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沂蒙山的村庄里

走进村庄,总有那么多的让人拍摄素材让人应接不暇。透过悬挂晾晒的狮子桥,我看到一个方正饱满的“福”字在阳光下

行走在沂蒙山的村庄里


“胡子里长满了故事,含笑中流出乡音”。无意中看到柿子树下这三位老人,我为偶遇这样的画面欣喜万分。不知怎么的,眼睛有些潮湿,他们让我想起许多难以割舍的人与事。

行走在沂蒙山的村庄里


老哥两也聊的很欢。

行走在沂蒙山的村庄里


采摘季节,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都有一个柿棚,虽然大小形状不相同,而然必须是建在向阳且通风处,这样柿子才不会返潮发霉。

行走在沂蒙山的村庄里


朋友有一张照片,石凳下站立几个老人,一棵古老的柿子树穿墙而过,黄橙橙的柿子悬挂墙头。我对那幅照片像着了迷似得寻找。总算打听到这个村子,开车好几个小时才到达,拿着照片满村询问,待村民领我们来到这里,真的让我郁闷至极!石凳还是那个石凳,土墙还是那面土墙,可柿子树呢?老人呢?恍然大悟:后期作假。辛亏这两位老人走过来,我们请二老在石凳休息片刻,拍下一张图片。后期我也给墙上种棵柿子树。

行走在沂蒙山的村庄里


不如村妇知时节,解为田夫秋捣衣。

行走在沂蒙山的村庄里


总有一些陪伴,无言也暖。男耕女座也令人羡慕。

行走在沂蒙山的村庄里


总有一些风景,怎么看都不够。地道的山东农家小院,朴实好客的一家人。

行走在沂蒙山的村庄里


这位大妈眼睛不好,在她的老屋里还是认真费力削着每一个柿子,又爬到晒台把一个个削好的柿子晾晒成柿饼。似乎经柿子红红的光芒一照,大妈浑浊的目光也亮了起来。被岁月的刀子刻满皱纹的脸,似乎也舒展许多挂满喜悦。临别时,我们留下20元钱,算是给大妈的“出场费”,她怎么都不肯收,而我执意让她收下,这样我的心里能好受些。

行走在沂蒙山的村庄里


有人说秋叶如人生,晚秋的凄凉惨淡正如人生的暮年。而我说,秋叶的胭脂色彩,正是绿叶迟暮的色彩,随风舞蹈的秋叶,是历经沧桑后的洒脱与成熟。——这位大妈知道我要给她拍摄,走起路来更加神气十足。

行走在沂蒙山的村庄里


在久远的日子里,山里都有“柿子半年粮”的说法,这个季节,每家都会把采摘的柿子精心挑选,家人坐在一起削皮晾晒,再到街里集市买些钱,作为过冬的零用钱。

行走在沂蒙山的村庄里


年轻人担负爬树采摘的任务,老人就留在家里削皮晾晒。他们不急不火,沧桑的面孔透出的是庄稼人的那份安然与谈定。

行走在沂蒙山的村庄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