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這個國家為什麼戰亂不斷?

用戶109093454798


歷史遺留問題。




緬甸這個國家,從古至今,其偏遠地區一直都是自治獨立的。尤其是北部地區,歷史上一直就是世襲土司管理,半獨立王國。中國強盛的時候,它們就倒向中國;緬甸強盛的時候,他們就倒向緬甸。但不管倒向誰,他們的實質獨立地位是不變的。

後來英國人來了,吞併了緬甸,其統治力和管理體制比緬甸土著強多了,但對於緬北地區的土皇帝們,英政府的控制了也依然不算強。當時緬北的土司都有自己的軍隊。

就拿果敢來說,這裡本來是中國領土,早在明末就形成了漢人的聚集區。後來由於一些歷史原因跟中國分開了,變成了緬甸的羈縻土司管轄區。但不管果敢是歸中國還是歸緬甸,他的土司永遠都是楊氏。即便是英國人來了,也是楊家當土司。(楊姓土司在果敢的世襲統治權一直到1959年才結束)

所以用一句話就是:在土司的地盤裡,土司最大,大英女王、中原皇帝、緬甸的國王都是第二位的。



後來,英國人走了,緬甸獨立。但獨立之後的緬甸,馬上就開始了內戰。

緬族控制的中央政府出於統一緬甸的目的對北方自治土邦瘋狂的武力征服與鎮壓,而邊緣少數民族勢力也不憚一戰,雙方這一打就打了幾十年。

按常理來說,緬甸中央政府強,地方土邦實力弱,且勢力分散,雙方不在一個量級,緬甸中央政府是飛龍騎臉,沒有輸的可能性。

但是由於政府的無能,緬北的獨立武裝越打越強。緬甸政府在緬北的影響力越來越弱。

這一點可以拿國軍的孤軍來舉例子。

上世紀50年代除,李彌的2個殘團被解放軍打的落荒逃到緬北金三角。就是這些國軍殘兵敗將,面對貌似強大的緬甸政府軍,硬是兩次將緬軍重創擊潰,最終割據了整個金三角地區。

而緬甸政府則無能為力,只能派代表跑去聯合國“哭訴”。最後是藉助國際輿論壓力才把國軍的這支“精銳”送走。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之前,也就是緬北罌粟種植業氾濫的時候,緬甸政府遭受了巨大的國際壓力,但卻一點辦法也沒有。這其中的原因就是緬北不受控制,完全就是獨立王國的存在。

從這也可以看出,緬甸政府在緬北影響力到底是有多虛弱。

除了打不贏緬北獨立武裝,緬甸現在還有一個更大的問題——內部不合。

緬甸的內部基本上可以分為兩派:一是軍政府勢力,二是以昂山素季為領導的民主派。

這兩派從幾十年前就開始鬥,時至今日仍然在明爭暗鬥。這就導致緬甸這個國家遲遲不能走上正軌。不然,就以緬甸和緬北的地緣差距來看,緬北是不可能堅持這麼久的。

至少在當年中國停止支持緬共的時候,緬甸就應該可以實現和平了。然而,緬甸現如今仍然是那個熊樣。

總的來說,緬甸的問題就是個歷史遺留問題。緬甸南方的緬族和北方的少數民族在歷史上尿不到一個壺裡,對抗了幾百年。後來緬甸雖然獨立,但這種對抗仍然存在。

而在對抗的同時,坐擁絕對優勢資源的緬甸政府也是太廢柴。不光是軍隊不能打,政府內部也是勾心鬥角。以絕對優勢以大欺小打了這麼多年,到現在都沒有結果。估計以後也不會有結果了。


Mer86


緬甸祖上也闊過,15-18世紀期間,堪稱東南亞一小霸主。曾一度把鄰居泰國打得差點亡了國;大清國跟自己的藩屬緬甸打仗,竟然也輸好幾次,搞得自信無比的乾隆大帝都產生了“挫敗感”。講真,電視劇《還珠格格》裡面西南大戰的情節,實際上,還是有點歷史依據的。

