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告訴人們一個什麼道理?

哲學詩畫


西遊記就是一部社會史,書中最講究規矩,它告訴我們你處在什麼層次,就要適應什麼層次的生活,千萬別出圈,出圈必被捉。

打賭其實不可怕,輸了不認要嚴罰。

西遊記中打賭的很多,孫悟空在東天門和四大天王之一的增長天王打賭,贏了他的瞌睡蟲,增長天王很痛快,輸了就把瞌睡蟲送給了孫悟空,雙方都很愉快。

太上老君和觀音菩薩打賭輸了紫金鈴,打的什麼賭兩人都不說,和美女打賭嗎,不就是為了送點東西,結果兩人也都很愉快。

打賭輸了就認栽,啥事沒有,但要是不認,後果就會很嚴重。

孫悟空被騙和如來打賭,沒能跳出如來的手掌心,他不認賬想再來一回,結果如來連花果山也不讓他回了,而是直接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反思認錯。



涇河龍王更慘,眼看打賭要輸,竟然私自更改降雨時間、克了點數,他這個性質比較嚴重,相當於抗命、違約、詐騙、挪用救濟款等數罪合一,所以直接被押上了斬龍臺,斬首示眾。

所以說做人千萬要講誠信,要遵守規則。放到現在就是一定要遵守法律法規,不能出法制和規則的圈子和範圍,一旦出了後果很嚴重。



自知之明最有利,非你所屬莫惦記。

錦襴袈裟是如來賜給取經人自保的寶物,所有人都知道這是佛門聖物,金池長老見寶思邪,騙得寶物妄想據為己有,結果寺院被孫悟空一把火燒的乾乾淨淨,自己因無臉見人撞牆而死,白搭了二百七十年的壽命。

黑熊精見了也是萬分的喜愛,於是趁夜半偷偷順走了,回去後又正大光明地呼朋喚友,準備開什麼佛衣大會,結果惹來了觀音,戴上了箍兒就成了落伽山的守山的。

唐僧肉更是好東西,所有妖怪都知道,但是卻沒有一個人吃到一點,凡是真正下手的都倒了黴。

紅孩兒比孫悟空技高一籌,整的孫悟空無計可施,他使計捉住了唐僧,並邀請老爹牛魔王一起來吃唐僧肉,結果牛魔王沒等來,等來了觀音,也是戴上了箍兒就做了觀音的散財小童子。

七個蜘蛛精愛乾淨,每天都要堅持洗兩次澡,的確是七個水靈靈的大美人,可偏偏要吃唐僧肉,結果先遭到孫悟空偷窺,又被豬八戒狠狠調戲了一番,最後被打了個稀巴爛,身死道消。



三個犀牛精在金平府冒充如來,榨取民眾的酥合香油——他們最愛的美食,千年來平安無事,可他們不知足,偏偏盯上了唐僧肉,最後引來了四木禽星,三個人一個直接被活吃了,另兩個被打死分食,連牛角都被卸了,屍骨無存,萬分悽慘。

最可憐的就是黃袍怪奎木狼,本來跟玉女說好一起私奔下來,結果下來之後發現對方把自己給忘乾淨了。他並不是十分想吃唐僧肉,但兄弟們好心捉來了獻給他,大家都想吃唐僧肉,他也不能寒了眾兄弟的心。

好歹和百花羞風風雨雨十三年,孩子都會打醬油了,結果老婆見到唐僧說背叛就背叛,兒子女兒又相繼死在孫悟空豬八戒手下,自己回到天庭後還得幫著孫悟空降妖除魔,你說這算什麼事!

總之,人一定認清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要有自知之明,不是你的千萬別去惦記,否則很可能會引來殺身之禍。


我就是竹韻


通讀西遊記,你會發現,這部書與社會和職場不謀而合。一個取經團隊,隱射了很多職場道理。總結一下, 有五點。

一,沒背景的妖精都被打死了,有背景的妖精都成仙了。孫悟空一路上降妖除怪,沒有背景後臺的妖精,都被他打死了。可是那些下界為妖的妖怪,每到關鍵時刻,他們的後臺老闆就出面說情,最後被收服上天了事。職場不也是如此嗎,沒背景的不聽話,肯定被開除了。可是有背景的員工,無論怎麼不服從管理,你又能耐他如何。

