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通過什麼檢查最準確?

老大唐能國


胃癌通過什麼檢查最準確?這個問題的意思應該是怎樣才能確診是胃癌,也就是說,初步檢查懷疑是胃癌可能,什麼檢查可以明確診斷,這個在臨床上沒有爭議,癌症確診的金標準是病理檢查,也就是取得病灶組織進行組織學檢查(形態學和免疫組化檢查)。

如何取得病灶的組織呢?可以是活檢,可以是手術,不同的癌症取組織標本的途徑和方法不同,就胃癌來說,由於胃是空腔器官,通過食管口咽通向外面,因此,胃鏡是取得組織標本的最好方法,通過胃鏡檢查,發現可疑病灶(沒有確診之前都只能叫可疑病灶,就像一個犯罪嫌疑人,在明確證據之前只能叫嫌疑人),然後活檢取組織送病理檢查。

有的人會說,既然做胃鏡就可以確診,那為什麼還要做其他檢查,比如抽血,比如做CT等這些檢查?這個很好理解啊,一是請問你是怎麼懷疑胃癌的?正是因為其他檢查提示可疑癌症,所以通過胃鏡活檢來確診,二是一些必要的抽血檢查也是常規檢查,比如血常規瞭解貧血情況,大小便檢查,還有肝功能檢查等,這是瞭解病人的基本情況,三是全面檢查進行分期,胃鏡活檢只是為了確診胃癌,而其他CT等檢查是為了瞭解是否還有其他地方的病灶。

此外,對於沒有任何症狀表現的健康人,如是是胃癌高危人群,或者有的人就是擔心會不會得胃癌,想要篩查胃癌,也可以做胃鏡檢查。


腫瘤專科醫生


我是小影大夫。胃癌通過什麼檢查最準確。最準確應該是做胃鏡取活檢。胃鏡是唯一能發現早期胃癌的檢查。胃鏡下發現有可疑的病變,就直接取取一點組織出來化驗,如果能實實在在的看到癌細胞,那麼就是胃癌。確診了胃癌,需要評估分期,這時候會做腹部CT檢查。目的是看有沒有侵犯周圍器官和遠處轉移,不是為了確診胃癌。

胃鏡取活檢是確診胃癌最準確的檢查

目前檢查胃部疾病,大多數要靠胃鏡。胃鏡胃鏡是從嘴巴伸鏡子進去觀察食管和胃部的黏膜結構的檢查。可以直觀的看到裡面有沒有長東西,如果懷疑有病變,可以直接做活檢,取點組織出來化驗,看看是什麼性質的病變。如果取出來的組織,在顯微鏡下能看到癌細胞,那麼就可以確診胃癌。做活檢的目的是明確診斷,指導下一步的治療。胃鏡也是目前確診胃癌最準確的檢查。


比如做胃鏡看到,有糜爛性胃炎,胃潰瘍,這時候需要做活檢,因為不知道這糜爛的組織裡面有沒有惡變的組織,要取一點組織出來化驗。如果化驗出來是單純性炎症,對症治療即可,但是如果是看到了一些癌細胞,即便是看到一個癌細胞,都能診斷胃癌。在治療方面就要,評估能不能做胃切除手術了。

比如做胃鏡看到胃裡面有個息肉,如果很小,可以直接摘除,摘除後也要做活檢,看看是什麼樣的息肉。如果很大的息肉,只能取活檢,活檢是良性的,那麼手術方式就直接切除即可,但是如果是惡性的,就需要評估能不能手術。

檢查胃部還有X光鋇餐,CT和PETCT。這些檢查都只能懷疑是胃癌,並不能做確診。一般是做了胃鏡確診了胃癌,才會做CT和PETCT兩種檢查,目的是為了分期和治療方案的制定。所以懷疑有胃癌的,一定要做胃鏡取活檢,這才是確診胃癌最可靠的檢查。


小影大夫


胃癌通過什麼檢查最準確?

大家對於胃癌都存在一定的認識,但是認識可能又不夠全面和準確。那麼什麼是胃癌呢?臨床工作中,胃癌是指原發於胃的上皮源性的惡性腫瘤(其實我們所說的癌症,稱為惡性腫瘤更加準確)。來自流行病學的研究顯示:我國胃癌發病率僅次於肺癌,居第二位,死亡率排第三位。全球每年新發胃癌病例約120萬,中國約佔其中的40%。我國早期胃癌佔比很低,僅約20%,大多數發現時已是進展期,總體5年生存率不足50%。那麼就像題目中所說的,胃癌通過什麼檢查最準確呢?如何早期發現胃癌呢?



