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簡介----漳州

漳州,福建省下轄地級行政區域,是海峽西岸城市之一,中國“田園都市,生態之城”,生態競爭力位居福建前列 ,國家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 。漳州地處“閩南金三角”,中心城區為薌城區 、龍文區、漳州臺商投資區、漳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廈深鐵路、龍廈鐵路、鷹廈鐵路、福廈高速鐵路交匯的重要樞紐地區、中國國家區域級流通節點城市。

城市簡介----漳州

漳州夏秋季多臺風。 是著名的“魚米花果之鄉”,漳州平原是福建最大的平原。素有“海濱鄒魯”的美譽,2014年當選福布斯中國最佳商業百強城市,先後榮獲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森林城市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科技先進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世界食用菌罐頭之都 、中國溫泉之城 等稱號。境內有東山島、漳州濱海火山公園、南靖土樓、雲洞巖等景點。

建制沿革

漳州境域,約1萬年前已有先民在這裡生息勞作。夏商屬百越地,戰國後期前屬閩地,後屬於閩越地。公元前222年(秦始皇二十五年,另說秦始皇三十三年),列入秦中央版圖,屬閩中郡。漢初,以梁山為界,北屬閩越國,南屬南海國。前85年(始元二年),改“封邦建國”為郡縣制後,北屬會稽郡冶縣,南屬南海郡揭陽縣。晉至南北朝,北屬南安郡龍溪縣、蘭水縣(待考),南屬義安郡綏安縣。

城市簡介----漳州

592年(隋開皇十二年)並蘭水(待考)、綏安入龍溪,今漳州境域才結束分屬兩郡狀況。不久龍溪縣撤銷併入南安縣,不久南安縣也撤銷。直到近百年後的唐朝中期漳州一帶才再設縣:686年(唐垂拱二年),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敕建漳州(治今雲霄縣西林村),轄懷恩、漳浦2縣,因州治傍漳江而名漳州。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割泉州南部(此時泉州 州駐地為今天的福州,今天的泉州在唐朝久視年間(西元700年)才最後定設州,前面幾次裁撤)和潮州一小部分,設置了漳州。716年(開元四年),徙州治至李澳川(今漳浦縣綏安鎮)。開元二十九年後,劃龍溪縣、龍巖縣來屬。786年(貞元二年)州治再徙龍溪縣桂林村(今漳州城區)。

886年(唐光啟二年)王潮三兄弟隨王緒農民軍進入福建,攻下泉州,福建觀察使陳巖委王潮為泉州刺史,

至947年,南唐滅閩國,漳州地為王潮和閩國治地,歷時61年。王潮、王審知兄弟先後為威武軍節度使,漳州為其治地,909年(閩國開平元年),王審知為閩王,立閩國,都福州。

963年,清源軍(下轄泉州、莆田、漳州)改為平海軍,陳洪進為節度使,漳州屬平海軍。

城市簡介----漳州

978年(北宋太平興國三年),陳洪進納土於宋,漳州始隨平海軍納入宋土。宋代屬於福建路,元代屬於福建省,明屬福建漳州府。

清朝設汀漳龍道,管轄汀州府之縣、漳州府之縣,龍巖州。1734年(雍正十二年),閩浙總督郝玉麟奏請升龍巖縣為汀漳龍道直隸州,下轄龍巖、漳平、寧洋縣。

1913年(民國2年)廢府設汀漳道。民國23年設督察區後,今漳屬各縣基本上穩定為同一區域。1933年“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設龍汀省,下轄漳州、龍巖地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境地為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區。

1949年09月解放(其中華安縣於1949年11月解放,詔安縣於1949年12月解放,東山縣於1950年5月解放)之初,實行縣、區、村3級建制。

1949年09月26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決定,將原第五行政督察區改為第六行政督察區,設第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行政督察區轄龍溪、漳浦、雲霄、詔安、東山、海澄、長泰、南靖、平和、華安10縣。

1950年03月,改第六行政督察區為漳州行政督察區(簡稱漳州專區),成立漳州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同年09月14日,又改為龍溪區,成立龍溪區專員公署。漳州專區、龍溪區均轄10縣。

