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800條提問聚焦區塊鏈,多家上市公司顯露開拓雄心

區塊鏈已成為市場熱詞,正從單一的虛擬貨幣應用快速延伸到數字金融、物聯網、智能製造、供應鏈管理、數字資產交易等多個領域。中國證券報記者27日梳理發現,恆生電子、航天信息、用友網絡、東華軟件、安妮股份、東方國信、四維圖新等多家A股上市公司已在區塊鏈領域有一定佈局。

從25日到27日21時30分,滬有近840條提問涉及區塊鏈,麥達數字、榕基軟件、浩雲科技、愛康科技、美盈森等上市公司對投資者的問題及時進行了回覆。

上市公司踴躍佈局

國家網信辦10月發佈第二批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編號,披露共計309個境內區塊鏈信息服務項目。同3月發佈的第一批197個境內區塊鏈信息服務項目相比,體現了我國區塊鏈應用快速發展趨勢。

從備案項目應用領域看,溯源、存證、票據等是比較受歡迎的應用場景。從備案項目主體的股東背景看,有工商銀行、中國平安等金融機構,有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京東、360、小米、愛奇藝等互聯網公司。

很多A股上市公司也積極擁抱區塊鏈。例如,東港股份備案4個項目,主要是電子票據的應用;信息發展備案3個項目,主要涉及供應鏈管理及追溯存證;遠光軟件備案3個項目,涉及商品溯源等;新晨科技備案2個項目,主要涉及信用證傳輸系統等。

此外,海聯金匯、暴風集團、航天信息、漢得信息、恆生電子、南威軟件、廣電運通、潤和軟件、安妮股份、易見股份、華大基因、順豐控股等上市公司區塊鏈項目也出現在備案項目中。

即使是最傳統的農業領域,也有區塊鏈發揮作用的地方。京藍科技10月27日晚間公告,公司下屬公司好農易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自主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區塊鏈農業生產溯源系統”已為內蒙、河北、新疆、寧夏等區域的農業企業提供生產溯源服務。

據賽迪區塊鏈研究院統計,在我國企業區塊鏈專利儲備方面,2019年上半年我國公開的區塊鏈專利數量為3547項,已超過2018年公開的全年專利總量。

產業發展迎政策春風

區塊鏈迎來發展的政策春風。此前,2016年底印發的《“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要求,重點突破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基礎研發和前沿佈局,構築新賽場先發主導優勢。

自2017年以來,有關部門紛紛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區塊鏈與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信息技術融合與創新應用,規範區塊鏈行業秩序,加快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據統計,2019年上半年,有關部門出臺的相關區塊鏈政策已達12項。

各省市也在加速區塊鏈產業佈局,僅2019年上半年就出臺相關政策27項,以天津市、河北省、廣東省、雲南省、福建省等地最為活躍。

據賽迪區塊鏈研究院統計,截至2019年上半年,我國具有實際投入產出的區塊鏈企業數量超過700家,研究機構累積達83家,34家銀行參與部署區塊鏈業務,累計投融資事件超500筆,逐漸形成集產學研金服用一體的產業生態。

我國區塊鏈技術在應用層面積極推進,新產品、新平臺、新服務不斷湧現。在2019年的雲棲大會上,港交所前海聯合交易中心總經理董峰表示,通過利用物聯網、智能識別及區塊鏈技術,可構建標準化資產體系,打造區塊鏈倉單生態,解決企業融資難題,引入保險覆蓋尾端風險。

不過,賽迪區塊鏈研究院報告指出,目前我國區塊鏈技術創新仍存在原始創新力不足,大部分企業沿用國外成熟底層架構並做一定程度修改完善,對智能合約、數據結構、網絡傳輸、密碼算法等核心技術創新研發能力較弱,仍需強化基礎數學、計算機科學、網絡安全等基礎理論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