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看動漫時,身邊是否還有人覺得你很幼稚?

涼生的緣


是的。動漫在國內被認為是幼稚這是不爭的事實,而且這也是大部分人對動漫一直都有的“偏見”。基本過了十歲左右,如果你還在看動漫,父母、親戚、朋友都會覺得你長不大,這是在國內正常的現象!可是,這真的是“偏見”嗎?我們細細來看:

動漫自身屬性

簡言之,動漫天生就有優先接觸小孩子的自然優勢。小孩都是從識圖看待整個世界的。在你孩提時期,你最開始看的圖像而非文字。在這個成長時期,只有把複雜化的文字,轉換成可以簡單理解的圖像,才能夠被小孩正常接收。所以,以往的《格林童話》、《世界童話》,都是以插圖的方式講故事。

而大家都知道:動畫片就是從一張張圖片,連接起來,呈現出來的。所以,從動漫自身的屬性和本身的影響力,就決定了它是我們每個人最先接觸的一種接受外部信息的方式。

有了優先接觸的屬性,動漫本身肯定就會帶有創作者自身的情感和目的,也就是說,動畫片在創作之初,就有了自身目的:教育意義。這個應該在每個國家的兒童動物片中佔有最為重要的地位。不論成人漫畫如何發展,動漫最基本的屬性還是教育兒童,帶他們認識世界,建立自己的世界觀。

“偏見”的原因

有了這些教育兒童的偏見,動漫從自己的本身屬性出來,自然被貼上了“給小孩”看的標籤,所以,從這個層面上來看,這也就是動漫“幼稚”的主要原因之一:動漫從基本屬性來說,就是教育小孩的。

再次,經歷了兒童時期,到了少年期,接收外部信息的主要渠道,已經從動畫片轉移到了電視、電影、書籍和各種其他音像製品。動漫片中所傳遞的信息不足以支撐你認識社會,所以,你就會拋棄動漫的渠道,而找尋其他獲取信息的渠道,而這些渠道非常廣大,比單一動漫渠道大很多。

從這個層面來講,這就是動漫被貼上“幼稚”標籤的深層次原因。

正名

確實,動漫在國人眼中,常常只是青少年群體中一種獨有的消遣娛樂方式,難登大雅之堂。在某些人的偏見裡,常常是為低幼兒童觀看的作品,我國的大部分動漫也的確如此。

上個世紀8、90年代,在國內的青少年群體中,連環畫才是青少年最為津津樂道的研讀對象。一本本印有抗戰英雄、神話傳說、金剛葫蘆娃的小冊子是小學生的神聖物品,一旦擁有最新讀本,就相當於孩子王的角色存在。加之,當時木偶片的流行(國內當時並沒有多麼成熟的技術製作動畫片),低幼、教育的主要功能是當時“動畫”的主要宗旨。

即使是在全球動漫市場最成熟的日本,少年向也都是市場的主流。幾大漫畫出版社:集英社、講談社、小學館,甚者是以少女漫為主要輸出對象的白泉社,也都是以青少年為主的銷售對象。漫畫出版廠商也會嚴格地對作品內容進行分級,涉及到暴力、色情的嚴禁向青少年出售。即使在全球大熱的《貓和老鼠》,也只是成人閒暇時候的消遣品,不具備特別的教育意義。所以,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從宏觀上來看:動漫的主要輸出市場確實是以青少年為主!


所以,動漫“幼稚”的標籤似乎是與生俱來,而動漫本身也並不在乎,也不會為自己正名:因為事實就是如此。只是,最近國內的幾部成人向動漫讓我們看到了:動漫有各種的發展可能。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動漫不僅僅只會留下“幼稚”的標籤,而且會受到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成為市場的主流,越來越多的人會說:是的,我看過這部動漫作品,很好看。或是:這部動漫是最新電影,不是小時候看的那部,。


小小弈漫簿


我認為是有的,當我看動漫的時候,就會有一些年紀比較大的親戚覺得我還很幼稚,這麼大的人了還在看動漫。在他們眼裡,應該她們覺得只有小孩才會看動漫,以及動畫片。我覺得是因為他們不太懂動漫,他們會把動漫也歸為我們小時候經常看那些動畫片之類的東西。所以當他們來我家看見我在看動漫的時候,他們就會說,這麼大的孩子了,還在看動畫片。 我給大家舉個例子,我大姑年紀也就比較大了,大概五十多歲,她有一次來我家的時候我就在看動漫,她看見以後就說了一句這麼大的人了咋還看小孩子們看的東西呢。其實她沒有惡意,因為她不懂動漫,沒有區分開動漫與小孩子看的動畫片,所以才會這樣認為,後來我也告訴她了,我說這個和小時候看的動畫片不一樣,我也告訴她了什麼是動漫,動漫是什麼樣子的,然後她也就明白了,就再也沒說過我怎麼這麼幼稚,還看小孩子看的東西。