從19世紀開始,緬甸逐漸淪為英國殖民地。

到了上世紀40年代初,日本順利挺進了東南亞。

日本高呼”大東亞共榮“,美其名曰——亞洲人解放亞洲人,即,同為亞洲人的日本人“幫助”東亞、東南亞的”同胞們“趕走英美、法國等白人殖民者。

果不其然,這個口號真的打動了不少人,像緬甸、越南、柬埔寨等東南亞殖民地國家,出現了不少“聯日抗英”、“聯日抗美”、“聯日抗法”的隊伍。

此時,27歲的昂山將軍決定聯日抗英,組建“緬甸獨立軍”,趕走英國人。對,這個昂山將軍的大閨女就是現任緬甸領導人,執政黨全民盟主席,國際知名“民主女鬥士”——昂山素季。

昂山隊伍的戰鬥力還是很可以的,在日緬“共榮”的合作下,緬日聯軍所到之處,英軍聞風喪膽,“萬惡”的英國殖民者被統統關進了日本的“死亡戰俘營”去受虐待,“光復”緬甸似乎指日可待。

作為日本軍部的積極合作對象,昂山將軍在收復國土之餘,也很賣力氣的和日本鬼子並肩打咱們的中國遠征軍。

二戰的亂世中,昂山將軍走向了他的第一個人生巔峰,他經常身穿黃呢日本軍服,神氣的騎在高頭大馬上,舉著日本軍刀,接受緬甸民眾的頂禮膜拜。

因為表現突出,1943年,昂山還應日本政府的邀請,作為“日緬親善”的典範,赴東京拜見了日本天皇,裕仁天皇親自為他授勳。同年,昂山被日軍提升為少將——“昂山將軍”頭銜由此得名。昂山將軍他老人家的確有過人之處,非常能審時度勢。1945年3月,他做出了拯救自己和整個緬甸的決定,轉換政策——聯英抗日。

他察覺出,此時,如果再跟著日本一條心搞下去,日本戰敗後,不但民族獨立將成泡影,甚至緬甸還會面臨被重新瓜分的危險,自己也會被定為“法西斯戰犯”,性命都難保。

結果,倒戈起義後的昂山將軍,不但沒有被定義成“緬奸”和法西斯“戰犯”,上軍事法庭;反而藉助盟軍的力量,最終成功建國,實現了民族獨立,成了萬人敬仰的的“緬甸獨立之父”。

看到這,是不是真替2018年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的昂山素季阿姨長吁一口氣。不過,正如上圖漫畫表達的一樣,昂山素季淡定的表象身後,都是連天的炮火和刀光劍影。佛教國家內部長期打打殺殺,這個可真不常見。

緬甸的長期動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民族眾多,互相仇視,關係複雜。

緬甸有135個民族,其中緬族佔了70%的人口,並佔據了緬甸的中央平原,其他各少數民族分佈在周邊山區。

這些少數民族,在咱們眼中沒什麼大區別——男人幾乎都穿裙子,外貌、服裝,生活習慣也大同小異,但在他們看來,那簡直是無可爭議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2016年,緬甸少數民族武裝會議代表入場)說民族太多,國家就亂,那也不一定。比如前蘇聯,旗下有200多個民族,除了二戰期間出了些烏克蘭、車臣籍的“蘇奸”,其餘時候,都被有效的團結在紅旗下,共建蘇維埃社會主義,沒鬧出過什麼大亂子。

這麼看,民族多不是大問題,多民族國家缺乏共同的理想和信念,離心力大,這個才是問題。

1958年,緬甸發生軍事政變,奈溫將軍為首的軍政府上臺。軍政府時期,緬甸中央政府對其他少數民族鎮壓俞發變本加厲,大搞緬族的“大民族主義”。

長期以來,緬族受大民族主義影響,極力壓制其他民族政治、利益訴求,以維持統治;

而其餘那一百多個民族呢,性格都非常剛烈,沒一個好惹的,甚至可以被總結成——“緬甸有多少個民族,就有多少反政府武裝”。尤其是緬北的少數民族,十分尚武,信奉——“沒有軍隊,就沒有一切”的理念。