城市簡介----漳州

1950年後建立鄉(鎮)之後,實行縣、區、鄉(鎮)、村(街)4級建制。

1951年06月,析龍溪縣城關區(共兩個區)設漳州市(縣級)。此時,龍溪區轄十縣一市。1955年3月,改龍溪區為龍溪專區,成立龍溪專員公署。

1955年至1956年進行並區並鄉。

1958年04月前後,撤區並鄉,實行縣、鄉(鎮)、村(街)3級建制。

1958年09月,建立人民公社,撤銷鄉(鎮),實行縣、人民公社、生產大隊、生產隊4級建制。

1960年08月15日,國務院批准龍溪縣、海澄縣合併為龍海縣。縣城設在石碼鎮。此時,龍溪專區轄龍海、漳浦、雲霄、詔安、東山、平和、南靖、長泰、華安9縣及漳州市。

1966年,發生“文化大革命”。1967年4月,由駐漳支左部隊成立龍溪專區軍事管制委員會,實行軍事管制。1968年05月15日,成立龍溪專區革命委員會。龍溪專區成為一級政權的行政區域。1970年09月,專區改稱龍溪地區,專區革委會改稱龍溪地區革命委員會。龍溪地區(專區)仍轄九縣一市。

1978年03月29日,成立龍溪地區行政公署。轄區仍為九縣一市。

城市簡介----漳州

1984年下半年取消人民公社後,實行縣、鄉(鎮)、村(居)3級建制。

1985年05月14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龍溪地區建制,漳州市升為地級市,原縣級漳州市改為薌城區,時轄龍海、漳浦、雲霄、東山、詔安、南靖、平和、長泰、華安9縣和薌城區。

1993年05月,撤銷龍海縣,設市轄龍海市。

1996年5月,設市轄龍文區,由漳州市直管。

2010年04月,漳州招商局經濟技術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開發區,由漳州市直管。

2011年7月,設漳州臺商投資區,由漳州市直管。

2019年6月,古雷港經濟開發區實行“區地合一”,由漳州市直管。

2019年9月,漳州市轄2區1市8縣5開發區,共有12街道87鎮20鄉3民族鄉。

漳州轄2個市轄區、5個市轄開發區、1個縣級市、8個縣。

市轄區:薌城區、龍文區

城市簡介----漳州

市轄開發區:漳州招商局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漳州臺商投資區(國家級)、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古雷港經濟開發區、漳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級)

縣級市:龍海市

縣:雲霄縣、漳浦縣、詔安縣、長泰縣、東山縣、南靖縣、平和縣、華安縣

其中,東山縣與東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實行兩個牌子一套領導。

下設11個街道、87鎮、23鄉、13個開發區,301個社區、居委會,1637個村民委員會。

地理環境

地理概況

漳州地處東經117°-118°、北緯23.8°-25°之間,陸域南北長187公里,東西寬127公里,面積12607平方公里。博平嶺橫亙於西北,戴雲山餘脈深入北部境內。平和縣的大芹山主峰海拔1544.5米,為漳州市第一高峰。九龍江全長1923公里,為福建第二大河。流域面積14741平方公里, 在漳州境內流域面積7586平方公里。此外還有鹿溪、漳江、東溪等主要河流。九龍江中下游平原面積720平方公里,是省內最大平原。 海域面積略大於陸域面積。大陸岸線519公里,島嶼岸線112公里,正面寬約128公里,呈北東走向。零米高程以上灘塗面積285.5平方公里,可利用水產養殖面積117.2平方公里。

城市簡介----漳州

氣候

漳州年平均溫度21℃。 1985年最高日氣溫36.3℃,最低-4.7℃。無霜期達330天以上,年日照2000-2300小時;年積溫7701.5℃。年降雨量1000-1700毫米,雨季集中在三至六月。年平均風力二級。漳州每年六至九月常有颱風襲來,最大風力達12級,颱風常來暴雨或大暴雨,造成洪澇災害。但在高溫季節,颱風也有助於降低氣溫和解除旱象。

