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面情緒太多,該不該找心理醫生看看?

北京仁愛堂掛號專員高月


首先我要說的是,該不該,答案是肯定的該

但不是每個人都需要

負面情緒過多,有些人可能找找親人,朋友傾訴下就化解了

有些人可能,過段時間,自然消化掉了

有些人可能,運動運動,就沒有了

而問題是個人

負面情緒的由來

負面情緒帶來的影響

負面情緒帶來的結果

去判斷

而每個人都不一樣,也不可能一樣的解決方式

希望您的問題有所幫助,謝謝。


李大形的心理醫生


你好,題主,看到你的負面情緒太多,也勾起了我的負面情緒回憶,這也是剛剛不就才是發生的,但我現在已經走出來了,我把我的經歷分享出來吧,就當做心情的再次釋放!

我是一個職業的按摩師,在現在的單位已經工作了6年的時間了,前段時間的負面情緒內容我分出了以下幾條:

1.現在我們單位有7個按摩師,其中2個是新晉按摩師,他們2人的按摩技藝和理論完全不能和我們比,雖然他們已經做了3年,可是他們現在按摩狀態跟新人差不太多,可是他們的收入水平卻與我們不相上下,我不理解!

2.我在單位辛辛苦苦的付出,每天工作從早上6點半到晚上11-12點中,有時候甚至到凌晨 1點,我們的按摩流程是我們給客戶放鬆一遍,然後給我們的師傅做重點推拿。當我們給客戶按摩的時間完了大概都在9-10點就結束了。可師按完客戶就得到11點到11點半,在客戶按摩結束之後,我們還有給師傅做按摩,給師傅放鬆。這樣一堅持就是2年的時間。我希望,我的付出能換來師傅交一些本領,可是這兩年以來,師傅什麼都沒教,這兩年以來,給師傅按摩期間,師傅都不怎麼說話,不搭理我!那段時間想起來真心不值。

3.我家人病了,來找師傅看病。我的家人是奶奶,腿腳很不方便,也是治療的主要原因。我在單位大小還是個領導,我奶奶84歲,遠隔千里來到這裡找師傅按摩,師傅從不給好的臉色,對我奶奶語言上很不客氣,為了讓我奶奶好好的度過治療期,我強忍耐著,將奶奶放到最後一個,也就是每天10到11點才讓他做上。這樣很委屈的讓奶奶求著做上按摩。我心裡極度的有挫敗感和委屈。

情感遭受的太多的打擊,心裡極度的負面,一大串為什麼?為什麼?怎麼會這樣?在我的腦海裡面揮之不去,情緒、工作狀態也是一度的低落。

後來,我怎麼改變過來的?做的減法,我不平衡待遇不去想了;我的無限付出,始終換來的是無情的冷淡,那麼我就放棄繼續給師傅按摩的堅持了,奶奶看病遭到不公平的待遇,我無能為力,只能放棄掙扎。

日子總是一天一天的過的,就算有大風大浪的打擊,但他總要過去。最後,我學會,只看眼前的美好,只有看到眼前的美好,放棄、忘記傷害自己的痛。我才能讓美好的事情在我身上發生。

望我的回答能讓你有幫助,能幫助自己的我相信只有自己!


正己濟


負面情緒太多,人會不舒服的。當你遇到一些事,認為對你不公平,你就會糾結,翻來覆去的考慮,到底是為什麼?是你自己錯了嗎?會不會更糟糕?

我今天去菜市場買雞心,賣雞的說她不賣雞心,要麼就和雞肝一起賣。明明之前我在她家買過雞心,她也是我的顧客,上次買雞心因為她家的太少了,我又去別家買了一些她看到了。我沒有說什麼,買了只三黃雞就走了。回家跟女兒說了這件事,心裡不太痛快,就因為買了別人一次雞心,她就搞得跟不認識我似的?我做生意也八九年了,有時候我缺貨,就讓顧客去其他家買,顧客有時來我這說之前看我沒來才去別家買的,我從不介意。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力不是嗎?後來我去買菜,好久沒去那家買菜了,老闆和老闆娘都非常熱情,我買了獼猴桃,火龍果和葡萄,又買了一些蔬菜,後來補了兩顆大蔥,他們沒給算錢。我不是貪小便宜的人,但是心裡很舒服,起碼證明他們夫妻倆是歡迎我的,沒有因為許久沒買他們的菜就擺臉色。

認識我的人都說我是積極陽光正能量的人,但我遇到一點小事也會介意,這很正常啊。但是不要把這種情緒繼續保存,直接刪掉,想想看哪裡買不到雞,不吃雞又能怎麼樣?所以呢,好好愛自己,多想想身邊那些隨和的人,順心的事,保持開心愉快,另外,相信美好的事情――正在發生!