因此,緬甸各民族不但缺乏國家認同感,還具有一定的分裂能力。
目前,有強大話語權的,主要是下圖這六大地方武裝,儼然一個個獨立王國。


重點說其中的兩個。1.民主克倫佛教軍(DKBA)。

這個DKBA很有意思,早期幾乎就是和尚組成的武裝力量。平時念經打坐,當和尚;一旦被招惹到了,穿上軍裝就成了戰士。一邊虔誠的念唱著“慈悲為懷”,一邊賣力的打打殺殺,過渡起來,連點心理障礙都沒有。即便到現在,成員也都是清一色的佛教徒。

2.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又稱為果敢民族民主同盟軍,縮寫MNDAA,緬甸撣邦第一特區的武裝組織。領導者為特區主席彭家聲,總司令是彭德仁。

(80年代的彭家聲)中間拿稿子講話的是彭德仁司令。

看著架勢,是不是比咱們中國特色,還中國特色。


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是緬甸唯一一支由漢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武裝(在大緬族主義及民族歧視政策的壓迫下,漢族被改稱了“果敢族”)。果敢民族就是漢族,在此地已經繁衍300多年,多屬於明朝遺民後代,部分是清末或者國民黨殘餘勢力的後裔。歷史上,果敢地區曾經不隸屬於緬甸,1897年,在英法殖民者聯合脅迫下,大清國將果敢劃歸了英屬緬甸;1962年新中國與緬甸劃界,延續了1897年的界約。從此,這片土地上時代生活的漢族成為了緬甸的少數民族之一。

果敢更像是個中國的縣城。果敢人用雲南方言,同時也大力推行普通話。使用中文簡體字,中小學用的都是咱們大陸的義務教育課本,上課的模式,大型集體活動的形式,跟中國大陸幾乎沒有區別。居民手機信號都是中國移動或者聯通、電信;座機區號是雲南臨滄市的。使的是人民幣,看的是中國電視節目,大家都向往來中國受教育,或者打工。

2008年,汶川地震中,本不寬裕的果敢人(此時果敢的小學老師工資也就幾百塊),捐款高達百萬餘元。

大家可以看看果敢的官網,長期招聘中小學老師。在咱們看來可能待遇低了,但是對比當地的工資收入和生活條件,你會發現,他們真的很盡力了,非常有誠意的。

咱們再言歸正傳,除了民族眾多,武裝割據以外,還有個動盪的根源——毒品的爭奪。

尤其是緬北的金三角地區,毒品種植歷史悠久,因而,緬北一直是緬甸內戰的主戰場。也是世界上武裝派系最多的地方,果敢同盟軍、佤邦、克欽獨立軍等等。各勢力相互之間為了爭奪地盤而爭鬥,爭鬥導致擴軍,擴軍需要軍費,為了籌集軍費接著種植毒品,然後爭奪地盤,繼續擴軍,政府要禁毒,又跟政府較勁,如此陷入惡性循環。

不過,值得欣慰的是,目前,果敢自治區在彭家聲十幾年的努力下,基本實現了全面禁毒。可是,問題又來了,以後拿什麼賴以生存呢........

當然,動亂的根源就是貧困,動亂的結果還是“貧困”。

半個多世紀以來,緬甸中央政府領導多是行伍出身,既不太會治國理政,也不太懂得發展經濟、結民眾,各級政府官僚腐成風,國民經濟發展長期滯後。長期的貧困導致各族民眾對國家沒有歸宿感。此種情形,為了生存,各族人民自然可以無所不用其極,可勁的折騰。

本人文章一律原創,拒絕他人抄襲、任意轉載,如遇到類似“白鹿野史”、“堅持不懈創作的人”這種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訴到底!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緬甸一直以來就是一個不太平的國家,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緬甸獨立以後民族國家構建存在困境。緬甸全稱為緬甸聯邦,是中南半島的一個國家。它和我國、印度、泰國、老撾、孟加拉等國接壤,國土面積為67萬平方公里,人口為5200多萬。

