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是如何崛起的?

軍統60


臺積電成立於1987年。在這一年深圳也成立了一家企業,叫做華為。幾十年過後,這兩家企業成為全球科技界的明星,如閃耀在天空中的星。

臺積電創立的時候,全球半導體的統治權掌握在日本和美國的手中,他們研發的能力特別強。所以臺積電沒有和他們正面交鋒,選擇做研發,而是選擇了製造這一個環節。我們知道半導體生產大概分為三個環節:研發、生產和測試封裝。臺積電生產出來的芯片全都是別的企業給個訂單。

現在臺積電的股價已經達到2300億美元,在全球半導體行業屬於領先地位,和PC界芯片霸主英特爾差不多。而美國的芯片研發巨頭德州儀器市值只有1200億美元,高通則還不到1000億美元。另一家芯片巨頭AMD市值還只有300來億美元。

不只是公司的市值規模龐大,太激進的技術也是在全球領先的。它是全球第一家量產7nm工藝的企業。全球7nm工藝生產出來的芯片絕大部分出自於臺積電之手,據稱5nm工藝也聚焦量產,領先三星不少。

那麼臺積電是如何崛起的呢?他講他的崛起過程就離不開創始人張忠謀。在創立臺基店之前,張就在美國芯片企業打拼數十年。到1977年,張忠謀已經是美國德州儀器公司資深副總裁掌握手下3萬人。

憑藉著張忠謀在美國的商界人脈,臺積電創意不久就拿到了英特爾的訂單。90年代正是全球半導體擴張之際,新成立的公司如英偉達等無力加工晶圓,由於英特爾作為巨頭的表率作用,各芯片企業紛紛將晶圓外包給了臺積電,從那個時候開始臺積電進入了發展快車道。

在科技領域要想獲得行業的領先地位,就必須不斷的砸錢靠研發。但是搞研發的前提就必須拿到訂單,這哪裡有資金?臺積電就好在這一點,其創始人張忠謀在美國極有人脈,因此能夠拉到一大批的訂單。有了源源不斷的訂單就有利潤,有了利潤才能不斷的燒錢,引發更加先進的技術。訂單和研發本來就是相輔相成的事情。

所以我們從臺階的崛起中可以得到幾個經驗,一個選擇正確的發展方向。在臺積電設立之初,設計和分裝這兩個領域都被堵住了,他只能另闢蹊徑專職製造。

第二個就是在商界要有很廣的人脈。企業成立之初往往很難介紹訂單,生存下去就是最大的目標。創始人張忠謀的價值就體現了。

第三個就是要大力搞研發,如果賺了錢就花掉了,沒有投入到研發行業,企業就不可能長遠的發展。

以上三個方向臺積電都走對了,那麼崛起就會成為一個必然的趨勢。對比一下,大陸的華為是不是也是一樣的?


財經知識局


臺積電的崛起過程可用一句話概括:一個牛人(張忠謀)在正確的時間,開辦了一家正確的企業,在朋友(安迪.格魯夫)的幫助下站穩腳跟,然後運氣爆棚趕上兩波趨勢(PC和手機普及浪潮),終於成長為半導體鉅子。

先說張忠謀牛在何處。

張忠謀的求學經歷就是學霸開掛,18歲進入哈佛大學,一年後轉入麻省理工學院,

4年學完本碩課程,獲得機械系碩士學位;後獲得斯坦福大學電機系博士學位。

德州儀器時期的張忠謀

工作後,張忠謀繼續開掛:以非半導體專業人士進入德州儀器(TI),41歲成為TI的三號人物,管理TI一半員工,一干就是25年,解決了公司晶圓良品率低下、成品延期等問題。

有這25年積澱打底,張忠謀才有底氣創辦臺積電。

張忠謀創辦臺積電前,半導體芯片行業是按照英特爾模式發展的,芯片公司將設計和製造一肩挑,既養著設計的人,又要往生產線建設和製程工藝研發上砸錢,效率不高。

張忠謀認為英特爾的這種商業模式存在弊端,決定將最燒錢的芯片製造和設計分離,芯片公司專注設計,臺積電專注生產製造,推動芯片設計公司從“全能型”切換到高度專業化垂直化分工的無晶圓廠模式(Fabless)。

不過,張忠謀的這一理念最初並未得到業界認同,英特爾創始人、摩爾定律提出者戈登.摩爾就認為張忠謀的策略不是一個好主意,索尼、三菱以及美國的十多家半導體企業都拒絕給臺積電注入風險投資。

創辦的最初一年,臺積電處於虧損狀態,良率不高,也沒有大公司願意下單。

轉機發生在英特爾。

1988年安迪.格魯夫任英特爾CEO,他和張忠謀私交非常好,決定將部分生產任務外包給臺積電。有了英特爾的示範效應,其它大廠開始陸續下單,臺積電總算站穩腳跟。

關鍵時刻,英特爾CEO安迪.格魯夫(左一)幫助張忠謀在市場站穩腳跟。所以,交朋友很重要,交到真朋友可以影響一生。

臺積電真正的轉機發生在上世紀90年代,當時硅谷湧現出Broadcom(博通)、Nvidia(英偉達)、Marvell、高通等 一批新興的半導體公司。

這些初創公司都沒有資金建設自己的晶圓廠,因此渴望外包晶圓生產。於是,已經小有名氣的臺積電成為不二選擇。

臺積電歷年銷售收入

從上圖可以看出,1999年至2008年,是臺積電起飛的一個階段,期間現後發生兩個大事件,一是PC普及,二是手機開始進入尋常百姓家,顯卡、網卡和手機芯片需求增加,從而拉動臺積電的營業額從30億美元飆升至100億美元。

至此,臺積電的芯片代工模式終於獲得認可。

2008年之後,智能手機興起,蘋果、華為海思等芯片設計公司相繼成為臺積電客戶,使臺積電的營業額飆升至2016年的3000億美元。

可以說,如果沒有臺積電,就沒有今天的華為麒麟芯片,也沒有博通、英偉達、高通、聯發科等芯片設計公司,強大的蘋果A系列芯片不可能面世,蘋果很難達到今天的高度。

總之,臺積電的崛起=個人眼光+行業趨勢推動+部分運氣。


如果喜歡答案內容,請點贊,謝謝!頭條號《魔鐵的世界》擺事實、講道理,不粉不黑,專注有營養接地氣的科技、商業故事,喜歡請點擊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