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为是评委,谁曾想是“考生”

​10月26日,《巅峰对决》正式播出,因为有第一季与第二季的打底,以及第三季嘉宾海报的提前放出,早在第三季播出之前,许多观众就已经对《巅峰对决》有了一定的设想,不少人都认为张国立依旧担任节目主持人,李冰冰则是代替章子怡担任节目评委。

原以为是评委,谁曾想是“考生”


谁曾想,节目一经播出便打破了所有人的想当然,《巅峰对决》大改赛制,整个节目的竞赛更像是演员版《我是歌手》,每一期有八位演员,两两分组演绎一个影视作品选段,两期节目票数相加最末的演员则被淘汰。

而此前部分观众预想的“主持人”张国立、“节目评委”李冰冰皆是作为竞赛选手参加这档节目。选手咖位有目共睹,一时间,所有人都深感难以置信。


原以为是评委,谁曾想是“考生”


演员扎堆演技类综艺,真的已经没戏了吗?

此前,我们在《演技类真人秀扎推来袭,到底谁能代表观众选出演技派?》一文中曾提及过,今年可谓是演技类综艺节目扎堆的一年,已经播出的《演员请就位》、《巅峰对决》,即将播出的《演技派》、《演员的品格》、《闪耀的路人甲》,虽说在选手咖位与节目形式方面有所不同,但归根结底都是在探讨“究竟什么是好演员”这一终极问题。

原以为是评委,谁曾想是“考生”


在观众点评与欣赏演员在综艺舞台上的不一样时,时至今日,演员的困境也屡屡被放到了明面上来。

《演员请就位》第一期开播之后,陈凯歌组的演员明道便占据了热搜。节目中主持人沙溢问明道:“明道为什么来参加我们这个节目呢?”明道回应道:“刚才我演的是我今年演的第一场戏。”

原以为是评委,谁曾想是“考生”


而在最新一期《演员请就位》中,演员于小彤被问及,“小彤,当初怎么想来这个节目呢?”时,于小彤十分直白地回答:“最近不是挺难的吗,就工作少了,然后就想过来就是‘学习’。”

原以为是评委,谁曾想是“考生”


就这样,“演员没有工作,无奈参与演技类综艺节目”的问题就被抛了出来,再看《巅峰对决》的选手阵容:张国立、李冰冰、马思纯、李宇春、佟大为、梁静、郭涛、秦昊。更是加深了无数观众以及业内人士的疑惑:“难道真的已经没戏拍到如此地步了吗?资深大咖都来参加节目了。”

的确,愈加冷静的制作方与投资方令这个行业更加的规范,现在的影视行业相较于之前的如火如荼,稍显冷清。僧多粥少的现状于刚刚起步的新生代演员而言着实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但这样的困惑于《巅峰对决》的选手而言显然站不住脚。

《巅峰对决》的首发选手中,无论是哪一位选手单拎出来都是斩获了诸多荣誉,收获了众多认可的资深演员,单就年轻一辈的演员马思纯来说,主演的电影《大约在冬季》即将上映,主演的《第一炉香》正在拍摄,所以说他们无戏可拍显然是不可能的。

原以为是评委,谁曾想是“考生”


相反,这个节目更多的意义应该如同张国立老师在节目中所说的那样,“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这档节目中的许多选手并不像是选手,反而像是许多新生代的演员的引领者。

原以为是评委,谁曾想是“考生”


《巅峰对决》不仅邀请了八位资深演员,与此同时,也邀请了八位新生代演员与跨界演员:文琪、孟美岐、曾舜晞、杨迪、周奇、刘家袆、王子异、范湉湉分别担任八位选手的学徒。

原以为是评委,谁曾想是“考生”


八位学徒近距离观摩资深演员的创作,这无疑是一个最好的学习机会,若是能够共演,所见、所听与所学自然比单枪匹马地“莽撞”尝试要来的好得多。这样的做法也正映衬了张国立老师所说的那句话。


原以为是评委,谁曾想是“考生”


演技类比赛场地变身“夸夸群”


相较于《我就是演员》第一季、第二季,《巅峰对决》没有了演员担任评委的赛制,而是请来了许鞍华、陆川、李少红、田羽生四位导演担任不同组的导演,共同合作,让现场三百位观众担任评委对作品打分、对参演作品的演员打分。