1948年緬甸聯邦正式成立,之後緬甸聯邦就面臨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那就是如何把一個民族眾多、民族關係矛盾突出的聯邦國家構建為一個現代民族國家。

現代緬甸之父昂山在民族問題上堅持民族平等的原則。他在彬龍會議上和撣族、克欽族、欽族達成《彬龍協議》。此後,緬甸各個少數民族都希望以《彬龍協議》的精神和宗旨來解決他們的民族問題。可以說彬龍會議是歷史上緬族第一次和少數民族進行平等的對話,意義非常重大。它奠定了多民族緬甸聯邦的現實基礎。

當時的緬族精英希望通過緬甸的民族主義運動將所有的少數民族整合為一個緬甸人的國家。不過,在他們的思想觀念中依然是緬族優先。

以昂山為首的自由同盟的民族政策非常務實,他與各個民族領導人建立了互信,可以說當時對緬甸聯邦國家認同超過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

不幸的是昂山很快就被殺了,此後緬甸缺乏偉大的政治家,緬甸一直存在嚴重的民族矛盾並未有很好的解決方案。

當然,緬甸國內政治也是存在非常大的問題。1962年,奈溫將軍發動軍事政變,建立了執政的軍事革命委員會,軍政府成立。

1988年,蘇貌將軍發動軍政變。此後,緬甸的政治便一直由軍人把持,儘管中間辦過幾次形式上的投票選舉。

直到2010年11月7日,緬甸才舉行了20年來首次多黨制全國大選,開始有軍政府向民選政府轉型。

後來,昂山素季上臺,她的新政府與軍人集團達成妥協,雙方依然存在矛盾,後續的發展不可預料。

除了這些內部問題以外,緬甸外部條件也不利於其穩定。緬甸東西連接東南亞和南亞、南北連接中國內陸和印度洋十字中心位置,加上“馬六甲海峽”的東北出入口的端口,在地區和國際社會中擁有重要的戰略和地緣價值。

周邊國際以及世界強國不斷滲透緬甸的經濟、政治和地緣的爭奪中。這給緬甸帶來了資源爭奪、領土紛爭、通道競爭、文化衝突等問題。


歷史是什麼


緬甸全稱緬甸聯邦共和國,是東盟成員國,位於亞洲東南部,中南半島西部,面積67.85萬平方公里,人口5390萬,由137個民族組成,其中68%為緬族,首都為內比都,北部和東北部與我國的西藏和雲南接壤,中緬邊境長達2185公里,東南接泰國和老撾,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臨。


古代時緬甸是個單一民族的國家,民風好戰而剽悍,在中國對東南亞的征服過程中,來自最明顯的阻力就是緬甸,由於緬甸入侵雲南普洱地區,大清曾對其四次征戰,但都大敗而歸,緬甸在與泰國的交戰中,可以說是完勝泰國,曾幾次攻入到泰國首都,可見,緬甸人的戰鬥意志和戰鬥能力都是非常強的。

19世紀以來,緬甸逐漸淪為英國的殖民地,由於英國的殖民擴張,許多少數民族被納入了英屬緬甸,為了對付強悍的緬族人,英國開始執行扶持少數民族的政策,以達到以緬人制約緬人的目的,對緬北的果敢、佤幫、撣邦、克欽邦等少數民族給槍給錢給資源,使其發展壯大,二戰以後,這些少數民族實力開始暴漲,成為了制衡政府的重要力量。


獨立後的緬甸,由於緬甸共產黨和其他政治派系的反抗,以及握有實力的少數民族有自己的政治和利益訴求,致使國內紛爭不斷,1950年,緬甸就發生了大規模的內戰,連執政的“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也發生了分裂,1962年,奈溫將軍發動軍事政變上臺,學生在仰光大學發起示威,抗議軍事政權,軍隊血腥鎮壓了學生運動。

