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作家》的祕訣:找到賦予你寫作魔法的“三個人”

作家,一個神聖又莊嚴的詞彙。它可以是一個稱呼,可以是一種愛好,也可以是一份職業。

“成為一名作家。”,關於這個荒誕的句子,很多人都會嗤之以鼻。因為這不是一個普通人該說出來的話語,也不是一個普通人該有的夢想。因為這個神聖的夢想,看起來距離我們普通人都太過遙遠。

但是,當你翻開一本書——《成為作家》。同時,當你試著去閱讀它時。你就會發現,你的意識在發生著改變,一點一滴地改變,極其細微。

接著,當你把書中的文字所傳達的消息,投射到腦海中的時候,它就開始在對你釋放出魔力。

而這種魔力,就是作者多蘿西婭·布蘭德通過寫作所探尋出來的。這種魔力可以被發現,可以被傳遞,也可以被學習。

事實上,你還可以創造出這種魔力,只需要你找到與你息息相關的三個人,並且讓他們來幫助你。

《成為作家》的秘訣:找到賦予你寫作魔法的“三個人”

第一個人,他是一個“孩子”

我們每一個人,都具有用文字組織語言的能力,這可以說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

但是很多人都曾有過這樣的困惑:我不知道有什麼內容是可以用來寫作的?寫完了這篇文章後,我感覺精力已被完全掏空了,再也寫不出第二篇?寫來寫去,我發現我能用的所有素材都已用完了怎麼辦?

事實上,真的是如此嗎?

答案是否定的。

你並不是沒有什麼可寫,這並不是找不到素材。恰恰是因為你身邊本來就有太多太多素材可以利用,可你卻偏偏沒有發現。

因為此時,你的雙眼正處於矇蔽的狀態,你看不到其實事物的“真實”存在。那麼,究竟怎樣才能打開我們這雙雪亮的眼睛呢?

很簡單,從現在開始,讓我們利用魔法把自己變成一個“小孩”。一個敏感的、熱情的、有偏愛的孩子,就像你自己一樣。讓我們成為一個孩童般的“藝術家”。

此刻開始想象,我們就是一個“孩子”,那麼我們會如何去看待這個世界?

當你走進一條大路時,你都看到了什麼?車是什麼形狀的?車身是什麼顏色的?馬路是單向的還是雙向的?路邊有什麼樣的房子?房子的樓層有多高?一間房子有多少窗戶?它的窗戶是如何朝向的?......

此時,你發現了沒有?當你像一個孩童一樣,用你的天真與敏感去仔細觀察整個世界時,整個世界都變成了你的素材。

你可以選取你想用到的一部分素材,也可以任意組合這些素材,讓它成為你文章中的一部分。

如果,你還沒掌握這項技能,那麼,從現在開始,讓我們一起來訓練這項技能吧!

做法很簡單,從現在開始,你只需要每天花上15分鐘的時間,讓自己的大腦處於安靜的狀態,然後仔細地觀察你眼前所看到的一切事物。注意,是一切事物。

同時,

嘗試著在腦中邊觀察邊描述出你說看到的任何一個事物

剛開始的時候,每天只需要練習15分鐘。隨著練習的不斷深入,你可以試著延長練習的時間。

過了一段時間之後,你會發現,原來世界上的一切,都可以成為你文章的素材。隨時隨地,它都能為你所用。

《成為作家》的秘訣:找到賦予你寫作魔法的“三個人”

第二個人,他是一個成熟的“大人”

在你的寫作生涯中,第二個重要的人就是他。一個性格成熟、沒有偏見、溫和而又公正的人。

他有足夠的美德來補償“小孩”的遲鈍,他可以聰明地評判是非、超然物外、耐心忍受。他是一個匠人、勞動者和批評家。

為什麼我們要找到他呢?

