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太難了”股市版正在上演

最近兩週“我太難了”股市版一直在上演。

大家也都看到了,雖然指數沒有下跌多少,但個股獲利效應大幅降低,活躍類資金集體選擇靜默。

最難的是本週,在大盤擊穿了2965黃線分水嶺之後,已經弱勢震盪了5個交易日。

反彈無力,那你就乾脆點殺下去吧,可殺也殺不動,就這麼在黃線下方盤著。

直到今天下午,大盤給出了一波反攻,但說實話,力度不強。

但這畢竟是一個小異動,總比沒有動作,一潭死水要強。

這裡我判斷,方向性選擇變數要開始了。

無意義的震盪我只會讓大家耐心等待,可到了變數產生的階段,我要給大家說點有價值的經驗。

老股民可能有這種感受,在某個區域長期盤整之後,變盤的第一根K線往往具有迷惑性,經常會出現誘多和誘空。

也就是說,大家都知道變盤到來,次日早盤指數狂拉,一看這向上變盤確定了,買吧。

結果,下午一路回落,次日一根重陰線。

這個時候,你才發現,原來這裡是向下變盤,可是損失已經很大了,捨不得割肉出局。

我相信,每一個做股票的朋友都曾遇到過這種情況。

下跌也一樣,早盤直接低開急殺,這不擺明著向下變盤嗎,太可怕了,趕快逃命。

沒成想,次日直接就一根大陽線上去了。

昨天剛賣出,今天直接再買,肯定會有所猶豫,所以很難第一時間上車。

這都是主力做盤常用的伎倆,這樣的虧,我也吃過無數次。

後來啊,根據歷史走勢,我發現變盤第一根K線,往往並不是最佳的介入點。

於是,我就學著捨棄,先不著急動手,捨棄變盤當日的第一根K線。

如果有拉昇我不興奮,直到我完全排除掉誘多走勢,我才選擇動手。

如果有殺跌呢?我也不恐懼,看次日。

如果次日直接陽包陰上攻,我會毫不猶豫的介入。

當然,這種做法有時候會讓我損失一部分利潤。

但是,我更看重的是,這個簡單的規則能讓我規避更大的錯誤。

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衡量之後,我還是選擇繼續執行下去。

結果很多年過去了,至少運用這個小規則,我規避掉了無數次“誘”。

更難得的是,對於心態穩定有很大幫助。

那麼,在下週變盤的關鍵時刻,我把這個經驗分享給大家,希望能給朋友們一些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