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學習,不是為了有答案,而是為了有思維


真正的學習,不是為了有答案,而是為了有思維

在當今信息爆炸的社會中,我們要如何升級學習方式,才能保證自己不被時代拋下?在快速發展的表象背後,是什麼主導著現代社會教育的發展進程?我們又該如何緊跟趨勢?讓我們一起聆聽,蘋果公司前教育副總裁約翰·庫奇先生在最近的“長江大講堂”上給出的答案,希望你能從中有所收穫。

本文整理自2019年7月18日約翰 •庫奇先生在長江商學院與湛廬文化聯合舉辦的“長江大講堂”上進行的精彩分享,主旨演講部分由筆記俠授權整理

真正的學習,不是為了有答案,而是為了有思維


約翰•庫奇

蘋果公司前教育副總裁

iTunes U創始人


一、我的人生思考


1.技術改變世界

我們可以先回顧一下歷史,把所有重要的節點連起來,給大家提供一個全面完整的想法。

我在法國讀高中(1960-1965年),因為我父親在法國政府工作,那時我讀的書和中國學生讀的書很相似,關注的是個人成就和成果。

我的大學在加利福利亞大學,大學和高中完全不一樣,因為在大學裡你沒有辦法記住所有答案,沒有辦法通過背誦得高分。

我發現這兩種教育的相左之處:高中的時候,在課堂上沒有人會思考,主要是照本宣科。

我第一次覺得,記憶可能佔了我學習生涯的大部分時間。

在大學,我看到過很多聰明人,他們學習很放鬆,也不用花太多精力背誦就能得到高分。

真正的學習,不是為了有答案,而是為了有思維


20歲的時候,我只願意學與計算機相關的專業,因為計算機沒有辦法背誦,只有不斷做數據,做結構可視化實驗,而且沒有所謂的正確答案、標準答案,這是我真正感到興奮的地方,也是我選擇這個職業的理由。

我覺得獲得高分的方法不再是背誦,而是尋找有一個輕鬆又創新的環境。

當時無論是大學,還是研究生,我主要看有沒有計算機,這就是我選擇伯克利的理由。

伯克利的學生非常開明,願意到街上游行,獲得更多人權,而且在1969年,學校有價值500萬美元的計算機室,這是我完成學業的地方。

500萬美元的計算機在當時非常有價值,這是改變社會的初級力量。

我在伯克利學到的理念是:技術會改變社會。


2.技術一定會顛覆現有行業

我的第一份工作在惠普,當時我是一個程序員,做了6個月,慢慢變成經理。

當時世界上第一部手持計算器“HP-35”是我的老闆直接負責的。但當時根據市場調研的結果,大眾是完全不需要這種計算器的。

我老闆有自己的想法,即使市場不需要也要堅持去做。產品上市後,全美大賣了30萬臺,9個月之後,出現了惠普計算機的雛形。

通過這一次經歷,我感覺到,市場調研結果是沒用的,技術一定會顛覆現有行業。好比之前只有馬車時,淘汰馬車是難以想象的。但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有了蒸汽機,有了汽車。

沒有這些新的基礎設施,過去的人無法真正創新,現在也一樣。這是我在惠普學到的,當時我20歲出頭。

接下來我在思考:我一定要遇到一些這樣的人,他不相信市場調研。幸好,喬布斯也不相信市場調研。

人們只願意相信準備看到的真相,這就是現在教育所遇到的問題,人們看不到自己無法想像的事實,只看到現有的框架,所以無法跳出原有的成見。

我們要引導變化,而不是拘泥於現實。


3.你可以改變世界

我遇見喬布斯的時候29歲,很年輕,我還不太有大公司的傳統思維,喬布斯也是一樣,喬布斯有一種很獨特的能力,他能非常清楚地解釋任何問題。

真正的學習,不是為了有答案,而是為了有思維


當時我們經常閱讀《科學美國人》雜誌,裡面有一篇報告,比較了地球上的各種動物完成固定距離的移動,誰花費的能量最少。

最後的排行榜上,禿鷲排名第一,人類的排名很靠後,大概在整個動物名單倒數1/3的位置上。

但是,這篇文章最後的結論來了一個大逆轉,那就是,如果人類用上自己發明的最慢的一種交通工具,也就是自行車,來跟地球上所有的動物們較量一次,那麼人類就會排名第一,大獲全勝。