自然資源

概況

漳州素有“花果之城”、“魚米之鄉”的美稱,境內擁有萬畝“荔枝海”、萬畝香蕉園、萬畝水仙花基地。盛產“五大名花”:水 仙花、茶花、蘭花、紅梅、臘梅;“十大名果”:蘆柑、荔枝、香蕉、龍眼、柚子、菠蘿、枇杷、楊梅、桃、番石榴;以及對蝦、石斑魚、鮑魚、龍蝦、紅蟳、扇貝、牡蠣、泥蚶、魷魚等海珍品。水仙花、片仔癀牌片仔癀和八寶印泥被譽為“漳州三寶”。木偶雕刻、珍貝漆畫、九龍璧玉雕等旅遊工藝品深受中外遊客的喜愛。漳州擁有豐富的植物資源、水產資源、水電資源、礦產資源和溫泉資源。

城市簡介----漳州

漳州除盛產大米、青梅、甘蔗、花生、菸葉、黃麻、茶葉,還有水果、蔬菜、花卉、藥材和其他特產。

1.水果有47種,330多個品種。春有枇杷、楊梅、越冬柑桔和香蕉;夏有桃子、李子、荔枝、龍眼、西瓜、芒果、番石榴、鳳梨;秋有天寶香蕉、平和蜜柚、華安橄欖、梨子、餘甘、黃皮彈、柿子;冬有蘆柑、紅桔、橄欖、果蔗。

2.蔬菜有35種,108個品種,冬春有蔥、蒜、韭菜、菠菜、芹菜、芥菜、包菜、花菜、大白菜、蘿蔔、西紅柿、荸薺等;夏秋有冬瓜、絲瓜、南瓜、葫蘆、八角瓜、青刀豆、豆角、空心茶、油菜、茄子、洋蔥、蓮藕等。

城市簡介----漳州

3.花卉有1200多個品種,如水仙、紅梅、臘梅、山茶、建蘭、海棠、玫瑰、月季、菊花、芍藥、含笑、玉蘭、瑞香、杜鵑、桂花、馬蹄香、七里香、大麗菊、樹蘭、三角梅、扶桑、芙蓉等,不勝枚舉。盆景盆栽則有羅漢松、石柳、古榕、文竹等。藥材有200多種,如茯苓、生地、淮山、鬱金、砂仁、肉桂、巴戟、一見喜、金線蓮、金銀花、天門冬、勾藤、山梔子、黃蓮、沉香、仙鶴等。

4.其他草本、木本、藤本植物有1000多種。南靖縣和溪鄉六斗山的亞熱帶雨林,面積20公頃,其中熱帶亞熱帶植物達1050多種,諸如桃金娘科、番荔枝科、野牡丹科、豆科、芸香科、無患子科、紫金牛科、夾竹桃科、山毛櫸科等。其中最具有特色和富有經濟價值的是紅栲、黃杞以及橡膠植物花皮膠藤。南靖縣南坑鄉大嶺一帶,也保留著大片比較完整的亞熱帶雨林植被,面積2666多公頃,素有“樹海”之稱,是福建省僅有的面積最大的一片。十多種稀珍植物如桫欏、建柏、宿軸木蘭,包括“人面竹”、“四方竹”、“銀練竹”、“金絲竹”等稀有珍貴竹子品種,已列作國家和省保護對象。

水產

閩南漁場廣闊,沿海水產資源有各種魚、蝦、貝、藻等400多種。魚蟹蝦類有長毛對蝦、斑節對蝦、鷹爪蝦、龍蝦、梭子蟹、青蟹、鋸緣青蟹、魚 祭 魚、青鱗、鯔魚、銀魚、丁香魚、鳳尾魚、黃鯛、黑鯛、魚 勒魚、石斑魚、蛇鯔、魴魚、玫瑰毒魚 由 、圓魚 由 、小公魚、海鯧、海鰻、鱗魚 、魚 非 魚 裡 、馬鮫、真鯛、二長棘鯛、藍圓魚 參 、沙丁魚、烏賊、魚 章魚、魷魚等;貝類有牡蠣、泥蚶、蟲益 蟶、扇貝、鮑魚、江瑤貝、翡翠貽貝、蛤、螺等;藻類則有海帶、紫菜、江離、海蘿、羊西茶、鐵西菜、滸苔、馬尾藻等。