中國在“文革”以後支援緬共武裝,致使緬共實力大增,他們攻城掠地,不斷與軍政府戰鬥,這也是緬甸戰亂的一個重要原因,“文革”結束後,中國改變了政策,撤出了在緬中國軍隊,從此緬共失勢,緬甸的戰亂局面有所緩解,這時的紛爭主要表現了軍政府與少數民族地方政府的矛盾,以及對毒品種植、生產、銷售進行清剿打擊的戰鬥。


緬甸國內的紛爭錯蹤複雜,即有政治和歷史原因,也有民族和地緣因素,政府需要對地方的有效管轄,擁有實力的地方要求高度自治,答成協議則短暫的和平,答不成協議則兵戎相見。自2010年結束軍政府統治以來,緬甸進行了民主改革,通過幾年努力,如今大規模的戰亂已經結束,但零星的衝突仍有發生,這種和平局面能維持多久,這就不好說了。

謝謝閱讀


雪上長留馬行處


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緬甸國內的局勢一直十分的不穩定,地方武裝和緬甸政府軍之間交火不斷,緬甸內戰打到今天已經打了50多年的時間。


雖然在近些年緬甸政府收編和遣散了部分地方武裝,但是緬甸地方武裝的勢力依然十分強大,緬甸內戰的局勢仍然沒能得到根本性的改觀。


緬甸國內戰火不斷,一方面是因為緬甸各民族之間的歷史矛盾,另一方面是緬甸政府奉行緬族優先的政策,欺壓和歧視緬甸的其他民族,這個問題也是雙方矛盾的根源。

緬甸最大的矛盾點來自於緬北地區,緬北地區的民族組成非常的複雜,既有緬甸的傳統民族撣族和克欽族,也有因為近代殖民掠奪而被劃入緬甸的果敢族。英國佔領緬甸期間,扶持了部分緬甸的少數民族武裝,並且將大量印度人遷移到緬甸。


在日本發動侵緬戰爭之後,緬甸的幾個少數民族聯合印度人共同抗擊日本人。而緬族軍隊領導人昂山將軍則投靠到了日本人的麾下,雙方因此爆發了數年的衝突,死傷人數數以萬計。

在二戰結束後,為了能夠擺脫英國的統治,緬甸少數民族和昂山將軍達成一致,建立了緬甸聯邦。昂山將軍給了緬甸少數民族極高的自主權,允許他們繼續保持私人軍隊,為以後的緬甸內戰埋下了隱患。


昂山將軍被暗殺後,新上任的吳努打擊少數民族軍隊勢力,收回了昂山將軍許諾的部分特權,雙方的矛盾進一步激化。

吳奈溫發動政變奪取政權後,開始在緬甸國內推行緬族優先的政策,提出了“以夷制夷”的口號,採用軍事手段打擊緬甸各地的少數民族力量。吳奈溫過於迷信武力,反而引來了更大規模的反抗,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緬甸國內的反政府武裝已經達到了29支,總人數超過了4萬人,很多地區都處於半獨立的狀態。


吳奈溫下臺之後,緬甸政府逐漸改變策略,想要通過談判的方式來解決分裂的局面。

緬甸政府提出了很多優惠條件,將原本叛亂的反政府武裝頭目招安,允許他們擁有獨立的軍隊,並且安排他們擔任地方官員。在這種情況下,緬甸政府和大部分反政府武裝和解,但是反政府武裝既沒有交出兵權,也沒有交出地盤,只是以招安的形式成為了緬甸各個特區的長官。


這種割據的局面一直形成到現在,緬甸政府軍為了保證穩定,無力消滅這些割據軍閥。而軍閥們為了各自利益,經常會爆發戰爭,有時候也會同緬甸政府軍開戰。

這種割據的局面肯定不是長久之計,假如緬甸政府不能改變割據紛爭的局面,緬甸內戰持續的時間還會更加長。從緬甸當前的局勢來看,緬甸政府想要改變格局混亂的局面,一方面要解決軍閥的武裝力量,另一方面還要解決內部的民族矛盾,如果不能做到這兩點,緬甸內戰很難能夠真正結束。


