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沒人種田該怎麼辦?

甲殼蟲1


農村沒人種田怎麼辦?

農村不是沒人種田,只是改變了種田的方式。我覺得現在農村農民的種田方式比以前好,農民從死板種田到靈活種田是好事。

90年代以前,農民除了種糧食,沒有別的掙錢途徑。一家人每曰早岀晚歸,只為了種好家裡那幾畝責任田,辛苦一年,收穫的糧食賣不了幾個錢。

俗話說:窮則思變。既然種田掙不到錢,為什麼非要種田?這時,90年代開始了農民打工大潮。年輕人,中年人大多數去打工了,留下老人孩子和少數不想岀去打工的中年人。

現在農村種田的人,除了極少數種糧大戶,沒有幾個是專業種田的。大多數人只是多少種一兩畝,夠一家人一年吃的就行了。在農村就岀現了一些丟荒的田地。但是,反過來想,既然種田不掙錢,把主要精力用在其它掙錢門路上,不是更好嗎?

以我村為例:全村常年留守村民300人左右。有勞動能力的100人左右。全村水田有400畝,今年只種了100畝左右,其他的岀租給老闆種煙種菜。全村留守人基本每家都種了一兩畝水稻,夠一年吃就行,也不想多種。

這樣花極少的時間種好一家人一年吃的糧食,其它大部分時間都去掙錢,是不是比死板的一年四季種田好多了?





繁華規定


現在你來農村看看確實沒幾個人在田間勞作,不像以前生產隊大鍋飯有那麼多人!憑心而論現在年輕人種田的是少了剩下的都是五十歲以上的人在家種田,就我自己來講今年由於天干種田無水(當家堰沒有,水庫己承包給別人養魚)打一眼井花去四千元:今年的收入差不多就平衡了,落了點口糧!不錯!!


用戶4376082802891


農村沒人種田怎麼辦?這是一個不會存在的問題,就目前而言,我們國家種田的人確實是越來越少了,農村土地的荒蕪也有一定程度的存在,這點是個事實。但不會一直這樣發展下去,也不可能出現農村土地完全徹底無人耕種的情況。首先人類的存在繁衍生息,根本基礎是要有五穀滋養,貴人也好乞丐也罷,沒有食物就什麼也不是。而養育人類的五穀糧食,古往今來都是從土地裡種出來的,還沒有從礦產裡在工廠裡生產出來的例子。對於人類,糧食下可或缺,種地就不能廢棄。而現在出現的農村種地的越來越少,拋荒的土地越來越多,只是一種暫時的現象,其主要原因是糧食價格低,農民種地不掙錢無效益。而農村農業的一時衰落還沒有造成嚴重的缺糧局面,主要是一方面國內土地的絕大部分是一直在耕種,拋荒的畢竟是個別少數。另方面有大量的進口糧食穩定社會。社會是一個動態的發展存在形式,組成社會的方方面面各行各業在社會的發展動態中調節平衡,只有方方面面各行各業平衡地存在,社會才能穩定發展。如果農村土地沒有人耕種達到一種嚴重程度,土地拋荒程度達到一定程度,糧食的缺乏也就到相應的程度。國家社會一旦出現糧食危機,糧食價格就會猛漲,種地有了高效益,種地的人又勢必增多。所以農村不會出現完全沒有人種地的情況。


老百姓寧


農村土地本來就是農民的命根子,也是國家糧食安全生產確保國人們吃飯的大問題,可是現在農民的土地確出現了拋荒情況,這完成是不付合民意和國情的。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這種現象呢?造成農民拋荒不種,又該怎樣去解決這個問題,讓農業從新回到生產糧食的積極性上來呢?

改革開放後,我國的農業也隨著改革的浪潮進行了隊改革,農業有原來的集體種植模式改革為一戶一田的小農經濟種植模式,在前期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使全國人們全部解決了吃糧食的大問題。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工業經濟的發展增長速度,達到了幾十倍和上百倍的經濟收入增長,可是農業的經濟增長速度,有於受到國家的調控,和種種原因造成,使農業的經濟增長速度僅僅增長了三到四倍。在工業經濟快速增長下,也帶動市場物價的快速膨脹,其中也包括農民種地生產糧食的生產資料,這無疑對農民種地生產糧食,是雪上加霜,使農民種地生產糧食造成了無有任何收入什至賠錢的情況。

農民家庭也需要建設和生活費用,農民工無奈情況下只有棄農出外打工掙錢,建設自己的家庭和生活費用,有於農民種地無有收入什至賠錢,農民工在外打幾天工就等於在家種一年地的利潤收入,這又造成了農民工不願意回農村種地生產糧食的現象。因為老一代農民遭受過六十年代的自然災害,沒有糧食吃的可怕過程,就一直就是種地沒有收入什至賠錢的情況下照樣種地生產糧食,可是現在年齡大了實在是種不動了,才出現了現在的土地拋荒情況。

