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女人朋友圈從不發照片,也不喜歡照相,這是什麼心理,但明明她長得很好看?

骨精文


我想說的第一句話就是:長得好看不能成為發朋友圈的理由吧,長得不好看也不能成為剝奪人家發朋友圈的理由吧。

就目前整體來看,大家發朋友圈的頻率都非常低,當然除了代購、銷售等這類人。為什麼大家很少發朋友圈了呢?

1.值得髮圈的事情越來越少

剛剛有微信的時候,吃喝玩樂似乎都是值得發朋友圈的事情。一是因為大家覺得微信的功能很新鮮;二是因為朋友之間很少見面,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分享彼此的生活,確實是一件讓人高興的事情。

可是,這兩個感覺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得索然無味,所以大家就很少發朋友圈了。

2.朋友圈陌生人增加,不安全感上升

微信裡的好友有些並不是真的好友,而是某次活動或者是講座或者是一些什麼場合認識的僅有一面之緣的人,又或者是想要買東西而加的人,所以這些人根本上來說是我們不認識的人,這個時候我們再發一些跟自己生活相關的照片就會洩露自己個人的一些信息,非常不安全。

3.被某些觀念所綁架

之前,大家發朋友圈的頻率很高,於是就流傳出了很多文章和觀點,比如“這幾類人從不發朋友圈”,“發朋友圈就是炫耀生活”,“發哪些朋友圈最令人反感”等等。所以,很多人為了避免這些標籤,所幸不發了。

最後我想說的是,發不發朋友圈,怎麼發朋友圈都是每個人的自由,不該干涉,不想看的人可以選擇屏蔽。


不倒翁小姐


發朋友圈的目的是什麼呢?概括起來不過幾種:一是炫耀,讓大家知道你今天海灘遊玩,買首飾衣服,展示自己如何如何幸福,顯示大家還如何羨慕自己。

二是示威。受了某某欺負,總得發幾句牢騷,顯示自己不再忍受的決心。

三是尋求認可。不難看到一些油膩婦女,整天自拍美好形象,其實人老珠黃都是經過手機軟件美容過的照片,說到底是內心不自信渴望得到認可。

四是擴散知識。覺得某篇文章不錯有教育意義,讓大家學習。

五是純粹好玩而已。發些好玩的圖片文字,純粹娛樂。

六是有意無意的暗示,比如生日、情人節之類的,讓某些人及時送上該送的東西。

相反,有些人則從來不發朋友圈,尤其以官員為甚。他們不發朋友圈的目的,除了與上述目的相反之外,大概還抱有言多必失的防禦心理。

其實,人有沒有學識,漂亮與否富有與否,不是看發多少朋友圈。修養是內心的事。喜歡自拍還是不喜歡只要內心高興不誹謗別人就好。


思考人生的兔子


其實這種女孩多數都是現實中特別漂亮的那種,我發現很久了,以前的同學,凡是曾經驚豔過無數的人的女孩,她們從不發自己的照片,以前QQ空間裡沒有,現在微信朋友圈裡也沒有。

她們從不玩自拍,開始還有些疑惑,直到後來我們單位來了一個非常美麗的女孩,那天下午,她下班後,我看到在單位門口等著接她的男孩就有四個,那時我才明白,那樣美麗優秀的女孩子哪裡有時間玩自拍啊,她們身邊的追求者趨之若鶩,應付不完的示愛消息,身邊的人都應付不過來,哪裡還有時間去網絡上向那些陌生人展現自己,她們甚至不讓別人添加自己的聊天軟件,對於她們而言,別人的讚美、奉承,幾乎都聽膩了,她們對自己的美麗很自信,不需要從虛無的網絡來尋找自我安慰。


租房姑娘


感覺這個問題在像我提問😜PS小小自戀一下

首先我自己長的還是不錯的,然後朋友圈這麼多年了基本上沒發過自己的照片還有私生活,因為我是做生意的朋友圈都是發的一些貨品,然後我也會把自己的朋友屏蔽掉,因為你覺得總是刷產品和他們也無關不想打擾他們。

再者說為什麼不發自己的生活圈因為我覺得沒必要,因為重要的朋友和愛人就在身邊,我和我閨蜜每天都會通電話,我老公也是一天基本上會給我打三個電話問一下我情況,心裡很充實所以沒必要去發那些讓一些不相干的人看。我閨蜜也是這樣,她以前還是我們學校校花,當初我最欣賞她的一點就是三觀正,潔身自好,不會像那些女孩子總想著招蜂引蝶。