歷史總探長


緬甸建國伊始還是相當不錯的,當年新加坡建國的時候,李光耀還去緬甸那裡取經。但後來緬甸國家動盪,緬甸進入軍人政府時期。就此面對聯合國數十年的制裁。緬甸和解以後,情況並不樂觀。局勢十分複雜,現在的緬甸已經淪為世界最貧窮的國家。而且面臨著動亂的危險以及外部干涉的危機。


緬甸。全稱是緬甸聯邦共和國。位於東南亞地區。國土面積大約67萬平方公里。世界排名40位。是東盟的成員國。分別與印度,孟加拉國,中國,泰國,老撾接壤。19世紀淪為殖民地。1948獨立。1974年1月改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88年國際家發生動亂。國防部長蘇貌將軍為首的軍人接管國家政權,以美國為首的歐美國家開始全面制裁緬甸。在2008年。在聯合國的斡旋之下。緬甸聯邦共和國重新建立,通過新憲法。昂山素季目前實際上控制著這個國家。

緬甸之所以如此動亂,首先就是國家體制問題,緬甸應該行使共和制,而非聯邦制。由於受殖民統治,以及周邊大國勢力的影響(印度)包括歐美的干涉,再加上緬甸統治階層治理國家不利力。導致了緬甸民族對立嚴重。各個部族分離傾向嚴重。從外表看緬甸聯邦制國家,實則是一個軍閥割據狀態的國家。地方几乎是完全自治的政體。東部地區軍閥割據。再加上現在羅興亞人的關係。緬甸中央政府幾乎無力處置。地方實力派也根本不聽聯邦政府的政令。

在1983年,緬甸這個小國一共有135個民族,如此細化的區分讓緬甸民族意識大為提高。第四大民族克欽族在本族的要求達不到的情況下。克欽族就此要求獨立並發動“叛亂“要求獨立。緬甸政府軍數次圍剿都不成功,在和解問題上,是先放槍還是先和解的問題上。由於彼此的不信任從而爭執不下。而“果敢王”彭家聲在緬甸北部的果敢地區,是“果敢同盟軍”總司令。對抗緬甸中央政府已經數十年。

而克欽族的最大後臺就是美國人。美國一直在利用克欽獨立軍,搞亂緬甸北部局勢,干擾東方大國的西南邊疆。阻止中國和緬甸在能源方面的合作。在中緬天然氣管道合作開始的當年。克欽族獨立軍就撕毀協議,重燃戰火。而當美國發現他扶持起來的昂山素季與中國和好的時候,立即翻臉不認人。緬甸內有民族叛亂。外有大國干涉。經濟自然不能發展。百姓不能安居樂業。內外交困之下。緬甸已無力迴天。只能是勉強維持而已。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從明太祖時期,緬甸全境都屬於明朝,雖然緬甸土司不時的發動叛亂,但均被明朝給平定,直到公元1531年時,緬甸東籲王朝的成立。到1606年的最後一次戰爭,大明王朝因經歷諸多戰爭,無法再顧及西南的戰事,被緬軍擊敗,因此才割讓2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給緬甸。

緬甸聯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國家,其成立的基礎是《彬龍協議》,是聯合緬甸、撣邦、克欽邦、欽邦等,聯合向英國爭取獨立,根據《彬龍協議》,各聯邦實行高度自治,並有權選擇退出聯邦。

緬甸聯邦共有135個民族,緬族佔了2/3,果敢、撣族、克倫族、克欽族、孟族、佤族等是少數民族。緬族生活在緬甸聯邦南部4個省,其他7個邦為其他民族居住地,緬族的歷史是一部不斷向上侵略擴張的歷史。

緬甸這個國家為什麼戰亂不斷?緬軍在二戰前沒有組建,是由日軍以緬族人組建的,組建目的是:日軍打擊英軍、美軍,並藉此攻擊中國大西南,切斷中國大西南退路,緬軍藉此攻擊上部民族武裝,侵佔上部各民族領地。緬族人及緬軍有強烈的、友好的日本人及日軍情結,緬軍是日軍的盟軍,而上部民族武裝則是抗日的,兩者水火不容。