讀到這個故事,喬布斯就進一步解釋說:

如果自行車是人類的體力放大器的話,那麼個人電腦就是人類的腦力放大器。而所有的技術都會成為人類在這個地球上生存和發展所需要的各種各樣的體力和智力的放大器,技術能讓人類更快、更高效地去發現、去創造、去革新。

我們覺得喬布斯一直是蘋果的精神領袖,也是一個創新的模本。

我的大學裡擁有一個五百萬美元的計算機,而喬布斯給我展示的是兩千五百萬美元的整個計算機機房。

我們做過市場調研,在蘋果也一樣。我們當時的測試是,如果大眾去使用蘋果電腦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大部分人是不願意的,他們覺得根本就不需要這樣的計算機。

福特說過一句話:如果問人們需要什麼的話,他們說需要更快的馬,而不是車。

所以,你去做市場調研有什麼意義呢?

企業家只需要知道我們需要計算機就可以了。我們需要更快的計算機,而不是客戶需要。

真正的學習,不是為了有答案,而是為了有思維


喬布斯也在不斷挑戰我的思維。

喬布斯一開始在蘋果做的是產品經理,我是一個軟件經理。

他跟我說,市場這一塊兒大家不太願意接受Apple II,因為沒有任何應用,當時沒有任何蘋果商店,也沒有任何具體的個人電腦市場。

當時喬布斯說,他希望我能夠製造一臺人人能夠用的電腦,而不是隻有幾個人用的電腦。這也是喬布斯說他僱傭我的原因。

喬布斯說,我們相信一個人可以改變世界,所以我們要和這種改變的人站在一塊兒。這是一個傳統的。 所以,我早期在蘋果的經驗就是:你可以改變世界。

真正的學習,不是為了有答案,而是為了有思維


這也是我覺得,我的孩子或者是年輕人走出大學後,遇到的一個共同的挑戰是:他的老闆會讓他去製造一些課本上沒有的東西。

當時我很害怕,因為我的教育沒有讓我學會去應對一個毫無根基的挑戰。


二、現代教育的挑戰


1.每個孩子都有天才之處

我們當時做了12年的研究,叫做明日蘋果課堂。

我們想要了解,技術究竟會怎麼樣影響教育,因為我們現在教育是K12(教育是美國基礎教育的統稱。“K12”中的“K”代表Kindergarten-幼兒園,“12”代表12年級,相當於我國的高三),如果我們把這些Apple II的電腦給學生,讓他們有更多移動性,會有什麼樣的效果?

這12年得到了一個很簡單的答案:如果是學生有電腦的話,他們肯定會自學,而且會更願意去主動地參與任何教育活動。這都來自於技術的賦能,這是1985-1997年的一個研究。

學生也有這樣的理念,他在學校就有這樣的信念,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我有一個改變一生的決策,這是1984年做的。

當時我決定和我的家人一起離開硅谷。

為什麼呢?因為我的父親大概是在我五歲的時候就去世了,我非常擔心有一天我的孩子長大了也沒有父親了。

這樣的信念就讓我和孩子一塊兒有很多在一起的時光,一塊兒旅遊、一塊兒相處,我希望做一個好的父親,這是我個人的家人決定和我個人的想法。

因為我在蘋果這邊的收入也不錯,我能夠有能力帶我的孩子去加州度假。

我的孩子當時很小,我發現他在學校是沒有AB課程,也沒有好的國際教程。

所以,我希望從根本改變我孩子的教育,這就是為什麼我現在投資並且負責了一家全美的藍帶學校。

之前這所學校運營得不是很好,它基本上就像美國的電影中貧困區的學校一樣,當時這個學校還負了三十萬美元的債,也沒有什麼資產。這是學校的管理層出了問題,我打算把這個學校接管過來。