然後那些經常發自拍的我身邊就很多,我覺得是內心的不自信,空虛,想被人關注,還有就是虛榮,個人觀點勿噴


AA李小姐


說明她是一個很正常的女人。沒人規定長得好看就必須發朋友圈,長得不好看就不能發朋友圈。

發不發朋友圈只是個人愛好,沒必要去揣度別人的心理。可能別人很忙,沒時間去張揚自己過得有多好,或是有多不好,需要安慰。有些人只是單純的想安安靜靜的過著自己的日子,管別人怎麼看!就像我的朋友圈總共不超過10條,而且還有好幾條是朋友工作需要讓我幫忙轉發的!這能說明什麼,只能說明我不喜歡發朋友圈,僅此而已!我開心難過都可以直接找好友傾訴,不需要發個朋友圈鬧得人盡皆知,我吃了好吃的,玩了好玩的,都是自己的體驗,也不需要別人知道,我自己去過,吃過就好!需要有什麼心理嗎?

說白了,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生活方式,別以自己的處事態度去要求別人,揣度別人,遇到性格相合的就好好相處,遇到性格不合的就是陌路人而已,沒那麼多講究。說實話,不需要太多人去認可自己,活的怎麼樣,也不需要不在乎的人瞭解自己的生活,過得好不好,幸不幸福,自己知道就好,人生三兩知己足矣!自己的生活不需要大眾參與,好好的做自己就好!





小小情感站


我的發小就是這樣,她不愛發朋友圈,幾乎看不到她的動態,畢業的時候也不發畢業照,但是我發現一點就是,不怎麼看朋友圈,不喜歡發動態,發照片的人,很多都是學習不錯的人,優秀的人,她就是學霸的那種,而且我工作後認識的一個同事,那個同事學歷很厲害,是國內頂尖高校,但是ta從來不發朋友圈從來不看朋友圈,連朋友圈都不開通。我覺得真的是很厲害,這種人境界很高,不會世俗,她們往往大多時間不是用來社交,而是用來看書,用來學習,她們聊的也都是熱點話題,關注時事新聞,懂的很多,聽歌看電影都是看國外的,有無字幕對她們來說無所謂。所以我覺得不發朋友圈,不發動態的人共同點就是優秀,情商高,智商高,不想把很多時間花在娛樂和社交上,會利用時間,她們腦子裡的詞彙很多知識很多,說話都跟一般人有所區別,就是眼界不一樣。



大神大仙滬漂記


我覺得,一個人發不發朋友圈,跟個人長相沒有很大程度的正相關關係。有的人長得好看,就會天天發自拍,然後在朋友圈裡各種集贊,而有的人雖然長得好看,但是從來不發朋友圈。相反,有的人在大家看來不怎麼樣,但是卻是朋友圈裡的常客。由此可以得知,發不發朋友圈,與長相關係不大,這只是一種生活習慣而已,喜歡發就發,不喜歡發就不發,很簡單。

我身邊就有一個活生生的案例。她是我的同學,是公認的班花,每次逛街都有回頭率的那種。很多人都加了她的微信,然後大家都覺得很奇怪,從來沒在 她的朋友圈裡看到她的自拍,因此很多男生都傷了心。一開始我也覺得好奇,畢竟她長得這麼漂亮,換做是我的話早就天天在朋友圈裡發自拍了。後來我問過她之後,我終於理解了。以下就是我憑記憶整理出來的她不發朋友圈的理由。

第一:發不發朋友圈純粹就是個人愛好。有時候她心血來潮,也會在朋友圈裡發幾張美照,但大多數時候她對發朋友圈是無感的。

第二:懶得發。雖說她已經長得這麼漂亮了,但是決定發朋友圈的時候難免還是要修一下圖,而這個修圖的過程,她又覺得非常麻煩,於是乾脆就不發了。

第三:不敢發。大家都認為她長得好看,但是按她的話來說,其實她長得很一般,並達不到漂亮的標準。如果她哪天真的把自己的自拍發了朋友圈,突然發現並不是大家所說的那樣好看,這種落差感使她恐懼,於是索性就不發了。

以上就是她跟我說的理由,當時聽起來我覺得好像是在敷衍我,畢竟我不是那種好看的人,理解不了。後來想想,也不是沒有道理。

綜上所述,長得好看的人不發朋友圈也是可以理解的,發朋友圈只是一種生活方式而已,畢竟現在還有人不知道什麼是朋友圈呢。


小張不吃西紅柿


這種女人比較有自己的想法,她肯定知道自己長的很漂亮,無需經常拍照發朋友圈來吸引別人關注,因為在生活中她就足夠的美,所到之處就會吸引別人的注意。

我親戚家有一個姐姐,她就屬於那種類型的,不怎麼化妝,不怎麼拍照。我問過她,為什麼不像其他女孩那樣。她反問我她為什麼要那樣,大多數人做的就一定是對的嗎,她不需要別人關注她,她很漂亮,每天躲避別人欣賞的目光就已經夠煩的了(我真的想替多數女孩鳴不平),還不如把時間花在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上。

