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不好好吃飯的孩子,只有餵養方式錯誤的父母

電梯中、小區內,常常會發生類似的家常話:

你家的孩子好胖啊?

我家的孩子就是不好好吃飯;

你家的孩子怎樣喂的?

喂孩子吃個飯,愁死人……

沒有不好好吃飯的孩子,只有餵養方式錯誤的父母

“人是鐵,飯是鋼”,對我們大多數父母來說,能夠讓孩子好好的吃飯是一天中最大的挑戰

事實上,孩子不好好吃飯,是和我們的餵養方式有關。

沒有不好好吃飯的孩子,只有餵養方式錯誤的父母

因為我們做錯了這2件事情,才導致成這樣的後果,也可以說,挑戰讓孩子能夠好好吃飯這件事完全是我們自找不痛快。

孩子不好好吃飯,是我們做錯了以下這2件事:

沒有不好好吃飯的孩子,只有餵養方式錯誤的父母

追著餵飯

“餓吃飯、渴喝水”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當孩子能夠自己動手吃東西的時候,為什麼還要餵飯呢?

沒有不好好吃飯的孩子,只有餵養方式錯誤的父母

營養學家曾經指出:

現階段的孩子,很少有營養不良的情況,大多數都是營養過剩。

造成孩子營養過剩皆因為我們家長擔心孩子會吃不好,尤其是家中有老人帶孩子這種情況更加嚴重,我們常說的“隔輩親”就是這樣。

我們總希望孩子能夠大口大口的吃飯,總覺得孩子吃的還不夠多,想著能多吃一口是一口,孩子不吃就追著他跑。

沒有不好好吃飯的孩子,只有餵養方式錯誤的父母

要知道,孩子作為獨立的個人,他有他自身的生理需求,餓了會吃,渴了會喝,我們不能夠強迫他。

何況孩子的胃容量是有限的,我們以為孩子沒有吃飽,可實際上他已經不想再吃了,往往我們會跟在孩子的後面,嘴巴里哄著說:“乖寶寶,再吃一口吧,最後一口哦”,多數情況是最後一口後還有最後一口。

我們自以為的貼心服務“孩子不能夠餓著,能多吃一口是一口”,實不然是降低了孩子自身的生理需求,同時也會讓孩子滋生出“喂就吃,不喂就不吃”的不良吃飯習慣。

沒有不好好吃飯的孩子,只有餵養方式錯誤的父母

正確的做法是這樣的:

遵循孩子自身生理需求,不強迫孩子吃飯,更不能有追著餵飯的情況發生,一個精力旺盛、滿屋跑的孩子已經有自我調節的能力,他會知道飢飽。

沒有不好好吃飯的孩子,只有餵養方式錯誤的父母

嫌髒嫌慢

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中曾寫道:

當孩子能夠獨立坐起來的時候,父母就可以給孩子一些用手拿著吃的小食物,讓他學著自己吃。在孩子8-9個月大的時候,孩子使用手的能力將有所提高。父母可以在用餐的過程中給孩子一個勺子,讓他握在手中玩耍。當孩子知道如何正確拿勺子之後,就可以讓他試著用勺子自己吃東西。

多數家長在育兒方面都是照書養,可是又因為某些原因中途放棄。

沒有不好好吃飯的孩子,只有餵養方式錯誤的父母

如上述《育兒百科》所講適齡孩子用勺子吃東西,雖說孩子的動手能力提高了,但並不是很協調,在孩子吃飯的時候他會慢吞吞的把勺子放進嘴巴,但食物並不能完全進入,致使身上、地板上都是飯菜渣。多數家長遇見這種情況就會抓狂,覺得孩子這樣吃飯實在是太慢了,而且飯後還要花大量的時間收拾整理,不如自己喂孩子吃飯省時省力。

沒有不好好吃飯的孩子,只有餵養方式錯誤的父母

其實這樣剝奪了孩子獨立吃飯的好時機。

正確的做法是這樣的:

不要覺得孩子吃飯慢,撒的哪兒都是,採取“寧洗不喂”的方式並堅持下去,你原以為的浪費時間到最後你會發現時間反而會節省,因為孩子自己吃飯的同時,我們可以與他同步。

沒有不好好吃飯的孩子,只有餵養方式錯誤的父母

我是“陪我伴你”

我伴你成長

你陪我變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