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雲縣依託資源優勢,“林下經濟”開闢致富路

9月初,在紫雲自治縣國有林場種養殖基地,啟動了實施林下經濟基礎設施,走進種養殖基地,滿山都是一群群搬遷戶,身背揹簍,運送著大球蓋菇食用菌養料,辛勤勞作,一派忙碌景象。

紫雲縣依託資源優勢,“林下經濟”開闢致富路

依託浪風關林場區域獨具的區位優勢結合林場優質生態環境資源和豐富的土地資源,大力打造紫雲自治縣林下經濟產業種養殖基地。加快林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著力推動林下經濟發展,助推脫貧攻堅,助力鄉村振興。

據悉,基地位於浪風關林場場部工區,紫雲縣城西南部,是縣城向南、向西的必經之路,面積4500畝,建設中的種養殖基地森林覆蓋率82.60%,是優質的天然大氧吧。惠興高速、紫望高速、G354國道貫穿和環繞全域,目前基地建設工作由林場組建的紫雲自治縣鴻順林業生態投資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來具體籌建,基地規劃建設林下食用菌種植基地3000畝,20萬羽林下雞、10萬隻林下兔和200箱林下蜂養殖基地。第一期1000畝大球蓋菇食用菌將於10月底完成種植,剩餘2000畝正在開展前期準備工作,預計在2021年完成建設任務。20萬羽林下雞已完成一期200個養殖棚建設,10月底將投放5萬羽雞苗,二期200個養殖棚預計12月中旬建設完成並投放雞苗;林下兔養殖正在開工建設,預計2020年一月完成建設並投放兔種6萬隻。基地建成後,將提供150個就業崗位,利益聯結500戶貧困戶。

紫雲縣依託資源優勢,“林下經濟”開闢致富路

產業主要以“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組織方式為基礎,科學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明確貧困戶在產業發展各個環節上的利益分配,確保貧困戶穩定獲得收益,兼顧企業、合作社發展,促進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形成緊密的產業發展共同體,實現三方共贏。

紫雲縣依託資源優勢,“林下經濟”開闢致富路

浪風關國有林場種養殖基地,產業主要就近帶動城東、城南兩個移民搬遷片區的就業服務,保障搬遷戶搬遷後的後續就業問題。不斷壯大與提升我縣產業發展和林下經濟發展。

“全縣養蜂已輻射到12個鄉鎮,已經有1.3萬箱,其中養雞輻射到四大寨鄉、猴場鎮、火花鎮、松山街道辦等,依託與軍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作保底回收,大球蓋菇食用菌與優纖貝合作保底回收為保障。”

易地扶貧搬遷戶楊小盆告訴記者:“老家在大營鎮巴毛村,是貧困戶,搬遷到城南社區,以前在家裡種田做農活現在能在城裡過上好生活,孩子的教育也有了保障,老公在周邊做工地,我負責照顧孩子,我在社區負責人的引導下,叫我到林場種植基地這裡來務工,一天能拿100元勞動報酬,基地裡還負責派車到社區接送,政府給我們提供了安全住房還時刻關心我們就業問題,有好的就業崗位都先把我們這些搬遷戶放在第一位。”

紫雲縣依託資源優勢,“林下經濟”開闢致富路

“平均每天200人到基地務工,每天工作8小時,早上到社區接他們到基地務工,下午下班送他們回去休息,每天都包接送,現在我正在種植大球蓋菇食用菌,趕在春節季前出貨。”種養殖基地管理員李忠德說道。

林業局局長金家順表示:“紫雲自治縣林下經濟發展週期短、見效快、短平快的林下產業,積極搭建產銷對接平臺,為民提供有效就業崗位,因地制宜建立林下經濟產品流通體系,不斷優化林下經濟產品流通渠道,暢通林下產品銷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資源和林陰優勢從事林下種植、養殖等立體複合生產經營,從而使農林牧各業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循環相生、協調發展的生態農業模式。”

紫雲縣依託資源優勢,“林下經濟”開闢致富路

積極引進和培育龍頭企業,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組織方式,竭力打造林下經濟品牌,形成具有特色的林下經濟示範基地。同時發揮國有林場優勢,選擇有條件的國有林場,建設林下種植、養殖、輻射帶動廣大貧困戶積極發展林下經濟。

發展林下經濟、促進綠色增長,提高林地產出、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積極扶持,進一步加快發展步伐,確保農民不砍樹也能致富,實現生態受保護、農民得實惠的改革目標,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作者:陸凱、狄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