真正的學習,不是為了有答案,而是為了有思維


這個孩子在上六年級,使用喬布斯當年發明的Lisa電腦,當時是5M的內存,1000美元。這個學生因為喜歡電腦,他就教了學校所有的老師怎麼用電腦。

通過這個案例,我瞭解到,每個孩子都是有天賦的,都有自己的天才之處,只是我們沒有花時間幫他們去探索,去真正地培育。

我花了十年的時間真正關愛、管理學校,其實我也花了幾年讓那所學校慢慢成長起來,而且招的學生也到了幾千個。


2.全新實驗

在2002年,我又回到了蘋果,當時喬布斯要我做教育方面的副主席,直接負責教育。到2003年4月,我正式擔任蘋果教育項目的負責人,當時蘋果的收入是58億美元,教育是10億美元。當蘋果收入達到200億美元時,教育收入還是不多。

我覺得,我的蘋果經歷就像是針對所有教育理念的全新實驗。

這張照片裡面有我的兒子,我當時招他進來擔任了很重要的任務。

真正的學習,不是為了有答案,而是為了有思維


我告訴我的孩子,這個計算機是蘋果的,你可以使用,有什麼反饋可以告訴我。我的兒子也願意使用這個蘋果計算機,告訴我所有的反饋。

很多學校沒有在線課程、網上課程,這是當時美國大部分學校的現狀,但是我相信如果有技術的賦能,他們能夠不亞於任何一所常青藤大學。

我兒子的房間裡有一臺1萬美元的計算機,他是所謂的數字原住民,而我不是,因為我小時候、高中沒有計算機,只有大學時才開始使用。

K12學校遇到的挑戰就是:我們怎麼才能真正讓新一代學生充分使用現有的教育資源,提高技術在學習中的使用率,改變課堂學習的體驗。

現在的學生從小就在iPad這類產品中長大,他們的生態系統就是整個蘋果的手機、應用商店,他們的生活是在蘋果店裡下載任何軟件和應用,這也是他們的學習生態系統和教育生態系統。

那麼如何吸引新一代的學生和年輕人呢?

1912年,全美教育委員會的一位教育者說過:我們不應該讓任何人或者任何孩子,真正按照之前人類哲學和科學思維學習,因為我們不是造就一些現有的作家、歷史學家,我們要做的更多是創新。

同時,我們也做了人腦實驗,觀察人們在看電視和課堂中的腦電波變動,在看電視和在課堂上,孩子腦電波最平穩,沒有任何波動,好比當老師教書的時候,很多學生會睡著。

那麼如何讓這些睡覺的孩子活躍起來呢?

有一位叫Seth Godin的人說:大家不應該花錢上學,那樣得到的只是我們在網上能找到的現成答案,我們應該換一種思維方式,要付錢學習沒有現成答案、可以探索的問題。

這也是未來的大挑戰,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美國學校現在沒有辦法吸引學生的原因。

在不同的城市中,我們做了5年級學生的個性化學習的評分,也做了實時監管,發現很多學生每週有超過40小時的閱讀、學習、寫作業,我相信這樣的學校基本都教不好學生。

從一個科學的角度來說,教育體系正在走向失敗,而我們沒有嘗試解決這個問題,這也是我寫這本書的原因。

對於父母來說,他們需要讓他們的孩子準備好應對這些挑戰。

所以,我從蘋果的確學到了很多東西,比如說我打冰球的目的是要搞清楚冰球下一個位置是哪,而不是去搞清現在在哪兒。所以我們需要搞清楚未來會發生什麼,這是我們所做的努力。