节目的最开始,秦昊回应为什么没有参加第一季、第二季时表示:“同学在上面当评委,我怎么去?”这个回答让人不得不称赞秦昊耿直的同时,也点出《我就是演员》第一季、第二季的短板:绝对大咖是不会以选手身份现身这个赛场的。

原以为是评委,谁曾想是“考生”


而《巅峰对决》中这个限制没有了,选手的咖位也不再成为一个问题。但这个时候又衍生出了一个新的问题:批评似乎变得遥不可及了。

第一期《巅峰对决》中,八位演员两两分组,佟大为、梁静合作《夏洛特烦恼》选段、李冰冰、张国立合作电影《南京!南京!》的改编选段《阁楼》;李宇春、郭涛合作《无名之辈》选段、马思纯、秦昊合作《半生缘》选段。

原以为是评委,谁曾想是“考生”


四个选段,李冰冰与张国立合作的《阁楼》成为当场第一当之无愧,但是佟大为、梁静合作的《夏洛特烦恼》与马思纯、秦昊合作的《半生缘》则被许多观众认为不尽如人意,不少观众直言:“演员的职业素养我是承认的,但是他们没有带来惊喜,而且有的人物并不适合演员,总之感官很奇怪。”

原以为是评委,谁曾想是“考生”


然而当观众希望能够从嘉宾点评中寻找一丝共鸣的时候,却发现很难有共鸣,整场节目下来,四组选手几乎没有负面评价,最差的一句也顶多是:“值得鼓励。”

其中,姜思达想要发表一些个人看法的时候却被旁人四两拨千斤的搪塞过去,一场节目下来,单就这个部分而言,不少观众直呼不得劲儿,“不知道是不是咖位变大了的问题,感觉这不像是一个比赛,反而像是身处一个‘夸夸群’,表现得好的自然应该被夸,但是不尽如人意的也不用还是一股脑的夸赞吧。当批评不再自由,那赞美也就不再具有任何意义了。”


原以为是评委,谁曾想是“考生”


演员必须是“万金油”吗?


节目中,佟大为与梁静合作演绎《夏洛特烦恼》的选段。《夏洛特烦恼》作为一部喜剧电影,沈腾与马丽的演出可谓是深入人心,直至如今,电影中的经典片段与台词依旧令人印象深刻。

直观来讲,佟大为与梁静的外在形象以及气质与喜剧其实是不太搭的,而节目中他们所选的《夏洛特烦恼》选段,虽说已经是喜剧元素较少,温情脉络较多的部分,然而,呈现出来的效果依旧有些别扭。

这个别扭不是说演员的能力不到位,也不是说演员不用心,而是因为演员的个人特质并不适合这个类型。也是因为这一组,“演员应不应该走出舒适区”的论题被提了出来,佟大为认为:“因为来这本身就是想去触碰一些自己之前没演过的角色,要都演一个样的话,那可能就还不如我好好的再去演我的电视剧、演我的电影。”

原以为是评委,谁曾想是“考生”


这个答案的确值得鼓励,其实无论是在哪一个行业,所有人都会有千篇一律之后的寻求突破,这本应该是一个相当向上并且值得嘉奖的状态,但这个“走出舒适圈”并不代表一味的尝试自己极度不擅长的部分。

的确,每当观众夸奖演员能够胜任多种角色的时候,都会赋予他“变色龙演员”的标签,而这也是许多演员梦寐以求的目标,但是正如秦昊在节目中所说的那样,“舒适区是说,那好,那如果你跳了以后,观众还是喜欢你另外一种,那你干嘛要跳出舒适区,演观众不喜欢的东西呢,你演不好。就像赵本山,那你干嘛非让他演陈道明的角色呢?那他是跳出舒适圈了,那为什么要这样,有什么意义呢?”

原以为是评委,谁曾想是“考生”


演员有短板不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情,每个人都有短板,但只要你把你的长处钻研并发挥到极致,你依旧可以成为别人难以望其项背的人物。有的时候为了挣脱刻板印象,反而容易令自己不舒适,也令观众不舒适。

当然这个想法并不是说演员不应该突破自己,而是应该在符合自己特征的情况下去最大化的突破自己,这样做才能够令自己有目标的前进。就像李冰冰在节目所说的那样,“其实演员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在进行着各种挑战,但是总不能挑战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完全不可能打破自己的事情。我认为也没有必要去这样做。”

原以为是评委,谁曾想是“考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