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三個用藥的普遍規律

談談三個用藥的普遍規律

談談三個用藥的普遍規律

雜議用藥

中醫治療疾病的主要手段是用藥。用藥包括配伍、劑量、服藥時間等等,尤其是藥證必須相合。

於此,首先要辨明疾病的特點和規律,因為關係到療效的好壞和優劣,所以欲取得良好的療效,必須藥證合拍,絲絲入扣。這方面,內容頗多,試舉出臨床常見而且帶有規律性的用藥特點。

1.老齡病人衝牆倒壁之藥宜慎用

臨床醫療,所治男女老幼多矣,近年來,老齡者尤多。其中經驗不少,教訓亦頗多。其原因總在老齡病的特點和規律不清。

《陰陽應象大論》說:“年五十,體重,耳目不聰明矣。”“年六十,陰痿,氣大衰,九竅不利,下虛上實,涕泣俱出矣。”

年已至此,機體各器官的功能都日趨退化,這是做醫生應該瞭解的自然規律,也是臨床治病應該掌握的特點。

談談三個用藥的普遍規律

此外,這個年齡段的患者,雖都有個體差異,但他們的普遍規律是身體弱、氣血虛、病程長。自然衰老,加上病情消耗,對此等病的治療,不能求速功,應該小劑輕投,緩緩調理,方可收全功。衝牆倒壁之藥,斷當慎用。

一脾胃虛損患者,年逾七旬,常大腹脹滿難忍,前醫未解“塞因塞用”之理,竟長期使用枳、樸、檳榔、木香等通氣藥,藥後雖一時取效,繼則脹滿更甚。

因過用通破,使氣不能固,致成瀰漫性胃出血,不得已而行胃次全切術。術後氣血更虛,病由脾胃虛損,又至合併肝腎陰虛,此時,延餘診治。

見體質消瘦,面色黝黑,兩耳輪乾枯,日食不足半兩,大便量少微溏,舌嫩紅無苔,肢末冰冷,脈沉細無力。患者年高體弱,又值出血術後,氣血俱虛,大劑進補,於病無益,胃亦難於吸收,當小量調補,又少量頻服。

談談三個用藥的普遍規律

如此加減調治年餘,病勢漸漸消去,四末皆溫,肢體活動靈活,耳輪轉紅潤,日食三四兩,舌質嫩紅有苔,脈象已起且有力。至此,病已痊癒。年近八旬的老人,精神矍鑠,毫無龍鍾老態之象。

該患者發病之初,本非實脹,通破之藥當為宜忌。既為虛脹,治療之法,則宜“塞因塞用”,靜藥調補,使中氣漸復,脾胃健運,上下通調,則脹滿自除。

若見脹不分虛實,徑直破氣消脹,對已虛損之脾胃,必有虛虛之禍。臨床用藥,不知宜忌,致成瀰漫性胃出血,實醫之為害也。

幸而手術修復,雖氣血虛衰,肝腎陰虛,但因遵照老齡人的疾病規律和特點,採取正確有效的治療措施,小劑輕投,緩緩調理,雖年近八旬,終獲良效。

談談三個用藥的普遍規律

2. 服藥時間亦為臨床治療的重要環節

方藥和患者病情的各個方面,絲絲入扣,方能取得好的治療效果。先師嶽美中囑告:為醫者,要精心致學,在醫療的諸多方面,都要研究得入細,臨床應用時,方能得心應手。

服藥的時間,多不為人所重視。一般習慣於水煎,早、晚或早、午、晚分服。其實不然,其中有許多關係到療效的學問。

歷代醫家,對此有頗深的研究。

《傷寒論》桂枝湯服法:“半日許令三服盡,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時觀之,服一劑盡,病證猶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劑。”

張仲景嚴格把握病機,準確掌握服藥時間,直至遍身漐漐,營衛調和為度。李東垣在《脾胃論》中,根據不同病情,確定不同的服藥時間,如“飯後服”“空腹服”“臨睡服”等五十餘種服藥時間,非此不為恰合病機,療效亦將受到影響。

談談三個用藥的普遍規律

如因失眠當服安神鎮靜藥的患者,應問明其是入睡困難、睡眠不實多夢,還是醒得過早。若入睡困難,則宜在睡前半小時服藥,藥後即臥床休息,待藥力發揮,即可入睡。

若入睡不難,而睡2~3小時後即醒者,則宜臨睡服,臥床即睡,待將要醒來時,藥力已發揮作用,此時如果不醒,則繼續睡去。

否則,不根據病情確定服藥時間,譬之睡前數小時即將安神藥服下,這時患者正在活動,半小時後睡意產生,此時不睡,第二次睡意則難以再來。

因此,正確決定服藥時間,也是提高療效的一個重要環節。

談談三個用藥的普遍規律

溫氏在《醫藥報》指出:

“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發生,與降血壓藥的服用方法不當有密切關係。高血壓患者在服用降壓藥時,若按常規服藥方法,即每日藥的劑量按早、中、晚分三次服用,則其發病率明顯高於按生物鐘時辰藥理學理論服藥的患者。”

故而服藥時間亦當認真研究,切實掌握。

3.注意藥量與身體強弱、病程長短的關係

按臨床醫療的一般規律,身體弱者,多病程長,對藥的耐受性差,藥量宜小,多則於病體有害。體質壯者,病程短且急症多,急症則宜急治,藥量宜大,小則於病無益。

藥量大小與患者的個體差異密切相關。就失眠而言,常見的有胃不和則臥不安;肝鬱化火,助心火而陰陽失調所致失眠;心氣虛損,神不守舍所致失眠;膽氣虛,易驚失眠;心腎不交,水火不濟所致失眠等。

消除致病之因,失眠自除。但對此等失眠,酸棗仁與相關藥配合均有治療作用。其用量,則根據個體差異各有不同。

談談三個用藥的普遍規律

我在數十年的臨床實踐中體會到:

患者體質稍好,用量可稍大,以18~24g為宜;

體質較好,病程較長,時服西藥鎮靜藥,對鎮靜藥已有耐受性者,以30g為宜,還要配合介類潛陽鎮靜藥,如紫貝齒、牡蠣等;

體質好,病程短,失眠又甚者,宜加大藥量,再加潛鎮藥,如龍骨、磁石等;身體瘦弱,長期失眠,曾服用西藥安眠藥效亦不佳者,宜調補機體,同時用酸棗仁15~20g為宜;

腦力勞動過度緊張,長期失眠不愈者,宜安排其適量體力勞動,同時用酸棗仁30g,龍骨、牡蠣各24g為宜。

病人失眠同時心煩較甚者,宜酸棗仁適量加梔子6~10g。如此治療,大部分失眠患者可獲痊癒。此已為臨床實踐反覆證明。

END

談談三個用藥的普遍規律

談談三個用藥的普遍規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