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雞龍頭三個月入賬14億現金,育種為何難倒中國雞

10月27日,益生股份(002458)發佈了三季報,報告顯示益生股份2019年前三季度的淨利潤為14.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996.05%,增長接近十倍。同時,益生股份前三季度的經營性現金流為13.6億元,同比增長也接近10倍。

種雞龍頭三個月入賬14億現金,育種為何難倒中國雞

可見,今年上半年的白羽雞行情在經歷了6月份的波動後,景氣度延續到了下半年。作為白羽種雞行業裡的龍頭,益生股份可謂春風得意,不僅公司的資產結構得到優化,還在9月23日宣佈了近六年來最大的一次分紅。

儘管上市公司收益頗豐,但是如果將目光放大到整個肉雞養殖產業便不難發現,今天成就了益生股份的,恰恰是整個行業需要解決的問題。

種雞龍頭三個月入賬14億現金,育種為何難倒中國雞

種雞龍頭,打破祖代白羽種雞的海外壟斷

天眼查顯示,益生股份的前身是國有企業煙臺市外貿種禽公司,於1997年由董事長曹積生進行私有化改制。公司於2010年上市,目前是全國最大的祖代白羽種雞養殖企業。

種雞龍頭三個月入賬14億現金,育種為何難倒中國雞

除肉種雞養殖外,益生股份還從事蛋種雞、原種豬、二元豬、商品豬的養殖和奶牛養殖。只不過,截止至今年上半年,益生股份的雞產品收入佔比高達94.74%,豬養殖業務和牛奶業務的收入不但僅佔總收入的1.13%和2.08%,還分別出現了收入下降。因此,益生股份業績的主要影響因素仍為雞養殖業務。

往期文章,《淨利暴漲140倍的雞肉盛宴》曾經詳細解釋過,中國的白羽雞養殖產業的上游嚴重依賴進口。在2016年之前,所有的白羽雞養殖企業都需要依賴從歐美引種祖代白羽種雞來繁殖雞苗。而2015年開始爆發的禽流感使得中國不得不停止從除新西蘭以外的國家進口祖代白羽種雞,導致祖代種雞引種量不足,從而引發了白羽雞的生產力短缺。

種雞龍頭三個月入賬14億現金,育種為何難倒中國雞

2016年11月,益生股份引進了中國第一批共4000套曾祖代白羽種雞,打破了中國白羽雞養殖業對於海外祖代種雞的完全依賴。

白羽雞養殖雖然屬於第一產業,但由於雞類養殖的規模化程度高,養殖企業需要具備相當的免疫、繁育和飼養管理技術,因此行業的技術壁壘並不低。尤其目前國內養殖業採用的白羽雞是海外企業通過雜交培育的產物,養殖的過程中,種雞的細微差異都會對後代商品雞的生產性能產生影響。而種雞的代次越高,其形狀上的差異就對商品雞的影響越明顯,養殖所需要的技術也就越複雜。因此,白羽雞養殖是一個越到上游,技術壁壘越高的行業。

目前,益生股份正是處於我國白羽雞產業最上游的育種企業,益生股份的產品以父母代白羽種雞和商品代雛雞為主。而益生股份能夠做到技術上的突破,或許跟企業創始人的背景有關。

公司招股說明書顯示,董事長曹積生於1982年畢業於山東農學院獸醫專業,根據畢業時間推算,應該是1977年恢復高考後的“老三屆”大學生。益生股份改制後,曹積生拉來了自己的兩位老同學遲漢東和耿培梁,組成了公司的核心管理層。

種雞龍頭三個月入賬14億現金,育種為何難倒中國雞

種雞龍頭三個月入賬14億現金,育種為何難倒中國雞

我國的禽類養殖企業多為家族企業,很少有公司能擁有這樣專業對口、學歷豪華的管理層。2004年,益生股份成立了山東益生畜禽疾病研究院,由副總裁耿培梁擔任法人代表,與已經成為山東農業大學的母校合作進行畜禽養殖的研究。2018年,益生畜禽研究院用於疫苗及其他科學研究的SPF蛋及養殖廢料加工的有機肥為益生股份貢獻了1980萬元的收入。