人口民族

城市簡介----漳州

2018年戶籍人口479.23萬人(常住人口484萬人)、總戶數133.28萬戶、人口自然增長率6.4‰。漳州是福建重點僑鄉和臺胞的清代主要祖籍地,臺灣人口中清代祖籍為漳州的佔35.8%,全市旅居海外的僑胞、港澳同胞80萬人,歸僑、僑眷50多萬人。

2018年末全市戶籍總戶數139.92萬戶,戶籍人口508.1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6.11萬人,增長1.2%。全年戶籍出生人口8.69萬人,出生率為17.2‰;死亡人口2.38萬人,死亡率為4.7‰;自然增長率為12.5‰。

民族:漳州古代原住民屬於閩越族,居民主要是漢族。此外,還有畲族、高山族等21個民族居住,通用語言為閩南話。

經濟概況

2018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941億元,比上年增長9.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15.59億元,增長4.2%;第二產業增加值1461.17億元,增長7.8%;第三產業增加值1248.58億元,增長13.1%。人均地區生產總值62196元,比上年增長8.4%。第一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3.3%,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6.8%,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9.9%。

全年全市新增就業人數5.14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7.0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24%。全年鑑定技能人才4.69萬人,獲得職業技能資格證書4.17萬人,鑑定合格率89%,新增高技能人才1.13萬人。

城市簡介----漳州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平均上漲1.5%,其中食品菸酒類價格平均上漲4.3%,其他用品和服務平均上漲2.8%;醫療保健平均上漲2.1%。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平均上漲1.1%。

第一產業

2018年全年,漳州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完成558.85億元。全市糧食播種面積175.75萬畝,糧食產量70.26萬噸。水果產量272.66萬噸。花卉種植面積發展到10.81萬畝。林業產值16.86億元。全年完成植樹造林總面積46.95萬畝,其中,完成人工造林更新總面積17.7萬畝。全年共完成荒山荒地造林面積13萬畝(含非規劃林地造林8.23萬畝),其中:用材林面積7.82萬畝,防護林面積5.1萬畝;完成幼林撫育實際面積143.9萬畝;成林撫育面積35.8萬畝。人工跡地更新面積4.70萬畝。牧業產值60.71億元,肉類總產量27.92萬噸。年末生豬存欄211.08萬頭;生豬出欄315.88萬頭。禽蛋產量2.29萬噸。漁業產值185.51億元。全年水產品總量154.40萬噸,其中海水產品產量129.60萬噸,淡水產品產量24.80萬噸。

城市簡介----漳州

2018年新增產值10億元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家、綠標產品10個、有機產品4個、無公害農產品28個。年末全市有拖拉機12692臺,其中大中型234臺,小型方向盤式853臺。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207.31萬千瓦。其中,種植業機械動力64.92萬千瓦;漁業機械動力60.19萬千瓦;運輸機械動力36.09萬千瓦;農副產品加工機械動力15.80萬千瓦。

第二產業

漳州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個、國家級臺商投資區1個、國家級開發區1個。2012年全年漳州實現工業增加值825.07億元,其中,規模工業完成增加值750.21億元。規模工業產品銷售率98.6%。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08.80億元。建築業增加值142.64億元。資質等級以上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完成產值247.88億元,其中建築工程產值204.22億元,安裝工程產值42.54億元,實現竣工產值156.75億元。

