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南雄珠璣巷是廣府的發源地不講粵語而且講客家話?

葉運平


我是南雄本土人,我們這邊完全是講客家,而且客家話又分為幾種,有上方話和下方話,差距不是一點半點,如果從沒有聽過,交流過的,一開始甚至可以說是對牛談琴,我曾經上初中時,因為剛剛開始接觸上方話,媽呀,真的像聽天書一樣,然後慢慢接觸多了,就漸漸的聽得懂了。

然後說到,為什麼珠璣古巷是珠三角祖宗的地方,他們定期會回來燒香,活動什麼的。其實,南雄並不是發源地,只是路過的地方,只是曾經過的地方,但是因為停留的時間可能比較長,流下的文物也比較多,所以,有很多東西值得懷念。

南雄景區有很多,特別是銀杏,特別受攝影愛好者喜歡,歡迎大家來南雄。


華橋


很多廣東本地人聽說南雄珠璣是廣府人的發源地,於是想當然的認為珠璣巷的居民跟自己一樣會說粵語。


可是,當他們滿懷期待地去珠璣巷尋根問祖時,卻發現一個尷尬的情況,因為當地人根本不說粵語,而是客家話,鄉音無處尋,滿心歡喜之後,疑雲頓起,這還是那個夢中的聖地嗎?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南遷珠璣巷


我國古代中原地區,由於被北方少數民族多次侵犯,老百姓為了生存,只得拖家帶口,衣衫襤褸地向南方逃避戰亂。


南遷路線有幾條,嶺南無疑是最佳的去處。因為中原和嶺南中間隔著綿綿山脈,通往嶺南的只有崇山峻嶺之間的羊腸小道,軍隊很難翻越。而最近的那條羊腸小道,便是大庾嶺上著名的“梅嶺古道”,連接江西和韶關,珠璣巷就在梅嶺山下。


珠璣巷一帶風景秀麗,沃野良田,一片安寧祥和。在此可以腦補一下,當年經過千難萬險翻越梅嶺的難民,終於來到珠璣巷這裡,大概會歡呼“這就是我們要找的世外桃源”,於是激動地擁抱在一起。



再次南遷珠三角


於是他們在這裡搭建房屋,開墾荒地,過起了男耕女織的生活。可是,由於中原戰亂不斷,不斷有人逃難到珠璣,珠璣巷漸漸人滿為患。可考據的珠璣巷有183個姓氏,操著北方不同地區的方言,田地也不夠用了,加之天災頻發,官府迫害,他們又以宗族為單位,向廣闊的珠江三角洲、港澳、甚至東南亞一帶遷徙。


一撥來了,一撥又走了,珠璣巷成為了中原難民到嶺南的暫居地。據統計,從宋朝到元初,從珠璣巷繼續南遷的,有130多次,共10多萬人。到現在,他們散佈在全球的後代有2000多萬人。


元朝之前,在珠璣巷居住的主要是中原逃難的難民,元初元兵攻下韶關後,珠璣巷原有的居民逃亡一空,戰亂平息之後,江西南部的客家人趁機佔據了珠璣巷,明清時期,陸續也有江西客家人遷入。


因此,今天珠璣巷一帶的居民,其先祖絕大多數是元明清時期從江西南部遷居到此的客家人。今天通行於珠璣巷一帶的客家話,是他們傳入的。而漢唐時代南遷的中原人,早已離開珠璣巷作了廣府人了。


對於廣府人而言,追本溯源來說,珠璣巷並不是他們的發源地,他們的根在中原,珠璣巷只是他們逃難路上的驛站,只不過他們在這個驛站上住的時間有點長而已。


嶺南人文歷史


因為山區的珠璣巷只是一箇中轉站,廣府人的目光是土地肥沃的珠三角平原,在廣府人大部分擴散至珠江三角洲平原以後,珠璣巷慢慢就被後來的山客畲佔據了,所以才會有客家話。


用戶221003060682303


廣韻拼音混入普通話=客家話

廣韻發音清化送氣n/l不分懶音=廣州話


c2018cc


阿蒙:首先要認識到,方言是漢人移居到異鄉之後逐漸異化語音出來的一種特殊語言現象。書寫是正規漢字,但平時說話卻是隻有說這種方言的人才懂。珠璣巷,是南雄一個小鎮,由江西南下珠三角一帶的人,只是短暫停留屬於客家人的此處,到了珠三角一帶經過幾千年慢慢地才形成白話方言區。


用戶61512180465


那部分南下漢人屬於客家人的一小部分,只是他們沒有堅持自己的語言文化,融入了粵族。部分白話人祖上是客家人,大多數白話人群是嶺南土著。


9998人關注


廣州有三種方言。而且他們還不認為是方言,大概他們認為所有人都應該像他們一樣說話。這個話很難懂,粵語和閩南話以及部分吳語一樣,難度基本上都是世界級的。也就是說,你可以會講英語,懂英語,要懂這個地方的語言可能會更難一點。


一般般的過客


最早的白話人是經過珠江水路南下的,珠璣巷在中期是部分白話人南下的暫停點。而客家人則是在靠後的時間才經過珠璣巷,部分定居在那裡了。所以,今天珠璣巷附近客家人居多。


無飛禽走獸不青山綠水


最早的一批只是把珠璣作為進入廣東的臨時落腳點,最遲一批沒有地方去了就只能留在珠璣


七零後回憶錄


粵北開通北上的路是唐代了,據說是張九齡開通的。而粵語在秦朝就由秦軍帶入兩廣了,不同朝代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