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火蟲的逃亡:光帶給我明亮,也帶來孤單和不安

我是一隻還沒長大的螢火蟲,有人叫我夜光,有人叫我景天(我可沒有雪見),但更多的文人騷客稱我為"

流螢"。

凡人陶醉於"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中的意境,夢想著萬千螢火蟲在森林中偏偏起舞,為清冷月色下的綠樹青草投下淡淡星輝。但是那種夢想徹底被打碎了——在我的成人禮上。

螢火蟲的逃亡:光帶給我明亮,也帶來孤單和不安

一蟲我要麻醉,醉把蝸牛放入嘴

我媽在潮溼的蘆葦地帶生的我,7天后,她就去了天堂。那時,我一直以為是我"克母",沒想到還沒給我娘過完"頭七",我爹也過去了。後來,我看到隔壁家的二狗子幾天之後也沒了爹和娘,心裡舒坦了不少。

螢火蟲的逃亡:光帶給我明亮,也帶來孤單和不安

我這蟲啥都可以接受,就對環境有點潔癖,人稱"環境指標生物"。於是,我和隔壁家的狗子們跑到了附近的森林裡生活,這裡的空氣很清新,PM2.5明顯沒超標。

要是百花開得香,我就偷點蜜;不然,我就吃些法式焗蝸牛墊墊肚子。當然焗蝸牛是不可能的,我頂多吃些生蝸牛,而且捕食蝸牛也有我自己獨有的一套招式。

螢火蟲的逃亡:光帶給我明亮,也帶來孤單和不安

首先呢,我要先對蝸牛進行麻醉。

為啥呢?因為蝸牛總是像個縮頭烏龜一樣,把全身藏於殼內,只有外套膜的軟肉露出一點點在殼的外面。如果我貿然攻擊,要麼一戰成名,要麼空手而歸,成功幾率太小了。

我的獵物通常是個頭小的蝸牛,畢竟柿子還是挑軟的捏好。這樣的蝸牛經常聚眾在稻子和麥子的莖稈上游行,一動不動地待上一整個夏天。

接著,我就打開兩片呈鉤狀的顎,顎上有一道細細的小槽溝,就像是外科手術器械一樣不斷地輕輕敲打蝸牛的外膜,和蝸牛拉鉤,將毒液注入蝸牛體內,不疼不癢,不慌不忙,最多5-6次,蝸牛就醉倒了。

螢火蟲的逃亡:光帶給我明亮,也帶來孤單和不安

然後我就可以飽餐一頓了。我的消化液能夠將肉分解成流狀的肉糜,於是蝸牛肉就變成了蝸牛肉粥。吃這麼一餐後,我幾天甚至1個月不進食也能存活。

你,朝著灰色走去

我喜歡我的光,它讓我從不懼怕黑暗,因為我能把自己的路照亮,而發光還要靠我身體的小構造。

我們腹部的第六、第七節處有個發光的器官,是由發光細胞、反射層細胞、神經和表皮等組成的,發光細胞中的熒光素和熒光酶相互作用,就會發出亮光。

螢火蟲的逃亡:光帶給我明亮,也帶來孤單和不安

有人好奇我們是不是白天還能發光,就做了一個實驗:在黑暗中,用一束極細的光線照射在發光的螢火蟲的眼睛上,這時候,我們的小燈籠立刻就熄滅了。所以,我們不僅在白天是不發光的,而且還能控制發光。

不過光除了照亮之外,當然還有其他不純的目的——吸引配偶

我的表姐最近很奇怪,會按照精確的時間間隔發出"亮、滅、亮、滅"的信號。然後突然我遠房親戚的小兒子就蹦躂蹦躂地飛過來了,並且發出"亮——滅,亮——滅"的信號來回應。

我表姐湊上去,只見他們耳鬢廝磨一番,便雙雙飛走了,只留下我一隻單身蟲。當我轉身離去,就發現有個瓶子等著我進去。還好我反應夠快,“唰”一下關燈,他們就摸瞎了。

螢火蟲的逃亡:光帶給我明亮,也帶來孤單和不安

其實我完全能理解這些人類的心理,畢竟我的燈光耗能率極少,發光率又很高,為電氣工程師們所覬覦。迄今為止,還未有科學家能夠仿照我們的發光器官制造出一種高效節能燈。

話雖如此,但是我還是不想成為研究的"小白鼠"。於是,我朝著灰色走去。

螢火蟲的逃亡:光帶給我明亮,也帶來孤單和不安

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也穿過人山人海

我喜歡屁股掛著一盞燈到處逛,因為我在黑夜中更加耀眼,更能將靜謐的風景捕捉。

當我跳到一片葉子上欣賞自己漂亮的翅膀的時候,就被一名不速之客套上了黑色的袋子。儘管如此,但是我還是能看到我的其他狗子們也陷入了和我一樣的"黑洞"(但不得不說這塑料袋薄得透光啊)。

之後,我們就被放出來,和其他山頭的小夥伴匯合,然後又被關進一個更大更密不透風的箱子。

螢火蟲的逃亡:光帶給我明亮,也帶來孤單和不安

2016年的一天晚上,箱子被打開了,數十萬只螢火蟲被放飛。結果我一出來就發現周圍全是吵吵嚷嚷的孩子,長長的橫幅上寫著"人造螢火蟲主題公園"。

據調查,95%的城市孩子沒有見過螢火蟲。原來我們大老遠過來是為了給他們見一見世面的呀!但是我們是野生的呀,不是人造的螢火蟲呀!我看著人山人海的公園,卻只想拼命地逃離,因為我實在想吐——這空氣中瀰漫著煙火味,溢滿了人心的腐臭。

其實城裡人做出捕捉我們的行為,我還是可以給予一定理解的。畢竟我們天生可愛,古靈精怪,自體發光,耀眼奪目(彩虹屁吹完了)。

螢火蟲的逃亡:光帶給我明亮,也帶來孤單和不安

但是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從那個公園翻山越嶺回到我的家鄉,路途中渾濁的空氣差點沒把我嗆死,但是我的夥伴三胖子卻在那個公園自由落體了。

好不容易來到了村落,農村的小屁孩一個個手握礦泉水瓶追著我們。我的另一個倒黴朋友小不點很不幸,被永遠地鎖在了瓶子裡,被孩子拿回家向父母炫耀,"媽媽,我抓到了害蟲!"

當我們幾個小夥伴剛剛蛻變為成蟲,回到老巢時,才發現天上星光點點,地上卻沒有了其他黃綠色的閃爍光點。唉,我曾經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見平凡……

螢火蟲的逃亡:光帶給我明亮,也帶來孤單和不安

"誒,抓到了吧!"

"好像沒有!誒,有了,有了,裡面有光!"

文 | 小實

[1]朱活力.螢火蟲的獵食法[J].科學之友.2000,(6):33-33.

[2]龔麗娟,湯海霞.螢火蟲的"燈語"[J].科學之友.2001,(11):26.

[3]楊妍.螢火蟲放飛:殘忍的浪漫[J].消費者報道.2015,(9):66.

[4]利益驅使螢火蟲面臨滅絕[J].科學大觀園.2017,(13):6-7.

[5]王淼.螢火蟲的趣味文化[J].綠色中國.2016,(20):72-74.

[6]幼獅文化. 動物小百科 鳥類昆蟲[M]. 2016.

[7](法)法布爾著. 昆蟲記[M]. 20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