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來水斷流近半年,平度後沙嶺村村民無奈農田機井取水

保障農村群眾飲水方便、安全,是新農村建設中最基本的民生工程,也是美麗鄉村建設的應有之義。然而,平度市白沙河街道後沙嶺村居民卻通過青島日報輿論監督熱線反映,雖然全村在8年前就已經實現了自來水管道“戶戶通”全覆蓋,但這幾年先後經過白天定時放水、半夜緊急搶水等窘境,自今年5月初開始,村內的自來水徹底斷流了。

“半年來,抽井水、運過濾水、買大桶水……吃水問題,成為困擾全村居民生產、生活的最大障礙。”一位村民說。

10月24日,記者來到後沙嶺村實地調查採訪。在農戶家,記者看到自來水管道一直修到村民各家院內,可是打開水龍頭,沒有一滴水流出。

關於吃水問題,村民告訴記者,前幾年,自來水是定點放水,一般每天放兩個小時,村民要趕在這個時間點趕快接水儲存在水缸內,錯過時間就沒水了。去年,自來水水流量開始變得很小,每天連一個水缸都接不滿,後來演變到白天沒水,村民晚上等著“搶水”,能接滿一水桶就算幸運。而到了今年5月,自來水管道徹底沒水了。

“沒有自來水,洗菜、做飯、洗澡、洗衣服都成了問題,尤其是在夏天的時候,村民只能去農田機井抽水。幹了一天農活想衝個澡,還不敢用太多。”一位村民告訴記者。

自來水斷流,村民不斷向街道水利管理部門提意見,可是每次得到的答覆都是:“天旱,地下水緊張。”“水壓不足,打不上水來。”

村民告訴記者,雖然自來水沒水,可是水費卻在半年前提前預交了,每戶交了100元。而在整個街道,無水或水少的就幾個村。一位村民說:“吃水是最基本的民生問題,快半年了沒水,相關部門難道不幫我們想想辦法?簡單的幾句話就打發了,感覺是在搪塞我們。”

自來水斷流近半年,平度後沙嶺村村民無奈農田機井取水

▲記者在村外的農田裡看到,後沙嶺村居民在農田機井取水後,用三輪車運回家中飲用。

採訪過程中,記者看到每家每戶院內都配了水桶、水缸、盆子等儲水設備,路上也不時可見推著手推車、騎著三輪車運水的村民。

自來水半年無水,村民是如何解決生產、生活用水的?

記者瞭解到,白沙河街道素有“膠東草莓第一鎮”的美譽,後沙嶺村就是一個有著20多年草莓種植歷史的專業村。據當地村幹部介紹,後沙嶺村有村民約150戶500餘人,幾乎家家有草莓大棚。因農田裡沒有水利灌溉明渠或者地下管道,村民在大棚附近自費挖了取水深井澆灌草莓。在無自來水的情況下,村民的飲用水就主要取自機井內的農田灌溉用水。

自來水斷流近半年,平度後沙嶺村村民無奈農田機井取水

▲後沙嶺村居民在農田機井取水後,用小推車運回家中飲用。

但在取水的過程中,村民卻碰到諸多不便。一位村民告訴記者,首先是距離遠,因機井都在農田裡,距離村民院子較遠,取水多靠手推車或三輪車。村裡年齡大的村民只能是讓年輕人幫忙運水。再就是,農田灌溉井水的水質不好,有的井水呈現渾濁狀,讓村民擔心長期飲用是否有安全問題。

記者瞭解到,後沙嶺村的自來水取自原張戈莊鎮(目前併入白沙河街道),由於後沙嶺村地處張戈莊鎮最北端,是整個鎮供水管網的最末端,而又因地勢相對較高,致使該村的供水出現障礙。一位村民告訴記者:“後沙嶺村是缺水最嚴重的一個,而村南面的東馬家村、孫家荒村、蘆家荒村等,雖然也用水緊張,但至少有水,不像後沙嶺村直接斷流了。”

記者根據2017年11月18日發佈的《平度市人民政府白沙河街道辦事處飲用水供水工程保護及管理辦法》瞭解到,白沙河街道水利水產服務站負責白沙河街道辦事處範圍內水事活動的調處。針對居民訴求,記者聯繫到白沙河街道水利水產服務站,相關工作人員稱:“後沙嶺村無自來水是因為該村地勢較高,水壓達不到。”那麼,為何近半年沒有改進措施?工作人員稱:“正在想辦法。”

“天旱水量少是事實,可是村民沒水吃,也不能一直等著,幫我們想想辦法吧。”“沒有自來水,政府打造的農村飲用水工程豈不是擺設?買大桶水大大增加了農村生活成本,依靠農田灌溉用水維持生活也總不是辦法!”“馬上進入冬天了,村民去農田機井取水將更加困難。”村民們期待相關部門能提高工作效率,或增加水壓,或在鎮北部重新選址挖個深井,儘快在入冬前解決村民最基本的生活用水問題。

記者點評

解決吃水難 需要加速度

作為一項民生工程,吃水,是農民生活、生產的基本需要。當地部門明知自來水斷流是水量、水壓不足所造成,卻用半年時間在“想辦法”,至今也未看到相關部門解決問題的“時間表”。

“不管鄉村建成什麼樣子,吃水問題一天不解決,鄉村美起來就是一個偽命題。”村民此言有些火辣辣,卻也點明吃水問題在鄉村建設中舉足輕重。

當前,全市正在發起突破平度萊西攻勢,相關部門應該積極動起來,多動動腦筋、想想辦法,打通自來水工程通向農村的“最後一公里”,使供水末端暢通起來,讓吃水這一民生工程真正造福廣大村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