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騰的成馬 奔跑的成都

10月的最後一週,神州大地的主題是“奔跑”:週六寧波馬拉松,週日成都馬拉松、長沙馬拉松、石家莊馬拉松……在這樣一個馬拉松週末,首次成為馬拉松大滿貫聯盟候選賽事的成馬,站在了央視“奔跑中國”的C位。

成都馬拉松,面向世界打造大滿貫級賽事,註定是一場艱苦卓絕的奔跑。奔跑,是成馬的選擇,是成馬的使命。

打造大滿貫級賽事,奔跑的成馬註定“更國際”。今年,成馬首次引入國際丈量員丈量、優化賽道,利於選手跑出好成績。27日上午的賽事精彩,成馬不負眾望,來自埃塞俄比亞的齊格耶,以2:09:51的成績奪冠並創造了成馬的賽會紀錄。今年,成馬首次設置了競速輪椅大馬拉松項目,這是對標世界六大馬拉松的結果,此舉獲得殘疾人朋友的高度讚揚。此外,今年首次引入了科學的綜合溫度指數預警系統。這套在熱環境中所受熱強度的量化評價方法,能更客觀地反映運動員在賽道上承受的熱負荷和風險預警參數。賽事的更新,科學的助力,有利於成馬“更快更強”,更具國際影響力。

打造大滿貫級賽事,奔跑的成馬追求“更成都”。成馬今年的賽道更精華,它從三千年前的古蜀金沙跑來,途經杜甫草堂、琴臺路、寬窄巷子、天府廣場、安順廊橋、四川大學、望江樓公園、天府國際金融中心、環球中心、歐洲中心、天府綠道桂溪生態公園,最終抵達世紀城新國際會展中心。成都打卡哪裡好?沿著成馬賽道找。這既是一條體育路,也是一條旅遊“打卡路”,彰顯出成都馬拉松的獨特魅力:在成都跑馬拉松“好看、好玩、好吃”。成馬新科冠軍齊格耶不禁點贊,“感謝成馬!”感謝成都宜人的氣候、市民的熱情,以及完美的賽道,幫助他創造了職業生涯最好成績。

打造大滿貫級賽事,奔跑的成馬堅持“以人為本”。2018年國內大大小小的馬拉松賽事已超過1500場。要想從中脫穎而出,把城市馬拉松辦成品質賽事,沒有精益求精的辦賽態度,沒有以人為本的辦賽情懷,無疑是很難的。事實證明,有些熱衷於花錢請明星前來助陣的馬拉松賽事,因賽事本身運行不暢,請明星非但沒能提升賽事知名度,反倒給賽事口碑帶來不利影響;而一些肯於在賽事服務、跑者福利方面下功夫的賽事,不但賽事美譽度得到切實提升,更對擴大賽事影響力起到關鍵作用。因此,成馬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理念,組委會投入比選手更多的人力,為選手和賽事服務,在賽事安保、醫療、服務等方面做了不少升級,獲得了跑友的普遍讚揚。

當前,成都賽事名城建設進入黃金期,舉辦的國際賽事一場接一場。僅在本月,就有女子乒乓球世界盃、颶風國際自行車繞圈賽、國際網聯世界巡迴賽青少年年終總決賽、成都馬拉松輪番在成都舉行。未來幾年,成都還將迎來2021年世大會、2022年世乒賽、2025年世運會三大國際賽事。在今年的全球賽事影響力(GSI)的國家和城市榜單中,成都首次進入城市榜單前30名,位列第28名。能在全球賽事影響力城市榜單中跳躍升位,得益於近年來成都高標準創建世界賽事名城的不懈努力。圍繞“三城三都”品牌建設,成都正按照《成都市建設世界賽事名城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全面推進創建具有一流體育場館、頂級品牌賽事、發達體育產業、豐富全民健身活動和深厚體育文化底蘊的世界賽事名城。

奔跑,是城市的姿態,成都的使命。新時代成都確立了“三步走”戰略目標,從國家中心城市到國際門戶樞紐城市,再到可持續發展的世界城市——“三步走”城市發展戰略,即是成都必須完成的一場馬拉松。成都,以奔跑的姿態,堅定的戰略,持久的恆心,投入到這場城市發展競賽的“馬拉松”。

成都經濟持續奔跑。今年上半年,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深圳、成都以8.8%、8.2%的增速領跑。前三季度,成都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047.2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1%,這已是連續11個季度保持增速8%以上。成都新經濟在發力,本週《2019胡潤全球獨角獸榜》公佈,成都獨角獸企業數量與巴黎、香港等並列全球城市第18位。“首店”經濟在發力,新增落戶國際品牌首店371家,成都首店數量僅次於上海和北京。

以“賽”謀“城”結碩果。賽事對城市發展的帶動,世警會即是生動例證。“史上最成功”的成都世警會期間,成都共接待海內外遊客1304.6萬人次,同比增長37.3%;實現旅遊總收入234.8億元,同比增長八成。“三城三都”建設步伐加快。成功舉辦第二屆世界文化名城論壇·天府論壇、第十二屆中國音樂金鐘獎、第三屆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進出口商品展暨中國西部(四川)國際投資大會、2019數字世界博覽會等重大活動,“夜遊錦江”“夜遊都江堰”等夜間旅遊新業態蓬勃發展……

一個奔跑的成都,正以開放的胸懷和勃發的激情,擁抱世界,對話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