美樂姐


負面情緒太多,情緒堆積後的心理變化會影響到你的行為舉止,看一看自己到什麼程度了,再定要不要找心理醫生做心理疏導。

判定需要不需要心理醫生

我是做心理和家排的,實話講,每個人都需要定期進行心理溝通及疏導,只不過國內對於心理認知的程度不夠,這兩年因為心理問題而導致的重大疾病、傷害及自殺等行為的曝光,才讓大家足夠重視。那怎麼判斷呢?


如果僅僅是時不時的情緒低落或者偶爾才有負面情緒,這個頻率是按月來計算,可以理解為你不是一定要做心理疏導;如果每天的情緒總是反覆,已經影響到自己的孩子及家庭生活,那就需要進行心理疏導。這裡面如果涉及到上一秒很開心,下一秒悲觀暴躁,甚至很多事情在腦海裡一直揮散不去,導致失眠多夢,甚至出現自殺等念頭,都需要馬上進行心理疏導。

如果是自己該怎麼去改觀?

任何情緒一定有根源,無論是你的原生家庭,還是後天環境(現在的家、工作、其他人帶來的),一定有一樣或者幾樣事物影響著你的情緒,我們一定要找到這個點,去解決掉。如果根源問題不能解決,就算自己或者通過心理調整了一時的心態,當這個點被觸及的時候還是被爆發出來。

至於是什麼根源,每個人的都不同,其實很好找到,如果是原生家庭,那可以通過家排的方式與過去的事情和人做和解,一定解開心結,放下才能不會繼續影響你的性格和心理,他們就存在你的潛意識裡;如果是經濟上的問題,那也要暫時放下苦悶,去梳理清楚後,找到一步步解決的辦法,既然無力馬上解決,那就一點點的來,人要實際一點;如果是現有家庭問題或者他人給你帶來的困擾,甚至是自身疾病帶來的困擾,也要去解決這些問題,或者給自己一個徹底定性的結論,再去調整自己的心情。這一塊說的比較籠統,因為不面對實際事例,無法準確地分析。


負面悲觀情緒,有時候是抑鬱的一個表現,確實影響到你很多的判斷,而且越負面越悲觀,各種紛紛擾擾的事情在腦海裡更無法抹除,陷入惡性循環,這時候一定停止你的思考,因為在非客觀的心理狀態下,你想的都是無價值無意義的,並不能給你帶來任何幫助,這時候最需要的就是交流,找到根源解決,找到人交流,找到方向再出發,這是正確的一條路!


我是心理家排師譚笑,希望您關注,晚些時候對我的視頻博客給一些建議,也可以視頻交流!


