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軍事顧問給蔣介石一個建議,蔣介石聽完苦笑,卻沒有魄力實施

《天擇雜談》由原國防大學教員、軍史專家天擇創辦,歡迎關注,帶你進入精彩的軍事歷史世界~

1934年,中華大地風起雲湧,4月20日——由中國共產黨提出,經宋慶齡、何香凝、李杜等1779人簽名,發表了《中國人民對日作戰的基本綱領》,呼籲中華民族武裝自衛,把日本帝國主義驅逐出中國。

德國軍事顧問給蔣介石一個建議,蔣介石聽完苦笑,卻沒有魄力實施

然而蔣介石置若罔聞,依然調動大軍對中國工農紅軍進行圍剿,由於左傾主義的錯誤,中國工農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的過程中,逐漸陷入了危險的境地。蔣介石在高興的同時,也逐漸感覺到,他雖然手握百萬兵馬,但是能打硬勝的部隊幾乎沒有,面對武器裝備簡陋的紅軍經常吃敗仗。

為了整軍備戰,1934年,蔣介石騁請了原德國國防軍司令漢斯·馮·澤克特將軍來中國擔任他的軍事顧問,蔣介石騁請澤克特的原因很明顯,因為當時的中德關係良好,而且當時的德國是世界上軍事力量最為強大的國家之一,而且是在第一次大戰戰敗後,在艱難困苦的情況下發展起來的。

德國軍事顧問給蔣介石一個建議,蔣介石聽完苦笑,卻沒有魄力實施

澤克特來到中國後,進行了深入的調研,與國民黨的很多軍官進行交談,他認為國民黨的軍隊雖然數量眾多,但是派系林立,形不成合力,很多軍隊基本上就是烏合之眾。烏合之眾是比喻雜湊在一起的毫無組織紀律的人群,國民黨的很多軍隊被稱為烏合之眾倒也貼切。

澤克特告訴蔣介石:軍隊的質量比數量重要,應在中國軍隊中對軍官進行一次清洗、整頓,先訓練裝備20個師,然後逐步擴大到60個師。

德國軍事顧問給蔣介石一個建議,蔣介石聽完苦笑,卻沒有魄力實施

應該說澤克特的建議是非常正確的,德國國防軍就是在這樣發展起來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戰敗了,並簽署了《凡爾賽條約》,這一條約是戰勝國對戰敗國的和約,其主要目的是削弱德國的勢力,其中德國陸軍員額被限制在10萬以下,並且不得擁有坦克或重型火炮等進攻性武器,取消德軍總參謀部的設置。

在這種情況下,德國實行了一種精兵之路,在軍隊數量不提高的情況下,大力提高軍隊質量,提高中低層軍官素質,實行優勝劣汰,使一大批優秀的軍官走上了領導崗位,使德國軍隊一躍而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之一。就另一方面來看,德國的人口並不多,根據1933年的資料,德國人口大約為6603萬,這就決定了難以建立大規模的軍隊。

德國軍事顧問給蔣介石一個建議,蔣介石聽完苦笑,卻沒有魄力實施

聽了德國軍事顧問澤克特的話,蔣介石苦笑了一下,雖然他認為澤克特的強軍建議很有道理,但是他卻沒有魄力去做,他想起了1929年1月的“編遣(裁軍)會議”。

當時蔣介石的幕僚就發現了國民黨軍數量多而戰鬥力低的問題,建議他整飭軍隊,當時的蔣介石雄心勃勃,然而他的編遣計劃卻引起了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等軍事集團的不滿,而失勢的國民黨左派領導人汪精衛聯合他們發起中原大戰,意圖奪權挑戰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

德國軍事顧問給蔣介石一個建議,蔣介石聽完苦笑,卻沒有魄力實施

中原大戰是中國近代史上規模最大、耗時最長的軍閥混戰。雙方死亡人數達30餘萬,傷者難以計數。中原大戰最終以蔣介石的勝利告終,但是戰爭耗費巨大,國力和軍力都受到了嚴重的損害,一方面使得紅軍利用軍閥混戰逐漸壯大,另一方面也削弱了中國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力量,所以蔣介石雖然知道澤克特說得非常在理,但是他不敢接受澤克特的建議,一旦實施就可能會引起大規模的內亂 ,最終對於澤克特的建議不了了之。

天擇:蔣介石雖然知道國民黨得了什麼病,也知道藥方,但是他沒有魄力去治療。所以說國民黨就像一個患了重症的病人,如果馬上手術,病人可能經受不住手術的傷害一命嗚呼,但是一旦手術成功,將會鳳凰涅槃。如果不手術,病會越來越重,最後會死亡,蔣介石沒有魄力選前一條路,他選擇了後一條路,其失敗也就是必然的了。

德國軍事顧問給蔣介石一個建議,蔣介石聽完苦笑,卻沒有魄力實施

在土地革命戰爭和抗日戰爭中,有很多事情值得我們去研究和思考,其中王樹增的《長征》、《抗日戰爭》很值得我們去學習,關於中國革命中的很多疑惑在裡面都可以找到答案。王樹增作為我國最權威的軍史專家,其《長征》、《抗日戰爭》以大量的資料和史實向讀者全方位展示了紅軍長征和抗日戰爭。歷史可以告訴未來,通過讀這些書,相信你不僅可以瞭解歷史,還可以洗滌你的心靈,找準人生的方向。

這些書非常實惠,需要購買的讀者,請點擊下方橫欄。

《天擇雜談》由原國防大學教員、軍史專家天擇創辦,歡迎關注,帶你進入精彩的軍事歷史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