日本政府及日資在緬族政府及緬軍支持下,已大量進入在緬北,.日本政府成了緬族政府及緬軍對抗東方大國的一張王牌。

緬甸政府軍同少數民族武裝之間仍缺少互信,簽訂的停火協議只是原則性協議,即便停火協議已經簽署,緬甸政府軍與民族獨立武裝之間的衝突仍會時有發生。撣邦軍發佈的一份聲明稱,如果政府軍不能確保不再對撣邦民眾施壓,停火將毫無意義。一邊是戰爭,一邊是和平。近來,中緬邊境線將人們的生活分割成兩個完全不同的景象。

緬甸政府在少數民族實力壯大後,沒有使用迂迴的政策,而是壓根不理睬他們,選擇了硬碰硬的方式,直接發動戰爭,用武力來解決。

因此,從緬甸問題中,我們明白到和平對於一個國家的發展是很重要的,也希望緬甸能儘早化干戈為玉帛,讓老百姓有個安穩祥和的生活環境。


鐵男春秋


一般而言國家內亂其實可用一句中國古話來解釋!

那就是:不管寡而患不均,不患平而患不安!

此話何解:原因很簡單,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政治體制都不可避免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分配的不均勻,而這不均勻,就會出現人心慾望和收穫的不對等最後成為不安定的源頭!

那麼為何有的國家會在收入不平等的情況下還維持了社會的穩固,比如美國!

原因也很簡單,美國政府還有那些掌握絕對財富的人足夠聰明,而且美國財富絕對值更大!

美國是典型財富金字塔結構國度,10%人口掌握85%財富,但剩餘15%財富依然可以讓國民生活的還不錯,而且美國政府的聰明之處在於美國文化娛樂產業發達,讓人們習慣於在奶瓶上生存!

在美國族群割裂還有財富分配最不均勻的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美國政界精英如布熱津斯基和基辛格,針對美國這樣的困局,提出了著名的“tittytainment理論”,即“奶頭樂理論”。

目的是讓所有財富分配中處於弱勢的人群,用大量娛樂節目,色情,網絡,暴力,口水戰,肥皂劇、偶像劇,真人秀等,將他們過多精力宣洩掉。

最後滿足於一口飯,一份的生活,以便於統治!

這也是後來無數國家施行政策,原因不過在於越是根深蒂固的階級社會,就會有階級固化問題出現,那麼如何平伏人的內心就是政局穩定的關鍵!

可緬甸是個窮困的國度,窮困的國度本身物資分配就不足又如何能做這樣的事情,於是才有緬甸軍政府的上臺。

因為用武力維持國家的穩固往往是成本最低的方式!

這樣的方式在今日之俄羅斯也如此,強總統,弱政府,就是俄羅斯集中權利與總統甚至於領導人的體現!

經濟發展不平衡時期,所謂民主,人權,天然就會讓國家分裂!

而這是任何一個主權國家都不願看到的!

正式基於這樣的認識,才有緬甸政府的大緬族政策出現,大緬族政策核心不過是團結在人口中佔據多數的緬族人,以多數穩定少數的統治方式而已!

緬甸說他是小國也不小,領土面積有67萬平方公里,這面積在歐洲是妥妥的大國,但是說他是大國卻又存在感太低,因為貧窮還有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邊緣化,讓他存在感很低!

於人口而論,緬甸全國人口約為5200萬人,其中緬族人口占60%也就是3000多萬,其他少數民族人口約為2000萬人!

誇張的是這2000萬人口,屬於約135個大大小小的民族,這就讓人歎為觀止了!

135個民族,如何協調統一,如何一碗水端平?每個民族就是一個文化族群,一個文化實體,更可怕的是他們很多還聚集於同一地塊,那就是天然的政治板塊!

不能一碗水端平只能有側重的去依靠主體民族,這是多民族國家的必然選擇。

而這就必然產生不公?如何緩解不公,放權成了必然選擇!於是緬甸才會有無數的民族自治區出現,果敢如此,克欽族也是如此!