造成土地拋荒的情況主要原因是糧食價格過底造成的,又因為糧食價格的穩定是國家各行各業建設的基石,又是穩定國內政治民心的主要槓桿作用,所以糧食大幅度漲價又不可能,所以,我認為要想現在的士地不被拋荒,又能發輝土地生產糧食的效益,現在國家只有把農民收入納入到國家強大富強後,這塊經濟統一分配的大蛋糕中,解決農民的生活有了保障後,把現在零散的土地整合成大地塊,農業走集體大型農場規模化生產,全部使用大型機械耕種管理,完全把農民從土地中解脫出來,安心走第二務工產業,才是解決我國農業現在無有人去種,也是以後我國農業發展真正的出路和方向,因為現在我國的南街村,小崗村已經走出來了成功的經驗,農業只有全部機械化才是農業的根本出路,也是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早在六十年前就給我國的農業指明瞭發展的道路和方向。






純正農家蜂蜜


為什麼老年農民還在田裡辛勞著,因為他們從那個時代過來的人。知道餓的知味,沒有吃,是會餓死人的,他們懂得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今天的年輕人,開口閉口糧食不掙錢,不種。放著好好的土地,讓他荒廢,這是犯罪呀。國家政策一味的讓位民生,體諒農民,讓利農民,咱們為什麼不能為國家想想,糧食賣到一百元一斤,其他行業呢?輪到你的二畝田地,你掙得到錢嗎?用腳趾頭想想吧,你到時候更種不起地。國家盡力在調控,目的是為了農民有個好收入,種田永遠是單幹農民的業餘收入,農民也不可能把三百六十五天,天天用在二畝田地裡,餘下時間,你打工,你搞副業。城市裡的人,那天不工作,也不是憑工資吃飯嗎?你說一千,道一萬,比下崗職工起碼還多個田吧!其他都是掙錢嗎?一天到晚拿田地說事,這純碎是唯恐天下不亂,不種地,到時候,你就知道土地是金子,它能讓你活命。


用戶2107691599958


首先我不認同沒有人種田,為什麼呢?因為國家每年對農業的補貼投入是比較大的,從農藥化肥種子補貼,到農業稅返還,再到種糧補貼,國家為了鼓勵農民種田,真是操碎了心。怎麼會沒有人種田呢?有些農民不想種田只有一個原因,就是物價在上漲,而糧食上漲緩慢,其實,我國糧食價格與世界其他國家糧食價格相比是算高的了,對於這種情況,國家已經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和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全面實施科學種田,機械化耕種,減少種田成本。所以無論到什麼時候都會有人種田的。

就拿我們那裡張村來說吧,這個自然村有60戶農民,200多畝耕地,年輕人個個在外打工,留在家裡面的都是老人和孩子,針對這一情況,這個自然村多年前,就把田承包給種田大戶耕種了,村民們每拿著土地轉讓費、種糧補貼、農業稅返還、加上地方政府對農業的補貼,以及入股分紅錢,這個自然村村民不種田也能拿到每畝一千多元的收入。當然各地方對農業的補貼不同,收入不樣,也無法統計。所以農民們這要在農村生活,就不要輕易的丟了田不管。


鄉村老農有話說


誰說農村沒人種田?連年豐收的糧食,是從哪裡來的?還不是農民兄弟辛勤勞動,種出來的嗎!

這個問題的正確提法是,農村種田的農民,減少了,怎麼辦?

農村種田的農民減少了,這是事實。但減少了多少?有數據說是二億多。但是否減少了糧食收成,恐怕沒人能拿出具體數據。而事實是,去年又是個豐收年,今年夏糧也豐收了。秋糧正在收割,還沒有統計數字。

種地的農民減少了,也有一些偏遠地區的土地撂荒了,但沒有造成糧食危機,糧食反而還連年豐收。這個實踐說明,中國的土地用不了那麼多農業勞動力,農民減少,符合農業發展的客觀規律。根據我國土地和機械化的承載量,不是種地的少了,而是種地的農民太多了,造成勞動力的巨大浪費。

網上曾有網友測算,在全部機械化的條件下,一個農業勞動力,可耕種耕地500畝。假設按一個勞動力附加四個非勞動力人口,中國的土地承載力,有一億農業人口就足夠了。

所以,不是沒有人種地,而是種地的農民太多了。再減少二億農業人口,糧食照樣大豐收。


琿春徐飛768


農村沒人種田該怎麼辦?農村沒人種田,造成土地撂荒,這只是個別或者局部問題。事實上,我國糧食產量已經連續十幾年增產。這是糧食生產的總體形勢。這樣來看,沒人種田,不一定就是壞事,而應該是農業發展與調整所必然經歷的過程。

