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調整後A股怎麼走?機構觀點來了

A股進入“盈利圓弧底+穩增長受限”的交集期“暖寒之間”。上週公佈的金融經濟數據超預期,股債雙跌反映“類滯脹”的邏輯。“豬通脹”雖是偽通脹卻依然對貨幣政策有所掣肘。在投資者決策上,流動性掣肘上升是當前A股的核心矛盾,金融經濟數據超預期壓縮了穩增長加碼的想象空間,“應該利用非核心矛盾引發的波動來做核心決策”。

中信證券:月度級別反彈只是節奏放緩,未來1個月仍是配置良機

三季度GDP數據又一次讓市場對經濟和政策託底預期降至“冰點”,引發市場調整。但GDP增速觸及政策底線反過來也將加速多方面政策綜合發力,在貨幣和財政手段陷入僵局時,資本市場自身改革有望持續超預期,需重點關注。

企業盈利增速大概率在三季度見底,接下來預計是經濟數據的空窗期和政策的密集落地期,配置型資金大概率選擇擇機增持或調結構而不是持續流出。市場預期降至“冰點”隻影響反彈節奏,並不影響趨勢。維持“月度級別反彈”的觀點,建議繼續佈局低估值且受益於經濟企穩品種的配置。

短期調整後A股怎麼走?機構觀點來了

海通證券:初期的折返跑未完,歲末年初是個窗口期

①上證綜指十年沒漲跟指數編制有關,全A十年累計漲57%,08年低點來年化漲幅11.7%,與名義GDP的年化增速一致,股市長期由基本面決定。

②展望一年,上證綜指2733點附近是牛市第二波上漲起點,對應波浪理論的3浪,邏輯是企業盈利見底回升,經濟平盈利上。

③初期的折返跑未完,行情加速需確認基本面和政策面向好,歲末年初是個窗口期,銀行先啟動,中期科技和券商更優。

中信建投證券:市場將延續慢牛震盪行情

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穩增長力度望提升。中信建投證券預期2019年三季報企業盈利將成為階段低點,Q4企業盈利有望回升。但國內通脹上升將持續阻礙利率下降,美聯儲降息預期再次抬升,英國脫歐將推遲,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加大。

短期調整後A股怎麼走?機構觀點來了

市場將延續慢牛震盪行情,依舊看好低估值、業績優異、現金流良好的板塊。後續持續關注利率變化情況,中長期仍然推薦科技主線和消費主線,建議關注科技50和消費50為代表的龍頭公司。

國泰君安證券:市場持續調整,風格轉向金融地產板塊

上週市場受利好兌現及經濟承壓影響下跌,在逆週期政策可期等因素下,市場有望企穩。

第三勝負手已經開啟,把握新β行業投資機會。當前第三勝負手已經開啟,市場風格轉向金融地產板塊。建議把握絕對收益,佈局新“β”行業:核心資產中的銀行、券商,以及困境反轉潛力大的傳媒、汽車。銀行板塊受益於盈利週期見底帶來的資產質量改善;券商受益於金融改革快速推進,傳媒受益於政策邊際改善及需求復甦,汽車受益於消費促進政策預期及行業出清後的景氣復甦。

短期調整後A股怎麼走?機構觀點來了

廣發證券:A股難以逾越“暖寒之間”

A股進入“盈利圓弧底+穩增長受限”的交集期“暖寒之間”。上週公佈的金融經濟數據超預期,股債雙跌反映“類滯脹”的邏輯。“豬通脹”雖是偽通脹卻依然對貨幣政策有所掣肘。在投資者決策上,流動性掣肘上升是當前A股的核心矛盾,金融經濟數據超預期壓縮了穩增長加碼的想象空間,“應該利用非核心矛盾引發的波動來做核心決策”。

招商證券:市場仍將維持相對低波動狀態

市場在過去一個月進入整固狀態。經濟金融數據出爐基本符合預期。GDP增速進一步下探,CPI破3,新增社融增速保持低迷。這種宏觀變量組合使得政策進入觀望的狀態。10月底或將召開十九屆四中全會以及三季度政治局會議,市場或將會從中尋找到新的突破點。

