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東海魚珠”因阻礙河道被炸平,今在廣州地鐵5號線設魚珠站

魚珠地名來由,據《羊城古鈔》記載:“魚珠在羊城東四十里相對崗(茅崗)之南,四面皆水,中有卷石如珠然,北有一山像魚(魚山),張口向珠,因名。”

昔日“東海魚珠”因阻礙河道被炸平,今在廣州地鐵5號線設魚珠站

翻閱魚珠的歷史,前世繁榮,曾經輝煌;也曾蒼涼,寂寞無聞。魚珠的今生勃發生機,產生一系列新的故事,世事滄桑,使人唏噓感慨!

昔日“東海魚珠”因阻礙河道被炸平,今在廣州地鐵5號線設魚珠站

有關魚珠的故事與傳說甚多,有清朝“羊城八景”中的“東海魚珠”一景;有魚珠石的浮沉與“魚珠的傳說”;有軍事要地魚珠炮臺及其史蹟;有《蝦珠傳》中名妓“黑牡丹”與“鱷魚頭”的風流史;有近代繁榮的魚珠墟市在黃埔軍校興盛時期是軍校後勤生活物資供應地;有現代交通要道的魚珠碼頭。

魚珠曾是解放後黃埔最早建立的一個鎮,又是較遲設立的一個行政街;曾有過一列漁民棚屋的歷史風景線,又有全區獨有的漁民新村,還有現代化的魚珠地鐵。

昔日“東海魚珠”因阻礙河道被炸平,今在廣州地鐵5號線設魚珠站

清朝“羊城八景”中的“東海魚珠”是指魚珠對面之珠江中一塊露出水面的大礁石,由紅砂岩和礫岩構成,狀如鵝蛋,長約20多米,寬約6米,距岸約40米,隨著河水漸漲漸落而時隱時現。因長期受波濤沖刷致使其身圓淨如珠,俗稱“魚珠石”。清朝時期魚珠石所在的那段珠江比今天寬闊得多,當地人稱之為“海”。

昔日“東海魚珠”因阻礙河道被炸平,今在廣州地鐵5號線設魚珠站

每當旭日東昇或夕陽返照時,遼闊的珠江水映著空中彩霞,金鱗萬點,瑞氣崢嶸;江中魚珠石浮沉波際,閃爍其間,一派煙波浩渺的璀璨氣象,構成東海魚珠之美景。

昔日“東海魚珠”因阻礙河道被炸平,今在廣州地鐵5號線設魚珠站

這塊曾經無限風光的魚珠石,因阻礙河道被黃埔港務局航道管理部門於1958年疏浚河道時炸掉了。

近年開通多路公交車,特別是2010年開通的地鐵5號線在這裡設立了魚珠站,居民往返廣州市區及大沙地十分方便。

昔日“東海魚珠”因阻礙河道被炸平,今在廣州地鐵5號線設魚珠站

魚珠地區作為黃埔區建設臨港商務區和舊城改造的重點區域,隨著規劃的實施將成為黃埔港城一體,宜業宜居現代化新城區之一。昔日古墟鎮,舊貌換新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