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以分享一下自己家鄉的特色美食(一定要區級或是縣級以下的,包括區縣)嗎?

舊夢一湘空城裡


廣東汕頭潮陽的,我們那邊特色的美食還挺多的,各種粿品,肉丸粿類比較常見的有紅桃粿,土豆膏,菜頭丸,這幾種很多節日都會做很多,還有韭菜粿呀,無米粿呀,蠔烙,鱟粿等等。肉丸的話最出名的就是牛肉丸了,筋道,不像其他地方賣的都是麵粉,我們那邊的牛肉丸牛肉含量得有百分之八九十,所以賣得也比較貴。除了牛肉丸,還有魚丸,魚丸鮮脆也是一大特色,還有豬肉丸,豬肚丸,還有我最喜歡的蝦丸,我們那邊的蝦丸我覺得最大的特色是加入了馬蹄,而且蝦含量比較高,蝦味鮮甜,沾上桔油,美滋滋。特意在網上找了一些圖片。

第一張是紅桃粿,第二第三張是土豆膏,第四張是鱟粿,第五張是韭菜粿,第六張是蠔烙,第七張是牛肉丸,第八張是魚丸,第九張是蝦丸。











小丑的妙想世界


廣西南嶺都龐嶺長壽賀州富川西嶺山下瑤族特色美食

①富川瑤族自治縣城北鎮百年廣隆美食老店小吃:自制混沌麵食:圖一、二

②麥嶺黑狗餈粑:圖三、四

③富川特色白芝麻粿條:圖五

④瑤鄉香芋南瓜魚:圖六

⑤富川龜石水庫一級水庫清水魚(蓮山水庫瑤族菜譜):圖七

⑥和睦酒席瑤族宴菜譜:圖八











黃雲強5


湖南益陽的擂茶有喝過嗎,不是網上的那種粉末哦,正宗的都是現擂的,可甜可鹹,強推哦,從小到大生日必備品之一🔥🔥

新鮮的花生芝麻茶葉用擂缽擂碎,放白糖,加入開水,上面撒一層炒熟的花生米和炒米,美滋滋,夏天可以放冰箱冷藏一下,冬天直接喝熱乎乎的,我們家鄉的擂茶還有鹹口味的,就是把白糖換成鹽就可以啦,甜玉米糯米放水放鹽煮熟後,加入擂茶裡面,有點像喝粥,但是沒有粥那麼粘稠,淡淡的花生芝麻香中夾雜著一縷茶香,陪伴了二十幾年的“飲品”





把詩抹在蕎麥麵包上


我的家鄉在四川開江,要說我們那地方有哪些美食的話,我覺得還真是蠻多的,臘肉香腸這些全國人民都知道我就不說了,今天我說兩個開江當地的美食,讓大家更瞭解我的家鄉。

一、豆筍:開江的豆筍是有名的地方小吃,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老少皆宜,也是當地走親串友饋贈親友的佳品。它的製作工序繁雜,都是手工製作而成,需要把黃豆泡製十二小時後磨成漿,在用搖架(這個是特製的,就是用兩根木頭從中間固定成十字架掛在固定的地方,用一塊大的紗布套在十字架的四個角)過濾,在把過濾好的豆漿倒入鍋中用火燒開後再小火加熱。用扇子扇動鍋裡的豆漿,豆漿遇風後表面會凝固成一層豆皮,在用竹籤把豆皮捲起來,放在通風處晾乾,這樣豆筍就製作完成了。豆筍的烹飪方法很簡單,無論是燒湯,煎炸,炒都能做出美味佳餚。

二、魔芋豆腐:這個也是開江人們餐桌上的一道常見的家常菜,他的口感軟糯,清爽不油膩,用來炒肉真是味道好極了。它的製作過程相對來說是比較簡單,先要把魔芋洗乾淨切成塊,在用磨漿機磨成漿,然後倒入鍋中用火煮熟後冷卻,等凝固後切成豆腐大小的方塊就可以了用來烹飪了,可以用來燒湯,涼拌,炒肉都是很不錯的。




丹丹的日常美食


我的家鄉是四川省涼山州會理縣,就說說我們家的美食吧!

