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代的忻州,五臺山隘口刻著“做好人”,河曲縣城牆古意森然


五臺地域的閣子嶺附近,秋天的陽光斜照到溝底的交通要道,剛好在轉角處,一隻驢子緊跟人後,馱著貨物。

五臺縣城外,秋風起,塵霧瀰漫,樹木叢生,菜園中大多種的韭菜,右側的黃土高臺上,依稀可見民宅聚居。

五臺縣城,城牆如臺階式壘就,一條長坡的通道直貫城門,城門上建有城樓,很有氣勢,此刻正有兩人,一進一出,而城下榆樹成林,鬱鬱蔥蔥。

遠瞰五臺山群峰,下方為豆村鎮,高低不平的土地,河流縱橫,田地密佈,村落民居散落其間,遠處的五臺山被冬日的彤雲籠罩。

五臺山登山途中,回望山下,山道如同羊腸般蜿蜒而來,山中少見樹木,只有秋草蓬生。右下角一處橋上,還有兩人行於其上。

五臺山南臺附近,晨光中兩位修行人,其中一人手持金剛杖,結伴而行山巒道中。

站在南臺頂,俯瞰金閣嶺,前方的一座寺廟是著名的金閣寺,始建於唐朝時期,奉中國密宗創始人不空法師為開山祖師,仿印度那爛陀寺的建築風格,可惜在歷史變遷下,只剩遺址,而片中的佛寺是明清和民國時期重建修復的樣式了。

五臺山上,高坡草場,秋草依依,亂花點綴其間,一人和三馬正漫步原上,對面北臺岩石潔白如雪。

五臺山的北臺,一位登山者牽馬正在登頂,秋日的陽光下,地方遙望,雲海翻騰,一片空靈之境。

五臺山的中臺雪景,翠微峰附近,元好問在此賦過:“山雲吞吐翠微中,淡綠深青一萬重。此景只應天上有,豈知身在妙高峰。”

五臺山附近的一處隘口,上面一處匾額,刻寫了“做好人”三個大字,一位馬伕叼著旱菸,帶領著馬車運貨而行。

黃土高坡,大地切割,溝壑縱橫,坡地上是開墾好的梯田,蔚為壯觀。

從豆村鎮前往大佛光山的山路卡口,登山拜佛之人均從此經過。

河曲縣城外,很有氣勢的城牆城樓,古意森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