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解的產品審核思路(原創)

產品出臺的審核、審批決策,究竟審什麼?作為據以操作、據以檢查、據以確責、據以問責的產品手冊,究竟要怎樣寫,顆粒度要細到什麼程度?這是近幾天反覆思考的兩個問題。金融產品是無形的,有巨大的風險性,顯然不同於一般產業的產品。審產品,顯然不是審產品制度、產品流程,而是要審產品邏輯、產品思路,審產品研發過程中遇到的要害問題、關鍵問題及其解決方案。審產品手冊,顯然不能太粗,啥也看不明白,但也不能太細,弄個二三百頁給領導審,本質是以玩捉迷藏、把簡單問題複雜化的方式,欺負領導、糊弄領導、陷領導於不義。一定要簡潔清晰,見事又見人。現將自己思考到的一些想法簡要梳理如下。

一 從衝控平衡總要求出發打造產品要素表和產品流程圖

產品不僅僅是控,不僅僅是防範風險、管控風險。必須講衝控平衡。既要抓控的管理,不能亂來,行穩才可以致遠,也要抓衝的管理,不能所無作為,要始終記著為何而出發。衝控平衡,應當是做產品、做產品流程的一個總要求。

關於控,監管有很多具體規則,主要按規則走就可以了。要不斷地、深入地研究各種相關的規則,要弄透徹,還要弄清趨勢。在這個方面,要防止簡單拿來主義,只是借鑑同業,別人咋幹、自己也咋幹,對規則是冷漠、漠視的,這樣做容易翻船,容易在擊鼓傳花遊戲中做接盤俠。

關於衝,監管不大關注,是銀行自己的事,比如商業模式、效能管理,沒有多少具體的規則可遵循。這就需要研究規律、研究標杆,把一些重要的、具體的點找出來,用於產品創新的研發和產品手冊的編寫。

一表一圖,是做產品的總綱,也是審產品的總綱。要按照衝控平衡的總要求來做。審產品,首先要把這個梳理出來。

一表,即產品要素(元素)表,是基於產品規律(比如存款類產品和貸款類產品有不同的基本元素、要素,每一種要素有各種不同的具體實現形式、實現方式),對各要素具體實現方式的一個呈現。是從靜態的角度對產品做描述,包含了產品一些質的規定性,是區別一個產品是此而非彼的重要邊界性問題、標誌性差別和特徵。總之是回答“這個產品是什麼”的問題。

一圖,即流程圖。是從動態的角度對產品做描述。主要回答“這個產品在內部各節點有哪些動作、由誰操作以及如何操作”的問題。或者更廣義地說,流程圖也同時包括了“客戶在購買這個產品時如何操作”的問題。做流程圖,要解耦化、元素化,細分到不可再細分(或者再細分則無意義、無必要)。對此,無需做過多的闡述。

二 從一圖兩表思維到一圖六表思維

一圖兩表,是做流程管理的工具、做內部控制的工具。我們常常講。事實上也經常使用,只是沒有把這個詞掛在嘴上而已。一圖,即流程圖。兩表,即風險點表以及與之相對應的內控措施表。這是個很重要的方法論。

做產品審核,可以把這個方法論簡要拓展一下。商業銀行內控指引中講的內控四個目標,其實隱含了衝控平衡要求,不僅僅是控,或者說,這個控,也同時包括了對沖的控制。這四個目標概括起來,即合規行為目標、合規報告目標(這兩個可合併考慮)、風險管理目標、戰略發展目標。據此,可將兩表拓展為六表,即:風險點表、合規點表、效能阻滯點表,以及分別與之相對應的管控措施表。

從一圖兩表到一圖六表,就意味著,努力把衝控平衡總要求落實在做產品、審產品的具體實踐中。

三 從內和外兩個維度把握風險點管控邏輯

再說說做產品過程中一個最核心點:風險點管控的邏輯。

銀行是經營風險的產業,又是經營信用的產業,這是其區別於一般產業的重要特徵。信用風險是第一風險、主體風險,是其他各類風險的主線。

在具體把握以信用風險為主體的各類風險的過程中,有內和外兩個維度。

從內部緯度看,最典型是操作風險,內部操作不當,就會帶來風險。是人為的、可控的,內控工作是可為的。內控大致可理解為對風險當中人為可控風險的一個管控,做產品手冊,也就是要把這些具體的管控動作找出來。除操作風險外,如信息科技風險、銀行賬戶利率風險、戰略風險、合規風險,也基本類似。

