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本里的福建

【課本里的中國】

閩山蒼蒼,閩水泱泱。

這裡是紅色聖地,先後召開兩次古田會議,還是紅軍長征的重要出發地;這裡是綠色寶地,獲評全國首個生態文明試驗區,森林覆蓋率連續40年位居全國第一;這裡還是兩岸福地,是兩岸融合發展的最前沿、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這裡就是八閩大地——福建。

課本里的福建

武夷山風光 餘澤嵐攝/光明圖片

福建,因古時境內有福州、建州兩府,各取其首字而得名,簡稱“閩”,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福建位於我國東南沿海,東北與浙江毗鄰,西北與江西接界,西南與廣東相連,東南與祖國寶島臺灣隔海相望。

群峰連綿,鬱鬱蔥蔥。福建依山而居、三面環山,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境內武夷山、戴雲山、太姥山、冠豸山等大大小小的山脈不計其數,但名氣最大的還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地武夷山。“武夷山在福建省西北部,那裡峰峰有溪水環繞,溪水隨山峰彎曲迴轉……武夷山的溪水繞著山峰轉了九個彎,所以叫九曲溪。溪水很清,清得可以看見溪底的沙石。溪水很靜,靜得像一面鏡子。”(《美麗的武夷山》,北師大版二年級語文下冊)碧水丹山,九曲棹歌,武夷山的美如詩如畫。“到武夷山遊覽,可以爬山,也可以坐在古樸的竹筏上,在九曲溪上繞著山峰靜靜地、緩緩地、曲曲彎彎地漂行。溪水輕輕拍著竹筏,青山徐徐從兩邊退去,人們會有一種入詩入畫的感覺。”除了美,險是武夷山的又一特點。“天遊峰——武夷山第一險峰。九百多級石梯,像一根銀絲從空中拋下來,在雲霧中飄飄悠悠,彷彿風一吹就能斷掉似的。”(《天遊峰的掃路人》,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

課本里的福建

閩南風(中國畫) 馮遠

武夷山還留下過許多動人的傳說。“很久以前,東南沿海的武夷山是和臺灣的阿里山連在一起的……奔騰的海水湧進了大溝,形成了臺灣海峽。那斷裂的大山,西邊就是現在的武夷山,東邊就是現在臺灣的阿里山。”(《武夷山和阿里山的傳說》,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傳說中,被海水隔開的母女倆日思夜盼,希望早日見面。“媽媽爬上高高的武夷山頂,盼望女兒能早一天回到自己的身邊……女兒被隔到海的東面,也時時想念著母親……據說,日月潭水就是女兒想念母親流下的眼淚!”

課本里的福建

矗立在廈門鼓浪嶼的鄭成功雕像。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作為大陸距離臺灣最近的省份,福建與臺灣一衣帶水,血脈相連,80%以上臺灣同胞的祖籍都是福建。提到臺灣,就不得不提到從荷蘭侵略者手中收復臺灣的民族英雄鄭成功,他是福建南安人。“少年時代的鄭成功,曾目睹荷蘭侵略者在家鄉福建沿海地區燒殺搶掠、殘害鄉親。他從小就對荷蘭侵略者十分憎恨。後來,鄭成功成為統率千軍萬馬的將領,便移師金門、廈門一帶,決心進軍臺灣,趕走荷蘭侵略者。”(《鄭成功收復臺灣》,語文版五年級語文下冊)鄭成功率領艦隊渡海東征,經過英勇奮戰,趕走了荷蘭侵略者。“臺灣同胞聽說鄭成功的軍隊到了,個個喜出望外。他們把糧食、海鮮、蔬菜和茶葉送來慰勞鄭軍官兵。高山族的酋長特地送來了鹿皮和獸肉,要見鄭成功。鄭成功贈給他們綢布和菸草,表示謝意。街頭巷尾,鞭炮之聲不絕,人們載歌載舞,歡慶勝利。”(《鄭成功》,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鄭成功的偉大功績,正如郭沫若所形容的,“開闢荊榛千秋功業,驅除荷虜一代英雄”。

課本里的福建

三坊七巷(中國畫) 林容生

福建不僅有民族英雄鄭成功,還有被漁民和船工廣為信奉的神祇人物媽祖。“我的故鄉莆田(福建)出生一位舉世聞名的女神:媽祖。故鄉的人們亦往往稱她為姑媽……她諳醫理、習水性;她為民眾醫治疾病;她出生入死,常於驚濤駭浪乃至天地為之昏暗、震撼的海嘯中,拯救遇到海難的漁船,或者漂流而來的古代海上之客船……媽祖被代代奉為女神,絕非偶然。因為,實際上她代表我國人民的某些優良品質,其中包括護國庇民的品質,她之所以被神化,正代表了我國人民對於此等品質的無限尊崇和敬慕。”(《媽祖》,人教版高中語文選修·中國民俗文化)

課本里的福建

元代泉州港(油畫) 時衛平

近代以來,福建又走出林則徐、沈葆楨、嚴復、林覺民、陳嘉庚、林語堂、林徽因等眾多名人,他們身上濃縮了福建人“敢為人先、愛拼會贏”的進取精神。這種進取精神讓福建人屢屢開風氣之先,成為時代發展的弄潮兒。

從“下南洋”到“出海經商”,福建人從未停下闖蕩世界的腳步,福建因此成為著名的僑鄉,這裡也誕生了許多情繫祖國、投資興業、造福桑梓的愛國華僑,陳嘉庚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十七歲時,陳嘉庚遠涉重洋,到新加坡學做生意。憑著他辛勤的勞作和誠信的經營,生意漸漸興隆起來。但是,遠在異鄉的他,卻時時想念著自己的故鄉——福建省同安縣集美鎮。”(《陳嘉庚辦學》,語文版四年級語文下冊)“他在集美先後辦起了小學、中學、師範,還辦起了水產學校、航海學校、農林學校、商科學校……1921年,他又用自己的全部積蓄,創辦了福建省第一所大學——廈門大學。這時的陳嘉庚已年近五旬,兩鬢染上了斑斑白霜。他常常對人們說:‘要想讓祖國立足世界,不受外國欺侮,必須從興辦教育開始。’”

課本里的福建

《陳嘉庚辦學》(課本內頁) 資料照片

福建是客家人集中分佈的省份之一,閩西和閩南是福建客家人的主要分佈地區。“在閩西南和粵東北的崇山峻嶺中,點綴著數以千計的圓形圍屋或土樓……大部分土樓有兩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歷史……底層是廚房兼飯堂,二層當貯倉,三層以上作臥室,兩三百人聚居一樓,秩序井然,毫不混亂。”(《各具特色的民居》,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土樓給人最直觀的印象就是它外觀的圓形。為什麼是圓形?因為“客家先民崇尚圓形,認為圓是吉祥、幸福和安寧的象徵”。

課本里的福建

土樓家園(漆畫·局部) 周榕清

山海交響,福來福往。從“閩道更比蜀道難”的偏隅之地到通達世界的便捷門戶;從經濟發展落後省份到改革開放前沿;從生態底色好提升到綠色發展強……“敢為人先、愛拼會贏”的福建人創造了可歌可泣的歷史。沐浴著新時代的陽光,八閩兒女正懷揣夢想,奮力繪就“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畫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