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達

《周易·繫辭下》說:“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事物發展到了極點,就要發生變化,發生變化,才會使事物的發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斷的發展。 說明在面臨不斷髮展的局面時,必須要改變現狀,進行變革和革命。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達

這句話正是我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發源地。其意思是指事物在時間裡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而發生變化的。不過,更樸實的中國老百姓從這句話中,摘出了兩個字,表達了更為實用主義的意思。那便是“變”和“通”二字,合起來,即為“變通”。變通一詞,目前仍然極具通用性。人們遇事不必死鑽牛角,而應該懂得通融、屈伸。

沒有賣不出去的“豆子”,也沒有註定會一事無成的人。天生我材必有用,不要只因如今的坎坷給前途帶來的迷茫而困惑,自暴自棄。

我始終認為,人這一生就是這樣,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達!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達

很簡單的道理,你在很窮的時候,會想著怎麼賺錢養活自己,那麼在當前的道路行不通的時候,自然而然的就會換另一條路,或者在這一條路上絞盡腦汁,看看有沒有可以賺錢養活自己的門路;當你去開動腦筋,想要去賺錢的時候,那麼你的心思也就活泛了起來,一些原本沒有把握的事情,也決定去嘗試一下。

一條路不同,那麼我們就換下一條路,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收效沒有那麼明顯,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你的整個人生態勢是在呈上升狀態的,只要你動起來,一切皆有可能。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達

道理很簡單,但是真正敢於嘗試的人卻不多,因為當下我們至少不必因為溫飽問題而愁急,始終覺得有後路可言,所以也就少了一股拼勁,人要是不逼自己一把,永遠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

魯迅當初是學醫的,之後棄醫從文,反倒成了一代文豪。班超當時做刀筆史,之後投筆從戎,從而保障了大漢王朝西部的安寧。

千里馬一直不被人知道是千里馬,但心中瞭解自己的才幹,那就把它展示於人,令人知道自己的價值所在,又何必苦苦等待伯樂,伯樂可不是常有的!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達

樹挪死,人挪活,一枚曲別針拿到哥倫布尚未發現的新大陸,可能就價值增加數倍。一塊土地總有它適合種植的作物,即使是草,可還會多動物提供食物。

如果總是撞了南牆也不回頭,一味堅持自己所不適合的,追求不合實際的,不知變通,即便是有了路走,最終也是滿身傷痕!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達

窮則思變,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一個人之所以成功,多半因為窮途末路,困則思變;而人之所以失敗,多半因為自以為是,一成不變。

‘運’這個字很有意思,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在國外,人們都把它看得很重,遇到好事,就是走運,人就開心,遇上不好的事情,就是走背運,人就會不開心,可見‘運’這個字的重要性。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達

而‘運’字拆開,正是‘雲’和‘走’,人動起來,天上的雲自然也就動了起來,運氣也就動了起來,這個地方不合適,那就到另一個地方去,如果另一個地方也不合適,那就再換地方,總有一個地方是適合你的。

而在你走動的過程中,會經歷這樣那樣的事情,人生經歷和閱歷也在不知不覺中多了起來,那麼等你定下心來的時候,運氣自然會好起來的。

可見,運氣是走出來的,若是一層不變,一直呆在一個地方不動,好比一潭死水,天上不會掉餡餅,即便是掉下來也不一定會砸中你!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達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達,古之易理!

送給迷茫的中的自己,也送給和我一樣迷茫的朋友,動起來,相信自己,運氣會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