但放權不一定有用, 因為人的貪慾是無止境的,慾望無法達成,動亂就難免!更何況緬甸的出現,本身就是民族解放運動興起的結果!

二戰前緬甸屬英國殖民地,二戰後才獨立,時間是1948年,獨立後沒多久,就因為和越南還有蘇聯的特殊關係,在越戰美國敗退之前,於1974年成立了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這背後還不是蘇聯和華約的影子!之後緬甸政府又於1988年被顛覆,上臺的是以國防部長蘇貌將軍為首的軍人。

然後就是長久的聯合國制裁!

不斷動亂加制裁,緬甸經濟無法發展,最後在聯合國斡旋之下才在2008年,重新建立了緬甸聯邦共和國。完成國家的重建!

一般於聯邦制國家而言,有好有壞,好處就是各個聯邦作為政治實體加入共和國,民權會有保證,壞處就是實體的權利過大,威脅中央政府的穩固!

於是,緬甸政局繼續動盪的基因種下了!

一個國家,無數的聯邦組成聯邦中又有無數的族群為主體,那麼他們不動盪都不行啊?

而這一切是誰造成的?

這個要問,力主施行聯邦制度的人是誰啊!

那麼誰是緬甸動亂背後的勢力,其實還是美國人!

美國一直在緬甸北部搞小動作,緬甸克欽族的獨立運動就是美國支持的,目的也很簡單,為了美國的全球戰略而已!

對美國而言,圍追堵截東方大國是重中之重,一個穩定的北部邊界,是我們的福音,不是美國需要的,一個被納入我們經濟勢力範圍的緬甸不符合美國利益!

對這一切緬甸政府首腦昂山素季其實心知肚明,他們不斷和我們拉近關係。

目的不過是知道緬甸內亂真正起因在哪裡而已,那就是美國在背後影響,還有就是經濟發展速度太慢,於是他們抱緊中國,發展經濟,並藉助大國地緣板塊政治影響力消除美國影響。

最後恢復正常的國家次序!


阿斗不傻


緬戰亂不斷的根本原因是其實力支撐不了其野心。本來不強的一個國家,非要佔領一大堆民族成分複雜,地形險峻的窮山惡水。當年中緬邊境談判,就獅子大開口,趁中國立足未穩,希望在外交上有所突破的時間檔,吞了不少以中國人為主體的邊境土地,還以為佔了大便宜。但幾十年過去,這些土地還是烽火不斷。這些邊民心高氣傲,不會輕易接受一個弱國的統治。而緬軍隊戰鬥力也確實堪憂,幾十年也沒打服這些地方武裝。目前,應該說緬收服這些土地的時間窗口已經過去,但由於野心只能撐過一日算一日。未來只要緬一旦政局不穩,這些地方必然擁兵自立。相比之下馬來西亞就聰明得多,新加坡那是多麼有戰略價值的地方,一看消化不了,說不要就不要了。所以能集中精力處理內政,幾十年來,日子過得比緬可強多了。


玄鋒夜話


近年來關於緬甸的新聞不再是軍人戰亂,更多的是曾經受西方世界喜歡的昂山素季在成為緬甸一把手後,做出了一些她當初所反對的事情,這讓西方世界對她的評價發生逆轉,甚至出現了要收回她諾貝爾和平獎的呼籲。

但不得不承認的是,昂山素季確實對緬甸國內的和平起到了重要的粘合作用。退回到十幾年前,緬甸還是戰事不斷。

緬甸國內戰事不斷的主要原因有兩個:

首先,近代以來,緬甸長期處於分裂狀態。或是在英國法國殖民狀況下,或是國內軍人當權,並未出現一個能粘合各方勢力的人物出現。

其次,緬甸窮,國內經濟水平一直沒搞上去,老百姓生活水平一直不高。而金三角種植毒品的出現,讓人看到了一夜暴富的機會。

分裂狀態,貧窮,加種植毒品,這幾重因素疊加讓緬甸過去長期處於戰亂狀況。

你覺得昂山素季會給緬甸帶來長久的和平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