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帶你買意外險

意外,在多數人的觀念裡,凡是自己沒料到的、突然發生的都稱之為“意外”。

因此很多人認為“疾病”也是一種意外。

因為誰得病前從來也沒準備過,都是突然發生的。

但實際上在保險中,意外是意外,疾病是疾病,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另外,還有一些意外險,都說能保障百萬,但真發生事故後,才賠了10萬,這是怎麼回事?

今兒我就把意外險前前後後需要注意的手把手的教給各位。

購買意外險分兩步:

  • 第一步:為什麼要買意外險?
  • 第二步:意外險怎麼挑選?

第一步:為什麼要買意外險?

手把手帶你買意外險

1.首先要理解保險裡“意外”的定義

必須符合“外來的、非本意的、突發的、非疾病”所致的事故才能稱之為“意外”。

比如在馬路上行走,被不知哪裡飛來的異物砸破了腦袋,或者是騎自行不幸被車撞了,再或者被燒傷、燙傷等,這些都是屬於意外。

從定義中就可以看出,凡是疾病或疾病導致的事故都不能叫意外。

比如,突然感冒發燒了,這個不能叫意外;假如之前有高血壓,爬樓梯時突然又犯了,摔倒了早成胳膊骨折,這個情況也不能夠算意外。

另外還有一些特殊情形不屬於“意外”:

高原反應、中暑、個人食物中毒、猝死。這些情況都是跟自身體質或主觀行為有關的,因此不屬於意外。

2.其次,要知道意外險“保什麼”

①意外導致的身故

因為意外事故在180天內身故的,直接賠付保額。

這裡的意外,是不限制具體事故原因的,包括所有的意外原因。

但我們也經常會看到的“航空意外身故、軌道交通意外身故、陸上交通意外身故”等描述,這都是“限定”意外原因的。

所以,一定是“不限制”的要好於“限制”的。

因此大家在購買意外險時注意這一塊的描述,不要僅看保額。

②意外導致的傷殘

因意外事故在180天內導致的傷殘,可以根據傷殘的等級獲得不同比例的賠付,這也是意外險獨有的保障。

傷殘按1-10級界定,賠付比例分別按100%-10%進行傷殘賠償。

傷殘的界定標準都是按照保監會最新頒佈的《人身保險傷殘評定標準》統一評定的,各家公司都一樣。

舉個例子:由於交通事故造成一條腿截肢,鑑定後屬於5 級傷殘,傷殘5級按照意外險賠付比例為50%,如果投保一年期100萬意外傷害保險,可賠付100萬*50%=50萬。

這裡提一句“壽險”,壽險中只賠償傷殘中的“全殘”情形,一般情況下是屬於1級傷殘的,賠付比例是100%。

③意外醫療責任

大多數意外險都包含。比如貓爪狗咬、燒燙摔傷等去醫院就醫,都是可以通過意外醫療責任進行報銷補償的。

那“意外醫療責任”可以報銷“看病費用”嗎?答案是肯定不行。

前面已經說過了,意外和疾病是兩回事,所以:

l 意外醫療責任僅能報銷因為意外產生的門急診或住院醫療花費;

l 疾病醫療責任僅能報銷因為疾病產生門的急診或住院醫療花費。

疾病不屬於意外,意外也不屬於疾病,兩個醫療責任互相不衝突,互相不交叉。

那為何有的意外險能報銷“疾病住院”費用呢?

那是因為這個意外險中單獨附加了“疾病住院醫療責任”,所以才能報銷。

如果僅有“意外醫療”責任時,肯定是不能夠報銷的,所以大家切勿混淆。

3.買意外險的意義是什麼?

小的方面來說,可以彌補意外事故的醫療費用開支。

但說小也只是相對身故而言的,其實有些意外事故的醫療費用也是很高的。

我還清晰的記得一位粉絲在某一年的十一之後給我留的言,每一個字裡都充滿著後悔。

手把手帶你買意外險

所以,雖然保險不能避免風險發生,但至少可以在經濟上緩解壓力。

大的方面來講,如果發生的是意外身故或者傷殘,那對其背後的家庭來說是“致命”的。

所以,其保障意義跟壽險的意義是一樣的:

——就是用高額的賠償金來替你繼續照顧家庭,用這筆錢來補償“生活的負債”

這種大的意外雖然發生概率小,但一旦發生,就是不可逆的。

意外險,雖然價格低,責任簡單,看似是一個不起眼的小保險,但其蘊含的“力量”是很大的。

第二步:意外險怎麼挑選?

