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在一線

脫貧路上的初心

——東鄉縣龍泉鎮馬場村幫扶工作見聞

10月26日是週六,這天秋高氣爽,天氣晴好。清晨,州政府辦公室下派到東鄉縣龍泉鎮馬場村的幫扶幹部王軍的妻子指望丈夫能陪家人度過一個週末。“聽說前天(23日)你們村順利通過州級整村脫貧驗收,得到了驗收組的肯定和表揚,你也該休息放鬆一下了。”王軍妻子說。

“雖然驗收通過了,但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還要鞏固加強,女兒回家你就好好陪陪她吧。”王軍一邊說,一邊匆匆趕往馬場村。

馬場村是東鄉縣的一個深度貧困村,全村301戶1437人,有建檔立卡戶97戶528人。今年7月19日,王軍和祁琛二人被州政府辦公室分派到馬場村拱北和峴社,王軍擔任社長、祁琛擔任聯戶長。一到村上,他們就發現《貧困戶調查表》不完善,基礎核心數據還不準確,他們就從補充完善戶籍資料和村級資料做起。

從幫扶工作開始到10月23日驗收結束,在整整100天的時間裡,他們二人放棄節假日,起早貪黑,奔波在馬場村拱北和峴社。馬場村坐落在陡峭的山樑上,他們每天步行穿梭在農戶家中、田間地頭,一走就是好幾公里的山路,身體瘦了、膚色黑了,但心裡越來越充實,工作的勁頭更足了。

脫貧攻堅在一線 | 脫貧路上的初心

藜麥脫離

工作成效要用實績說話。他們把社裡的“陳年老賬”理得清清楚楚,把群眾的需求捋得明明白白,認準了今後要做什麼,群眾要靠什麼致富。工作有方向,信念就更堅定!

辛勤的付出有了豐碩的成果。10月23日,在州級整村脫貧驗收中,因為村級資料和戶籍資料很規範,工作方向很明確,驗收組負責人當場表揚並肯定了二人的幫扶工作。

驗收是對上一階段工作的小結,但對王軍、祁琛二人來說,卻是下一步工作的新起點。

脫貧攻堅在一線 | 脫貧路上的初心


脫貧攻堅在一線 | 脫貧路上的初心

拆舊復墾

村裡的拆舊復墾正處於關鍵期,做好群眾的思想工作,將危舊房屋變為農田,切實保障耕地紅線勢在必行;首次引種的900畝高產藜麥成熟,如何高效收割、脫粒和篩選,需要進一步指導;優質洋芋要出售,需要尋找銷路;剛成立的養殖合作社有近千隻山羊、綿羊,打響“龍泉羊”的知名度刻不容緩……

做好這一項項工作,就是群眾的期盼和需求,容不得有一絲懈怠,他們又全身心撲在脫貧攻堅一線的戰場。

24日,他們動員馬熱者卜把舊庭院全部拆除;25日,又動員馬有有將危舊房屋拆除;這幾天,正是藜麥脫粒、晾曬、篩選的農忙時節,他們二人四處奔波指導群眾……

26日,是個非常重要的日子,這天要商量簽訂“龍泉羊”銷售合同的事宜。經他們二人多方聯絡、牽線搭橋,養殖合作社與臨夏市3個食堂要簽訂提供羊肉、洋芋的合同,農牧產品有了穩定銷路,村民們喜上眉梢。

脫貧攻堅在一線 | 脫貧路上的初心

養殖場

村民趙古白的家門口,上千斤洋芋正在裝車。他高興地說:“幫扶幹部給我聯繫好了買主,我現在裝好去送貨。” 不遠處,機器的轟鳴聲吸引了記者,原來村民馬有素正在加工收穫的藜麥,脫粒機旁邊堆放著上千斤藜麥,此時聯戶長祁琛正在耐心指導。馬有素的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他指著藜麥說:“我們老兩口年紀都大了,兒子兒媳都去廣州打工了,我們有困難還得靠幫扶幹部,很感謝他們的幫助。今年藜麥產量好,收購價也高,是個豐收年!”

正是有了脫貧攻堅這樣的頭號大事,所有脫貧一線的幫扶幹部顧不上自己的小家。正是因為他們心裡裝滿群眾脫貧的大事,所以忘記疲憊,忘記回家。每天披星戴月,夜以繼日地奔波在脫貧攻堅一線戰場,與群眾打成一片,攻克深度貧困堡壘。

是什麼支撐幫扶幹部這樣忘我的工作?是初心,是使命擔當和累不垮的精神。(記者 趙懷斌 王臨鳳 包蕾)


分享到:


相關文章: