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富二代和一個窮二代的人生軌跡

我們小號一直在告訴年輕人,改變能改變的,接受該接受的,把心思多花在踏踏實實的小事上。

但有很多讀者始終不理解。

今天,我們不聊時事,我給你聊兩個人的人生。

這兩個人,其中一位我們聊過,是齊白石,另一位,是和他齊名的黃賓虹。

如果論終身成就,北齊南黃,兩個人在藝術史上,是並列的。齊白石是近代繪畫大師,黃賓虹是山水畫的一代宗師。

1864年,1月1日,在湖南長沙府湘潭白石鋪杏子塢星斗塘的一個農戶家庭裡,齊白石出生了。

一年零二十六天之後,在浙江金華府的一戶商人家庭裡,黃賓虹也出生了。

兩個人都是長子。

齊白石出生後,身體很弱,經常鬧病,沒有力氣,也做不了種田的活。

到了六歲那一年,家中湊錢送他去跟外祖父周雨若讀書,其實就是認兩個字。

連一年都不到,家裡條件就支撐不下去了,他只能去放牛。

與此同時,四歲的黃賓虹延師啟蒙,從李灼先、李詠棠習舉業,課讀之暇,尤愛好金石書畫。

到了五歲,黃賓虹就能臨摹家中收藏的古畫,似模似樣,其父大為驚奇。

你要知道黃賓虹他爹畫畫也很不錯,雖然是個商人。

到了六歲的時候,黃家的族侄黃崇惺以庶吉士(進士裡的前三名或者經過精英考試的,才能成為庶吉士)分發福建歸化,道經金華,來他家做客,見了黃賓虹大為驚奇。

囑咐其父要讓他走上仕途,並重訂《潭濱瑣志》寄贈。

自此,他爹請程健行來教兒子四書、五經,一教就是五年。

到11歲的時候,黃賓虹隨父返歙縣應童子試,名列前茅。

因為讀書讀的好,所以他爸就放鬆了對他的管教,允許他學畫。他私底下很喜歡家族中歷代所藏的古代書畫真跡,特別是董其昌、查士標的山水畫。

那這麼多年,齊白石在幹嘛呢?

沒幹嘛,在放牛,估計順便觀察了下蝦,蟋蟀,蜻蜓,蝴蝶.......

我相信那時候的齊白石不會知道,自己放牛的生涯會給自己的繪畫帶來最大的素材庫。

時光荏苒,14歲的齊白石因為幹不了農活,就拜周之美為師學習雕花木工。在給人家做工的過程中,在別人的宅子裡,發現了《芥子園》殘本。

最初喜歡它,不是因為喜歡畫畫,而是他發現,這裡面有很多花鳥,人物的樣子。

如果把這些新樣子用在木工雕花上,可以賣不少錢。一生都愛掙錢的齊白石,像發現了寶庫一樣,認真臨摹《芥子園》,一晃就是十年。

那這些年,黃賓虹在幹啥呢?

在讀書,在沉迷家中收藏的古玩,字畫上。

當然,這期間他考中了秀才,被家族視做希望。

但是在黃賓虹15歲的時候,因為洋布的衝擊,他們家經營的土布生意一落千丈,他們家經營的成昌錢號也為人侵蝕,家境衰落。

不得已,所有家中子弟不再念書,只留黃賓虹一人,因為他是振興家業的希望。

那黃賓虹做了什麼呢?四處遊覽,沉迷金石書畫,往來南京,揚州,依然是公子哥的作風。

因為黃家是大族,有很多有錢有勢的同族相助,二十歲出頭的黃賓虹,還是在揚州的衙門裡,謀了個小吏的差事。

那這些年,齊白石在幹嘛呢?

老老實實做木匠,從一個學徒已經變成村裡遠近聞名的“芝木匠”,因為他本名叫齊純芝。

但在這十年間,齊白石發現賣肖像畫,賣菩薩畫給村民們,遠比做雕花木工週期短,來錢快。

於是齊白石拜民間藝人蕭薌陔為師學畫肖像,你看到了,他的出發點始終是養家餬口。

在人生中第一個貴人,當地文人胡沁園的幫助下,齊白石拜陳少蕃為師,終於有機會讀書寫字了,這時候,他年近而立。

一面是胡沁園的資助,一面是為人畫肖像畫,經過十年的苦讀,齊白石在年近不惑的時候,才終於成為一個讀書人,舊稱文人。

他終於可以靠賣畫,刻印,像一個文人一樣聚會飲酒,填詞作賦,脫離了木匠的日子。

也就是在這段時間裡,胡沁園給他改名齊白石,齊純芝成了齊白石。

那在這些年裡,家道中落的黃賓虹在幹啥呢?

和維新派混在一起,其中就有著名的譚嗣同,記住這個名字,因為後面我還會講到。

這期間黃賓虹做過很多事情,甚至包括造假幣,目的就是為了資助譚嗣同那幫人。

話說也很有趣,黃賓虹這個繪畫大師這輩子做過官吏、鑑定家、報社編輯、古董店商人,但從未想過靠賣畫過日子,就如同齊白石一輩子都在琢磨如何把自己的畫賣個好價錢。

從四十歲到六十歲這段時間裡,齊白石做的就是遊歷與結交,說白了,就是世界那麼大,他有去看看,同時擴大朋友圈。

畢竟藝術這件事,有人捧你才有個好價錢。

齊白石最終從湖南一省步入了北京,從地方畫家開始他全國畫家的道路。

但這裡面有意思的地方是,他並不是有這個野心,也不是有這個志向。

當時天下大亂,這個很掙錢的“芝木匠”在當地被人仇富,村民們想綁架他,他實在怕極了,想躲去北京,到了北京他的畫無人問津,從而不得不走向藝術變革之路。

但同樣是這二十年裡,黃賓虹完全不同。

他舉家搬去了上海,他當年資助的那些好朋友們,有的邀請他出來做官,但被他拒絕了。他留在上海開了個古董店,同時任當時很多重要報紙的筆政。

所謂筆政,就是報刊編輯裡負責撰寫重要的評論,類似今天的社評家。

所以,這二十年裡,黃賓虹基本上都在熱衷社會活動,所謂的,改變世界。

在六十多歲的時候,齊白石終於在陳師曾(陳寅恪他哥)的幫助下,在北京畫壇立住了腳。

他變革了畫風,迎合了當時的審美,獲得了巨大的市場價值,為世人所稱道。

但這個時候,黃賓虹的畫呢?

事實上,別說這時候,直到黃賓虹去世的時候,他的畫也沒有得到過市場的認可。

大家承認他是文人,是鑑定家,是社會活動家,但很少有人認為他是個畫家。即便少數人已經看出他融合西方現代藝術與傳統山水畫派的革新之舉,但很遺憾,大多數人,都看不懂。

後面的人生,齊白石的大家都熟知,我就不介紹了。

他從人生的頂峰走向頂峰,走向一個又一個的頂峰,最後在頂峰中成為一個傳說,我們小時候,都學過。

與之相反,黃賓虹在此後又經歷過很多波折。

他的古董店被小偷洗劫,作為金石收藏家的他,失去了金印,銀印,失去了一生的收藏。

萬念俱灰的黃賓虹去隱居了,買了兩畝水田,蓋了個小房子。

結果,來了一場洪水,把他家沖毀了......

所以年逾古稀的黃賓虹,只好到處教書謀生,其中有意思的是他曾經在四川的青城山淋了一場雨,從而繪畫上大有突破。受西方印象派啟發,思以將中國山水畫兩大體系(水墨與青綠)進行融合,達到“丹青隱墨,墨隱丹青”的化境。

你看到了,很多事是看人的,《笑傲江湖》裡餘滄海在青城山住了一輩子,也不知道淋了多少次雨,也沒見他有啥突破。

黃賓虹在80多歲的時候,被杭州仰慕,作為文化名人引入,被國立藝專聘為教授,像後來的金庸一樣,擁有了西湖邊的宅院。

而且聘書裡寫的很清楚,仰慕他的名氣,特意請他來養老,知道他年紀大了,無需過問教學事務。

黃賓虹很愉快的在西湖邊過了幾年,本以為,一生追求的夢想隱居生活,終於在生命的最後一段行程裡實現了。但很遺憾,他患了很嚴重的白內障,就是手術也沒搞定的那種......

這對於一個畫家來說,幾乎等於藝術生命終結。

更鬱悶的是,也許是因為出身,畢竟黃家歷史上是豪門,也許是因為畫風被批食古不化。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黃賓虹被批判過。

生理,心理,都不舒服的黃賓虹,即使在完全看不見了之後,仍然沒有放棄作畫。

他用墨,黑中有白,白中有黑,他就用黑白之間強烈對比的那一剎那,刺激自己模糊的意識在作畫。

就是在近乎徹底失明的情況下,居然畫風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他失明後的那批畫,如今被收藏在杭州博物館,你可以去觀賞,這也許就是印象畫派的最高境界。

因為畫家本人也看不見了,他也不知道自己在畫什麼了。

這真的是,真印象。

90歲的黃賓虹,臨終前有兩句話。

第一句,是他的畫,要過五十年,才有人能看得懂。

2017年6月19日,黃賓虹的一副作品《黃山湯口》以7200萬元起拍,最終殺至3億元落槌,加佣金以3.45億元成交。

第二句,是臨終默唸譚嗣同......

要是譚嗣同也能活到後來,未見的不如梁啟超......

高曉松曾經發過一句感慨。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他年輕的時候以為天下是精英改變的,因為他在清華園裡長大嘛。

身邊的人恨不得告訴他,所有決定命運的事兒都是清華那幫人乾的,這就是他最初的世界觀。

但經過幾十年,他很懷疑這一點,世界到底是由精英決定的,還是由一個個普通人,或者說由一朵朵浪花共同決定的。

他傾向於後者,所以他從喜歡《紅樓夢》變得喜歡《金瓶梅》。

其實我也傾向後者,這世界是符合自然規律的,能做到齊白石這樣,已經是人力之極。

改變世界?

世界不是精英改變的,世界是世界改變的。

黃賓虹一生的成就固然在繪畫上,但恐怕這不是他的追求,從頭到尾都不是。

生於精英家庭的他,誤以為自己能改變世界,所以我們看到同為大師,黃賓虹的一生是不幸的。

當然,我們尊重他的選擇。

對於齊白石和黃賓虹,我是這麼看的。

如果自言自語,無論想挑戰什麼樣的難度,都是自己的選擇,但是對別人建議,我從來不建議別人學黃賓虹,尤其是年輕人。

有的人覺得,要把情懷告訴別人,尤其是年輕人,讓他們去實現它,這叫做傳播夢想。

但實際上,他們只是想把情懷裝進別人腦子裡,然後把別人的錢揣自己兜裡。

等這些人不再年輕了,等這些人上有老下有小,他們就會知道,自己需要錢,需要養家餬口,需要把日子過好。

當然,這些話很多人不一定能聽進去,畢竟韭菜是用來割的,不是用來喚醒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