我們做了一個研究,叫做蘋果明日課堂,我們看到一切都在發生變化,同時也看到現在的課堂變得越來越有協同性、挑戰性、創新性。

我們還看到有37%的五年級學生認為是這樣的,但是11年級的時候,這個比例將從70%多下降到30%多。

在美國航空航天署做了一個關於創意性的調查,看到只有2%的成年人具有創意,儘管98%的孩子都是有創造性的。

現在的學校變得越來越有協同性,單純的死記硬背已經無法解決問題了,大家需要學會團隊挑戰。


3.挑戰式學習

最後,我們看到,基於挑戰的學習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思路。

我認為,學習不是舞臺劇,而是真人秀。

學習的整個過程,不是在出演一部事先寫好劇本的舞臺劇,學生不是作為演員接受導演的指導,按照非常精確、一成不變的教科書完成自己的整個學習過程。

相反,學習更像是真人秀,對於參與者來說有更大的挑戰性。

真正的學習,不是為了有答案,而是為了有思維


挑戰式學習比項目制學習(PBL)帶來更好的學習成效。這兩種學習模式的不同,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方面一,學習項目的設定。

在項目制學習當中,導師經常指定學習者去完成一個項目;而挑戰式學習,導師會讓學習者自己設計自己的項目。

方面二,對於技術的使用方式。

在項目制的學習當中,技術並不是不可缺少的,有時候根本不需要用到技術,即使用上了也只是用來簡單收集信息;而在挑戰式學習當中,技術會貫穿學習的整個過程,尤其是在溝通協作和提升參與程度方面,都會以各種方式使用到技術。

方面三,挑戰式學習要求學習者直接針對影響他們工作和生活的實際問題去設立項目、設計方案並開展實施。

比如說蘋果在進行招聘的時候,我們會關注人才在接受教育以後,有什麼樣的思維、視野。

比如說現在看到Uber、Airbnb、微信、Facebook、阿里巴巴以及最大的電影公司,他們都不是再做重資產的投資,而是投資基礎設施。

我們的問題就是,未來世界上最大的學校是否會有教室?我們可以把基礎設施的投資取消掉,把這些錢真正花在培養下一代的教師身上。

從我們的角度來說,現在80%的工作可能在未來都不存在了,可是我們現在培養人才的時候要做出改變,我們未來期待的是互聯互通全球化和移動的未來。

我們知道現在中國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而且有的時候,美國最頂尖的學生都是來自於中國。

我經常告訴美國的學生,你們競爭的對手不是自己鄰居家的孩子,而是來自世界各地的精英。


三、未來的發展方向

在“明日蘋果教室”的項目中,技術是學習的工具,也是思維、協作和溝通的媒介,在教室中使用技術,能顯著增加學習的潛力,幫助學生展現其想法和構思。

僅僅將技術作為提高傳統教學效率的“工具”,大大低估了技術的作用。

看一下最新的技術,在這裡主要的挑戰就是學生們需要先於老師一步掌握這些內容,未來學習中,人類會廣泛使用九大技術成果,這技術分別是:

①人工智能;②自適應學習;③智能助理;④物聯網;⑤移動技術;⑥3D打印;⑦交互式書籍;⑧增強現實技術;⑨全息圖。

現在,所有行業都要準備好被顛覆了。

我剛剛去跟世界上的最大最古老的酒店管理學院的負責人交流過,講了講技術將會如何改變酒店管理。

他們在過去的十年看到Airbnb的變化,當時他們認為Airbnb不會跟酒店行業產生競爭,但是現在已經有兩億多的人在紐約去關注住房市場了,他們就想在這些大酒店的旁邊買一些房子做Airbnb(民宿)。

所以,現在我們認為教育需要升級,不是要打打補丁,而是要持續不斷地升級。

從標準化的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教育方法,變成高度定製化的教育方式,創造一個學生們想學習,同時能夠找到學習熱情的環境。

我認為,對教師來說,需要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獨一無二的天賦,幫助學生創造一個能夠發明創造的環境,我們需要重新去培訓教師。

想要看到變化,就要自己成為變化。這是我在帶來變革的時候所做得一個想法。

在數字時代的學生中,有些是學商業的,有些是學藝術的,有些是學不同的行業,我不會告訴他們未來他們要做什麼。很多孩子未來目標不是單一的某一個行業,他可能想同時做兩種工作。

我已經七十多歲了,不可能再回去看到我過去錯過的機會,或者我的孩子錯過的這些機會。我只能關注於未來。

所以,在教育方面我們需要去轉變思維,重新思考學習。


精彩的對話環節

真正的學習,不是為了有答案,而是為了有思維


【左】夏鵬 友鄰優課創始人、長江商學院英文MBA2011級校友、倫敦商學院客座講師 【中】約翰•庫奇 (John D . Couch) 蘋果公司首任教育掌門人、蘋果公司前教育副總裁、iTunes U創始人、《學習的升級》作者 【右】周立 長江商學院助理院長、外文高層管理項目和英文MBA項目負責人

周立:在管理教育當中,哪些變化是必要的?