因為,當你用孩童般的天真敏感去觀察世界時,得到的信息往往太過籠統,有時候還會很片面。

所以,這時我們就需要有一個閱歷豐富的“大人”,來給我們把把關。告訴我們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哪些是恰到好處的,哪些又多餘的。

我們可以先讓第一個“小孩”,來幫助我們進行無意識的自然流動,幫助我們更快地完成一部作品。

接下來,我們需要把作品先晾在一旁,

至少是隔夜之後,再請出第二個成熟的“大人”,來幫助我們更好的組織語言,規範整篇文章的邏輯性,檢測作品所要表達思想的正確性,以及批判性地看待作品。

當然,第二個“大人”批判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了:如果第一個“小孩”,寫出來的作品還太過稚嫩,請不要太過直接地打擊它的自信心!請記住,作為大人,一定要溫和,夠溫和。

因為,寫作是一個從一到無窮大的過程,前面的數字雖然小,但是卻很重要。同時,只有通過個位數、百位數、千位數...持續不斷地積累,最終才能實現這個無窮大的過程。

所以“大人”既要做到既公正又無偏見地去檢驗“小孩”所做的工作,同時也需要釋放出成熟的溫和,給予“小孩”以自信心,讓其在失敗中驕傲地成長。

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保證“小孩”與“大人”之間能夠和諧相處。維持好兩者之間的平衡,把他們協調統一為一個總體,最終為第三個人服務。

《成為作家》的秘訣:找到賦予你寫作魔法的“三個人”

第三個人,他是一個“天才”

說到第三個人,我們大家都不陌生。因為我們都知道:“天才就是1%的天分,加上99%的汗水。”“天才就是流汗。”

但是今天,我想告訴你的是:“天才是教不出來的。”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天才”。因為這世上,沒有哪一個人的天賦可以如此貧瘠而不具備一點天才的稟賦。

只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天才”有著各自不同的名字。適合演戲的天才叫作演員,適合畫畫的天才叫作畫家,適合燒菜的天才叫作廚師。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有著獨特的生活經歷和生活方式,獨特的思想意識和感觀能力,獨特的反應能力和應變能力。

所有這些獨特,造就了每一個獨一無二的我們。而這個“天才”往往就隱藏在這些獨一無二中,等待著你去發現它。它是一種天賦的才能,我們每一個人都擁有它。

比如,有的人擅長寫散文,那麼“散文”就是你的天賦;有的人擅長寫故事,那麼“故事”就是你的天賦;有的人擅長寫歷史,那麼“歷史”就是你的天賦;有的人擅長寫愛情,那麼“愛情”就是你的天賦。

我們每一個人,都擁有著成為“天才”的能力。只是,有的人能夠發現這種能力,並且把這種能力釋放出來,從而擁有了更高級的想象力,所以他成為了一個“天才”作家。

而有的人,要麼在成為“小孩”的路上迷茫,要麼在成為“大人”的路上停頓,就連邁進“天才”的門檻都還隔著十萬八千里,更別說去找到屬於自己的天賦,從而去釋放它,讓它為你所用。

所以,我們首先要找到我們生命最重要的“小孩”與“大人”。

接下來,“小孩”與“大人”之間,需要一直相互扶持激勵、相互加強補充。只有這樣,才能導致結果的行動力,產生於全面的、綜合的、完整的第三個人。

成為寫作的天才,並沒有你所想象的那麼困難。因為天才就是一個能使“小孩”完全服從於理性的“大人”的人,是那些能夠比普通人釋放更多的天賦,並在他們的生命及藝術創作中加以運用的人。

《成為作家》的秘訣:找到賦予你寫作魔法的“三個人”

結尾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曾提到關於作學問的三重境界。其實,用在寫作中,也同樣適用。

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告訴我們,寫作要勇往直前,直到發現更多的可能性。我們應該像“小孩”一樣去“博覽”,去博寫。

第二重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告訴我們,學而不思則罔。寫作的過程一定要像“大人”一樣,多思考、多比較。讓思想發生碰撞,才會有所得、有所悟。

第三重境界:“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告訴我們,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寫作的過程就是體悟自然規律,找到屬於自己“天才”的那部分規律,並且順應它的過程。

這也是寫作的最高層境界:讓無意識完全服從於理性的意識,並且讓無意識自然流淌的返璞歸真之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