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喜歡我爸媽,我不知道為什麼,我是不是不正常?

不是不正常,而是太正常。

我不喜歡我爸媽,我不知道為什麼,我是不是不正常?

1. 沒有任何一條法律要求孩子必須喜歡父母,但是每一對父母卻能無條件喜歡自己的孩子。

有一位離婚婦女回到孃家,哭訴自己在夫家的悲慘遭遇,其母親說:"如果是我,就不會像你一樣把自己的婚姻弄得一團糟。要知道事情弄到現在的地步,你自己也有錯。"離婚婦女聽完更加奔潰,她坦言:我在那一刻,非常討厭我的母親,為什麼看到自己的女兒到現在這樣的地步,還站在外人的角度訓斥她,好像離婚的結果是我自己造成的一樣。她根本沒有體諒到自己在生活中所遭受到的凌辱。

沒有任何一條法律要求孩子必須喜歡自己的父母,父母也是人,也會有犯錯的時候,誰都是沒有經歷過做父母的階段,而直接無證上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經歷,他們的感知並不一定能與你同步,只是在當時當刻,他們的人生閱歷與經驗教會他們如何應對生活。但是,每一個人都無法代替另一個去生活,每個人的人生經歷都是獨一無二,不可替代的。包括父母的經歷。

所以,要求孩子必須喜歡自己的父母,包括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全部要三觀統一,那是不現實的情況。因為並不是每一家庭中的父母三觀正,並且更懂得正向引導孩子。在這其中,會產生思想的抨擊,獨立或是叛逆的衝突,讓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變得越來越難。

無論哪一種情況的產生,父母仍然會選擇無條件喜歡自己的孩子。而孩子依然會與父母的思想存在差異,並且不斷衝突磨合。孩子不喜歡自己的父母,太正常了,這代表了宣告的獨立,代表了自己思想的逐步成形,在這過程中,與父母經驗不斷交織融合,最終會懂得父母的另一角度的良苦用心。

而父母依然會做到:雖然我不認同你,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力,無條件地接納你。

我不喜歡我爸媽,我不知道為什麼,我是不是不正常?

2. 不喜歡自己的父母,是否有違道德。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他認為存在於無意識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動力,是支配個人命運,決定社會發展的力量,並把人格區分為自我,本我,超我三個部分。

本我是在潛意識下的思想,是人最為原始的,滿足本我衝動的慾望,遵循一個快樂的原則。超我是人格結構中的管理者,是由完美原則所支配,屬於人格結構中的道德部分,超我傾向於本我的原始渴望的反對立場,對自我具有侵略性,自我是處於本我和超我之間,代表理性和機智,按照現實原則行事,充當仲裁者,監督本我的動靜,給予適當滿足。

不喜歡自己的父母,屬於本我的存在。

一個孩子能夠非常自如地表達出自己不喜歡父母的意願,比如:媽媽說:"不可以吃糖。"孩子很生氣,因為他的本我想要快樂,而媽媽的要求卻不能讓他快樂,於是,孩子會直接表達:"我討厭你!"

不喜歡自己的父母,是不是不正常的提問。屬於超我的存在。

作為父母為權威的家庭,違背父母的意願,就如同違背權威的意願,在道德標準之上,是不容許違背父母的意願,因為父母就是自己的道德標準制裁者。如何能違背?一旦違背,就意味著自己不孝順。在道德制高點上,不允許不喜歡自己的父母,一旦不喜歡,就是錯誤。

只有真正找到自我的人,才能明白,不喜歡父母,也不覺得不正常,但是能夠同樣與父母一樣:雖然我不認同你,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力,無條件地接納你。

能夠做到以上這點的孩子,才是真正找到自我的人。

我不喜歡我爸媽,我不知道為什麼,我是不是不正常?

雖然我不認同你,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力和你的尊嚴。那無論是否喜歡自己的父母,都能遊刃有餘地尊重他們,並且保持自我。

我是上海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螢火蟲老師,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可以關注及私信我們的頭條號,向作者提問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