城市簡介----漳州

第三產業

2018年,漳州第三產業增加值729.64億元,增長10.0%。漳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21.06億元。其中限額以上零售額211.00億元,限額以下零售額410.06億元;城鎮零售額560.57億元,鄉村零售額60.49億元。海關統計進出口總值98.31億美元,其中出口69.91億美元,進口28.40億美元。新批利用外資項目129個,其中,投資總額1000萬美元以上的有60個(包括增資12個)。新批利用外資項目註冊合同外資14.16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驗資口徑,下同)8.90億美元。新批外資項目主要來自臺灣和香港,其中,臺資項目72個(包括第三地),驗資到資3.83億美元,香港項目34個,驗資到資3.38億美元。新批外資項目中第二產業項目86個,驗資到資7.31億美元。對外承包工程新籤合同額1869萬美元,完成營業額767萬美元,對外派出勞務人員999人。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121.59億元。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5161.27萬噸,集裝箱吞吐量49.58萬標箱。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52.23億元。其中,郵政業(包含速遞)業務總量4.22億元,電信業務總量48.01億元。全市郵政業(包含速遞)業務總收入4.73億元。年末城鄉固定電話用戶88.49萬戶,移動電話477.08萬戶,寬帶網用戶72.31萬戶。2012年全市共接待遊客1380.65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143.15億元,其中國內遊客1347.58萬人次,國內旅遊收入128.70億元,入境遊客33.07萬人次,旅遊外匯收入2.29億美元。攝製《市長帶你遊》,積極參加全省旅遊促銷活動,引進北京首旅集團開發建設南靖土樓景區,靈通山獲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橋上書屋”入選全球八大環保建築。

社會民生

社保

城市簡介----漳州

2018年共發放社保卡420萬張,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全覆蓋。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補助標準、大病醫療費用統籌基金支付比例進一步提高。深入實施“生育文明·幸福家庭”促進計劃,人口計生綜合水平位居全省第二位。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15840套,基本建成12201套。老齡工作紮實推進,建成居家養老服務站259個,其中,建成城市居家養老服務站243個,建成農村居家養老服務站16個,實現全市社區全覆蓋。

醫療

2018年年末共有各級各類醫療機構4412個,其中醫院66個,衛生院106個。衛生機構床位數14418張,衛生技術人員15434人,其中醫生0.58萬人,註冊護士0.62萬人。漳州市第三醫院投入使用,建成468所村衛生所。縣級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穩步推進,新農合參合率達99.99%。

環保治理

2018年生態城市競爭力位居全國第21、福建前列,內河三大水系計劃完成河道截汙整治 重點推進九龍江流域(漳州段)、雲霄漳江、漳浦鹿溪、詔安東溪流域飲用水源保護。其中將九龍江流域8287平方公里區域劃分為重點開發區、禁止開發區和適度開發區,否決不符合產業規劃的項目。確保九龍江流域(漳州段)、雲霄漳江、漳浦鹿溪、詔安東溪水功能區達標率每年達到90%以上。

重點完成浦頭港、九十九灣、三湘江等內河三大水系的河道截汙和整治工程。

全面拆除九龍江、漳江、鹿溪、東溪流域禁養區內畜禽養殖建築。其中龍文區轄區內無法達標排放的所有養殖場(戶),一律關閉、拆除養殖設施,做到養殖豬舍去功能化。

對造紙、電鍍、化工等21個重點行業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 對龍海市顏厝鎮非法廢舊塑料小作坊、龍海市林坑造紙廠、龍海市九湖民政福利造紙廠等,計劃於2015年前全面取締關停。

城市簡介----漳州

安全生產

2018年,全市共發生各類安全生產事故926起,比上年下降18.6%;死亡316人,下降11.0%;受傷749人,下降28.3%;直接經濟損失1660.47萬元,下降22.4%。億元地區生產總值安全生產事故死亡率為0.157,下降21.1%;工礦商貿企業從業人員生產安全事故10萬人死亡率為0.58,下降20.5%;10萬人口火災死亡率為0;特種設備萬臺死亡率為0;全年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733起,死亡297人,受傷741人,直接經濟損失214.33萬元;道路交通萬車死亡率為2.94人,下降9.3%。

商旅機構

2018年漳州市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法人企業271家,從業人員18609人,個體戶79839個;限額以上住宿業和餐飲業法人企業72家,從業人員6141人,個體戶7427個;擁有旅行社55家(其中國際社2家,國內社53家),5A級旅行社1家,A級旅行社達37家。 [7]