種雞龍頭三個月入賬14億現金,育種為何難倒中國雞

益生股份不僅在養殖技術上具有一定的優勢,通過研究公司的三季報還能夠發現,益生股份在產業鏈上具有較強的話語權。

不愁掙錢愁花錢

今年下半年,父母代肉雞的價格在經歷了6月份淡季的一輪下挫後已經穩步回升,目前已經達到了今年以來的最高水平。目前,每隻父母代種雞的利潤已經高達9元。

種雞龍頭三個月入賬14億現金,育種為何難倒中國雞

6月的雞苗價格波動,是市場上雞肉價格短暫回調所引發的養殖戶恐慌所導致的。養殖戶對雞苗的需求下降,一般的種雞養殖企業會選擇以降價或賒銷的方式來挽回損失。

然而,益生股份的三季報卻顯示,公司第三季度的應收賬款餘額為5652.4萬元,相較期初的6507.5萬元下降了13.1%。同時,公司的預收賬款餘額為5005.4萬元,較期初增長了20%。顯然,在行業價格出現波動的情況下,益生股份的需求沒有受到影響,公司對客戶的議價能力反而變強。

作為祖代種雞養殖的龍頭企業,益生股份在規模上具有優勢,而下游的父母代種雞和商品代雛雞養殖場的集中度較為分散。2018年,益生股份的前五大客戶的銷售佔比僅為20.18%,僅有兩家客戶的銷售佔比超過了5%,益生股份在銷售上佔據了主動地位。

種雞龍頭三個月入賬14億現金,育種為何難倒中國雞

同時,益生股份的資產結構在第三季度也出現了明顯的優化。三季報顯示,益生股份第三季度的經營性現金流為13.6億元,相當於上半年的95.9%。對於這一筆“鉅款”,益生股份花在了三個地方。

首先是還債。三季報顯示,公司第三季度短期借款的餘額為0元,益生股份用新增的現金流清償了企業2.2億元的全部短期借款。

其次是增加產能。7月16日,益生股份發佈公告稱將以2.7億元自有資金從山東春雪食品處收購煙臺益春種禽有限公司100%的股權,以獲得春雪食品的8個種雞場和1個孵化場。公告顯示,截至2019年3月31日,益春種禽的資產淨值為1255萬元。交易完成後,益生股份的生產性生物資產相較年初增加了40.3%。

最後,益生股份還回饋了股東。9月23日,益生股份發佈公告稱將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3元,以現有股本計算,合計派息1.7億元。

在做完這三件事之後,益生股份手上的現金依然多到花不完。第三季度,益生股份的貨幣資金餘額為6.64億元,較期初增長了130.6%。於是,益生股份只好把這些錢拿去買理財。10月27日,益生股份發佈公告稱,公司將使用不超過7.9億元的自有閒置資金購買安全性高、流動性好、低風險的穩健型銀行理財產品或結構性存款。

中國雞,當自強!

儘管年初以來的雞肉行情讓幾家上市公司賺得盆滿缽滿,但讀者們不要忘了,造成這一波行情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我國在白羽雞養殖上的對外依賴。

據美國農業部數據,目前我國已經是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雞肉消費國和僅次於美國、巴西的第三大雞肉生產國。2018年,我國的雞肉消費量高達1197.5萬噸,生產量1170萬噸。據我國畜牧業協會2017年數據,全國雞肉生產中,白羽雞肉產量佔比達到53%。

種雞龍頭三個月入賬14億現金,育種為何難倒中國雞

在如此重要的白羽雞養殖業裡,中國並沒有自主的知識產權,完全依賴進口種雞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種雞貿易上的波動可以使整個養殖業陷入被動。

事實上,相關部門早就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2014年,農業部辦公廳就發佈了《全國肉雞遺傳改良計劃(2014-2025)》,提出要強化國家肉雞良種選育體系;健全國家肉雞良種擴繁推廣體系;構建國家肉雞育種支撐體系。根據計劃,到2025年,我國將培育肉雞新品種40個以上,自主培育品種商品代市場佔有率超過60%。

然而,5年過去了,白羽肉雞依然佔據著50%的出欄量。儘管我國自主培育的黃羽雞肉質更加鮮美、更符合國人的飲食習慣,但由於生長速度較慢、產肉量較低、繁殖量較低等原因並不適宜規模化生產。

在黃羽雞育種及養殖的領域也不乏上市公司佈局,其中溫氏股份(300498)就是黃羽雞育種領域的領軍者。2018年6月,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北京康普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廣東溫氏南方家禽育種有限公司、江蘇立華牧業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單位聯合組成國內首個肉雞全基因組選擇育種聯盟,力圖通過全基因組選擇育種新技術培養肉雞新品種。

或許,這一次的雞肉行情,能夠成為肉雞養殖行業改變的契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