手把手帶你買意外險

那我們在挑選意外險時,從何入手呢?建議從三方面入手:購買人群、產品責任和保障期。

1.首先,確定自己屬於哪類人群

根據人群來劃分意外險可以大致分為3類:

第一類是普通綜合意外險,適合於絕大部分人群購買。

比如上班族、家庭主婦、退休人員、學生等人群。

特點是保障責任全面、靈活,普適性強。

一般主險責任是意外身故和傷殘,附加意外醫療、意外住院津貼、各類交通意外額外賠付等。

第二類是旅遊意外險,適合於旅遊出行的人群購買。

主要重點保障旅行期間發生的意外、疾病、航班延誤、行李丟失等問題,還有極為重要的救援服務。

有的人覺得買了普通意外險後就不用再買旅行險了,其實不然。

旅行險針對的都是緊急情況的保障,以及旅行期間特有情況的救助。而這些都是普通意外險所不具備的。

比如危難時刻的救援服務,選擇公司品牌尤為重要,這就跟選普通意外險不一樣了。

因為救援服務或者醫療直付服務,都需要大量的資源和既往經驗。

因此,成立時間早、資源廣的往往都是歷史悠久的國際品牌保險公司。

而普通意外險不需要這些,所以公司品牌並不重要。

第三類是高危職業意外險,適合於從事危險性比較高職業的人群。

按照職業分類劃分,高危職業屬於5-6類,從事危險係數較高職業的人群。

這類型意外險的保額和報銷比例相對於普通綜合意外險來說比較低。

在這裡,我們向大家列舉幾類職業的劃分,供大家參考。

手把手帶你買意外險

各家公司對職業分類略有不同,具體還要看產品職業分類定義。

2.其次,購買意外險重點看哪些責任?

對一般上班族來說,購買意外險,重點關注意外身故/傷殘保額、意外醫療責任即可。

如果是經常出差或自駕的朋友,還可以關注交通工具的額外賠付。

如果是老年人,只關注意外醫療責任就行,意外身故/傷殘就不需要太高保額了。

接下來,我把意外險中經常見到的一些責任做一個剖析,幫助你更好的識別其優劣:

重點關注點1:普通意外身故和傷殘的保額

在市場中大多數的一年期產品中,上述兩項責任都是有的,但容易被“坑”的一點是,普通意外身故保額和傷殘保額可能不相等,而且可能還遠小於各項單獨的交通意外保額,這是一定要注意的。

比如有的產品意外身故保額10萬,傷殘5萬,而航空意外、火車意外等保額100萬,看似保額“很高”,實則包括所有意外情形的意外責任才10萬和5萬,這種產品不建議購買。

什麼叫普通意外,就是前面所講的所有意外情況都包含的,沒有限定具體什麼原因導致的意外就叫作“普通意外”。

與之相對的,就是限制意外原因的,比如“網約車意外、公共交通工具意外、航空意外”等,如下圖所示:

手把手帶你買意外險

記住,一定是“不限制”的比“限制”的更好!要首先買足“普通意外”,再考慮補充特定意外。

重點關注點2:意外醫療責任、免賠額和賠付範圍

首先,買意外險就必須含有“意外醫療”責任,報銷意外發生後去醫院門診、住院等花銷用的,這個責任必須有。

其次就是看免賠額或賠付比例,這兩個約定了“不賠”的金額或比例,肯定是免賠額越低、賠付比例越高越好。

最後要看賠付範圍,包括醫保支付範圍內和自費部分兩類。

現在大部分意外醫療的責任都能做到免賠額為0元,醫保支付範圍內100%報銷,這是很不錯的。如果還能做到報銷自費藥、自費器材等,且價格還不高,那就更好了。

如下圖所示:

手把手帶你買意外險

圖中顯示的“100元”就是免賠額,也就是100元以上的部分可以報銷;而“80%給付”其實相當於有20%是不報銷的,“社保報銷範圍內”指的就是隻能報銷醫保範圍內的用藥,自費項目都不能報銷。

除了兩大主要關注點以外,還有兩個次要的點,可以視自身需求情況而定:

次要關注點1:特定交通意外責任和住院津貼責任,只是錦上添花

像意外險裡的那些“特定交通意外責任”,比如飛機、火車、自駕車、網約車等,出差頻繁或開車多的朋友可以適當關注。

另外還會看到有些意外險增加了意外住院津貼,比如50元/天、100元/天等,這是需要住院才會賠付的。

津貼是屬於花銷外額外給的,所以有沒有都不對你的財務上構成影響,因此是屬於錦上添花的東西。

次要關注點2:猝死保障,以個人情況為準

正常來講,意外裡是不包含“猝死”情況的,因為“猝死”屬於疾病,並不屬於意外。

“猝死”,最科學的定義是世衛組織(WHO)給出的,是屬於疾病的突然死亡,所以不屬於意外範疇。但在現實生活中,高強度的工作、劇烈運動、壓抑的生活等導致猝死的案例層出不窮,讓我們更加關注到猝死責任。

只有意外險裡特別加入“猝死”保障責任,才可以賠。

建議久坐不動、工作強度大、肥胖體型或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群重點關注。

另外,壽險都是包含猝死賠償的。因此通過購買壽險就可以覆蓋掉這個風險。

除了上述4個關注的點以外,哪些是不需要關注的呢?