現在,大家所看到的無人種田問題,多半是立足於傳統的耕種方式來觀察的。這種一家一戶的耕種方式,其突出的特徵是人多。所以,直觀的表現指標便是人與土地的直接結合,以及土地的利用情況。但是,如果把這個問題放到現代農業的大背景下,可能就不是問題。因而,如果透過這個現象,看到事物發展的趨勢,那麼,這個問題就不是問題。

之所以能這麼說,是由於看到農業發展方式已經或即將發生深刻的變革。傳統的小農經濟即將被現代化的大農業所替代。土地適度集中,實行規模化經營,人工將不再是農業生產的核心要素,在這種前提下根本沒有必要擔心,有沒有人種田問題。

未來農業生產的情景應當是這樣的:農業機械甚至是無人駕駛的農業機械,在信息系統的指揮下,進行耕作,播種,除草;無人機進行治蟲,施肥,噴灌等一系列的田間管理,待莊稼成熟後有專業的機械進行收割,脫粒,烘曬,包裝等等。一個技術人員能管理數臺機械,而每臺機械的工作效率,相當於幾十個,甚至數百個人工勞動。而此時,只需要少量有知識有技能的農民從事田間管理等,大多數農民會進一步轉移到生產服務業和生活服務業裡去。

其實,上述情況,目前的技術條件已經完全具備,而之所以沒有大力推進,一方面是因為農村現行的耕種方式,不可能一步改變到位,農業機械化尚不能普及到位;另一方面主要還是因為,過早這麼做,會出現大量的農村剩餘勞動力,短期無法消化。必須等待鄉村其他產業實現快速發展,足以消化剩餘勞動力才能實現,至少是要做到兩者同步發展。

基於以上的分析,根本不用擔心農村無人種田問題,而倒是要統籌考慮發展現代農業與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安置的問題。


無夢到天明


農村沒人種田才好!農村都不種田更好!

土地太少,種地的人太多是關鍵。

中國真的不需要九億人來種地!

美國有28億畝耕地,只有300萬農民。國內技術再落後,最多保留有1000萬農業人口也足夠了。

九億農民最少需要8.9億另尋出路,找點種地之外的事兒做,養活自己別餓死。

這也是國家推進城市化的重要原因。

國產糧食多數被農民自己消耗掉了

(每人每年算消耗糧食0.2噸計),9億人=90000萬人每年消耗糧食18000萬噸(1.8億噸),人多還是費糧食啊!


潘發明3


農村沒人種田怎麼辦?

農村真的沒人種田了嗎?這種說法根本不實際,並且也沒根據。

先說一組數據:

2018年,我國糧食的總產量為13158億斤,65789萬噸。

看到這樣的數據,不知道題主有什麼看法?如果農村真沒人種田了,這糧食從何而來呢?

經常看到一些“憂國憂民”式的問題,都是諸如一些計麼“農村……怎麼辦?”、“土地……怎麼辦?”、“農民……怎麼辦?“之類的……

我認為,這實在有些杞人憂天了。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誠然,廣大的農村地區,在某些個別地方,是有土地拋荒的現象;並且,在農村種地的人,年輕人越來越少的現象,也的確是真實的存在。

那麼,由此就可以得出如此悲觀的結論呢?

當然不能!

有些地方出現的土地拋荒現象,只是個別現象,並且早也已經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重視,已經在著手解決這類問題。

當下,農業農村農民的三農問題,尤其是土地的問題,正處在一個大變革的前奏,出現點小問題,是在所難免的事情,也可以叫做是變革前期的“陣痛”,相信這些問題,會在有關部門的一系列措施及重視下,很快會迎刃而解。

我們國家,人多地少,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這正是國家大力發展城鎮化,儘快讓農村農民走向富裕,提高農民朋友生活水平所鼓勵和提倡的。

只有農業人口減少了,才能真正的讓農民富裕起來。

從這個意義說,大量農民進入城鎮,去工作,去生活,不正適應了時代變革的大潮流嗎?

說農村土地沒人種了,與目前當下農村的現實情況,不只是相去甚遠,簡直是無稽之談。

遠的地方,我不敢亂說,至少在我們那地方,不僅地無一絲一毫拋荒的現象,相反,大家對自己的土地,都如同呵護孩子一樣寶貝著,種地的熱情,絲毫不減。

大傢伙都是農忙回家忙活地裡,農閒外出打工掙錢。

不僅土地耕種如常,外出打工還可以有一筆可觀的收入。

最新的趨勢是,很多很多的農民朋友,已經把自己的土地流轉承包給了那些種地大戶,讓自己徹底從土地裡解放出來,專心致志地在外面工作,並且有了較高的經濟收入。

所以,根本不用生出這些無謂的“擔心”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