當前市場仍將維持相對低波動的狀態,投資者可以考慮轉換投資思路,佈局來年。

短期調整後A股怎麼走?機構觀點來了

興業證券:戰略進攻期繼續

上週公佈整體經濟數據不及預期,部分投資者對經濟基本面出現較大擔憂情緒,使得市場出現恐慌式情緒釋放,上證綜指出現一定幅度調整,部分投資者對悲觀情緒增多。市場有波動很正常,在戰略防禦轉向戰略進攻的“挺進大別山2.0”行情中會有艱難、有曲折、有波動,不會一蹴而就、一戰而勝、一馬平川。整體而言,經濟不會失速、內外暖風繼續、風險偏好提升、流動性大環境寬鬆,戰略進攻期繼續。建議投資者對市場保持戰略樂觀、積極佈局、去偽存真、精挑細選。把握金融地產龍頭等滯脹、高股息類債券品種、大創新科技成長進攻彈性方向等主線。

此外,本輪通脹單純數據層面確實可能會逐步攀升。但實質性是結構性通脹,階段性有壓力,大的貨幣寬鬆方向已經確定,很難逆轉方向。影響更多在於投資者對於通脹、“滯脹”的擔憂可能成為行情的拖累因素。

短期調整後A股怎麼走?機構觀點來了

光大證券:下跌空間有限,耐心持倉等待

上週A股市場衝高回落,引發市場走弱的最關鍵原因仍在於前期所提示的滯脹風險,9月份CPI增速再度超市場預期,且年底大概率進一步上行,滯脹問題愈發明顯。同時,上週發佈的三季度GDP增速繼續下行至6.0%,與當前的估值所隱含的預期增速基本接近,經濟增速下行實屬預期之內。

往後看,由於當前乃至整個四季度的滯脹問題難得到根本性解決,市場上漲動能也將持續受到制約,但從當前估值所隱含的增長預期看,市場估值相對合理,意味著下跌空間有限,仍建議耐心持倉等待。結構上,通信、電子相關行業景氣度持續提升,三季報業績改善明顯,近期大幅調整後可繼續增配;同時標配業績確定性高的食品飲料、醫藥和銀行,維持對基本面有望觸底反彈的汽車行業配置;週期中重點關注基建。

短期調整後A股怎麼走?機構觀點來了

方正證券:經濟進入“類滯脹”時期,仍可配置消費品行業

9月CPI同比增長3%,是近年來首次觸及到3%的政府預期目標線,經濟進入“類滯脹”時期。未來一段時間,通脹壓力漸顯加大、經濟持續滑落格局不變,“類滯脹”現象將會持續。

肉價見頂前,仍可配置受益肉價上漲的農林牧漁行業和受益整體通脹上行的醫藥生物等消費品行業。一旦肉價見頂後下滑,通脹回落,需謹防大幅調整風險,此時可關注銀行、保險業。

國盛證券:經濟大概率呈現韌性

四季度,經濟繼續大幅回落的概率小,大概率呈現韌性:

首先,消費數據有所回暖。根據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於經濟的貢獻率已達60.5%。因而7、8月消費增速回落對三季度數據表現拖累較大。9月社零增速已回升至7.8%,後續隨著汽車消費的拖累進一步減弱,消費數據有望企穩回暖。

短期調整後A股怎麼走?機構觀點來了

其次,投資數據基本穩定。其中,9月基建投資增速已穩步回升至3.44%。後續隨著前期政策效果的釋放及託底政策的進一步加碼,有望繼續對經濟增長形成支撐。

第三,生產端同樣出現改善。9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從4.4%回升至5.8%,結合此前製造業PMI回暖,顯示生產端有所改善。

投資策略上,重視業績主線,長期堅守核心資產統一戰線:圍繞三季報業績主線,關注風電、光伏、半導體、汽車等板塊;長期繼續堅守核心資產統一戰線;港股本著“價格比時間重要”的原則,繼續撿便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