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整理法帶給我們處理人際關係的幾點啟示

文|琪雪

《斷舍離》|“斷舍離”整理法帶給我們處理人際關係的幾點啟示

《斷舍離》一書是山下英子寫的一本幫助大家收納房間,進而達到認識自我,肯定自我的實用類書籍。

斷舍離這一觀念是山下英子從瑜伽中的“斷行”“舍行”“離行”參悟出來了,她利用斷舍離思想幫助了上萬人學會整理房間,同時整理自己對自己的認知。

所謂斷,意思是斷絕一切想進去家中但自己不需要的東西。而舍從字面而言就是捨棄你用不上的破爛,從行為上看就是丟,丟掉一切你用不上又礙你眼的垃圾。只有你通過不斷實驗,並反覆實踐“斷”和“舍”這兩個過程,才能達到“離”的境界,因為“離”的意思是擺脫對物品的執念。

在生活中,那些不用的物品佔用我們的空間,吸收我們身上的能力,需要進行斷舍離;那些糟心的事,亂我們心神,擾我們清淨,需要進行斷舍離;那那些總是困擾我們,消耗我們大量精力的人際關係的處理,是不是也需要進行斷舍離一下?

《斷舍離》|“斷舍離”整理法帶給我們處理人際關係的幾點啟示

為什麼要對人際關係進行斷舍離?

在生活中,我們總能遇到這樣的情況:

一起工作的同事,喊你出去一起逛街,你覺得和她不是很熟悉,不想去,可是你又怕影響到和同事之間的關係,於是滿心不情願地和同事去逛街了。

有些聚會,你以為會給你帶來人脈和機遇,所以即使沒有時間,還是擠時間去了。結果去了之後發現,既沒有給你帶來任何幫助,也沒有讓你身心愉悅,於是心裡不住地懊悔。

有時候,為了能和同學舍友有共同話題,你逼迫自己去追那些自己並不喜歡的綜藝,去玩那些自己並不感興趣的遊戲。結果發現,對她們而言地樂趣,於你而言就是一種負擔。你不但沒能享受到融入同學的快樂,還失去了體驗屬於自己快樂的時間。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為是樂衷於各種社交活動,樂衷於交朋友,加各種人的微信。一開始的時候我還是很滿意這樣的狀態的,可是後來卻發現,

這樣的社交屬於無效社交。

我所謂的交朋友,不過是在活動中互加微信,然後就止步於此,有的甚至不曾再見過。當時加微信時候,想的是之後有事他人可以幫上自己,結果卻發現,所謂的人脈其實是建立在對等的關係上更重要的是,朋友也是需要你花時間和精力去維持的。若是隻是聊過一次天,這樣的關係不是朋友,只能算是網友,而且還是那種聊了一次天就靜靜躺在你微信裡面生灰的網友。

相信生活中有很多人和我一樣,把交朋友的注意力都放在不斷的認識新朋友,不斷擴充人際圈上,卻忽略不是所有人都能算得上是朋友,也不是什麼人都可以和你成為朋友。

像這樣無差別不加挑選地盲目擴充人脈,給你帶來的不是交到知心朋友,而是佔用了你更多的時間,消耗你更多的精力。這些時間和精力,倘若你用在精簡自己朋友圈上,你將會有更大的收穫。

《斷舍離》|“斷舍離”整理法帶給我們處理人際關係的幾點啟示

那麼,我們該如何運用斷舍離對人際關係進行精簡和優化?

首先,“斷”了盲目社交的行為。

亨.亞當斯曾經說過:“一生交一個朋友謂之足,交兩個朋友謂之多,交三個朋友謂之難得。”朋友從來都是在質而不在量。

可是,生活中很多人卻是放棄反其道而行之。一味追求交友的數量,而不注重質量。因為他們對“多條朋友多條路”的說法深信不疑。而這樣的人,往往將朋友定義為一種機會,把朋友看做是自己前進的船槳。他是以這人能給自己帶來什麼作為交友的準則,使得社交變成了極具功利性的事情。

這類人往往和曾經的我一般樂衷於社交,無論是什麼社交場所,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可是這樣低質量的社交,只會佔用你很多的時間,卻得不到你想要獲得的結果。與其這樣在聚會觥籌交錯衷消耗時光,還不如自己獨處,還能做自己喜歡的事。

換句話說,低質量的社交,還不如高質量的獨處。

《斷舍離》|“斷舍離”整理法帶給我們處理人際關係的幾點啟示

其次,“舍”掉那些泛泛之交的朋友。

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我們遇見的人會越來越多。最直觀的體現就是,我們手機存的手機號越來越多,微信和QQ好友的數量也不斷上升。

這是因為,我們總是不斷往自己朋友圈加入新的朋友,卻很少從我們朋友圈往外清人。

每個人的一天都是24小時,86400秒,如果你把時間花在新交的朋友身上,那麼你花在維持舊友關係上的時間就勢必減少。

要知道再好的朋友,如果你不花時間精力去維持,那麼慢慢地也就不再聯繫了,就變成了熟悉的陌生人。而你好不容易熟悉的新朋友,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會逃不過你曾經舊友被遺忘的命運。

而 一個新友需要你花很多時間和精力去了解,等到你好不容易將新友變成了彼此熟悉的摯友,卻因為你沒有時間去維持兩人之間關係而漸漸消失在你的世界。這樣一增一減,是不是就成了“竹籃打水一場空”?