會理縣,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歷史文化造就了會理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會理也因它多種多樣的小吃名菜獲得了“小成都”的美譽。

會理飲食,素宗川味,兼有滇風,許多食材的運用與一江之隔的雲南有異曲同工之妙,卻與毗鄰雲南口味迥異。會理人將雲南特色的食材運用川菜的調料進行烹製,把傳承於異鄉的各色吃食加以改良,將漢民族的烹調技藝和少數民族飲食習俗融匯調和,形成了獨具一格的飲食風格。 會理盛產建昌黑山羊,是獲得了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的優良品種,無羶味,肉質也特別的細嫩鮮美。據縣誌記載,以會理黑山羊為主要原料的燙皮羊火鍋、已有逾300年以上的傳統和歷史。至今,會理人還把陰曆七月半和冬至吃羊肉作為傳統風俗。

會理人吃羊肉,講究的是吃頭蹄下水,羊頭肉塊大皮薄,羊眼睛軟綿汁鮮,羊肚條脆嫩爽口,羊腸子滿口油香,從羊頭至羊尾,彷彿吃掉一隻全羊。 會理真正的當家招牌小吃,還要算遍佈大街小巷的羊肉粉。會理羊肉粉在烹製方法和佐料使用上完全融合了川味麻辣鮮香的特色和當地少數民族原汁原味的豪爽風格。

會理的羊肉出名,所用米粉也特別。比昆明的尋常的米線要粗,比成都、西昌等地常見的水發細粉更是粗獷豪邁許多。有人嫌它稍稍糙硬厚實,不太容易進味道,但羊肉粉非得要用這種粗粉燙來才別有風味。肉肥粉粗,湯寬料足,潔白如玉,柔中帶剛。少了些許繁華都市婉約細膩的小資情調,更多了幾分山野古城大氣粗獷的執著與熱情。有一種原始和野性的獨特美感。

羊肉粉是許多會理人早餐的首選,它的吃法完全是自助式的,用濃墨重彩的佐料來掩蓋它那金戈鐵馬劍意縱橫的蕭蕭殺氣,海椒、豆瓣、小米辣,三種辣味的粗暴疊加,再將姜米和蔥花、芫荽鋪滿大海碗,無法無天地張揚出桀驁不馴的個性。 餌快是發源於雲南的一種米制方便食品,其價廉物美,吃法多樣。餌快自明朝傳入會理後,經長期結合南北烹調風格加以不斷髮展改進,其製作烹飪方法已大大超越原產地單調烤、煮等吃法的簡單侷限。

餌快味香糯軟甜,能與百味調和,吃法多樣,最有名做法,就是鼎鼎大名的雞火絲餌快了。雪白的餌快絲在一隻精緻的銅火鍋中用滾水一過,公雞肉用手細細撕成細絲,上好的精瘦火腿肉也切細絲,再燙幾片碧綠的蔬菜,有紅有白,漂漂亮亮的堆尖一碗。

雞火絲正宗不正宗,訣竅全在這最後一勺高湯上。觀其色:白裡透紅,嘗其味:濃而不膩。有火腿香、雞味鮮、骨髓濃,還有那深沉厚重,說不清道不明的一股什麼味道。 銅火鍋為會理“三寶”之一,自古以來,會理民間就有用銅鍋銅器烹飪菜餚的習慣。用銅鍋煮出的菜品有一種特殊的清香,十分可口。

會理民間習俗喜於冬、春季節煮食銅火鍋,吃法跟川菜中的連鍋子比較類似,以雜菜燉煮為主,特點是湯鮮肉美,菜耙軟入味,熱氣喧騰,營養豐富。銅火鍋用木炭為燃料,以豬排骨、羊肋條肉,牛肉、牛雜、雞鴨等加湯清燉,以胡椒、生薑、蔥結等調味,待湯濃肉爛後再燙煮時令蔬菜,食客圍坐分食,操作簡單,方便省事。所用味碟用家常豆瓣、辣椒油、火蔥末,小米辣和蒜泥拌成,滋味比較濃烈。還可邊吃邊加入時鮮菜蔬涮燙,湯味越燉越鮮。 烙制熨斗耙的器皿形似老式的炭火熨斗,一個個黢黑的小銅罐擱在綿綿的炭火爐面,攤主熟練地用小鐵釺翻動著罐鬥中的熨斗粑,直到兩面呈現微微的焦黃。這種食物必須得趁熱吃才香,米漿發酵的酸甜配合著雞蛋滑膩的口感,咬開後是滿口的鬆軟與香糯,配合淡淡的焦糊味,讓你渾身充盈著熱量,足以抵禦清晨的寒意。

稀豆粉和油茶是也是會理傳統的吃食,比較清淡的口味特別適合老年人和兒童。稀豆粉選用當地上乘豌豆用文火慢慢炒熟,然後用細磨加工成粉,濾渣。食用時均勻攪拌用清水煮熱而成。而油茶是先將白米打碎為細粉,放入鍋中加清水攪成稀漿糊狀,然後加熱,文火慢煮,待米糊煮熟粘勺子時便可起鍋入碗。

