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匈文化交流精彩紛呈

中匈文化交流精彩纷呈

圖① 由匈牙利華星藝術團組織的慶祝晚會精彩紛呈。圖為匈牙利華人小朋友表演歌舞。

圖② 匈牙利國會主席格維爾·拉斯洛在“新時代海上絲綢之路——中國油畫名家筆下的匈牙利”大型油畫展上,告訴中國畫家龍力遊,其作品中的那所中學正是他的母校。

圖③ 在《見證友誼》紀錄片拍攝過程中,著名漢學家尤山度(左)教授接受黃琪英(右)採訪。

翟朝輝攝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也是中國和匈牙利建交70週年。為紀念這一特殊的年份,中匈兩國政府自年初以來就安排了一系列的文化交流合作活動。

文化互動熱絡

今年2月份,以“美麗中國·歡樂春節”為主題的匈牙利“中國春文化節”拉開了慶祝中匈建交70週年的序幕。緊接著,東航開通上海直飛布達佩斯航線,中國電影走進匈牙利、中國旅遊文化周等在布達佩斯相繼成功舉辦,漢語橋、“水立方杯”海外華人中文歌曲大賽,吸引了一大批愛好中國文化的匈牙利學生參加。

同時,匈牙利政府在中國相繼舉辦了布達佩斯節、匈牙利當代藝術展、國慶亮燈照片徵集、匈牙利甜品月,以及匈牙利巴托克·貝拉男聲合唱團受邀訪華等活動,讓中國民眾進一步走近和認識了匈牙利文化,受到廣泛好評。

9月10日,由匈牙利外交和對外貿易部在首都布達佩斯藝術宮主辦的慶祝中匈建交70週年官方文藝晚會,將慶祝活動再次推向新高潮。匈牙利外交和對外貿易部副部長樂文特說,“建交70週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尤其是匈牙利的‘向東開放’政策與‘一帶一路’對接不到10年的時間內,帶給匈牙利的變化比以往60年都要大。未來,我們還要繼續與中國加強合作,讓匈中關係變得更加成熟,帶給兩國人民更大的福祉”。

10月28日起,以慶祝中匈建交70週年為主題的大型專題紀錄片《見證友誼》開始在匈牙利國家電視臺播出。此片通過大量珍貴的歷史影像資料和20多位中匈友誼的見證者、親歷者和推動者的生動敘述,回顧匈中關係70年來不平凡的發展歷程。匈牙利國家電視臺國際部主任伊迪科在審看完樣片後感慨地說,“這是一部反映匈中友誼的好片子,具有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我們願意在電視臺播出,我們也相信紀錄片會受到匈牙利觀眾歡迎,這將是獻給中匈建交70週年的最好紀念”。

兩國文化交流活動豐富多彩、高潮迭起,主要原因在於中匈兩國的政治互信日益深化,務實經貿碩果累累,其他領域的交流也方興未艾,兩國關係處於歷史最好時期。中國駐匈牙利大使段潔龍說,“兩國在人文領域的交流合作,走在了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合作的前列。來匈中國遊客人數逐年增加,2018年兩國互訪人數達到25萬多人次,創歷史新高。第五所孔子學院落戶匈牙利德布勒森大學,在匈學習的中國留學生達2200多人。這些都打下了深厚的民意基礎”。

藝術交流增色

8月份,包括中國當代藝術研究院院長羅中立在內的中國22位油畫家受邀訪問匈牙利,用手中的油畫筆描繪匈牙利風光、建築和獨特的文化,併成功舉辦了“新時代海上絲綢之路——中國油畫名家筆下的匈牙利”大型油畫展。

匈牙利國會主席格維爾·拉斯洛在參觀展覽時說:“我很意外和高興地看到我的高中母校出現在中國油畫家作品中,包括油畫在內的藝術交流會讓兩國人民感到更加親切,這種親切就是對目前良好中匈關係的最好闡釋。”

由經濟日報《藝術與設計》雜誌社和中國文字博物館等主辦的中國文字絲路行——《漢字》國際巡展首次在匈牙利科學院舉行就受到民眾歡迎,現場氣氛熱烈,互動積極。匈牙利國家電視臺攝像記者米拉一直拍片到當天閉館。他說:“非常希望這樣專業的展覽能夠多在匈牙利舉辦,我會帶著自己的孩子再來看展。”

這些帶有中國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專業演出和展覽,不僅講好了中國故事,讓當地民眾享受到了高水平的文化盛宴,同時還持續增進了兩國民眾的相互瞭解。

《見證友誼》紀錄片製作方匈牙利哈弗萊斯特國際文化傳媒公司董事長兼製片人黃琪英說:“我們籌拍準備了好幾年,在拍攝中不止一次被感動。這些友人有的已經90多歲高齡,他們依然對中國懷有深厚感情,仍然用各自的影響力和工作為中匈友誼增磚添瓦。他們的講述就是匈中70年友誼的縮影,他們的親身經歷和感受,也將成為中匈建交70週年發展的重要路標和重要的歷史參考。”

進入2.0時代

武術、茶、書法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符號,也是匈牙利民眾最初認識中國的途徑。中國駐匈牙利大使館文化參贊王崢說:“隨著中匈人文交流的深入和拓展,尤其是‘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以來,中國文化傳播已經進入2.0時代,即匈牙利有一部分民眾已經走在深入瞭解中國的前列,並且還有許多匈牙利人希望更多地瞭解現在的中國,體驗中國的新事物。”

匈牙利作家和翻譯家連續3年獲得了中國政府面向海外設立的最高出版獎項“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這一獎項每年只有10幾個獲獎者,這從一個側面說明兩國文化交流的深入程度。

中醫藥是另一個例證。中醫不僅在匈牙利有法律支持,而且在醫學院校中開設中醫專業,有越來越多的當地學生學習中醫。匈牙利東方國藥集團董事長陳震說:“今年匈牙利政府舉辦了第二屆中醫藥論壇,他們還有自己的針灸協會,借鑑了中醫治未病理念,現在‘預防’成了匈牙利衛生部的工作重點之一,說明中醫藥已經成為了世界文化的一部分,正是得益於這種互相學習、有共同願望的土壤和基礎,中醫藥才能繼續得到良好發展。”

如今,中匈兩國文化交流的故事每天都在講述,文明互鑑也在不斷延續,這在匈牙利郵政局發行的中匈建交70週年紀念郵票上得到了很好的體現。郵票共有兩張,一張由中方設計師、旅匈畫家趙文潔設計,主圖案是中國牡丹青花瓶加繪匈牙利著名的海蘭德瓷器圖樣;匈方設計師瑪蒂·亞歷山德拉則利用中國的祥雲加上匈牙利傳統刺繡花紋構圖。

當下,中國的高鐵、網購、支付寶、共享單車不僅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著全球。匈中友好協會副會長高迪認為,微信已經改變了中國文化傳播方式,並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她說:“喜愛中國文化的匈牙利人大多在用微信。我上次去中國還專門在網上用微信支付購買了高鐵車票,體驗了一下高鐵。每一次去,我都能感覺到中國有變化,既親近,又熟悉。”(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翟朝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