教育

截至2018年,漳州市共有小學1621所,在校生34.05萬人;普通中學245所(其中獨立初中174所,完中71所),初中在校生23.57萬人,普通高中在校生達7.57萬人;幼兒園1496所,在園幼兒12.32萬人;特教學校7所,在校生3737人(含隨班就)。同時,積極開展各類學校定級達標和爭創文明學校活動。有省優質幼兒園2所,省標準幼兒園15所,市標準幼兒園69所,省示範小學7所,省農村示範小學88所,市級農村示範小學96所,一級達標高中校7所,二級10所,三級25所;省級文明學校31所,市級文明學校96所。

交通

城市簡介----漳州

鐵路

漳州已成為閩南、粵北地區鐵路樞紐,境內有鷹廈鐵路、龍廈鐵路、廈深鐵路等鐵路經過;港尾支線、古雷支線也已在規劃、建設中。現有漳州站、漳州東站、角美火車站、漳浦站、南靖站、南靖龍山站、雲霄站、詔安站等站。

公路

漳州公路網絡由4條高速公路、2條國道:5條省道、57條縣道和眾多的鄉、鎮、村道路組成。G15瀋海高速公路漳州段(廈漳高速公路、漳詔高速公路)橫跨漳州沿海全境、G76廈蓉高速公路漳州段(海滄至天寶)、甬莞高速(國家高速G15W3,省高速s35)、瀋海高速招銀疏港高速(廈漳跨海大橋)、瀋海高速漳州南連接線、瀋海高速東山島連接線,在建的有大潮高速漳州支線、雲平高速等;國道有G324國道、 G319國道、在建的國道有228國道;農村公路已實現行政村的村村通水泥路。

港口

漳州擁有海岸線715公里,居全省第三位。漳州港是國家一類開放口岸,轄區內有漳州港的古雷、東山、雲霄、詔安四個港區和廈門灣的招銀、後石和石碼共七個港區。至2007年底,漳州市已建成生產性泊位60個,生產性岸線長6073.2米,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9個、沿海航道70公里,年吞吐量3000萬噸,集裝箱30萬TEU。其中,古雷港區是中國八大天然深水良港之一,深水岸線資源豐富,可利用長度約4.8公里,可規劃建設1萬至25萬噸級順岸式泊位35個。

運輸

城市簡介----漳州

漳州市已被交通運輸部列為國家公路運輸樞紐城市,共有道路客運站47個(其中一級站3個、二級站11個),一、二級站場均分佈在市區和縣域行政中心。漳州市現擁有營運客貨車21064輛(其中客車1431輛、貨車19633輛),出租車1205輛。客運班線449條(省際63條、市際123條、縣際145條、縣內118條),形成內聯城鄉、輻射外省(市)的客運網絡。各類運輸船舶116艘、5.1628萬載重噸、951客位。開闢東南亞、日本、韓國、俄羅斯、港澳等12條國際航線,港臺兩地貨物經第三地轉運和試點直航已初具規模。

文化

概況

唐垂拱二年開漳第一任刺史陳元光提倡獎掖農耕、通商惠工、興辦榮、移風易俗,傳播中原先進生產技術,改變了“火田畲種無耕犢”的刀耕火種的原始生產方法,漳州由原始落後狀態過渡到“雜卉三科綠,嘉禾兩度新,俚歌聲靡曼,秫酒味醞醇”初步繁榮文明的社會景象。興辦書院也從此開始,《中國大百科全書·教育卷》載:“松州書院在福建省漳州府,唐陳珦與士民講學處。”兩宋時期,興辦書院成為社會風氣。宋紹熙年間,朱熹漳州知府,他“每旬之二日必領屬官下州學視諸生,講《小學》,為其正義;六日下縣學,亦如之。”於是漳州便素有“海濱鄒魯”之美稱。

城市簡介----漳州

漳州是國務院公佈的歷史文化名城(1986年),建州開始迄2012年已有1326年曆史,文化底蘊深厚,民俗風情多姿,歷代名人輩出:明代《東西洋考》作者陸燮、清初“閩海才子”黃道周,漳州戶籍,祖籍 福建莆田市城廂區,近現代文化名人、大師許地山、楊騷、林語堂等飲譽海內外。 有譽滿海內外,多次出國獻藝的布袋木偶戲、薌劇、潮劇。民間文藝豐富多彩,有錦歌、竹馬戲、大車鼓舞蹈和精緻的剪紙藝術。有被譽為中國女排獲取世界冠軍的搖籃──漳州體育基地。