胃癌的臨床症狀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胃癌的臨床表現。不得不說,早期胃癌患者往往沒有明顯的不適,更沒有什麼特異性的症狀,但是隨著病情的進展可,可能會出現一些不適或者明顯的臨床症狀,但是也不具有特異性。如上腹飽脹不適或隱痛、食慾減退、暖氣、嘔吐、返酸、噁心、黑便、體重明顯減輕、貧血、上腹部疼痛、腹瀉、甚至全身骨痛等。這些症狀本身不具有明顯的胃癌指向性,可能與胃炎、胃潰瘍等不容易鑑別。當然,有一些症狀是在疾病晚期才會出現,如全身骨痛。

胃癌的基因診斷

我們再來了解一下胃癌的基因診斷。這個大家可能瞭解的不多。微小 RNA(miRNA)-196A 是早期胃癌和癌前病變的生物標誌物,其表達與胃癌的發生和轉移密切相關。文獻報道,miRNA-196A 診斷早期胃癌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分別為 100%和75%。除此之外,還有ras、p16及p53等也與胃癌有關。但是基因診斷,在目前臨床上應用並不普及,且費用較高。

胃癌的腫瘤標誌物

然後就是我們常用的血清腫瘤標誌物。這裡面主要是指癌胚抗原(CEA)、CA72-4、CA19-9、胃蛋白酶原(PG)Ⅰ、PG Ⅱ和胃泌素-17。這些腫瘤標誌物已經在臨床上廣泛開展,結合患者的胃鏡及影像學表現,往往能夠提供較大幫助。

胃癌的影像學檢查

胃癌的相關的影響學檢查,其實首先是指X線氣鋇雙重對比造影,它對臨床醫師手術方式及胃切除範圍的選擇有指導意義,但目前臨床使用正在減少。除此之外,CT、MR、PET/CT、SPECT等都有各自的價值。臨床上會根據情況進行選擇。

胃鏡

應該說無論對於胃癌的早期篩查還是對於胃癌的診斷和鑑別診斷,胃鏡發揮的作用都是其它檢查沒有辦法代替的。胃鏡能夠非常直觀的觀察到病變的位置和病變的外形,並且能夠取出組織進行病理學的檢查。而病理學的檢查是診斷胃癌的金標準。

因此,張大夫在這裡提醒大家,如果懷疑胃部病變的話,胃鏡是一個最經常可能選用的檢查方法。


張之瀛大夫


你好,我是齊冬梅醫生,一位中醫腫瘤科的老中醫。長期從事腫瘤科的診治、教學、科研工作20餘年。很榮幸能夠回答您的問題,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到你。

胃癌是指原發於胃的上皮源性的惡性腫瘤,就是我所說的癌症,您提問的胃癌通過什麼檢查最準確?如果是懷疑胃病甚至胃癌的患者來說,直接簡單又準確的檢查方式就是胃鏡了,必要的話還可以進行胃鏡下的活檢及組織病理學檢查。另外也可以做螺旋ct,通過做螺旋ct掃描來重建三維立體,可以模擬內腔鏡,屬於一種無創傷新型的檢查手段,主要是採用一種放電發射成像的技術判斷淋巴結以及遠處的轉移病灶情況,真要檢測胃癌的準確率比較高。

如果是懷疑患得了胃癌的話,可以瞭解一下胃癌的早期症狀。早期胃癌患者並沒有什麼明顯的症狀,也沒有什麼特意的症狀,這就是為什麼許多患者在確診的時候,往往病情已經發展到了胃癌的中晚期了。隨著患者病情的發展,可能會出現一些不適、明顯的症狀,比如上腹飽脹感、食慾減退、噯氣、嘔吐、噁心、黑便、腹瀉、體重減輕等症狀,這些症狀雖然是胃癌早期的症狀,但是經常有患者誤診為胃潰瘍,這點要多注意。一旦發現身體不適,立即去正規醫院進行檢查。

一旦出現了胃癌的早期症狀,應該積極的配合醫生治療,中醫治癌在醫學中是比較重要的方式,“中醫三位一體療法”採用內服與外用,局部和全身,臟腑和經絡穴位相結合的綜合療法。有效緩解,消除症狀體徵,消減瘤體局部病灶,增強機體的免疫力,保障免疫監視系統正常運行,以使機體主動消滅轉移的癌細胞,實現長期帶瘤生存。

胃癌患者日常特別要注意飲食的衛生。一定要遠離變質、過期的食物,過夜的剩菜儘量倒掉,吃飯不能太快,要細嚼慢嚥,少吃醃製的食物,限制鹽的攝入量,注意飲用水的質量,養成規律飲食,避免暴飲暴食,一日三餐定時定量,避免吃一些刺激腸胃的食物。這些對疾病的恢復都是有幫助的!