二,下屬能力再高,也怕緊箍咒。孫悟空能力很強,但是桀驁不馴,不服管理,於是觀音菩薩和唐僧就暗中做套,讓給孫悟空戴上了緊箍咒。悟空一旦不聽話,唐僧就唸咒,讓悟空痛苦不堪。職場中,很多領導對付不聽話的員工也是如此,不服從指揮,動輒罰款伺候。員工為了生活,只能無奈接受。

三,幹任何事都要經歷一番磨難。唐僧團隊西天取經,一共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最後終於取得真經,修成正果。事業發展也是如此,一個人要想取得大的成就,必然會經歷很多挫折和磨難,只有意志堅強,不怕困難,咬緊牙關,堅持到底,才能苦盡甘來,功成名就。

四,唐僧是一個好領導。馬雲說過,唐僧是一個好領導。這個取經團隊,除了沙僧老實一點外,孫悟空野性難馴,豬八戒偷懶耍滑,唐僧能把他們捏合在一起,委實不容易。而且取經之路艱難險阻,唐僧就是靠著堅定的信念,最終帶領團隊實現了戰略目標。

五,給自己打工和給別人打工,心態是不同的。孫悟空沒加入取經團隊之前,大鬧天宮,一人單挑天宮眾多好漢,把天宮攪了個天翻地覆。可是加入取經團隊後,動不動就被妖怪打的灰頭土臉,不得不到處求援。細細一琢磨,似乎明白了。以前是給自己打天下,動力十足,後來是給唐僧打工,出工不出力啊!

玩笑之言,以博大家一笑爾。

1.閱後如果喜歡,不妨關注和點贊一下,謝謝

2.如果喜歡職場和管理知識,關注本號閱讀相關文章!


管理那點事


大家好,我是晨曦小荷,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西遊記》告訴人們一個什麼道理?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甚至更多答案。我只簡單說點自己的感受吧。

西遊記裡三教九流包羅萬象,從世俗、宗教等方面看都有很深刻的道理。而對我們個人來說只有一個硬道理:超越自我,有志者事竟成。其他的你看懂了也無法改變,徒增煩惱,所以超越自我是我們可行的啟示。

跟神仙動心眼,找死;就是在世俗中總動心眼也最終被心眼所害。心機是把雙刃劍。天真無邪也許是最好的修行境界。

做任何一件偉大的事業,人的主觀能生動性會贏得許多意想不到。物、志、力缺一不可,天時、地利、人和交相輝映。沒有玄奘法師的“九死一生”(前九世為取經而死,第十世取經成功),就沒有最後的西天取經成功,哪次失敗不是鳳凰涅盤、浴火重生?豈止是最後一次的九九八十一難?

師徒五人對應陰陽五行,是人本身的不斷追求和改變。踏破芒鞋覓春蹤,返鄉春掛柳枝頭。人人都有難唸的“經”,人人都是“玄奘法師”。這經該怎麼念?

一家之言,希望朋友們能把最可寶貴的珍惜起來。

如果您贊同我的觀點,請點擊關注和轉發,謝謝!


晨曦小荷


要了解《西遊記》所要表達的思想內涵,首先應該瞭解作者吳承恩的生活經歷和思想脈絡。

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祖籍江蘇漣水人,後遷徙淮安山陽。他自幼聰穎好學,一目十行,過目成誦。少年時他就因為文才出眾而在故鄉出了名。他不但文才優秀,還精於繪畫,擅長書法,通曉音樂,對圍棋也很精通,喜歡收藏名人的書畫法帖,可謂多才多藝。

吳承恩很早就中了秀才,但考舉不利,直到中年,才補得歲貢生,又過七年之久,才到北京史部候選,一直沒被錄用,後流寓南京,長期靠賣文補貼家用。六十歲才獲得浙江長興縣丞的卑微官職,又因與長官不諧,拂袖而歸。

他不願意改變自己的傲岸性格屈從長官意志,始終保持剛直風骨。

吳承恩不但是小說家,還是詩人。他在創作中,始終忠實於自己的感受和發現,忠實於自己的詩魂。

吳承恩久經動亂,他沒有消沉,始終堅守著自己的豪情和詼諧的性格。他的詩歌《送我入門來》就是他人生態度的自我表白。

送我入門來

(明•吳承恩)

玄鬢垂雲,忽然而雪,不知何處潛來?

吟嘯臨風,未許壯心灰。

嚴霜積雪俱經過,試探取梅花開未開?

安排事付於天公管領,我肯安排!

狗有三升糠分,馬有三分龍性,況丈夫哉!