文物

唐代的松洲書院,是省內最早的書院之一;雲洞巖,自唐以來文人題刻203處,位居全省第二;東山銅陵關帝廟,融建築藝術、石雕、金木雕、彩瓷剪貼雕、貝雕為一體,飲譽省內外;漳浦縣的趙家堡和黃道周天地盤,薌城區千年古剎南山寺,以及漳州沿海和山區的2000多座生土樓等都是不可多得的歷史文物。

元代陳大舉農民起義勒石、明清天地會遺址、龍海小刀會遺址,以及抗日戰爭時期在東南海域首次擊沉日本侵略軍驅逐艦的龍海南炮臺。尤其是打響福建武裝革命第一槍的平和暴動、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東路軍攻克漳州、紅旗不倒的閩南革命根據地等,也留下多處革命史蹟。至1997年,漳州市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4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7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459處。

方言

城市簡介----漳州

漳州方言分漳州閩南語、 潮汕話等。

1、漳州閩南語,唐朝陳元光所率開漳將士大部分來自中原,他們通用中原的河洛話,亦稱河佬話;故早期戍守閩粵的中原府兵後裔也自稱為“河佬”。他們入閩後大都屯居福建沿江、沿海平原地帶。河洛話便逐漸成為閩南本土通行的話語,這就是後代流行於漳州大部分地方以及廈門、泉州和包括龍巖新羅,漳平一帶,廣東海陸豐(今汕尾)的閩南話,河洛話(即閩南話)成了中原南下的群體標誌--早期播遷入粵者稱為“河佬話”或“福佬話”;後期播遷入臺灣稱為“閩南話”或“臺灣話”,傳入東南亞及海外者稱為“唐人話”。追本溯源,不管是閩南話、河佬話、福佬話,還是臺灣話或唐人話,都與中原話、河洛話部分相承。

2、潮汕話,在漳州的南靖、平和、詔安、東山等縣廣泛使用。

3、客家語,在漳州的南靖、平和、雲霄、詔安等縣還有不少客家鎮、村,有客家人十幾萬,使用受漳州話影響的客家語, 多是清代沿海遷界後,康熙代後期開始的復界後從汀州府遷來的。

特產

漳州市區及龍海】

絹、漆器和首飾為著名工藝品。片仔黃、八寶印泥、漳紗、漳絨是歷代貢品。漳南文旦柚、園山水仙花為名產。其他還有漳州蘆柑、天寶香蕉、福建砂仁、龍文區雲洞岩鹽雞、白水貢糖、金定鴨、八卦蘆柑、八月荔枝、文旦柚、玳瑁烏龍茶、白礁牡蠣、角美縊蟶、宜春水仙花、本港魷魚、土筍凍、麥芽糖等。