“滿期返還”不需要關注

這就如同“返還型”重疾險是一個道理。

天下並沒有白給的保障,購買返還型保險需要付出的保費是消費型保險的十幾倍甚至幾十倍,這是你現在這一時刻需要承受的、實打實的“真金白銀”。

而未來幾十年後,人老珠黃,返回來的那些保費卻早已貶值的非常多,年老的你其實也不會在乎這些錢了。

所以,購買返還型保險,你當前付出的會更多,而將來得到的未必有用。

“疾病身故/傷殘”不需要關注

意外險是專門保障意外傷害的,增加疾病身故/傷殘賠償,就相當於把意外險變成了“壽險”,那還不如直接買個壽險更划得來。

增加這類責任,其實就是為了湊數用的,看著責任多,說著好聽,噱頭大於實際作用,沒有什麼意義,保費還更高,所以不建議選擇。

3.買一年期意外險還是長期意外險呢?

我給出的建議是:

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選擇一年期的產品。

我們來看一下這是為什麼?

意外險按照保障期可分為兩種:一年期意外險和長期意外險。

一年期意外險是交一年保一年、市面上最常見的意外險種類。

由於意外險沒有等待期,也不需要健康告知,價格一般不與年齡掛鉤,所以年齡大或身體異常買都是沒問題的,不會出現買不到或者價格變貴的情況。

而一年期意外險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推陳出新,有可能性價比更高。

這時我們只要到期後重新買一份更好的就可以了,產品轉換無障礙。

但如果你買了一份長期意外險,首先價格上是比較高的,其次如果有更好的產品,你也沒辦法更換。

因為更換就必須退掉老的再買新的,而退保長期保險是有損失的。

另外還要注意的是,長期意外險通常不含有意外醫療責任

因為涉及到“醫療”責任時,都要與當前的醫療費用水平相掛鉤,如果長期意外險含有意外醫療責任,那保費又會更高的。

所以,絕大多數情況下都建議各位只購買一年期意外險就夠了。

什麼情況下可以買長期意外險呢?

如果一款長期意外的總保費與單獨年年買一年期意外險的總保費非常接近時,這是可以考慮的。

4.意外險保額怎麼選?

一般來說,目前意外險的保額會有3個檔次的劃分:

l 10-50萬,屬於常規保額檔

l 100-300萬,屬於高保額檔

l 300萬以上,屬於超高保額檔

選擇哪一個檔,還要結合自身情況來定,跟定壽險的保額很像。

比如負債不多、家庭沒那麼大責任,那麼買常規保額檔就可以。

但如果家庭責任大、負債多,建議還是買高保額檔為好。

總之,身上擔子越重的人,收入越高的人,保額也應該相應的提高。

給未成年人買意外險時,“意外身故”保額是有賠償上限規定的:

l 0-10歲,意外身故最高賠20萬

l 10(含)-17歲,意外身故最高賠50萬

但是,意外傷殘的賠付是不受這個規定限制的,所以給孩子買意外險時,保額可以超過50萬。

給老人買意外險,不建議意外身故傷殘保額太高,一般10萬左右就行。

重點還是關注“意外醫療”責任,保額高一些,賠付比例高一些為好。

囉嗦幾句

以上就是整體買意外險時最核心要關注的問題和挑選方法。

更多內容和高性價比產品推薦,在公眾號裡回覆“意外險”可以獲得。

世間風險,無非就是意外或者疾病。

不要忽視任何一種不可預知的風險,不因風險小而不保。

最近幾起路人皆知的意外事件(無錫高架橋側翻、上海小汽車撞人)不禁讓人唏噓。

哪一個無辜受害者會預料到自己結束生命的方式居然是這樣的呢?

而其背後一個個鮮活的家庭又要如何面對和承受怎樣的打擊呢?

最後還想跟你們說句大俗話:

意外和明天,真的不知道哪個會先到來。

雖然聽起來俗,講起來也俗,但是誰說不是這麼回事呢?

意外,可以措手不及,但不能沒有準備。

希望今天的內容能夠給你更多幫助和啟發,也歡迎分享給身邊的同事朋友,讓更多人都瞭解到真實的保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