油茶和稀豆粉用小火慢熬好,金黃如脂的米漿盛滿瓷碗,抓上一把香酥的饊子,再舀上幾小勺花椒油、芝麻油、薑汁,尖尖一大碗呈面前,用匙子輕輕攪勻,酥軟濃稠,舌尖略帶一絲椒麻味。 到鐘鼓樓邊西街啃筒子骨是會理人待客宵夜約定俗成的謝幕式。成都人首創了老媽蹄花,會理人卻另闢蹊徑,推出了清燉筒子骨。一大缽小火慢燉的豬棒骨,看上去湯膩髓濃,骨酥肉鬆、蒸汽輝騰、氤氳晶潤。銀鉤鐵畫般的嶙峋骨感中,透出一股珠圓玉潤齒白唇紅的膏荑風韻。

經過千百年不斷吸納、改變、傳承、創新,會理的飲食文化逐漸向周邊擴散,影響了川南滇北的口味與烹飪技藝。








老夫冬邪01


大家好,我是彝人美食

說到家鄉的美食,我就說說我們家鄉最美味的美食!我們是生活在雲南省普洱市景東縣的彝族人,我們家在景福鎮岔河村,我們這裡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冠長臂猿,也有著金庸先生筆下的無量劍湖瀑布。

三七煮雞,我們彝族人平時喜歡吃的一道美食,採用野生三七和自己家散養的土雞在鍋中燉上一兩個小時,放入姜、蒜、蔥等調教就可以吃了。味道非常甜美!

火燒肉,一般在12月份,也就是每年的臘月,殺年豬的時候,用最新鮮的豬肉放在火上烤。在鮮肉放上酒、辣椒、花椒、鹽等佐料再烤也非常美味!

醬爆雞樅,雨季來臨,彝族人上山找雞樅回來,一般的吃法是清炒,發揮雞樅的香甜味。不過還有一種吃法,用彝族人自己做的醬料爆炒,雞樅的鮮香無醬料的酸辣碰撞出一種又鮮又麻辣又有點酸的味道!

我們還有很多的美食,比如火腿、酸肉、紅肉等數不勝數的美食。歡迎關注我們!





彝人美食


家鄉的特色美食有很多,其中有一款是夏天冰飲、甜品界裡的網紅——石花膏






石花膏是由石花草煮制而成的,石花草是長在泉州沿海地區的一種食用海藻,自然生長在岩石上,經過人工下海採摘,熬製而成,涼卻後倒入容器放冰箱冷藏,可以放一個星期左右








煮石花草的過程複雜、工序繁瑣,基本都是五、六十歲左右的老年人在煮了,年輕一代都不會了

石花膏有很多種做法,其中最歡迎的一款是擦成細絲、加入蜂蜜、加入冰水,涼爽又解渴






還有一款也是比較受歡迎的做法:切成塊,加入各種水果,淋上蜂蜜拌勻,Q彈、嫩滑,冰涼解渴


李家媽媽美食


潼關肉夾饃,起源唐朝,饃脆肉香,好吃,好吃










做好肉夾饃


大家好,我是彝人美食

說到家鄉的美食,我就說說我們家鄉最美味的美食!我們是生活在雲南省普洱市景東縣的彝族人,我們家在景福鎮岔河村,我們這裡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冠長臂猿,也有著金庸先生筆下的無量劍湖瀑布。

三七煮雞,我們彝族人平時喜歡吃的一道美食,採用野生三七和自己家散養的土雞在鍋中燉上一兩個小時,放入姜、蒜、蔥等調教就可以吃了。味道非常甜美!

火燒肉,一般在12月份,也就是每年的臘月,殺年豬的時候,用最新鮮的豬肉放在火上烤。在鮮肉放上酒、辣椒、花椒、鹽等佐料再烤也非常美味!

醬爆雞樅,雨季來臨,彝族人上山找雞樅回來,一般的吃法是清炒,發揮雞樅的香甜味。不過還有一種吃法,用彝族人自己做的醬料爆炒,雞樅的鮮香無醬料的酸辣碰撞出一種又鮮又麻辣又有點酸的味道!

我們還有很多的美食,比如火腿、酸肉、紅肉等數不勝數的美食。歡迎關注我們!


楊大洋


地標:江西 宜春宜豐

取意: 風景宜人,四季如春

美食: 粉蒸肉

五花肉帶皮切成6釐米長、0.5釐米厚的薄片,寬度以原肉厚度為準,用碗裝好,放入辣椒油、醬油、白糖、味精和鮮湯拌勻,醃20分鐘。然後加入蒸肉粉拌勻,把肉一片一片地疊加在碗內(皮朝碗底),上蒸籠蒸爛為止。吃時將肉翻扣到另一隻九寸大的盤內。

贛菜的特點,辣,但是不是每個都辣,還是比較講究原汁原味土家氣息,和江西人樸實有關,一方山水養一方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