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中,為何甄嬛一回宮就趕忙去景仁宮給皇后簪花?

娛影閒探


《甄嬛傳》講述一心期盼得一有心人,白首不分離的甄嬛,從她少時的青春不知事蛻變成心思深沉的後宮婦人,一路成長為了太后的故事。在甄嬛的蛻變過程中伴隨著他人的誣陷與背叛,和身邊人的忠心與愛戀。其中,皇后烏拉那拉氏·宜修可以說是促進甄嬛蛻變最大的助推器了。

在甄嬛剛入宮時假意與甄嬛交好,實際上卻把甄嬛當成了扳倒華妃的工具,等到華妃倒臺之後就對甄嬛下手了。不但設計讓甄嬛失去了自己第一個孩子,還炮製了純元舊衣事件,讓甄嬛知道了自己不過是純元替身,對皇帝死心之後決絕離宮。

這麼看甄嬛應該恨毒了皇后才是,為什麼甄嬛重新回宮後,會先去拜見皇后親自給她簪花呢?

做低伏小,放鬆皇后的警惕

對於皇后,甄嬛不可能是不恨。甄嬛離宮之後,回頭細想當初,才明白過來都是皇后害得自己。

在甄嬛表明了自己態度,對皇帝死心也不願意再重新回宮之後,皇后還是不願意放過甄嬛,在甘露寺裡都不讓甄嬛好過,指使毫無向佛之心的靜白師太壓迫甄嬛,雪天裡誣陷甄嬛偷盜燕窩,把她們一行人趕到了凌雲峰之上不算,還把手伸到前朝,派人暗害甄嬛母家一族。

新仇舊恨加起來,甄嬛對於皇后怎麼會有表露出來的那樣恭敬呢?皇后害死了自己的孩子,差點害死了自己的父母,這樣的仇恨甄嬛是不可能忘記的。

至於甄嬛為什麼要在重新回宮後,第一個先去拜見皇后,也不過是為了偽裝成甄嬛對之前的事毫不知情,甚至還對皇后巴結的樣子,來放鬆皇后的警惕。

重回後宮,那麼多雙眼睛看著,不能失了禮數

甄嬛作為一個廢妃,想要重新回宮可謂是千難萬險,但是皇帝居然滑天下之大稽說她是四阿哥弘曆的生母,出宮多年為皇帝祈福,還賜姓為鈕鈷祿氏,從漢軍旗提到了滿軍旗。通過給她偽裝的身份,名正言順把她接回來了。

但就算是皇帝這樣的寵愛舉動,也掩蓋不了後宮女人對甄嬛恨之入骨的事實。皇后對於甄嬛的感覺,甚至比後宮那些女人還要深。當初好不容易把甄嬛趕出了宮去,以為再也沒有人跟自己搶皇帝了,結果甄嬛在佛寺裡都不安分,居然有本事勾得皇帝冒天下之大不韙也要迎甄嬛回宮。

甄嬛也知道,這次回宮,後宮裡那些女人的眼睛就會都落在自己身上,哪怕自己露出一個小破綻都會成為她們攻擊自己的把柄。所以,甄嬛回宮後先去找了皇后給她簪花,也是為了不讓別人說自己失了禮數。

主動出擊,才能佔據主動權

皇后是什麼性子相信我們大家都是很瞭解的,她自私陰狠,手段毒辣。為了一個男人跟地位,可以毫不猶豫地害死自己的親姐姐。與其說她愛的是皇帝,不去說她愛的是權勢地位,愛的是皇后這個寶座。

她穩坐後宮多年,不知道害死了多少妃嬪皇嗣,自然也看不得甄嬛再在自己面前耀武揚威了。

所以說,即使甄嬛重新回宮後,先找的不是皇后,皇后也會想法設法地把甄嬛叫過去向她示威。

就像劇中演的那樣,甄嬛剛坐下,跟皇后說話沒多久,就有宮女端著一盤牡丹花來請皇后簪花了。牡丹象徵的就是皇后的地位,皇后又輕瞥了甄嬛一眼,意思就是讓甄嬛給自己簪花,暗示甄嬛她再怎麼受皇帝喜歡也不過是一個妾,總歸都是要服侍她這個皇后的。