富貴無心,只恐轉相催。

雖貧杜甫還詩伯,縱老廉頗是將才。

漫說些痴話,賺他兒女輩,亂驚猜。

從這首詞中,我們能看到吳承恩傲岸的性格,不屈的氣魄,他的詩詞“率自胸臆出之”,加之他一生困頓,懷才不遇,對時政多有不滿情緒,所以他的詩詞多針對封建黑暗制度的憤懣而發。

從吳承恩的生活經歷,我們可以看出他寫《西遊記》是抒發他內心對現實的不滿和憤懣。孫悟空的形象和性格,多少在他的身上能找出影子,降妖捉怪是他的願望,他想象著蕩平天下牛鬼蛇神,掃除一切黑暗勢力。他自言:“雖然吾書名為志怪,蓋不專明鬼,實記人間變異,亦微有鑑戒寓焉。”

所以,《西遊記》寫的是人生,是現實社會。它給人們如下啟示:

一、人生要有虔誠的信念,要有不屈不撓的勇氣和信心。

唐僧雖然不懂人情世故,但他有一顆虔誠的心,他始終以慈悲為懷,以求取真經為信念,最終歷經千辛萬苦,行程十萬八千里,經歷九九八十一難,不畏艱險,鍥而不捨帶領徒弟們走完最後行程。

二、獨木難支,眾志成城。

孫悟空雖然本領高強,但沒有師徒四人的齊心協力、鼎力合作,是取不來真經,得不了正果的,四人可以說缺一不可。

三、磨難是成功的必經之路

要想成功,就必然經歷坎坷行程,就像唐僧師徒取經路上經歷的磨難一樣。

四、邪不勝正,人間正道是滄桑。

無論妖魔鬼怪多麼兇頑,最終都將被正義毀滅或征服,只是要經歷艱難曲折的途徑而已。


戈壁灘上的駝鈴


橫看成嶺側成峰

原劇情家喻戶曉,即:唐僧從長安出發,騎著白龍馬在三個徒弟的保護下西行取經,歷經八十一難,最後到達靈山、取得真經返回東土的故事。

從不同的角度,有人說是揚佛抑道、有人說是佛道儒三家同源共果、有人說是煉丹成仙、有人說是官場現形、有人說是修心煉性、有人說是打怪升級、有人說是易學解說,等等。

再加上各種改編版本交相輝映,百家爭鳴,令人喜愛之餘,各有心得體會,難以萬向歸一。正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開篇詩

但是,原著中有一首開篇詩,位於第一回篇首,統帥全書,值得參考。詩曰: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 自從盤古破鴻蒙,開闢從茲清濁辨。 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

混沌⥤在全世界各地廣泛存在的一個神話名詞,指宇宙形成前 氣、形、質、意等渾然一體而未分離的迷濛狀態,認為世界都始源於混沌。 覆載⥤覆蓋承載。 仰⥤仰仗,依靠,憑藉。至仁⥤最有德行、最有愛的人或意識形態,是一種強大的能量物質。 發明⥤引申為啟發、教化、指引。 善⥤會意字,指像羊一樣說話,才不會吵架、打架,才會有進一步產生合作的可能,引申為和諧的合作形式和發展關係。 造化⥤指萬物或個人 擁有著混沌狀態時的基因,被創造演化至當下,所既成的福氣、命運和改造命運的能力。所以才有“庸人才論禍福,君相只看造化”的說法。 會⥤領會,符合,使協調一致。 元⥤一元有十二萬九千六百年,分為十二會,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從混沌狀態到天地人等萬物形成和發展的十二會過程,就像每天有十二個時辰一樣,每會有每會的時辰特點和使命,只是非兩個小時,而是一萬八百年;宇宙的發展像日復一日的每一天一樣,週而復始,卻循環上升。簡單講,“元”說的就是宇宙從無到有,從無形到有形,從無意到有意的漫長形成和演變過程,以及發展趨向的超宇宙級別的大場面。釋厄⥤去除或調整個人或團隊不好、不善或危險的地方,多傾向身心修持。釋厄即“斷魔”,“斷魔”即剿殺或降服妖魔鬼怪,從而引出八十一難。全書更是融匯了佛道儒精粹,致力於闡述“三家同源”,無論個人還是團體,釋厄皆可正果,就像“凡有九竅者皆可成仙”一樣,走上人生或事業的巔峰。