以上就是我的解答,歡迎關注和轉發,大家有什麼癌症方面的疑問,都可以私信、評論您的問題,我將盡力為您解答您的疑問。


齊冬梅院長


胃癌在早期,可以沒有任何症狀,或者有一些症狀,但也是消化道疾病所共有的症狀,沒有什麼特異性。所以,僅僅憑症狀,是無法做到早期發現胃癌的。

那麼,胃癌通過什麼檢查最準確?通過什麼檢查,才能做到早期發現呢?

那就是做胃鏡,然後取病變組織做病理。這個病理,它是確診癌症的金標準。

在日本,由於他們的居民飲食的不健康,泡菜、燒烤、醃製等食品攝入過多,日本胃癌的發病率在全世界是最高的。但是,日本的死亡率在國際上並不是最高,原因就是,胃鏡篩查這一項工作做得很到位,他們的胃癌發現的早。這樣,及早干預,及早治療,胃癌的死亡率就降低了。

在我們國家,也有的地區是胃癌的高發區,但因為人們做胃鏡篩查的這個意識比較薄弱,導致胃癌一被發現,很多就已經到了中期或者是晚期,給治療帶來一定難度。所以,大家一定要增強防癌意識,胃癌的高危人群,一定要及早做胃鏡篩查。

哪些人群是胃癌的高危人群呢?

第一,有胃癌家族史的;

第二,患有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等器質性疾病,以及做過胃部切除手術的。

第三,年齡50歲以上,以前沒有胃的任何疾病,近段時間出現了明顯胃部症狀的。

第四,胃癌高發區的居民,如我國沿海地區。

第五,有不良生活習慣及飲食習慣的人,例如吃飯口味重,喜歡吃燒烤、泡菜、醃製等食品的。等等。


殷殷期盼話健康


胃鏡取組織活檢。

針對胃癌診斷的方法比較多,比如胃鏡、造影、CT等,總的來說胃鏡優勢明顯,準確性高,檢查痛苦也小。

每一種輔助檢查方法都有其優缺點,醫生選擇主要以準確性高為目的,其次才是副作用及成本因素。胃癌早期基本沒有特殊的臨床表現,而胃鏡也不在常規體檢方法之列,所以在胃癌的中後期發現率高,也會首選做胃鏡。

胃癌早期症狀沒有特異性,出現的噁心、嘔吐、左上腹部疼痛、食慾下降、脹滿等症狀與上消化系炎症和潰瘍很難鑑別,使用胃鏡可以仔細觀察,而且也能提取病變組織送檢。





星151226


青海大學附屬醫院消化內科的醫生們最近發表了一篇《早期胃癌的診斷及治療》的文章,對針對胃癌的各種檢查手段作了總結,給出了比較精確的診斷準確率數據,其中準確率最高的還是內鏡,跟大家分享一下。

日新月異的內鏡檢查技術對於胃癌、尤其是早期胃癌的診斷至關重要

  • 普通白光內鏡(WLE)篩查可以發現胃腸道局部病變,對胃癌的早期診斷具有重要意義。但一些微小細節的病變無法識別。增強放大內鏡通過在普通電子內鏡的基礎上增加變焦鏡頭,使黏膜組織放大1.5~150倍,能夠更加清晰的識別出胃部微小病變,大大提高了胃癌的診斷率。

  • 隨著醋酸-靛胭脂增強放大內鏡(ME-AIM)與窄帶成像增強放大內鏡(ME-NBI)的發展,早期胃癌的診斷率得到進一步的提升。ME-AIM、ME-NBI對早期胃癌的診斷效果確切,安全性高,且操作簡便。

  • 有研究表明,ME-NBI診斷胃癌癌變準確率為94.2%,敏感性為90.2%,特異性為95.3%。ME-AIM診斷胃癌癌變準確率為88.9%,敏感性為83.8%,特異性為91.5%。而普通光鏡準確率僅為65.8%,敏感性為63.2%,特異性為68.2%。

CT等影像學檢查

  • CT檢查的優點是可以清晰顯示胃癌的形態、浸潤程度、淋巴結轉移和遠處轉移情況。而且隨著高分辨CT的問世,更有利於早期胃癌的診斷。

  • 有個小範圍(90例胃癌)臨床資料分析結果表明,128層螺旋CT對胃癌的診斷率為97.8%,對早期胃癌的檢出率為71.4%。

  • 另外,X線氣鋇雙重對比造影及超聲檢查對早期胃癌的診斷有較好的輔助作用;MRI及PET-CT因價格較貴,不做常規推薦,且主要用於輔助胃癌分期。

晚期胃癌預後差, 術後五年生存率僅為10%~20%, 而早期胃癌的術後五年生存率可達90%以上。因此, 早發現、早治療是治療胃癌的關鍵措施, 能大大提高胃癌患者的預後和生存率。

內鏡下組織病理學檢查仍是目前診斷早期胃癌的“金標準”,更準確的發現並及時治療早期胃癌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是醫務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王愛平,馬臻棋.早期胃癌的診斷及治療[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59):153-15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