心理療愈坊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一、認識到情緒的作用 所有的情緒,都是有用的。 情緒是我們人體的重要部分,是人這個機器的一個重要零件。你有負面情緒?恭喜你,你是一個完整的人,不是一個殘缺品。天生沒有負面情緒——這個人體核心組件——的人,早就在進化中被自然淘汰掉了。 比如說: 痛苦——很有用,它告訴我們這條路走不通,建議你換個方向; 焦慮——很有用,它告訴我們這個事情有點麻煩,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恐懼——很有用,它告訴我們這個事情很危險,建議趕快逃跑; 憤怒——更有用了,不僅告訴你目前的狀況不能接受,而且還額外提供你能量去解決這個問題。 情緒就是這樣一種本能性的、快速反應系統。 雖然頭腦的理性分析也能夠分析出這事情很麻煩、很危險、不可接受之類的,可是,頭腦的分析太慢了,而且,受教育程度低,分析能力弱的人怎麼辦? 比如,你遇見一隻大老虎 一個正常的人,根本不用思考,瞬間情緒爆棚,超級恐懼,撒開腿就跑,絕不猶豫; 而一個沒有情緒系統的人,則開始了他的冷靜分析: 1、這是一個動物。 2、四條腿,體表有毛,五官齊全,推斷是陸生哺乳動物。 3、看樣子比較像是貓科,具體是貓科的哪一種呢?我要全方位觀察,批判性思考,否則可能有錯誤結論。 4、等等,為什麼它向我跑過來,並且跳起來呢?。。。咦,它的頭頂有個“王”字? 以上就是沒有情緒反應系統的人,如何在漫長的進化中被淘汰掉的案例解釋。 這樣重要、有強大作用、直接決定你生死存亡的核心組件系統,你說你要不要?不要給我好嗎?有多少要多少。 二、你需要了解情緒的本質 情緒的本質是什麼? 這種答案很多,從不同維度去切入會有不同的論述。在情緒管理上,我認為理解情緒的最好的一個切入維度是——進化與生存: 情緒是進化尺度上的、基於大數據與概率的生存理性。 而我則習慣於給這個定義一個形象化的解釋:情緒是一支軍隊的哨兵、偵察兵 哨兵,有兩種功用: 1 主要作用——偵查與報告信息,尤其是危險信息; 2 次要作用——參與戰鬥 當危險靠近的時候,情緒這種獨特的機制能夠立刻讓我們覺察到危險,並且—— 1它期待我們做出一些反應,以消除危險; 2 倘若我們沒有重視問題,它作為合格的哨兵,就會堅持不斷的重複發出報告; 3 如果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比較弱,無法解決問題,那麼它還會發揮它自身(弱小)的戰鬥能力,親自參與戰鬥,動手解決問題。 三、由情緒的這個本質,嚴格的推導出合理的解決辦法 1 現在,你已經瞭解到,情緒不是敵人,它是你的朋友、盟友,是你忠實的僕人。因此,你不需要討厭你的負面情緒, 2 你或許應該把注意力集中在引起你情緒的那個事物身上,而非情緒本身 情緒是一個必要的、正確的、本能性的信息反應系統,你跟這個系統過不去、犟脾氣,是沒有用的,你應該去解決那個引起問題的事物。 如果你沒有解決方法,那麼哨兵會自動變成戰鬥部隊,以他羸弱的戰鬥力去拼殺——做出很多不合理的蠢事。關鍵在於,這是絕對不可避免的,這是根深蒂固的生存機制,這是非常合理的安排!當主人手無縛雞之力,坐著等死的時候,難道偵察兵不該忠心耿耿、以他弱小的身軀拼死一搏嗎?! 這要是寫成一部小說、電影,那還是個很感人的故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被自己的主人誤解、冤枉、拋棄的老兵,冒著生命危險與敵人拼殺來保衛主人。 比如,你馬上要考研了,很緊張,很焦慮,生怕考不上。隨著焦慮的加重,你經常情緒崩潰,晚上睡不著覺,活得很痛苦。 這個時候,問題就從考研變成了焦慮本身了——我為什麼成天這麼焦慮啊?我是不是有焦慮症啊?我是不是有心理疾病啊?我怎麼辦啊? 而這個時候,你只需要把注意力重新放回到考研這件事情上就好了。晚上焦慮的睡不著覺?那就半夜2點鐘起來複習,看考研資料。管他什麼生物鐘、健康作息之類的,都是扯淡,如果你是2點鐘焦慮的睡不著覺,那你就2點鐘起來複習。一直看書做題,做到實在太累了,自然就睡著了。 更重要的是,你感覺到自己正在認真複習,你的情緒系統(哨兵系統)發現主人已經意識到考研是個需要重視的事情了,他的報告信息的任務已經完成了,於是他就把自己派出去的偵察兵——焦慮——收回來了,焦慮的情緒就會消散掉。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安丶小北


負面情緒要分很多種狀況,引發的原因,有些可以通過看書提高意識解決,有些可以找朋友傾訴解決,但有些積蓄太深,比較複雜的話,還是可以需求專業人士或者心理醫生的幫助,他們可以更系統的處理。以下是大致五種類型,可以參考

第一,情緒開始壓抑。

在生活的情景下,我們常常會有很多的負面情緒,有很多方法可以去宣洩這種情緒。但是如果刻意讓負面情緒在心中積累,並且找不到合理滿意的發洩渠道時,那麼一定要做調整了,及時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

第二,人生方向的矛盾。

每個人都會思考自我,通過自省的方式,來彌補對於外界和自我認知的缺失。

但是如果思考人生這件事情,變成了情緒類,最容易產生各類父母情緒。

那麼要注意及時調整,嘗試改變理想,在生活中多參與社交活動。

第三,無法認清真實的自己。

人在社會活動中會表現出兩種特質,一種是適應在社會中角色的扮演。一種是適應自身。如果說你開始常選對自我的認識,出現不認同,或者不知道哪種才是真正的自我時,就需要尋求心理醫生的開導了。或者讓自己去認識自己。

第四,睡眠和飲食出現問題。

如果開始睡眠不佳,或者在睡前總是難以入睡,思想壓力很重,卻無從排解。

又或者常常失眠多夢,那麼一定要注意排解自己的情緒。

第五,莫名的難過。

如果出現莫名的難過,無故產生負面的情緒,而且常常會選擇肚子一個人靜靜的。你該需要向親友交流和傾訴,將自己的情緒發洩出來。





Momfree


無需找心理醫生看的!

其實這是和你的性格有關係的!有的人天生比較開朗積極,而有的人天生比較悲觀消極!

如果你想改變的話,我建議從小事著手!試試在想問題的時候,在和別人交流的時候想點說點積極向上的話!比如說你想早起運動,以前肯定是覺得自己起不來做不到的,現在試著給自己打打氣,告訴自己是可以的,你也是有這個毅力的,只不過沒有實踐而已!還有就是生活要保持自律,注意飲食、充足睡眠、加強運動、作息規律,這樣你整個人的狀態都會好起來,人的狀態好了心態也就會自然跟著好起來,你見過生活自律的人精神萎靡不振整天負能量嗎?