順便暗示太后,安太后的心

另外,太后這尊大佛也是甄嬛要提防的。雖然說當初甄嬛在甘露寺裡也多虧了太后的照拂,甄嬛才能免去了遭受侮辱。但說到底太后也只是被沈眉莊哀求得沒辦法了才出手幫了甄嬛的,太后最偏愛的還是她烏拉那拉氏一族的榮耀罷了。

太后雖然助力皇上迎甄嬛回宮,但是對甄嬛代孕回宮,也是有有點看不慣,懷疑她的用了什麼魅惑手段的,盯著她防著她也是必然的。而甄嬛回宮先去拜見皇后,也是為了告訴太后,自己無意於皇后之位,讓太后放心的。

所以,別看這個簪花的小舉動,裡面包含了甄嬛與皇后電光火石般的過招。


姒莞萱


甄嬛回宮是頂著皇上寵妃和懷著龍種回來的,身份何其尊貴。在甄嬛回宮之前,皇上又是改封號又是抬旗,而且還大修永壽宮,真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前朝後宮的眼睛都盯著甄嬛,生怕找不出一點差錯,甄嬛深知,越是這種時候,越要每一步都做得很完美。

甄嬛這次回宮很明顯的心眼多了,在她入住永壽宮之後,就讓溫實初查看永壽宮的物件有沒有傷胎之類的東西,安陵容給的香有沒有麝香之類的;身邊的奴才太監一一盤查,絕對不留手腳不乾淨的,很明顯此次回宮是有備而來。

甄嬛不僅對自己身邊的人和物相當謹慎,就連皇后她也長了心眼,她知道在宮外自己的日子之所以不好過,就是因為皇后在中間搗鬼,所以這次回宮,她對皇后的策略變了。以前的甄嬛尊敬皇后,現在的甄嬛,面對皇后就是笑面虎。

甄嬛這次回宮就是要做一名非常盡職盡責的熹妃,表面上看著和氣,對皇后畢恭畢敬,每天晨昏定省,還處處體諒皇后,誰也挑不出錯來。既如此,怎麼能忘了給皇后簪花呢?

宮嬪給皇后簪花是一項規矩,在妃嬪首次侍寢以後,需要給皇后簪花,甄嬛雖然不是首次侍寢,但是畢竟也是回宮後第一次侍寢,所以為了周全禮數,去給皇后簪花也是情理之中。

甄嬛給皇后簪花,除了周全禮數之外,其實也有半分示威的意思。皇后說,熹妃服侍本宮簪花的規矩,這麼多年一直沒變。甄嬛說,嬪妾在宮外也時刻不敢忘皇后恩德。這倆人之間就差一層窗戶紙沒捅破了。她們倆的談話言外之意就是,甄嬛知道皇后不是好人,也知道是誰當年把自己害的那麼苦,皇后你不要再以為我好欺負。

甄嬛出了簪花,還送了在佛前開過光的佛珠,意思就是告訴皇后,人在做天在看,宜修你還是少作孽。

甄嬛去給皇后請安,其實也是做給後宮看的,別的妃嬪倒是其次,主要是太后。太后對甄嬛回宮始終不放心,擔心甄嬛真是狐媚禍主,所以越是這樣,甄嬛就越要表現的穩重,不能讓太后看出來輕浮。

所謂穩重,還是會歸到敬重皇后身上。宜修什麼人,太后很清楚,甄嬛也清楚,甄嬛這幾年在宮外受的苦,太后也清楚,太后也知道甄嬛之所以在宮外不好過,多數是因為宜修想要趕盡殺絕,所以甄嬛回宮後可以不動聲色的依舊敬重皇后,而不是因為皇后做的事心生怨恨,與皇后不睦,如當初華妃一般,太后就很欣慰了。

甄嬛果然沒讓太后失望,對皇后畢恭畢敬,十分守規矩,不因皇上的寵愛和身孕而逾鉅,非常好,這也讓太后對甄嬛稍微放心了一些。

甄嬛這麼做,必然也會傳到皇上的耳朵裡,皇上一聽自己的嬛嬛這麼懂事,回宮第二天就去給皇后簪花,就更會覺得自己寵的女人果然沒有讓自己失望。

說了這麼多,其實甄嬛這麼做,就是為了讓大家看到她並沒有恃寵而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