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你從西域走來,走入大唐長安,走入尋常巷陌

石榴:你從西域走來,走入大唐長安,走入尋常巷陌

《趙中丞折枝石榴》

元.馬祖常

乘槎使者海西來,移得珊瑚漢苑栽。

只待綠蔭芳樹合,蕊珠如火一時開。

石榴:你從西域走來,走入大唐長安,走入尋常巷陌

石榴,這從西域移栽而來的果樹,沿著絲綢之路,穿越千年歲月,芬芳枝頭,璀璨時光。它常常令人想起大唐,想起長安,想起武媚娘那首:

《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

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寫下這首詩的時候,武媚娘還是一個被髮配到感業寺為尼無助的女子,那時候,作為已故老皇帝的才人,沒有子嗣的宮嬪們都被髮配到了感業寺,暮鼓晨鐘聊度殘生。世情薄如紙,人情淡如水。在感業寺孤獨無望的無數個日夜裡,她深刻地感受到了人情的冷暖與人生的無常。唯一能給她以希望的便是在唐太宗病榻之上結下深情的唐高宗李治。

石榴:你從西域走來,走入大唐長安,走入尋常巷陌

夜深人靜時分,武媚娘思念著長安宮牆之中被立為新君的李治,其實更是在尋找人生的出路、心中的愛人,李治是她唯一的救命稻草。相思淚幾度染紅了石榴裙,她日日夜夜急切而無望地期盼著命運的轉機,等待著李治不負深情,帶她走出命運的低谷。

那時候的武則天叫武媚娘,還是一個心思柔軟的女子,唯一的目標或許就是與自己的心上人長相廝守,遠沒有覬覦政治的野心。


這首詩,或許也是唯一的一首武則天最柔情繾綣流露的詩詞,再強悍的帝王,再堅強的女子,在生命中的某些時刻也有柔情似水、孤獨無助的一面。或許也正因為真情流露,才讓這首詩流傳了千古。

石榴:你從西域走來,走入大唐長安,走入尋常巷陌

有認說,能讓李治再次想起被髮配感業寺四年的武媚娘,就是這首《如意娘》。於是也就有了後來驚心動魄的故事,有了一代女皇武則天。

人生充滿了變數,也充滿了希望與偶然,這個石榴裙,從此便留在了多少後世人對愛情的執著之中。

據史書載述,武則天特別鍾愛石榴,在她統治時期,一度出現了“榴花遍近郊”的盛況。


贈誰多情詩一卷,開箱驗取石榴裙。

武則天是幸運的,是他遇到了唐高宗李治,他沒有辜負曾經的深情。世間只有一個武則天,不是所有的深情都能得償所願,不是每一對有情人都能終成眷屬。

石榴:你從西域走來,走入大唐長安,走入尋常巷陌

暮春時節,百花盛開,爭奇鬥豔,石榴樹並不能引入矚目。

“眉黛奪將萱草草,紅裙妒殺石榴花。”

只有到了火紅的榴花開遍的五月,人們才會驚喜地發現世間還有如此明豔的花朵。它們常常藏於陋巷,沒有花香氤氳、沒有蜂蝶環繞、沒有爭相觀賞,但是,它們卻能以枝頭的紅豔迅速佔領五月的天空。

“垂楊影裡殘紅。甚匆匆。只有榴花,全不怨東風。”暮春時節垂楊的影子裡,一抹殘紅,春日的百花被東風吹落,只有石榴花不怨恨東風,美麗依舊。

石榴:你從西域走來,走入大唐長安,走入尋常巷陌

描寫榴花最美的詩詞莫過於蘇東坡那句“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燃。”一場細雨過後,微風吹翻了荷葉,雨洗後的石榴花,更覺嬌豔。初夏時節的石榴花是怎樣的一副清麗與靈動?

《石榴》

唐.李商隱

榴枝婀娜榴實繁,榴膜輕明榴子鮮。

可羨瑤池碧桃樹,碧桃紅頰一千年。

情詩聖手李商隱,愛情詩寫的無人能及,石榴在他的筆下亦是別出心裁。

鮮紅的石榴像一盞盞小燈籠,掛滿枝頭。透明的薄膜裡面白玉般的石榴籽晶瑩剔透,瑤池的碧桃有什麼值得羨慕的呢?哪裡比得上這滿園的石榴年年帶來豐收的喜悅?