還有一個例子,就是我一個朋友他也會這樣認為,他不喜歡看動漫,但我比較喜歡看,然後他就會覺得我比較幼稚,看著那些動畫人物嘻嘻哈哈的每天,可能有時候還會看的很感動的流眼淚,所以他有時候也會問我怎麼這麼幼稚,還看那種小朋友才看的東西。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喜歡看動漫,也會有人覺得動漫幼稚,可能他們沒有惡意,就是種種原因,我們也不需要放在心上,做好自己就好。


一葉夢瑤


不好意思,你喜歡看的肥皂劇和綜藝,比動漫幼稚多了

有時候,人心中的固有的觀念十分可怕,很多人只看到東西的表面。在我們很多人的眼中,動漫都是小孩子看的東西,因為小朋友都喜歡看動畫片。

但是實際情況是:動漫適合所有年齡段的人觀看,浪哥有幸去過一趟日本東京去玩,當然也去東京當地的書店逛了幾圈,書店裡面的場景讓我震驚了,大到80老頭,小到8歲孩童,都坐在書店如飢似渴的看書,而且看得都是漫畫書。當地的場景沒有一個他人感到意外的。當時的情景是很讓我震撼的,我在想可能這種偏見是從小到大的觀念輸入給我們的腦子裡的,真實的情況就是:動漫從來就不是隻為孩子去畫出來的。

姑且不論像《瑞克和莫蒂》這種燒腦高級的動畫片,就連《貓和老鼠》這種老少皆宜的動漫也蘊含了很多社會、宗教、戰爭的思考,很多成年人都不一定能看得懂。

話說到這裡,相信懂的人自然懂,不能理解的人你拿個大喇叭寫個十萬字的論文,人家也不一定明白。


浪哥看漫畫


大家好,我是動漫領域的創作人,今天很高興能夠遇到這樣一個問題,也很開心為大家帶來我的分析,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喜歡的朋友可以點贊加關注,有疑問的朋友可以在評論區留言,謝謝。

首先,針對於這個問題,我想最真實的表達自己的觀點,當我自己在看動漫的時候,我的身邊有沒有人覺得我很幼稚?答案是肯定的,至少對我而言,在我小時候看動漫的時候,我身邊的大人,特別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覺得很幼稚,看不懂,特別是一些年長的哥哥姐姐們,他們表達得更加直觀,直接說你都多大了,還看這個種電視劇?

這樣的話,對我的內心有很大的打擊的,我覺得動漫它也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文化,只是你不喜歡而已,你不能這樣直接批判我的觀點。在我身邊總是有這樣的人群總會認為看動漫是一種很幼稚的行為。

因此,他們經常這樣說,也會在我心裡面造成一些不好的印象,我對他們而言,覺得他們看不懂,所以對他們也沒有特別的好感,反正在我看動漫的時候會有很多人說幼稚。後來也仔細的反思了一下,這事不能避免的,畢竟每個人的思維都不一樣,我也不能讓別人接受動漫怎麼怎麼樣?但是一定要學會尊重別人,尊重別人,才能更好的生活,難道不是嗎?

對我而言,我都沒喜歡看動漫,當然一直是那個年齡階段喜歡看動漫,我也覺得屬於那個階段你喜歡什麼叫做什麼?而且動漫一般適合那個年齡的孩子去看,因為我當時的年齡也非常的適合,所以我都不是幼稚,而是一種天真可愛的行為。

至於他們所說,有這種行為,我覺得應該是在形容他們自己,因為他們自己看不懂,就要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別人飄飄,讓別人接受他的觀點,這就是一種很幼稚的行為。所以以後一般遇到這樣的問題我都不會太把心思放在她們的心上。畢竟我覺得這是一種浪費時間的事情。

總而言之,看動漫會給我們帶來很多的樂趣,喜歡做的事情就去做,不需要管太多的理由,或者是在乎別人的想法。最後強調的一點是看動漫和幼不幼稚不是一個聯繫性的話題。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夠有用謝謝


閔mino


有啊,當年上高中的時候,朋友就說過,我不理,誰都有自己的愛好,我不認為這是一種幼稚行為,就比如你說二十好幾歲的人玩遊戲那樣,你認為只要成年了,就只會工作?然後泡妞,去酒吧浪,這個才是不幼稚嗎?

