數十年的談判磋商,印度政府和孟加拉兩國政府終於決定“交換”各自的一百多個飛地。簡單來說,飛地交換計劃,就只是拿著橡皮擦,沿著印度和孟加拉主要的國界,一路把兩側的飛地們給通通擦掉。

原本住在飛地裡的村民,可以自由決定國籍與去留。但令孟加拉人難堪的是,那些即將變成印度領土的飛地村莊裡,竟然沒有一個孟加拉人願意迴歸“祖國”,而都希望就地成為印度人;相反地,即將變成孟加拉領土的飛地裡,則有許多家庭決定保有印度國籍,選擇離開家鄉,接受印度政府的搬遷援助。

實際上,這些飛地不只是奇觀,還是人類政治史上一個個的活化石;在“民族國家”成為主流,清晰精準的領土界線成為國家要素以前,飛地曾經是再尋常不過的存在。

大家習以為常的國家,就是一個有明確疆域範圍的實體,範圍之內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均質的國土:就像電腦語言的二元系統,“不是1,就是0”,“不是我國領土,就一定是他國領土”。

明確的界線憑藉地理空間,形成國民對於國家的想像。事實上,在沒有衛星空照圖、地理測量工具的時代,界線本來是由那些效忠君王的一個個領地或莊園組成的。於是從前的國界,與其說是“一條線”,不如說是由“許多個點”組成的模糊概念。現在可以憑藉有形的土地,去想像國家主權的範圍,但在從前,真正構成“主權”範圍的,其實是那些無形的臣屬關係以及納稅義務。

在這個意義上,這些碩果僅存的飛地,就是一個個活化石。它們提醒我們,人類對於“國家”、“領土”、“共同體”這類政治概念,曾經還可以有過其他種想像。

“只能直走,不能左右轉”的十字路口

印度孟加拉飛地地圖:“只能直走,不能左右轉”的十字路口

錫比哈走廊地圖(單擊查看完整的)。在這些線下,該區域的細節。走廊長178米,寬85米,被一條印度道路

在印度與孟加拉的領土交換協議之中,有個漏網之魚。這個沒有被交換的飛地是孟加拉的領土,名字叫“達哈格拉姆-安加爾帕塔”,曾經是邊境上人口最多的飛地村莊之一,其東端距與其所屬國家邊界僅178米。

達哈格蘭由幾個小村莊組成,散落在河岸上平坦的農地上,這裡距離孟加拉本土不遠,只被一條印度公路切割開來。為了解決飛地居民來往母國的交通問題,印度在達哈格蘭與孟加拉本土最靠近的地方,將一條窄窄的線形土地租給孟加拉,充作溝通飛地的小小開口,稱之為“汀畢哈廊道”。

印度孟加拉飛地地圖:“只能直走,不能左右轉”的十字路口

看上去像軍事掩體,被畫上廊道和飛地聚落的地圖。飛地交換後,達哈格蘭成為唯一不在交換名單內的飛地。

去汀畢哈廊道的路上,使用手機的衛星定位功能,追蹤自己在地圖上的位置,途中可能好幾次穿越了孟加拉的“飛地”領土。但在實際的空間中,這些破碎的小“飛地”沒有圍籬、也沒有邊境檢查,只是法理上的“孟加拉領土”。那些小得只能容得下幾個人站立的飛地,終究只能存在地圖之中;要在真實空間中,將他們與周圍區隔開來,根本有技術上的困難。

公路旁散落著許多簡陋的茅草屋,少數的水泥建築,大多都是戍守邊疆的軍事設施。廊道有著蓊鬱的綠蔭覆蓋,和枯乾荒涼的周遭相比十分顯眼。廊道的兩端,分別是戒備森嚴的孟加拉邊境崗哨和鐵絲網。其中一端的背後,是腹地遼闊、地勢平坦的沖積平原,公路直直通往首都達卡。另一端,則是達哈格蘭,被印度領土紮實嚴密地包圍著。

印度孟加拉飛地地圖:“只能直走,不能左右轉”的十字路口

看上去像軍事掩體,被畫上廊道和飛地聚落的地圖。飛地交換後,達哈格蘭成為唯一不在交換名單內的飛地。

搭車前往邊境途中,會經過恆河的支流提斯塔河,雨季裡河寬驚人。這條河源自印度錫金,流入孟加拉後與恆河匯流出海。

在空間上,廊道和印度公路交錯處,理所當然地產生了十字路口。不過在意義上,與其說是十字路口,不如說比較像兩座交疊的高架橋,彼此只是在空間上重疊,並沒有真正的交會。若說是重疊的國土也不太精確,因為孟加拉政府只是和印度租了廊道的穿越權,並不對廊道其下的領土持有主權。

印度孟加拉飛地地圖:“只能直走,不能左右轉”的十字路口

十字路口上,只有印度的交通警察和未武裝的警衛。真正鎮守國境的軍隊,駐守在鐵絲網後。

因此,這裡遠非邊境口岸,孟加拉人永遠只能從孟加拉直走到孟加拉,印度人永遠只能從印度直走到印度。任何人就算持有孟加拉簽證,也不可能在這個路口左轉或右轉,從印度進入孟加拉,因為這裡沒有邊防站。這條廊道,只是個借來的空間,既真實、又虛幻。

印度孟加拉飛地地圖:“只能直走,不能左右轉”的十字路口

邊界上的夕陽

人類曾經試著搭建巴別塔,卻又在受到懲罰之後開始畫地自限,然後在土地上標上各種實際的、想像的界線,於是有了跨境方式千百種。

而隨著飛地交換完成,這個碩果僅存的飛地,以及“只能直走,不能左右轉”的十字路口,無疑也將成為“化石中的化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