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桃園片區的精彩蝶變

桃樹杏花,千嬌百媚,闢園成林,取名桃園。杏花嶺區桃園片區為太原市"心臟"所在,是一個經歷了幾十年變遷的老片區。隨著時間推移和人口遷入,桃園景緻逐漸淡出視野,取而代之的是擁擠的人流、髒亂的街景和破舊的圍牆。2018年,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行動中,三橋街道聯合商戶、居民,多方聯動,一場震撼人心的巨大轉變在桃園片區激情上演。

滄海變遷

2019年9月26日上午9時,聽說記者正在採訪桃園片區的改造情況,不少居民自告奮勇當起了“導遊”。

“過去這裡屬於城外,因靠近水西門和旱西門,所以被稱為‘西門外’。”隨行的桃園二巷北社區工作人員介紹。大約在1930年,有人買下這片荒灘,種植桃苗杏枝,闢出一片園林。每逢早春時節,慕名而來的踏青賞花者絡繹不絕。

從上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市級機關辦公區和宿舍區相繼遷來,一條條街巷先後出現。隨著時間推移和人口遷入,桃園的美麗景緻淡出了人們的視野,片區環境也逐漸變差。

“周邊居民多了,飯店商鋪也多了,巷子熱鬧了,很多問題也隨之而來。”80歲的張新大爺說。很多沿街一層住房被破牆開店,不寬的便道上不是堆著貨物就是停著汽車,佔道經營遊商小販也隨處可見。

脫胎換骨

2018年,杏花嶺區將桃園片區作為整治示範點。三橋街道著力推行“五化”,即公共服務秩序化、公益宣傳常態化、城市居民文明化、公共管理制度化、居住環境靚麗化。

三橋街道將桃園二巷、桃園三巷及周邊背街小巷作為整治示範點,打造出“好人街”“家事家風街”“誠信街”3條主題小巷。

整治中,8條背街小巷共拆除違建44處、約500平方米,居改商圍牆重建80米,拆除門頭牌匾133處,清理小廣告2萬餘條,修補路面1600平方米,粉刷牆面7770平方米,牆面彩繪24幅,電錶箱彩繪13個,公益廣告噴繪7處,新增花池20個,新增休閒涼亭1處。

在提檔升級改造過程中,三橋街道構建“三制”背街小巷治理模式,即街巷管理責任制、商鋪管理三包制、便道管理聯動制,鼓勵和發揮群眾在創城工作中的主動性和能動性。此外,街道還定期協調市容環衛、市場監督管理、行政執法等相關部門,進行監督檢查,將各種細節問題規劃好、處理好。2018年底,經街道、社區及相關部門聯合,商戶、志願者多方聯動,桃園片區全面完成整治任務。

太原市桃園片區的精彩蝶變

太原市桃園片區的精彩蝶變

引人向善

桃園二巷北側的門診部前巷被打造成了“誠信街”。便道上,主題公益廣告宣傳板面鑲嵌在淡黃色牆面上,靠牆一側的人造草坪上,依次擺放了4組仿銅人雕塑。這些雕塑和牆面上的公益宣傳板面相映成趣,成為立體感十足、歷史感濃厚、故事感豐富的街頭小品。

離開“誠信街”,又來到“好人街”桃園一巷南二條。牆面上懸掛的“弘揚雷鋒精神,爭做時代新人”“創建文明城市,構建和諧社會”等各式標語以及助人為樂、見義勇為、愛崗敬業的各類展板。巷子裡充滿了引人向善的濃厚氛圍。

杏林一條是“家事家風街”,牆面上掛著孝親敬老、勤儉節約、廉潔自律等多條好家風、嚴家規展板。整條巷內文化氣息濃厚,清白持家、簡樸本分、為民奉獻等家風家訓隨處可見。

張新大爺說,有了這三條街,桃園片區的檔次提高了不少。他經常帶著小孫子來這些街道看看,能從中學到不少東西。

採訪中,記者走遍了桃園片區的街頭巷尾,看到最多的是靚麗,聞到最多的是花香,聽到最多的是褒獎,感觸最深的是變遷。幾乎所有居民和商戶都對這次改造和整治非常滿意。

“去年,重點整治了背街小巷,今年將重點放在了居民樓院上,截至目前已基本完工。”桃園二巷北社區主任趙澤坤說。按照計劃,轄區的無人管理樓院將全部成立業主委員會,通過居民自治的方式,讓桃園片區永遠保持整潔和靚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