如今二十幾歲了,我還是一樣喜歡看動漫,之前我女朋友也說過我,雖然不明說,但是我就這個愛好了,後來我女朋友也喜歡上看動漫了~ 我說那麼多就是想強調一下,看動漫只是一種愛好,就跟打遊戲,打麻將,愛喝茶的人一樣。


小盟愛分享


有啊,我身邊的人基本都不看動漫,所以都覺得我很幼稚,特別是我媽。

他們會有這樣的想法,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因為在中國人眼裡,動畫片就是給小孩子看的,比如奧特曼、喜洋洋、熊出沒、小豬佩奇,這些就是普通人對動漫的固有印象。

只有喜歡看動漫的人才會了解到,原來動漫是分很多種的,特別是日本動漫,很多是全年齡向的。其中還有不少動漫因為題材原因,並不適合兒童觀看。

然後像動漫的手辦,我是從來不買的。這種東西,對不懂二次元的人來說,就是兒童的玩具。如果我去買這種東西,他們除了會嫌我浪費錢以外,還會擔心我心理有問題。

他們永遠不會懂手辦這種東西的價值是什麼,只會認為我們幼稚。就像有些人喜歡看抗日神劇一樣,你也無法理解他們,只會覺得他們的腦子有坑。

然後因為他們不懂二次元,只會覺得動畫片都是千篇一律的,例如,有人知道我喜歡動漫,然後送我一個xx手辦,他們會以為只要是動漫的東西,我一定喜歡。而事實上,我喜歡動漫,但也不是來者不拒。相反的,我對動漫還很挑剔,虐心的、對不上電波的、畫風醜的,我都不看。

我妹妹喜歡看韓劇,而對動漫一點興趣都沒有,唯一看過的就是《你的名字》。我雖然偶爾也會看韓劇,但不會像她一樣喜歡,我猜她是喜歡上了韓劇所營造出來的某種氛圍吧。跟我們喜歡動漫也是一樣的道理。

喜歡動漫的人,大多都是年輕人,也許將來這批00後、10後長大,對動漫愛好者的歧視現象會明顯消退。


桉桉看動漫


有啊,不奇怪。

我們要學會接受差異,人家覺得你幼稚,是因為人家沒深入去了解過,認知還停留在看動漫就是幼稚的階段。

記住,別與其爭辯,給一個禮貌的微笑,繼續看自己的動漫。

細心的你不難發現,說你這麼大了還看動漫,大多數是長輩,有些是自己的爸媽。

有同齡人說你看動漫幼稚的嗎?幾乎沒有。

因為每一代人都有上一代人所不理解的事物誕生。80年代的喜歡武俠,港片;90年代的喜歡瓊瑤言情劇、動漫;00年代的喜歡二次元,有自己獨特的暗號。

80年代的喜歡說90後是垮掉的一代,垮了嗎?還不是活得好好的。

90後不嫌棄00後,倒是00後一口一個老阿姨,大叔了。年紀輕輕就禿頭,成了90後的顯著標志。

00後的那些新事物我們也看不太懂,但我們不會說其幼稚如何,間接的說明,還是一代更比一代強的。

話說回來,看動漫真的不遊戲。如今的動漫種類繁多,給小孩子看的自然會幼稚些。

現在看動漫的主流群體可不是小孩子了,18歲以上的成年人比比皆是。

動漫也開始分孰優孰劣,水平高低。

一部好的動漫播放量幾千萬上億都不鮮見,因為動漫不僅要在技術上表現出色。更要在人物塑造,劇情演進上推陳出新。

比較著名的有《一人之下》,不要碧蓮張楚嵐短短7個字,將人設搞得那是深入人心。

每個人物都有能讓人輕易記住的特點。

《狐妖小紅娘》更是成為現象級的動漫作品

另外還有爽文小說改編的動漫,如莽荒紀、斗羅大陸、武動乾坤等。

可以說動漫≠幼稚,只有瞭解的人才明白。動漫的複雜程度不亞於真人電視劇。

如開頭所說:學會接受差異,人家覺得你幼稚是人家的事,我看個動漫怎麼了?吃你家大米了?偷你家包菜了?


閒談五六言


作為一位十多年動畫年齡的動漫愛好者,關於這個非常真實的問題表示,真的年年都會有,那麼……看動漫究竟幼稚嗎?