約翰·庫奇:究竟什麼需要改變,大家可以從蘋果身上非常清楚地看到,從個人電腦、iPad、手機再到手錶,“why”這個詞彙一直縈繞於心。

因為理念能指引方向和戰略,所以蘋果一直強調理念的重要性,無論做教育、企業,還是作為科學家,都需要有核心理念,唯有理念能讓你更有創新能力、幫你在前行中解決問題。

所以,對於“未來5年要做什麼”這個問題,如果你持有一個共享的理念,和你一路同行的人將不是競爭者,而是合作方。

即使是在辦學校的時候,我們也提倡所有的老師、學生應該都彰顯自己的潛能,這是我的理念,也是明日蘋果這個項目誕生的原因。

我們要在學術界找到領頭人,在商界、管理界挖掘所有人的潛能,只有讓所有人保持一致的步調,才能最終取得成功,這就是我們今後的願景。

夏鵬:中國和西方之間的文化存在著不同之處,在今天,我們的共識是,中國古代的純記憶的填鴨式教育會限制個人的自由和創新能力。但現實是,很多學生的記憶力很好,同時創新能力也不差,您有什麼看法?

約翰·庫奇:我們應該區分一下“單純背誦”和“使用字面背後意義”的區別。

詞彙和智識相關,沒有詞彙量,就沒有辦法理解和應用一門語言,這並不代表記憶力沒用或者不好,而是從所有的教學理念、教育精神來說,單純背誦是沒有用的。

舉個例子,我自己也背過字母表、理化表等,我也得背,因為我不可能隨時問SIRI。

有時候,學習就如同向一個湖泊投小石子,它會產生一圈圈漣漪。學習需要逐步探索,並非直接就能創新。

我最近讀了一篇文章,是關於最後的一百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這些人都認為學習的一致性是實現跨學科的學習,無論是化學家、生物學家、還是某一個學科的專業人士,實現各種學科的最終融合,才是學習的終極要義。

大家可以看到,在很多排名表上,美國的創新排名並不靠前,因為創新能力並非某一種具體的能力,而是多種能力的集成。

所以我們也逐漸改變教學理念,並且將跨學科作為其中非常關鍵的一環,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長江商學院始終強調人文的原因。

周立:您覺得是哪些傑出的個人特質,讓喬布斯如此與眾不同、脫穎而出?

約翰·庫奇:現在很多關於喬布斯的書並沒有準確捕捉到他的特徵,他不是一個很隨和的人,因為他不好合作,並且對比較笨的共事者沒有容忍度,如果不能在30秒內瞭解一個員工的特徵,他就會變得暴躁或者態度欠佳。

喬布斯非常聰明,也十分健談。在精神層面上, 他有很多屬於自己的理念。 同時,他也擅長用頭腦、概念和圖像思維去選人、看人。他也很愛挑戰他人,他會一直逼問,直到你覺得達到自己能力的邊緣。

如果你問一些共事者,喬布斯為什麼能夠做到這麼好?那麼我想告訴你一個故事:在我29歲的時候,我曾經的工作經歷都和生產、銷售、市場相關,但我發現,作為一個計算機科學家,我的任務應該是為大眾製造一臺計算機。

就是這件我自己都不相信我能做到的事情,他卻相信我能做到。

他對我非常信任,以至於基本不會給我留任何退路,而是一直把我往前推,就好比拿著繩子抽我一樣。

我覺得很多人都想成為下一個喬布斯,但這是沒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