從外部維度看,最典型是市場風險,風險的源頭是外部市場化,基本是不可控的。這個情形下的管控就是另一個思路了,不是抓內控動作,而是抓風險抵補、緩釋、轉移等措施。其他如國別風險、法律風險、政策風險,也大抵如此。

還有一些風險,是內外部共同作用的結果,是各類風險交織運行的集中性、綜合性反映,如聲譽風險、流動性風險。需要綜合施治,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粗暴對待、簡單化處理,是不行的。

任何一個風險類別,從管什麼看,都有“策略、偏好、限額”,從如何管看,都有“政策、程序”,從具體管理的要素、流程看,都有“識別、計量、評估、監測、報告、控制、緩釋”。一圖兩表或六表,當然也要圍繞這些點來著力。

合規是基礎,是風險管理一個基礎手段,合規問題是不需要討論的,也是不允許討論的,是必須遵守的底線、不得觸碰的紅線。內控,說到底是圍繞風險進行的,抓內控缺陷、建設內控體系,最核心目的,就是為了不失控、為了管控風險。內審,就趨勢而言,也是強調風險導向型審計。總之,對金融行業而言,風險是主線,任何業務活動、管理活動,都不能偏離這個主線、脫開這個主線。做產品,當然也不能例外。

四 打磨產品要害問題及其解決方案

產品各個要素是如何實現的,產品各個流程節點是如何操作的,是審產品兩個法寶。這當中有哪些要害問題、關鍵問題,在產品研發過程中是如何解決的,到目前:要害問題是否得到了充分揭示?還有沒有未解決掉的問題?在已解決問題中,有無重大分歧?如有,各自的觀點是什麼,主要分歧點在哪裡?梳理清這些,也就有了一個提交決策性會議審議的一個陳述報告或者陳述提綱。提前把功課做到位,有利於促進審慎、科學決策,同時也快速、高效決策。

五 雕琢精準化動作清單和責任清單

產品手冊的內部版,本質上是流程梳理。要弄清兩個東西:流程節點地圖,見事,具體化;責任節點地圖,見人,清晰化。這樣就形成兩個清單:動作清單、責任清單。

每個動作都要人做,每個人都有好多動作,從人和事兩個維度,做複式記賬,兩個清單就完成了。不必要複雜化,要讓人一看就懂。至於如何做,可以再做細的註解、延伸。幹啥和咋幹,說到底就是一個顆粒度粗細的問題,可以無限制地細下去。這裡講的產品手冊,顆粒度粗細應根據需要把握好一個合理的度。

根據這兩個清單,有哪些動作要做,誰具體幹啥,清清楚楚,一目瞭然。可據以操作、檢查,也可據以確責、問責。之後再持續地完善這兩個清單就可以了。

六 關注外包時代的合作方管理細節

隨著專業化分工越來越細,把一切非核心職能儘量外包、能包盡包,是一個客觀的發展趨勢。但需注意:做產品管理,必須全流程思考,一定要把外包方、合作方考慮在內。不能迴避,不能僥倖,不能簡單地一推了之。因為監管檢查、消費者投訴,一定是朝著你銀行、朝著你金融機構的。

產品部門、經營主體部門一定要克服兩個錯誤思維:一個是別人咋幹、自己也咋幹,看同業、不看規則。這在嚴監管時代顯然是在裸奔、盲打、找死。另一個是我只管做好自己,外包方、合作方沒做好,是他們的事,與我無關。有關,一定是有關的,各個節點共同構成一個全流程的共同體,是互相成就、互相影響的,不管不行。當然,如何對合作方做管理,一定是富有挑戰性的,那是另一個話題。

七 關注巨大不確定性時代的政策變化趨向

這世界變化快,在這個互聯網時代、全球化時代、信息化時代各種變化更是一日千里,迫使我們必須打飛靶,努力在巨大不確定性當中把握好方向。在審產品過程中,要考慮到政策變化趨向。

比如最近的大數據行業整治以及對個人信息保護的重視,給風控手段提出一些新的視角。

再如金融消保治亂象整治,文件中所列檢查提綱的那個框架,包括產品設計、產品宣傳、產品銷售、產品的內部管理、產品的合作方管理,種種可能侵害消費者權益的具體情形,都應納入我們的視野。

還有對融資擔保行為的規範,對房、車等行業及一切助貸公司的顯擔保、潛擔保,都是有要求的,審產品也要思考到,要明察秋毫,防止被暗度陳倉。

總之,做產品是一個很專業的事,要把握好很不容易。要防止形式主義,不能把嚴肅、嚴謹的研發論證簡單理解為寫制度、做流程、走程序、出意見,不能簡單化處理。經認真打磨的產品才是有生命力、有競爭力的。必須下大力氣,做硬功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