石榴在唐代是美麗女子與純潔愛情的象徵,這首詩,其實也是李商隱寫給愛情的讚歌。

石榴:你從西域走來,走入大唐長安,走入尋常巷陌

一層秋雨一層涼。

秋季,就到了石榴樹結果的時節,也是它最美的時候。

淅淅瀝瀝的小雨敲打著樓前的梧桐,聲聲入耳。

指甲草謝了,三角梅落了,菊花還沒有到盛放的季節,石榴卻正在上演一場秋收的故事。棵棵果樹葳蕤繁茂,累累果實壓彎枝頭,在雨中,寫意著“玉刻冰壺含露溼,斕斑似帶湘娥泣。”

石榴:你從西域走來,走入大唐長安,走入尋常巷陌

石榴樹,從不能引人矚目,開花時節才能留住人們的腳步。

秋來結果,一盞盞小燈籠才是它最美的盛放。

這些圓圓的果實,玲瓏有致,綴滿秋日的枝頭,傳遞著豐收的喜悅。在人跡罕至的小徑,在秋日微涼的黃昏,它們默默地站成了安詳與豐盈。

“移來西域多奇種,檻外緋花掩映時。”那是暮春時節的火紅的記憶。

秋雨打溼了它,雨滴凝結在果實的下面,似露珠一般,似墜非墜。綠葉被細雨洗過,綠得油亮,果實紅透的臉龐,紅的羞澀;綿綿秋雨,絲絲微風,輕輕地親吻它們的面頰,一盞盞紅紅的小燈籠,恰是,回眸一笑,百媚生。

石榴:你從西域走來,走入大唐長安,走入尋常巷陌


據史書載述,石榴是張騫出使西域時從安息國帶回的,它沿著絲綢之路一路芬芳到達了大唐的長安。

傳說,張騫當年達到安息國後,住在一處館驛,館驛門前有一棵石榴樹正值怒放時節,紅花如火,非常惹人喜歡。安息國氣候乾旱,很少下雨,後來花葉便日漸枯萎,張騫便每日擔水澆灌,石榴樹在他的照管之下,越發茂盛。

張騫準備返回漢朝之時,安息國國王要重禮賞賜他,但張騫不要賞賜只求帶回那顆石榴樹,卻不想在歸途中遭遇匈奴攔截而丟失。

石榴:你從西域走來,走入大唐長安,走入尋常巷陌

張騫到達長安時,漢武帝率領百官親自出迎。突然一紅衣妙齡女子奔向了張騫,他大吃一驚。細看之下,發現是在返回漢朝的前一晚,那位求他帶其前往長安而遭拒絕的姑娘。

張騫吃驚地問姑娘追尋著他們一路來到長安的緣由。

姑娘流淚而答:“奴不圖富貴,只求回報澆灌之恩。中途遭劫,使奴未能一路相隨。”說完,就變成了一顆石榴樹。

石榴:你從西域走來,走入大唐長安,走入尋常巷陌

張騫向漢武帝稟報了自己在安息國澆灌石榴樹的經歷,武帝大喜,命花工把這顆石榴樹移植到了御花園,從此,石榴樹就在中原大地落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後因石榴多子多福而備受皇家寵愛,又被賦予了多生貴子的寓意。

這個傳說,耐人尋味,也讓石榴有了聊齋的味道。

石榴:你從西域走來,走入大唐長安,走入尋常巷陌

傳說終歸只是傳說,但石榴來自西域,紮根中原,從宮廷御花園走入尋常百姓家,卻是真實的歷史。

石榴,從西域來到大唐的長安的宮廷,走入了尋常的巷陌,年年春來染紅五月,歲歲秋到寫意豐盈。

石榴:你從西域走來,走入大唐長安,走入尋常巷陌

千百年來,紅豔枝頭,芬芳歲月。它熱情、奔放、美麗,它更代表著繁榮、昌盛。

無論荒臺野徑、無論巷陌田間,它都站成了一季的火紅與豐盈。

是誰家的小院,籬笆深處,掛起了一盞盞紅燈籠,秋雨裡,點亮著暗淡清冷的天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