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告訴她》一封獻給海外遊子的家書,深情,意味綿長卻舉重若輕

《別告訴她》一封獻給海外遊子的家書,深情,意味綿長卻舉重若輕

電影的故事很簡單,講述了一個美國華人女孩回到中國探望罹患癌症卻並不知情的奶奶,假借一場婚禮讓在國外的親人重新團聚在一起,以慶祝的名義給奶奶告別的故事。電影根據導演王子逸(Lulu Wang)的真實經歷改編,體現了一個文化衝突:在老人得癌症的時候,是否應該告訴她。在The Farewell《別告訴她》北美上映首周的時候,我們寫過一篇文章,講述了電影在電影節期間的佳績,其首周美國平均單熒幕票房超過了《復聯4》。看完這部電影出來的觀眾,人人感觸頗深,說,“笑點很多,但也好幾次讓人淚流滿面”。

片中對白,80%是中文,配以英文字幕;片中的故事,有可能發生在任何一個家庭,語言與文化的隔閡不妨礙它撥動觀影者的心絃。

在“爛番茄”網站上,它的媒體綜合評分高達100%,很多海外影評人將它比喻為“華人版《陽光小美女》”。

講述文化差異的電影很多,特別是牽扯到家庭,總能在文化碰撞產生的幽默之餘,讓人體會到世上的親情是相通的。《別告訴她》的編劇兼導演王子逸(Lu Lu Wang)並沒有將文化差異作為重心,而是選擇將自己的一段親身經歷搬上銀幕,讓人們從她這段歸鄉之旅中看到海外移民三代人之間的觀念差異。

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對於海外遊子來說,即使生活環境的變化拉遠了親人之間的距離,卻難以改變一個人對家鄉的思念、對家庭的渴求。

影片主角是紐約長大的華人女孩比莉,她從父母口中得知,自己遠在中國長春的奶奶患了癌症,但全家都不打算告訴奶奶實情,卻以表弟結婚為藉口,回鄉和奶奶見最後一面。

深受美國文化影響的比莉,一開始無法理解家人的做法,認為這樣做沒能給奶奶知道真相的權利,在美國是違法的。但在中國文化中,這類“白色謊言”卻十分多見,從家人到醫生都可能聯合起來瞞著病人實情,不希望給絕症的病人在最後的時光裡增添更多心理負擔。比莉在這次中國之行中,深深體會到了家庭的意義,她突然意識到——雖然遠隔重洋,奶奶還有故鄉對她的影響,卻從未遠離。

片中,奶奶代表送孩子離家的父母,對家庭的看法傳統而又保守;孫女比莉代表對中國文化了解甚少的海外華人後代,他們已經非常美國化了,對家庭的觀念比較淡漠;比莉的父母則是中間的過度派,既適應了美國生活,但同時保留有中國傳統觀念。三代人不同的觀念和生活習慣,在片中的歸鄉之旅中製造了很多笑點,特別是在處理奶奶病情和籌備表弟婚禮的過程中,充滿了有趣的細節。

片中的食物、語言、生活方式,完全就是中國北方一個普通家庭的現實寫照。但導演從一個外來人的角度、帶著觀眾走上這次探親之旅。片中的一切對女主角來說,熟悉而又陌生。她一下飛機,“呼啦”一下就圍上一堆出租車司機,對著她喊:“美女上車吧!美女,去哪兒啊?”比莉受寵若驚。在紐約長大的她沒見過這陣式。

她沒想到的是,來到旅店和奶奶家後,更多的驚奇在等著她。

這部帶有悲傷色彩的故事通過喜劇的方式呈現,令人驚喜。

在我們中國人的飯桌上,長輩給晚輩夾菜很正常,奶奶疼愛孫女,把一整個餡餅兒塞到她嘴裡。這和美國家庭裡吃各自盤中食物的做法差別很大。

《別告訴她》一封獻給海外遊子的家書,深情,意味綿長卻舉重若輕


飯桌上,美國海歸和一心想出國的中國親戚之間展開了有趣的對話。一方說,一定要把孩子送到美國去讀書;另一方說,美國有啥好?一點不安全。有人認為在美國生活的肯定很有錢,但只有從美國回來的親戚心裡清楚自己在海外打拼得多辛苦,雖然嘴上還得堅持當初離家的選擇是正確的。

《別告訴她》,是導演個人真實經歷。它還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可能遇到的,一而再再而三地拒絕和奶奶說真相。

當真相某天被戳穿,又有一個全新話題討論。“我們該不該鼓勵絕症病人活下去”。這也是《奇葩說》第三季22期的辯題。

《別告訴她》一封獻給海外遊子的家書,深情,意味綿長卻舉重若輕


而同時,也許影片裡影片外的奶奶,其實早已知道身體不佳。

但她卻一直以樂觀的態度面對人生,帶著孫女到處看看她的家鄉,和她說說生活的哲學。“因為生命不光是你做了什麼,更是你如何去做呀。”

《別告訴她》一封獻給海外遊子的家書,深情,意味綿長卻舉重若輕


我們叫喊生命給我們硬塞了很多酸檸檬。其實當每一塊檸檬片投進我們的罐子時,總有那麼一個人在給我們遞著一塊蜜糖。

讓我們依然是在一份甜蜜中生活下去呀。死亡系絕症,是我們不願意去與病人透露病狀的原因嗎?

《別告訴她》一封獻給海外遊子的家書,深情,意味綿長卻舉重若輕


是我們害怕失去一個早已習慣的人。是我們害怕某一天遺忘了一個人的存在。這才是真正的死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