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票房冠軍《哪吒》參賽奧斯卡被懟“這樣的故事一上午寫出三個”,你怎麼看?


說句挨噴的 我個人感覺 哪吒沒那麼好看😅驚豔。還不如風語咒 大聖歸來這些國漫 劇情有深度和人物鮮化 有點捧太高了🤥


厸ling


實話實說,這與我小時候看到的“小人書”裡面的故事情節,還是有區別的,我記著水淹陳塘關是因為哪吒打死龍王三太子之後,敖廣糾集其他三條龍王一起,找李靖問罪,才有了水淹陳塘關……

說實話,我看過以後,也是沒想到這部動畫片怎麼就這麼高的票房,也許和假期有關?


十六號


帶《哪吒》去參加奧斯卡,那純粹是找虐。我這樣說,並不是看不起《哪吒》這部電影,相反,我還帶女兒專門去電影院看過,而且我也非常喜歡這部電影。問題是,你再喜歡,即使你在中國是票房冠軍,但你終究不對奧斯卡的口味。


別人說像這樣的電影故事,一上午能寫出三個,這句話並不誇張。事實上《哪吒》的故事也不是什麼新奇的內容,只不過導演利用自己的手法,全新演繹了而已。再加上恰逢暑期,孩子們的觀影熱情高漲,媒體的推波助瀾,才使得這部電影的票房達到了一個不可思議的程度。


那為什麼這麼好的電影奧斯卡就不待見呢?其實只要你細看奧斯卡理解獲獎的影片,你就會發現,奧斯卡比較青睞那種由真實事件改編而成的故事,或者有爭議的,或者傳記性的,勵志的和一些看不懂的文藝片,而商業片這種爆米花電影往往不受待見,即使你票房再高。

當然要說《哪吒》這種故事一上午能寫出三個,這句話其實也對也不對,因為如果你做過統計,你就會發現全世界從古至今的所有影片加起來,也就是那麼幾十種故事,復仇,奪寶,愛情,戰爭等等,只不過就看演職人員的水平高低而已。

那麼有人就說了,我認為《哪吒》也很有勵志精神呀!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是多麼的震撼人心,讓人熱血沸騰呀!是呀,確實很勵志,可惜人家奧斯卡就是看不上,畢竟奧斯卡不是我們說了算。其實我覺得參加不參加奧斯卡無所謂,只要我們普通人覺得好就可以了,什麼獎盃都沒有百姓的口碑來的重要,是不是?(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



首先我們要知道:奧斯卡是什麼?

奧斯卡不是國際大獎。這和戛納電影節,意大利威尼斯電影節、德國柏林電影節的大獎完全不同!

後三大電影節接受全世界的電影參賽,並參加全部項目的角逐。包括最佳導演,最佳一系列的演員等!也就是說一部中國人制片,導演,主要演員是中國的電影是可以參加全部獎項的角逐的!

但是奧斯卡大獎完全不一樣。奧斯卡大獎入圍的必須條件之一就是美國方是製作併發行的組織或者之一。

如獲得多個奧斯卡大獎的電影《臥虎藏龍》就是由中國電影合作發行公司和索尼電影(不要以為有個索尼就是日本公司,他是美國的)雙重製作發行的!

所以奧斯卡獎是美國國內電影節大獎,不是世界電影節大獎。

那麼外國電影參加奧斯卡嗎?

可以!並只能角逐一個獎項:最佳外國電影獎!

潛臺詞就是:我美國發行的電影是世界最好的,你們歐洲,亞洲的電影值得鼓勵。所以去角逐最佳外國電影獎吧!(波蘭獲得此獎的導演原話)

中國在看清了這個本質以後對此獎就完全沒有了興趣!去年送的紅海行動,前年送的戰狼2,今年送的哪吒!反正那個票房前幾(第一)就送那一個!完全放飛了自我!至於歐洲的獎項,還是有興趣去角逐一下的。

非常諷刺的是一些中國電影人,中國娛樂人,包括娛樂網站小編,娛樂雜誌小編都不知道這事!還在自我反思為什麼沒有中國電影在奧斯卡獲獎!還在反思我們差在哪兒?😄

只要中國電影不描寫矮矬窮!不採用西方的價值觀!不採用西方的敘事手段!就不會有奧斯卡外語片獎!


鬥天鬥地鬥自己


講真 我家裡的小米電視上線了哪吒 看了之後我也在想 這到底憑什麼能賣49億票房?梗很爛大街,一般,劇情一般,煽情生硬。

我想49億票房多半都是奔著3d效果去的吧,在電視上看,沒有了華麗的效果,就顯得非常一般了


Donnie歐巴


我覺得《哪吒》這部動畫片,只有一個片段兩個看點,申公豹:“不 不 不”

龍王:“不行”?

申公豹:“不錯”

申公豹:“不成”

龍王:“什麼”?

申公豹:“不成 成 成功便成仁”



不變的誓言520


參加奧斯卡的中國電影必須是描寫中國陰暗面、醜化中國、或者致敬西方類型的,否則就是一日遊,中國影視不必去參加什麼奧斯卡,因為能得到奧斯卡提名目前來說並不是好事,反正我對能獲得奧斯卡提名的影片不感冒


Xj看不到我


一上午我能寫出五個好萊塢的劇本,《燕子俠》《老鼠俠》《豬豬俠》《喜鵲俠》《螃蟹俠》故事梗概,一個普通人經過種種機緣巧合擁有了這些動物的能力,一個大反派準備統治世界,主人公利用特殊能力,經歷種種磨難,打敗了大反派,拯救了地球,然而背後還有一個更大的勢力集團在操控,然後出二部 三部。

好萊塢的劇本好寫的很


歸程何處是


認為哪吒的卡通形象相當醜陋的有沒有?還有配音更是扯雞巴蛋!和老子童年時候的漂亮的哪吒相差十萬八千里


威士忌只剩半瓶23


各國片有各國的規律,故事基本也都是套路的,有不按套路出牌的劇本經費就會成問題,老美這樣,國內也這樣。各國也有各自的神話傳說,這些神話或通話對於本國人來說只說名字它就是一個故事,比如哪吒,孫悟空,女媧這些不用說啥細節,就一個名字就能讓國人聯想起一大串故事情節,自行腦補。但是這些名字放到國外就只是一個外來詞而已。需要大量的電影情節來鋪墊讓人們速度建立起框架。這些對於國人來說看的順其自然,而對於老外來說不清楚為啥要這樣那樣。老美的大片討論也是如此,先樹立一個主人公以及對立人物的基本形象和背景,這個絕對不會少,之後是突發小事件基本5到10分鐘一個,這些小事件一定和主線有關,不可省略,不然人物就不飽滿,小事件要提現人物性格,喜好,並不斷強化,之後大碰撞。最後的大事件出現結束。這個和說相聲很像,所謂的三翻四抖。而主人公最好選擇大家都知道的這樣一說背景就直接有了,不然還要畫很多力氣去鋪墊,如果把哪吒換成某村子無名兒童。電影也一樣拍大家的觀看體驗就差了很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