所以這個時候,你需要有選擇地放棄一些泛泛之交的朋友,將花在他們身上的時間和精力轉移到值得深交的朋友身上,讓這些時間幫助你建立更牢固的友情。

更重要的是,在“舍”的這個過程中,你會重新認識自己,重新給自己進行定位。

因為你在“舍”的過程中會反覆問自己,為什麼會喜歡這個人,為什麼選擇放棄這個人,為什麼這個人和自己成不了朋友。這每一個直擊內心的提問,都是在加深對自己的瞭解,在潛移默化中肯定自己。

《斷舍離》|“斷舍離”整理法帶給我們處理人際關係的幾點啟示

最後,“離”掉對交朋的執念。

從反覆地“斷”和“舍”的過程中,我們會更加了解自己,更加明確自己交友的意義。

正如紀伯倫所說:“友誼永遠是一個甜柔的責任,從來不是一種機會。”

當我們不再把交友當做一種功利性的活動之後,你會發現,交友這件事會讓你身心愉悅。

而你“斷”和“舍”的過程,其實本質上是在過濾和你篩選你朋友圈,這個過程不是在浪費資源,不是冷漠無情,而是有選擇地將時間花在值得你用心陪伴和深交的人身上。所謂“看似無情卻有情”就是如此。

“離”是交友的更高境界,當你達到“離”這個階段後,你將不再被人際交往所束縛。

《斷舍離》|“斷舍離”整理法帶給我們處理人際關係的幾點啟示

精簡優化朋友圈後有什麼好處?

第一、你不再會過分在意他人的看法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特別在意他人對自己的看法,總是壓抑自己來迎合他人,只為獲得他人的肯定。在心理學中,這種委屈自己討好他人格叫做“討好型人格”。

這種壓抑自己討好他人的行為從本質上而言,是對自己的不信任。你不確定自己是否真的優秀,不確定自己是否真的有價值,不確定自己是否重要,所以才需要通過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來證明自己。

就像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中所說的那般:“人,真是奇怪,沒有外人來證明你,就往往看不出自己的價值。

可是,當你用“斷舍離”處理人際關係後,這種過分在意他人的評價的心理會有所改變。

因為“斷舍離”整理法的核心,是幫助大家在整理過程中,重新認識自己,肯定自己。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當你用“斷舍離”方法整理自己朋友圈後,你可以重新審視被你留下來的朋友。如果你覺得你朋友很優秀,其實就是在間接肯定自己。因為能和你朋友成為朋友,說明在朋友心裡,你很優秀。

這樣不斷的發現自己,不斷地進行自己肯定,你會變得更加自信,也就不會再需要依靠他人的評價來給自己定位了。

《斷舍離》|“斷舍離”整理法帶給我們處理人際關係的幾點啟示

第二、不會高估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地位

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最尷尬的莫過於高估了自己和他人的關係。

陳冠希曾在出事後說道“在那以前我有2000個朋友,每天跟我稱兄道弟,那以後,一個都沒有了。

陳冠希以為他所謂的朋友,同樣把他當成朋友,當他陷入困境之後,他想著那些朋友會伸以援手,可結果卻讓人失望了。

我並不想為陳冠希辯解什麼,而是覺得他陷入的境遇,和生活中很多人的很像。在陳冠希身上我們多少可以看到身邊人的影子。那一個個平日裡和你稱兄道弟的朋友,卻在你陷入沼澤需要人伸手拉一把時候,消失得無影無蹤,讓你倍感落寞。

而這落寞的根源就在於你高估了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地位。

正如愛比克泰德所言:“於順境中交朋友只需費一舉手之勞; 在困厄時尋找友誼簡直比登天還難。 ”

那些能在你落寞窘迫時候拉你一把人,絕對不是那些和你只有泛泛之交的人,也不是那些和你等價交換的所謂的人脈,而是那些“走心”的朋友。

當你用“斷舍離”方法精簡朋友圈之後,你會發現留下來的那些朋友,才是你人際關係的精華,才是值得你用心對待的良人。

人都是以真心換真心,當你用心對待你精簡後的朋友,他們也一樣會用心待你,也一樣會將你看做是值得信賴的朋友。

《斷舍離》|“斷舍離”整理法帶給我們處理人際關係的幾點啟示

第三、能夠準確維持有效的人際關係

通過“斷舍離”整理法,整理自己朋友圈之後,你會發現原來讓你頭疼的人際關係一下變得清晰明朗起來。

在你精簡後的人際關係中,你會發現,值得你用心的朋友並沒有多少。你清楚知道這些人在你心中的位置,從而合理有效地安排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來維持與他們之間的關係。你的時間將更有效更精準地花在值得你珍惜的人身上。

而這篩選後的人際關係,才是有效的人際關係。

《斷舍離》|“斷舍離”整理法帶給我們處理人際關係的幾點啟示

最後,引用莊周 《莊子·山木》中的一句話作為結尾:“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