所以說,不用刻意想著一定要有多大多大的轉變!只要平時多給自己些激勵,生活上保持自律從而有好的精神狀態就可以了,慢慢的自然而然的你就會不再消極,生活態度也會變的積極起來!



雷小阿倫


為何人的心理會如此脆弱?

無可否認的,現在教育制度下,學校教知識教技術、講素質教育,但對人生道路的指引比較匱乏,怎麼面對生老病死、面對貪慾、誘惑、性、失戀、婚姻、離婚、職場等等,做事的方式方法教的多,為人處世的方法講的少,即使有講,方式方法也比較匱乏,社會上的高級課程中倒是有講,但收費不菲。

5000年的文化歷史中,偉大的思想家先賢先聖們,其實在心理修行層面上早已為我們指明瞭方向和解藥,且不費你一絲一毫,只要你靜下心來去學去悟:

儒家:菜根譚、增廣賢文、圍爐夜話等......

道家:內觀經,定觀經,說了心經等......

釋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金剛經、六祖壇經等......

從社會學來講,拋開宗教思想不論,又該如何增加生命的韌性、彈性和厚度?筆者結合現代社會的人生,給予的人生心理啟迪建議:

以天人合一的思維觀念,來提升人生的境界,瞭解人與自然的關係,

以因地制宜的思維觀念,來提升人生的廣度,瞭解人與歷史的關係,

以以人為本的思維觀念,來提升人生的厚度,瞭解人與社會的關係,

四、具體方法

這其中有很多具體的方法,因人而異,常規的方式人人皆知如:旅行、戶外拓展、閱讀、學習、交流等,

筆者僅提供幾種非常規的人生啟迪的修行方式及思路,拋磚引玉僅供參考,可以自行領悟舉一反三

1、人生20課:給自己安排20節課,結合生老病死、面對貪慾、誘惑、愛情、失戀、婚姻、職場等人生必經主題去體會,比如生,可以去婦幼保健院單獨待上半天;失戀,可以參觀當地失戀博物館;貪,可以參考貪腐案件中罪犯的遺言......等等方法多多,不一而足。

2、歷史與現代發展探究:比如積極參與各種科技藝術展覽、巔峰思想論壇;深挖故鄉的歷史文化人物趣事,避免對故鄉的一無所知;研究先賢長盛不衰的智慧和現代的進步思想......等等方法多多,不一而足。

3、心靈暢遊:與有趣的靈魂人生暢談,比如生命覺者系列視頻,你自己在身邊也可以進行啊;悟道參禪、打七閉關......等等方法多多,不一而足。

4、藝術修行:以藝近道,找到自己以前想做沒做的藝術項目有趣項目,找到同好,共同精進......;

讓人不再抑鬱浮躁的方法很多,歡迎與筆者探討。



四川範子—新都


你好,我是心理學專業,情緒一直作為心理學的重要研究領域,我來嘗試回答。首先,負面情緒的存在是我們人類在高階情緒情感發展的必經過程。心理學對於情緒的研究有一些著名的理論,分別從情緒的發生、發展、變化等方面深入研究。 理論總體說明,情緒具有短暫性、可變形等特點。目前而言,我們可以從一個巧妙的視角來理解情緒的存在。人本主義心理學認為我們生而俱來的有我們的需求,這些需求層次,從生理、安全的低階需求逐步上升到了愛和歸屬、自我實現等高階需求。但在實際生活中,這些需求如果不能得到滿足,我們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生理心理波動,這些波動在外化方面就是我們的情緒。 情緒的控制在很多專家眼中,已經上升到了情商的高度。合理控制情緒成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技能。如果您能看到這裡,我推薦您可以下我的一篇關於情緒的文章,在頭條裡。最後,迴歸問題。負面情緒還可能是因為很多因素的原因:個體認知、結果預期、效能、生活滿意度、主觀幸福感等等。但主要圍繞著個體慾望就可以很好的理解。正如古人所言清心寡慾,無欲則剛。簡單分享,歡迎關注





檸檬心理


我覺得應該,國人的觀念覺得看心理醫生的就是神經病。

這個觀點要改一改了。

就像是生病了看醫生一樣,

如果諱疾忌醫,

到時候拖到真的成為心理疾病了,

就麻煩了;

如果不是生病了,

在心理醫生那裡獲得一點書法,

也是很有意義的。

如果你沒有知心的朋友可以分享秘密,愁事兒,

心理醫生是個很不錯的選擇,

他們會幫你保守秘密,

有職業操守,

還會給你一些指導,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何樂而不為?

自己的健康最重要,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看法。

該找人說話就找人說話,該看醫生就看醫生。

愛自己,沒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