我想大多數女人喜歡拍照,無非是想滿足自己的小虛榮罷了,這無可厚非,長的漂亮但不喜歡拍照現在別人看來比較另類了。




雨東吉


朋友圈行為學足以成為心理學的一個新興分之,其中投射出使用者的內心活動,是洞察人心的好工具。

問題:一個漂亮女人從不在朋友圈發照片,也不喜歡照相,那麼她可能是什麼心態呢?

第一、她可能自我認同很低

這與她是否漂亮無關,而是和她對自我的評估有關。微信朋友圈就如同一面鏡子,連接內心。這就是著名的“鏡中我”理論。人,通過社交互動,從別人身上看到自我的形象,第一階段是關於他人如何認識“我”的想象,第二階段是關於別人如何評價“我”得想象;第三階段是如何對這些評價進行自我總結,並進行反饋。

一個缺乏自信、內心自卑的人,通常害怕“照鏡子”,她刻意逃避他人的評價,儘可能減少信息輸出,這樣就能減少可能的消極反饋。

即便是長得好看,一旦缺乏自信,仍然是害怕發朋友圈。相反,有些明明有些人長得嚇人,卻總冷不丁放個大頭照,他們鏡子的反饋毫不在意,完全陷入自我陶醉裡,所以跑出來嚇人,樂此不疲。

第二、她可能是一個自我封閉的人

不願意發朋友圈,其實是一種反自我暴露的行為。通常性格外向,善於和人親近的人喜歡用自我暴露的方式,與別人交換隱私,分享心得,從而建立親密關係。而不發朋友圈,則斷絕信息輸出,她作為一個冷靜的觀察者,在暗處注視別人,但是她不願意被打擾,不願意把內心的情緒與人分享。這種人普遍缺乏社交的意願,安全感低,防範心重,自我防禦機制強,她們不容易與人親密,總是保持一種距離感和疏遠感。具體原因不做分析。

第三、她可能是一個情緒低落對人生缺乏參與感的人

這種人經常給自己貼標籤:人淡如菊。所謂人淡如菊,其實是一種遊離於社會事務、邊緣化的心理狀態。這些人沒有參與意思,在社會生活中往往是一個不起眼的過客,她們經常扮演路人甲、路人乙的角色,不喜歡社交、不喜歡熱鬧,而更喜歡獨處、安靜。她們的慾望很少,她們不願意參與激烈的競爭,從來不願意成為別人的焦點。

這種性格的形成,可能與從小受到父母冷落,沒有得到恰當的關懷有關(不做詳細介紹)。

第四、她可能工作繁忙,社交模式已經超越朋友圈

不可否認,在朋友圈曬生活、曬心情、曬美食,各種曬的人,大多比較空閒,他們有時間製作圖片,填寫文字,並且花精力與網友交流,他們通過點贊獲得認可,其實這些人的自信其實也高不到哪裡,因為每一個出鏡的人,不是塗脂抹粉、就是動用美圖技術,她們的自信基於對自我形象的誇張美化,而並非面對真實的自我。

有些人不屑於此,也沒有時間去討取別人的點贊,她們不發朋友圈,是因為她們不需要通過這個行為獲得自信,也不喜歡用這種方式與人溝通。僅此而已。

分析一個人心理,必須結合她的言行的同一性,也就是除了發不發朋友圈之外,生活中的她關注什麼?她的為人處世的態度、模式如何?而不是簡簡單單一個參數。

以上為答案。


西雙版納的茶花


很巧,我就是那個不發朋友圈的人之一。

說到發朋友圈,我發現,不管是發美食,還是發旅遊,甚至是包包飾品,都是很直白的告訴別人,你看,我吃了好的了,我去哪裡玩了,我有多名貴的飾品,我今天心情有多糟糕,我.......

其實,你並不重要,大家不會關心你幹什麼了……

朋友圈的照片記錄的是自己想要的樣子,它不太真實......

真正的朋友是和你一起面對面分享的,不是隔著屏幕看著一張照片......給你點一個贊……

所以,我會去感受,每天發生的一切......真實、簡單、純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