【平和縣】

城市簡介----漳州

輝綠石石雕、琯溪蜜柚、九峰白芽奇蘭茶、南勝麻棗、蘆溪曬菸、鹹菜、大芹烏龍茶、香蕉餅、白皮餅、黃皮果、平和香蕉等各種特殊美食。

【南靖縣】

巴戟、靖城夏橙、肉園荔枝、船場冬筍、薇菜乾、梧宅鼎等。

【詔安縣】

詔安鹹金棗、太平菠蘿、走馬塘蘆柑、走馬柑橘、雙華李、烏葉荔枝、汀洋柿、厚徑菠蘿、脂眼鯡、沈嘗興鹹金棗、八仙茶、白葉柿餅、紫羽毛筆等。

【漳浦縣】

沙西紅鱘、烏葉荔枝、深土紫菜、剪紙工藝品、“狀元紅”(俗稱貢荔)、麥芽糖、杜潯酥糖、十二月龍眼等。

【華安縣】

珍山烏龍茶、鐵觀音、文旦柚、坪山柚、烏皮豆腐 、“中國四大名玉”之一華安玉

【長泰縣】

砂仁、明姜、香茅油、長泰蘆柑、龍鬚菜等。

【雲霄縣】

福建泥蚶、“將軍山”梔子等。

【東山縣】

柑橘、鮑魚、龍蝦、石斑魚、魷魚等。

城市簡介----漳州

小吃

有四果湯、榜山豆皮和豆枝、石碼肉粽、石碼五香、漳州幹拌麵、豆花粉絲、長泰砂仁、香菇肉粥、長泰滷麵、手抓面、粉粿、牛肉火鍋、大腸鹹菜火鍋、沙鍋粥、麥熟、貓仔粥、當歸鴨面線、鹼粽、鹹肉粽等。

漳州三寶

水仙花

水仙花是漳州著名的特產。水仙“本生武當山谷間”,大約在十五世紀中葉明代景泰年間才傳入漳州,產地以西南郊圓山腳下蔡坂一帶為最著名。這一帶水仙花共種60多公頃。北京、上海、香港等地都舉辦過漳州水仙花展銷會。1984年10月26日,漳州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24次會議通過“將水仙花定為漳州市市花”。

八寶印泥

漳州八寶印泥創制於清康熙十一年,創始人魏長安原先經營“源豐藥店”,他刻苦鑽研,製成八寶藥膏,魏氏平素愛好書畫,一次偶然用以鈐印,效果甚佳,於是在藥膏的基礎上,研製成“八寶印泥”。當時澄漳成道尹用過魏長安研製的印泥後,認為品質極優,便勸他專營八寶印泥,併為其店取號“魏麗華齋”。這個道尹還將八寶印泥作為貢品送上京城,乾隆皇帝將其頒賜近臣,又派員到漳州徵調,專供朝廷使用。清未,隨著對外貿易的開展,八寶印泥暢銷於海外。

片仔癀

片仔癀是用麝香、牛黃、田七、蛇膽等名貴中藥製成的,具有清涼解熱、消炎殺菌、消腫、拔毒生肌等功效,對治療刀傷骨折、蜂螫蛇咬、無名腫毒以及各種炎症都具效果。 [103]

旅遊

城市簡介----漳州

漳州有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景區南靖土樓;國家4A級旅遊景區,

號稱“閩南碑林”,朱熹題稱“溪山第一”的雲洞巖;國家4A級旅遊景區,有天下第一奇石美譽的東山風動石;國家4A級旅遊區、省級風景名勝區三平風景區;國家地質公園漳州濱海火山國家地質公園;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首批涉臺文物白礁慈濟宮;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史學界和建築界的專家學者稱為“國之瑰寶”、載入了《中國旅遊名勝大辭典》的趙家堡;保存著53座完整的土樓的雲水謠古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漳江口紅樹林保護區等旅遊景區景點;明代旅遊家徐霞客二度漂游的九龍江北溪;被譽為“東方的夏威夷”的東山島;黃道周讚譽其“與黃山相似,當無不及或有過之”的靈通巖;此外,還有長泰天柱山國家森林公園,東山烏礁灣國家海濱森林公園,南靖樂土亞熱帶原始雨林保護區等。

風景名勝

福建土樓(南靖)旅遊區

天福茶博物院景區

漳州市龍佳生態溫泉山莊

漳州市龍文雲洞巖風景區

漳州漳浦天福“唐山過臺灣”石雕園

漳州濱海火山自然生態風景區

漳州市東山馬鑾灣景區

東山風動石景區

福建土樓(華安景區)

漳州東南花都(花博園)景區

漳州市詔安九侯山景區

平和縣三平風景區

漳州翡翠灣濱海度假區

城市簡介----漳州

城市榮譽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國家衛生城市

中國燈謎之鄉

中國青梅之鄉

中國十佳優質生活城市

全國科技先進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

中國食品名城

女排孃家

世界柚鄉、中國柚都

福建省衛生城市

福建省園林城市

城市簡介----漳州

中國罐頭之都

中國鐘錶之城

中國白背木耳生產基地

中國特色魅力城市

中國水仙花之鄉

世界菇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