全詩試譯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

宇宙起源於混沌狀態,天地連在一起,茫茫渺渺,沒有生命,一眼望不到邊,冥冥中有一種神秘而無限強大的力量,若隱若現。

自從盤古破鴻蒙,開闢從茲清濁辨。

開天闢地之後,氣、形、質、意等,隨機裂變或結合,清氣上上,濁氣下降,形成宇宙,地球上也才有了天、地、人等萬物,而那股強大的力量也融進了所有普遍存在的萬物之中。

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

因此,天覆蓋群生而不塌,地承載萬物而不陷;天地間所有合作形式和發展關係,時刻啟發、教化和指引著萬物和人類自己,要守住和開發潛隱的那股力量,在和諧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更和諧。

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

在座的每個人,你想知道自己既成的福氣、命運和改造命運的能力,並領會天地之數,釋放體內的混沌之力,從而翻手掌控自己的命運嗎?那就必須得讀以“釋厄”為主旨的西遊記。

小結

綜上,「西遊記」這本鉅著橫看成嶺側成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得體會,難以萬向歸一。如果非要總結成一個道理,請留意那首統帥全書的開篇詩,它很傾向在提醒每個讀者要像師徒一樣“釋厄踐行”,從而走上人生或事業的巔峰。
圖片來源網絡,僅供學習交流,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明生答西遊,第49期。


明生讀西遊


最簡單跟時下差不多。有背景的,如魚得水,活得滋潤,沒背景的,悽悽慘慘慼戚,嗚呼哀哉!

大家都知道孫悟空神通廣,關係也十方九域行的開,去西天途中,所遇妖魔,有背景的,都被接走了,無背景的,都成了老孫金箍棒下屈死鬼!



平定山人


吳承恩讀了一輩子書,直到老來方得中榜,做得一七品縣令,在任一年,便辭官回家。時思時弊,心中憤懣,逐寫一書,名西遊記。說,整個社會,官官相護,結黨營私,腐敗成風,凡系爹生娘養,有三親六故者,皆不能稟公執法,固塑一石猴,由石縫中崩出,無私無畏,抱打不平,然,終敗於權勢,被逼無奈,保唐僧西天取經,一路之上,所遇妖魔,有的來自天庭,有的來自西竺,個個背景了得,九九八十一難,使石猴吃盡苦頭,如有降服,將要打死,或老君或觀音,保護神即刻就到,哈哈一笑,將妖孽領回,西遊喻示,縱有三頭六臂,七十二變,一蹦十萬八千里之術,要想改變社會,實屬不能。


手機用戶佛在心


《西遊記》告訴人們:

厚道為人,本份做事!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述了唐僧師徒五人排除萬難、歷經艱險,終於取得真經、修成正果的故事。

故事中蘊育著人生真理,蘊藏著生命真諦,蘊含著生活真情。

這是一部勵志寶書。要想妖能成神,仙成能佛,具有佛法無邊的能力,尊享榮耀,幹成佛乾的事情。只要努力奮鬥,堅持不懈,一切皆有可能。

這是一部創業經典。從理想規劃到目標設定,從統帥選定到團隊建設,從計劃制定到風險管控,從人事管理到思想工作,從制度建設到獎懲方案,等等。可謂貨真價實,有料有用有效有果。

這是一部人情活劇。以鬼神喻人事、以天事喻地事,以陰間喻陽間。人間百態,鬼界千姿。鬥智鬥勇鬥狠,豐富多姿多彩。

巜西遊記》確實具有極高歷史價值,是一部世間罕有的文化瑰寶。如責任、使命、擔承、團結、協調、友誼、善愛、誠信、包容、理解、感恩、堅持、剛毅、努力、戰術、戰略、執行、服從,等等,在書中都有實實在在的體現,在劇中都有活生生的描寫。這與我們的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相通,無處不再告訴我們為人做事之道。在此微見僅列幾條分享:

一是人要有好生之德。帝王要愛民如子,心中要有黎民社稷。要心念蒼生,方能取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之真經。

二是人要有大善大愛。菩薩諸佛要學會成人之美,要有渡人之德,利人之行,助人之心。

三是人要懂得感恩圖報。唐僧不負唐王之託、不負諸仙之囑、不負眾生期待;悟空等徒感恩師傅搭救、感念眾仙相幫、感謝彼此扶助。以感恩之心,忠誠盡責;以報恩之行,不辱使命。渡人渡己,修成正果。

四是人要注重團結協作。團結力量大,團結智慧多。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發揮各自優勢,凝聚眾人之力,眾志誠成,才能實現互相成就、雙贏多贏。說明了領導主要、團隊重要、團結必要的道理。

