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最好的智慧,就是讓自己永遠都在學習

《中庸》智慧:一個人真正的成熟,從他能夠拋開“自大”開始。

中庸:最好的智慧,就是讓自己永遠都在學習

在宋代的時候,有一個人叫蘇易簡,他升任中書舍人,兼翰林學士。

有一天,他在宮裡面值班的時候,閒著無聊就觀賞欹器,被皇上知道了。

上晚朝的時候,皇上就問他:“您在水裡實驗著玩的大概是欹器吧?”

蘇易簡就說:“是的,他是江南人制作的一個東西,”

說完皇上就讓蘇易簡把他的欹器拿出來,放在水裡面試驗。

蘇易簡這個時候對皇上說:“我聽說過,太陽昇的最高,比如到了中午就要開始回落,月亮長得最圓,到了十五的時候就要開始虧缺,欹器中的水一旦盛滿了就會翻倒,事物到了最鼎盛的階段就會走下坡路。

陛下如果持中守誠,實施警惕,保持一個謙遜的姿態,讓自己不斷的學習和進步,才能鞏固先帝的基業,開創新的成就,保證國家太平安寧。

中庸:最好的智慧,就是讓自己永遠都在學習

蘇易簡通過另外一種方式,間接的提醒皇上:要懂得保持謙虛,不斷進取的一個道理。

但是,這卻是大多數人所忽略的心態,太多的人在生活中有一些小的成就,馬上就忘了最根本的心態,變得飄飄然。

然而,這也是阻礙自己進步的最大阻礙,只有拋開了這一心態,保持謙虛的姿態,才能讓自己永遠的處於學習進步的狀態中。

在《中庸》之中,有這樣一句話: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要麼不學,學了沒有學會絕不罷休。要麼不問,問了如果還不明白也不罷休。要麼不去思考一件事情,思考了如果得不到結果也不罷休。要麼不去分辨一件事情,分辨瞭如果沒有明確的結果也不罷休。要麼沒有實行,實行了沒有徹底也絕不罷休。

中庸:最好的智慧,就是讓自己永遠都在學習

別人用一分的努力就能做到,我用100分的努力去做,別人用10分的努力去做,我就用付出1000倍的努力,如果這樣去修養自己的德行,雖然說頭腦愚笨,但最後也一定可以聰明起來,雖然柔弱,也一定可以剛強起來。

現在很多人常犯這樣一個錯誤,總是在嫉妒別人的成功,但是自己卻總是盲目的自大,盲目的沉溺於自我感覺良好之中,自我欺騙。

而別人就是在這個時候埋頭奮鬥和前進,於是當別人取得一定成就的時候,自己還陶醉在不知不覺的後面,還對別人的成就不服氣,產生了嫉妒之心,這是大多數人常犯的一個錯誤。

一個人只有永遠保持一個學習的姿態,才能有好的成就。

在電影《銀河補習班》之中,有這樣一句話:學習應該是一生的事情,要把學習分散在人生的每一個時間段。

中庸:最好的智慧,就是讓自己永遠都在學習

只有抱著這樣的心態,才能更好的進步自我的人生,想要有這樣的狀態,必須要有堅定的恆心,不達目的絕不罷休。

任何情況下,都不讓自己保持一個自滿自傲的心態,最終才有成就人生的可能。

古人就說:人生至樂,無如讀書。

而人生最大的快樂,就是一直去讀書,讀書精進自我,不斷的反省自我。

中庸:最好的智慧,就是讓自己永遠都在學習

一個人即便到了60歲,還可以反省自己59歲時常犯的錯誤,這樣的心態才能讓自己更加的完美,這樣的持之以恆,才有更多成功的可能。

本文由【墨書國學】原創,品讀《中庸》智慧,學習古人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