這是一個觀念的問題,就跟我們這輩人不接受蔡徐坤(律師函警告)一樣,開個玩笑,今天我們來深入一下,什麼是動漫。動漫作為一種誇張的藝術體現,大部分是用來展現作者天馬行空的一面,又或者是現實中無法體現的一種表現形式,手冢治虫用阿童木為人們展現了對科幻未來的展望,用森林大帝為觀眾展現大自然的和諧,用火之鳥敘述了一個又一個文明的天馬行空的傳說,經過時間的沉澱,他的作品獲得極大的成功,他對待生命的敬重,對心靈的深度思考,可以說他不僅僅是一位漫畫家,同時更是一位哲學家。

作為一種藝術的表現形式,動漫本身可以說並沒有年齡上的隔咳,舉個栗子,你肯定不會拿《寄生獸》去安利別人家剛讀書的孩子,但你仍然可能因為某些契機因為與他們一同在飯桌上看喜洋洋或者光頭強而一起哈哈大笑。綜上所述,老一輩多半會說出這樣一句話“我們家這小兔崽子自己在家也看這些東西,一點都長不大”這類不假思索便由然而生的飯桌談資。

不要誤會,這只是個極端的栗子,通過栗子我們只可以得出無知是個笑話這麼膚淺的觀點而已。

不從觀念的角度來看,我們也可以通過動漫本身來解釋這個問題,和普通的電影、電視劇、綜藝節目、遊戲等等一樣,所有的作品都有屬於自己適合的年齡段,我們可以試著用《鐵架小寶》、《牙狼》和《泰坦尼克號》(不要問我為什麼要加一部電影,因為我看它的時候實在太小了,啥也看不懂,也不喜歡看,看睡著了)來對比一下,都是真人作品,同樣也有著不同的年齡差,(所幸電視上播出的左右綜藝節目近乎都是全年齡的,甚至是抗日神劇)。通過這兩個觀點得知,所謂的幼稚無外乎這兩種,無知論和一概論,你永遠也入不了這兩種人的心房,因為他們壓根就沒打算了解你,沒打算去了解動漫,幸好隨著時代的進步,國家對藝術作品的引入越來越重視的如今,動漫作品的重視漸漸的走入各大院線,未來動漫的路子也一定會越走越寬。


黑鼠鼠


當你看動漫時,會不會有人說幼稚?我相信很多人都經歷過或多或少的被說,這也是無可厚非的,因為在國內,我們更多的接受教育都是學習,學習,不要玩遊戲,不要看太多電視,同時也認為動畫就是給小孩子看的,你90後的人現在還在看就是幼稚,你別說,因為我偶爾也有這種想法。哈哈哈。


其實我覺得相對來說看動漫還是有可取之處的,你可以很安心的在裡面暢遊,沒人打擾你,那就是你的世界,能讓你卸下你的責任,你的負擔,你的壓力。所以當別人說你幼稚的時候,隨他吧,隨他去吧,不要想其他的,做好自己的什麼都好,沒有什麼好糾結的。


都是成年人,不要去刻意的在意或者一直聽著,你要記住,你不可能做到個個人都喜歡,因為你不是人民幣;你也不可能做到個個人都誇讚,因為你不是黃金;你甚至還得被人一直說,可人生,不就是這樣的嗎,逍遙自在,活出自我。我信奉的一句話就是:做個沒心沒肺的人。


小丙子


很高興與大家一起探討這個話題。

首先答案是肯定的,身邊時刻都有人覺得你看動漫很幼稚。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環境架構的變化,身邊說你看動漫很幼稚的人群也在發生的變化。在我們小的時候,一開看動漫是沒有人說我們的,因為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那是應該的,小孩子嘛!但是當你開始讀書時,異樣的聲音出現,首先就是爸爸媽媽這個人群:你已經長大了,還看這個,你還小嗎?發出這種聲音雖然很多,但多半屬於正能量,出發點是:為了你好!對於這一點,如今已經長大的我們是可以理解的。

隨著年齡的成長,慢慢大起來後,在我們身邊嘀咕“幼稚”的人群發生了變化了,而這個人群就是我們身邊的大齡哥哥姐姐,因為他們在那時是我們接觸比較多的人群,他們的出發點不能說好也不能說壞,這種感覺說不好,似乎一定要這樣做,因為我比你大,其實大哥哥大姐姐們也有不少是喜歡看動漫的。

在到後來,我們考大學到工作崗位,成家立業,我們依然喜歡這動漫,而這個時候在我們耳邊嗡嗡的人不多了,但這個人群到是偏向一些小姐姐們:哇,你這麼老了還看這個呀,幼不幼稚的。其實她們自己也看,雲裡霧裡不知道自己說什麼。

其實動漫是一種藝術,本無年齡界限,可我們偏偏給他戴上了小孩子的頭銜,實屬不該。但是對於動漫題材內容,到是要分層別的,應該將小孩和非小孩分開。這一點我們的國漫做的是挺好的,日漫就不怎麼分了。日漫還是比較偏向成人的。不管是國漫還是日漫,有很多素材不要說小孩,就是我們這些成年人都無法感悟出來,如《秦時明月》縱橫的概念,有幾人能說清道明,有幾人能懂。所以說看動漫的人幼稚是以偏概全,當然存在幼稚的人,但絕對不是全部。

以上是小編的見解,如有其他見解,請在評論區留言,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