五是人必須要奮鬥努力。世上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奮鬥是成功最近的距離,努力是成功最好的途徑。沒有奮鬥,捨棄努力,失敗就成唯一的選項。

六是要學會給人希望。唐僧得到帝王御弟相稱,得到觀音成佛承諾。悟空四徒均為戴罪之身,取得真經就是大功一件,不僅不記前嫌,而且予成神佛以希望。取經團隊是榮辱與共、利益與共的共同體,沒有不盡全力完成任務的理由。給別人以希望,就是給自己找出路、留活路。

七是要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取經團隊起初人心不齊,各懷鬼胎,各有心事,各有目的。尤其在困難面前,發牢騷、鬧情緒、摞挑子、使性子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但觀音思想工作及時到位跟得緊,耐心說服有辦法。善用目標統一認識,用利益統一思想,用獎懲統一管理,解決了團隊的認識問題、思想問題和管理問題。

八是建立廣泛的統一戰線。取經前途多艱險,打了一路妖魔,結一幫朋友;取經道路多磨難,降了一批鬼怪,交了一杆兄弟。朋友多了路好走,兄弟多了事好做。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

輕看人重看事,守住底線,不踩紅線,不摸高壓線。萬丈紅塵一杯酒,沒有什麼不可能;千秋大業一壺茶,奮鬥就會有收穫!


紅旗飄飄文化講習所


《西遊記》告訴我們:雖然師徒四人人生觀不同,但是為實現目標而共同奮勇向前。

“你挑著擔,我牽著馬……”。為了到西天取得真經,師徒四人歷經千難萬險共同向前、向前……

由於人生觀的不同,在取經的路上每個人所表現也不同:孫悟空“火眼金睛”,雖然受師傅許多委屈,但是忠於師傅……唐僧妖魔也善也,一路上遇險多多……豬八戒乃好色之徒,多次因此受害……沙僧是位生活低調的人,忠於師傅走天涯……

古往今來,社會上確實有這四種人,“古為今用”吧!


gzj6068


《西遊記》告訴人們一個什麼道理,看了354個回答,答案都非常的精彩,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每個人都有個人的說法,討論這個問題,意義深刻。


《西遊記》就是告訴大家有一個團隊的精神,唐僧,領著三個徒弟去西方取經,西方很遙遠,得經過萬水千山,經過九九八十一難,才能到達西天,取得真經。

唐僧作為一個領導,手下有三個徒弟,總共4個人,也就是一個團體,沒有團體精神,很難實現統一的目標,另外在領導用人的時候,不管什麼人,都得會去利用,調皮搗亂的也得用啊,忠厚老實的人,有得用。首先都要看領導怎麼用,只要領導有能力,把員工管理好,員工都是好員工。


唐僧的大徒弟孫悟空,可以說天不怕地不怕,外號叫孫大聖,在天上大鬧過天宮,偷靈丹,大鬧蟠桃會,與天兵天將交戰過,玉皇大帝制服不了,讓如來佛壓在山下500年,孫悟空可以說是一猛將。

豬八戒天蓬元帥,好色之徒,在天宮調戲女人,被玉帝貶到人間,投胎成一個老豬,被高老莊,莊主收留作為女婿,好吃懶做,貪杯,好色。

沙和尚在天宮,不小心打碎了玉盞,被貶到民間,這三個人可以說各有各的長處,各有各的優點和缺點,作為一個領導怎麼去用?

結合現在的體制,孫悟空這樣的人,必須得用,孫悟空這個人,天不怕地不怕,不過人家有能力,會72變,一根棍子,會扭轉乾坤,妖魔鬼怪都怕他,如果沒有孫悟空,唐僧取經真的很難,作為現在的領導,必須得用這樣的人才。

豬八戒好吃懶做,吃不飽,吃不夠,看見了女人就拿不動腿,豬八戒有豬八戒的好處,經常在領導面前表現積極,領導不知道的事情,豬八戒可以在領導面前,把下面的情況,及時的反映到領導,讓領導知道,下面的人們都幹什麼?以後的工作中怎麼去做?作為領導豬八戒是最受歡迎的員工,這樣的人必須的用,是領導的眼睛。



沙和尚的忠厚老實人,領導叫他幹啥就幹啥,領導的分配工作,能夠積極的完成, 作為領導缺不了沙和尚這樣的人,如果缺了這兩個人,單位企業根本就不可能過了。
所以唐僧作為領導,就得有一個團體精神,不論什麼樣的人,各有各的用處,各有各的缺點和優點,只要把人利用好,就能夠把上西天,取來真經,團體精神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